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大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吴晓航 黎金羽 +4 位作者 郑维蓬 魏合伟 梁祥翰 罗晓敏 王明智 《骨科》 CAS 202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报告一例左肩关节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病人经保守治疗效果一般,选择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并通过文献复习,详细论述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在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影像学上的特点,结合当前治疗方法,以提高对疾病诊治的认识。病人经术后3... 报告一例左肩关节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病人经保守治疗效果一般,选择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并通过文献复习,详细论述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在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影像学上的特点,结合当前治疗方法,以提高对疾病诊治的认识。病人经术后3个月常规康复理疗,肩关节活动度较前明显改善,功能恢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钙化性肌腱 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 肩关节疼痛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检查配合开放手术治疗钙化性肩胛下肌腱炎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林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检查配合开放手术治疗钙化性肩胛下肌腱炎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疗效。方法8例钙化性肩胛下肌腱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检查诊断,开放手术清除钙化灶的方法治疗,对于钙化灶清除后的肩胛下肌腱损伤3例进行了缝合锚修复固...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检查配合开放手术治疗钙化性肩胛下肌腱炎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疗效。方法8例钙化性肩胛下肌腱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检查诊断,开放手术清除钙化灶的方法治疗,对于钙化灶清除后的肩胛下肌腱损伤3例进行了缝合锚修复固定,2例进行了单纯清创,3例进行边边缝合。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以及UCLA肩关节评分。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Constant Murley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7例,有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仍有疼痛。有7例钙化灶完全吸收,1例有残余钙化,但无疼痛症状。所有患者的肩关节被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内旋、外旋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下诊断清理配合切开清除钙化灶并行肌腱修补是治疗钙化性肩胛下肌建炎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具有诊断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开放手术 肩胛下肌腱 钙化 肩袖
下载PDF
超声:可替代MRI评估肩胛下肌腱撕裂?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思政 杨建业 +2 位作者 秦磊磊 王家炜 胡宁 《骨科》 CAS 2020年第6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和MRI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初次行肩关节镜手术的111例,收集病人术前超声和MRI报告,与术中手术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超声与MRI诊断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和MRI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初次行肩关节镜手术的111例,收集病人术前超声和MRI报告,与术中手术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超声与MRI诊断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33.3%(37/111)病人术中证实有肩胛下肌腱撕裂。超声诊断出19例肩胛下肌腱撕裂,敏感性:51.3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80.43%;在83.78%的病例中,超声能够准确地识别肩胛下肌腱撕裂。MRI诊断出13例肩胛下肌腱撕裂,敏感性:35.14%,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75.51%,准确性:78.38%。对于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超声诊断的敏感性:40.00%,特异性:100.00%,而MRI诊断的敏感性:13.33%,特异性:100.00%。结论尽管有一定的局限,超声在预测肩胛下肌腱撕裂方面的效能明显优于MRI,是术前可供选择的一种有效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肩胛下肌腱 磁共振 超声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下Mason⁃Allen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
4
作者 许瀚 涂华莉 +6 位作者 赵天佐 徐道非 汪世坤 刘刚 黄俊琪 唐诗添 石波 《骨科》 CAS 2022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Mason⁃Allen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于关节镜下采用Mason⁃Allen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损伤的9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23例,年龄为(56.4±9.6)岁。采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Mason⁃Allen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于关节镜下采用Mason⁃Allen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损伤的9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23例,年龄为(56.4±9.6)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肩关节功能,比较手术前后的肩关节活动范围,通过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MRI评估肩胛下肌腱的完整性。结果病人随访(12.5±4.0)个月。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2.11±4.53)分提高至(88.76±6.11)分,ASES评分由(54.70±15.89)分提高至(83.36±11.07)分,VAS评分由(4.92±1.30)分降低至(1.51±1.13)分,肩关节前屈上举由87.26°±16.30°提高至151.28°±17.65°,外展外旋由52.18°±11.41°提高至75.76°±8.68°,内旋由12.30°±4.51°提高至40.50°±3.30°;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7例(7.1%)经MRI检查确认存在再撕裂。结论关节镜下应用Mason⁃Allen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临床疗效改善明显,肌腱完整性良好,是关节镜下修复肩胛下肌腱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胛下肌腱 缝合技术 肩关节
下载PDF
肩关节特殊体查试验对肩胛下肌腱撕裂诊断的价值
5
作者 崔德栋 周敏 +3 位作者 周传海 龙毅 侯景义 杨睿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特殊体查试验在肩胛下肌腱撕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肩袖损伤为诊断入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11例患者,术前分别行肩关节特殊体查试验:抬离试验、压腹试验、熊抱试验、内旋迟滞... 目的探讨肩关节特殊体查试验在肩胛下肌腱撕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肩袖损伤为诊断入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11例患者,术前分别行肩关节特殊体查试验:抬离试验、压腹试验、熊抱试验、内旋迟滞试验。以术中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比分析四项体查试验诊断肩胛下肌腱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等。结果经关节镜检查证实,211例患者中有108例肩胛下肌腱完整,72例肩胛下肌腱部分撕裂(Lafossa I型),31例全层撕裂(Lafossa II-V型)。对Lafossa I-V型损伤,各项体查试验的敏感性为熊抱试验(81.6%)>抬离试验(71.8%)>压腹试验(68.0%)>内旋迟滞试验(48.5%),特异性为内旋迟滞试验(71.3%)>熊抱试验(63.0%)>抬离试验(50.0%)>压腹试验(46.3%),ROC曲线下面积为熊抱试验(0.609)>抬离试验(0.573)>压腹试验(0.568)>内旋迟滞试验(0.538)。对Lafossa II-V型损伤,各项体查试验的敏感性为熊抱试验(93.5%)>压腹试验(80.6%)>抬离试验(77.4%)>内旋迟滞试验(45.2%),特异性为内旋迟滞试验(62.8%)>抬离试验(57.8%)>熊抱试验(47.2%)>压腹试验(42.3%)。ROC曲线下面积为熊抱试验(0.682)>抬离试验(0.644)>内旋迟滞试验(0.599)>压腹试验(0.571)。上述各项试验并不具备区分肩胛下肌腱部分撕裂和全层撕裂的能力(P>0.05)。联合试验可提高特殊体查试验的敏感性(84.5%)和ROC曲线下面积(0.723)。结论在纳入研究的四项肩关节特殊体查试验中,熊抱试验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特别是肩胛下肌腱全层撕裂的病例。同时也建议行四项体查试验联合检查,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尽管如此,肩胛下肌腱撕裂仍有漏诊,尤其是部分撕裂。因此,为了防止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漏诊,在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必须对肩胛下肌腱仔细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肌腱撕裂 体查试验 诊断 评价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改良肩峰下观察入路修补Lafosse 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早期疗效
6
作者 黄沛冠 王蓓 +6 位作者 谭光华 王晓旭 洪亮 曾智 邱明俊 颜虎勇 何春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肩峰下观察入路(以下简称改良观察入路)修补Lafosse 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Lafosse 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关节镜下经改良观察入...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肩峰下观察入路(以下简称改良观察入路)修补Lafosse 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Lafosse 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关节镜下经改良观察入路完成手术。男15例,女37例;年龄41~76岁,平均63.4岁。12例有外伤史,40例无明显诱因。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肩关节疼痛,熊抱试验均为阳性。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3~26个月,平均7.2个月。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术前及术后3、12个月测量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和内旋肌力;术后3~6个月MRI复查肌腱愈合情况、肌腱连续性和张力;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3、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和内旋肌力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2个月优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肩关节外旋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改善(P<0.05)。术后3~6个月31例患者行MRI复查,其中28例肩胛下肌腱结构完整、张力良好、肌腱愈合,3例肌腱再撕裂。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手术疗效非常满意41例(78.8%)、满意7例(13.5%)、不满意4例(7.7%)。结论关节镜下经改良观察入路修补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可获得满意手术视野以及操作空间,术后早期疗效满意、肌腱再撕裂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腱撕裂 关节镜 改良观察入路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李龙杰 张海森 +2 位作者 陈思 刘畅 王春雷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采用单排与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采用全关节镜修复治疗的40例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0岁,平均(55.25±...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采用单排与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采用全关节镜修复治疗的40例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0岁,平均(55.25±6.82)岁。依据术中肩胛下肌腱的固定方式分为双排缝合桥固定组(双排组,20例)和单排缝合固定组(单排组,20例)。记录缝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coring System,ASE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肩关节分级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肩关节功能情况,并应用改良Sugaya分级法评估术后1年肩胛下肌腱愈合和再撕裂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19.80个月。双排组患者肩胛下肌腱缝合时间多于单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双排缝合桥固定组的VAS评分[(1.30±0.57)分]、ASES评分[(70.92±5.65)分]、UCLA评分[(26.52±6.88)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单排缝合固定组VAS评分[(1.55±0.69)分]、ASES评分[(70.14±5.46)分]、UCLA评分[(26.89±7.78)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两组间在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Sugaya分级法,双排组术后1年核磁检查肌腱愈合良好,有1例再撕裂病例,单排组有2例再撕裂病例,两组术后1年肩胛下肌再撕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单排和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损伤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再撕裂率。双排缝合固定肩胛下肌腱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缝合固定时间多于单排缝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胛下肌腱 单排 双排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部分转位加强修复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8
作者 余洋 谢冰 +3 位作者 王国梁 施政良 熊波涵 李彦林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部分转位加强修复严重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部分转位加强修复术治疗26例盂唇缺损严重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8~47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部分转位加强修复严重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部分转位加强修复术治疗26例盂唇缺损严重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8~47岁,平均29岁。术后24个月随访进行肩恐惧试验、肩前抽屉试验、关节活动度测量、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Rowe评分。结果26例患者均随访至术后2年。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再次脱位。术后2年时,肩恐惧试验、肩前抽屉试验均阴性,ASES评分和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部分转位加强修复术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治疗盂唇缺损严重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胛下肌腱 BANKART损伤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原文传递
基于528例肩关节镜患者资料建立肩胛下肌腱撕裂风险分层预测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文南 张耀南 +2 位作者 石磊 王飞 薛庆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9-738,共10页
目的 确定并筛选出与肩胛下肌腱(subscapularis,SSC)撕裂高度相关的可靠预测指标,并开发一种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干预SSC撕裂。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21年12月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52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6... 目的 确定并筛选出与肩胛下肌腱(subscapularis,SSC)撕裂高度相关的可靠预测指标,并开发一种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干预SSC撕裂。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21年12月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52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6年7月—2019年7月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纳入训练集队列,2019年8月—2021年12月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纳入验证集队列中。按照肩关节镜下是否诊断SSC撕裂,分为SSC撕裂组和未撕裂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及10倍交叉验证方法在训练集队列中筛选与SSC撕裂高度相关的可靠预测指标,利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经1 000次Bootstrap法(自抽样法)获得的校正曲线评价模型表现。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别评价该预测模型和MRI(基于直接征象)的诊断表现(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用于评价预测模型和MRI的临床效用。结果 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患者SSC撕裂发生风险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区分度[C-index=0.878;95%CI(0.839,0.918)],校正曲线显示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筛选出6个与SSC撕裂高度相关的间接评价指标,包括斜矢状位喙突肱骨距离减小、积液征(Y-平面)、喙突下积液征(轴位)、二头肌长头腱移位(脱位/半脱位)、≥2根后上方肩袖撕裂(冈上/冈下肌腱)以及MRI怀疑SSC撕裂(直接征象)。与基于SSC撕裂直接征象的MRI诊断相比,该预测模型具备更优异的敏感度(80.2%vs.57.0%)、阳性预测值(53.9%vs.53.3%)、阴性预测值(92.7%vs.86.3%)、阳性似然比(3.75 vs.3.66)和阴性似然比(0.25 vs.0.51)。DCA提示当风险阈值概率在3%~93%之间时,该预测模型能产生更高的临床获益。结论 该列线图模型能可靠地预测SSC撕裂发生风险,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肌腱撕裂 列线图 MRI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CT三维模型分析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喙突形态和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秉贤 张永 +5 位作者 包呼日查 周慧文 魏宝刚 王永祥 齐岩松 徐永胜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基于CT三维模型分析测量喙突形态和位置,探究其与肩胛下肌腱损伤(subscapularis tendon tears,ST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退行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和健康人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分为肩袖损伤伴STT组(A组,28例)和不伴STT... 目的基于CT三维模型分析测量喙突形态和位置,探究其与肩胛下肌腱损伤(subscapularis tendon tears,ST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退行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和健康人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分为肩袖损伤伴STT组(A组,28例)和不伴STT组(B组,26例),以及健康组(C组,22例)。采用Mimics软件对肩胛骨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喙突及关节盂位置进行评估,测量喙突长度(length of coracoid,LC)、喙突前后间距(anteroposterior distance of coracoid,ADC)、喙突高度(height of coracoid,HC)、关节盂平面扭转角(version angle of glenoid,VAG)和关节盂平面倾斜角(inclination angle of glenoid,IAG),分析比较各组参数。结果测量结果显示,LC在A、B、C三组中分别为(21.32±3.83)mm、(18.95±2.36)mm和(17.75±2.69)mm;ADC分别为(23.52±4.04)mm、(22.83±2.37)mm和(24.03±3.65)mm;HC分别为(20.76±3.35)mm、(23.33±2.7)mm和(22.86±3.64)mm;VAG分别为(-2.99±3.27)°、(-2.28±4.9)°和(-2.83±4.4)°;IAG分别为107.82°(101.59-112.04)°、110.19°(105.86-118.72)°和110.37°(104.9-118.02)°。A、B两组间比较:LC、HC和I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VA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间比较:LC、HC和I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VA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比较所有测量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喙突越长、位置越低、肩胛盂倾斜角越小越易导致STT;ADC、VAG与STT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肌腱损伤 喙突 三维模型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国结”缝合技术在镜下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清泉 郑佳鹏 +2 位作者 肖棋 邓辉云 林达生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中国结”缝合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21例采用“中国结”缝合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病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中国结”缝合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21例采用“中国结”缝合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病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和Constant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术前、术后1年均行肩关节MRI检查评估肩胛下肌腱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2±3.8)个月。UCLA肩关节评分由术前(9.78±1.88)分,增加至术后1年随访时的(29.44±2.56)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31.34±3.89)分增加至术后1年随访时的(78.97±5.84)分;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cNab优良率术后1年随访时为90.47%。Bear Hug test(+)、Belly press test(+)患者例数在术后呈现显著性下降,所有21例患者均于随访期观察到肩胛下肌腱连续的MRI影像,未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锚钉拔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中国结”缝合技术在镜下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临床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胛下肌腱 缝合技术 肩关节
原文传递
体格检查及磁共振对肩胛下肌撕裂的诊断价值研究
12
作者 蔡怡 史晨辉 +1 位作者 石训达 刘陈词 《医学信息》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目的①比较单项肩关节体格检查及磁共振(MRI)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②探究联合体格检查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8月-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25例,以关节镜下... 目的①比较单项肩关节体格检查及磁共振(MRI)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②探究联合体格检查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8月-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25例,以关节镜下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规范的肩关节体格检查及3.0T MRI检查,纳入研究的体格检查包括抬离试验(LOT)、压腹试验(BPT)、熊抱试验(BHT)、拿破仑试验(Napoleon)、离腹试验(BOS)、内旋衰减试验(IRLS)、0°内旋抗阻试验(IRRT0°)及90°内旋抗阻试验(IRRTM)。经Kappa检验比较单项体格检查的观察者间差异,计算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Youden'sindex)、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比较单项体格检查与3.0T MRI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选取AUC值最高的4项体格检查,分别计算2项、3项、4项体格检查串联及并联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AUC以比较各项联合体格检查之间的诊断价值。最后选取具有最佳诊断效能的联合体格检查,比较其与MRI的诊断效能。结果①单项体格检查诊断肩胛下肌腱撕裂的灵敏度均小于70%,特异度均大于80%。IRRTM、LOT、Napoleon、BPT、IRLS、BOS、IRRT0°、BHT的灵敏度分别为61.29%、35.48%、29.03%、35.48%、25.81%、58.06%、51.61%、58.06%;8项体格检查按照AUC值从高到低排序为:IRRTM(0.748)、BOS(0.716)、BHT(0.700)、IRRT0°(0.689)、LOT(0.608)、BPT(0.603)、Napoleon(0.587)、IRLS(0.571);MRI诊断肩胛下肌腱撕裂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77.42%、84.04%、0.807。②选取IRRTM、BOS、BHT、IRRT0°进行串并联诊断试验。串联IRRTM+BOS、IRRTM+BOS+BHT、IRRTM+BOS+BHT+IRRT0°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35.48%、16.13%、9.68%,特异度分别为97.87%、100.00%、100.00%,Youden指数分别为0.301、0.161、0.097;AUC值分别为0.683、0.613、0.548;并联IRRTM+BOS、IRRTM+BOS+BHT、IRRTM+BOS+BHT+IRRT0°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3.87%、96.77%、100.00%;特异度分别为77.66%、64.89%、60.64%,Youden指数分别为0.615、0.617、0.606;AUC值分别为0.749、0.749、0.798。③并联IRRTM+BOS+BHT+IRRT0°及MRI的AUC值分别为0.798、0.807;比较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单项体格检查诊断肩胛下肌腱撕裂的价值较有限,MRI相较于单项体格检查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效能;②联合体格检查有助于提高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其中,并联IRRTM+BOS+BHT+IRRT0°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诊断价值最高;③并联IRRTM+BOS+BHT+IRRT0°与MRI具体相似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肌腱撕裂 体格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试验 联合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