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吊环运动员肩胛骨动力障碍分析与康复策略
1
作者 王颖珊 肖才坤 梁文廷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15期30-33,共4页
目的:了解吊环运动员肩胛骨动力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分型,并根据分型总结出吊环运动员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调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肩胛骨针对性训练的有效性研究是有限的,此种训练方法可以改善肩胛骨肌... 目的:了解吊环运动员肩胛骨动力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分型,并根据分型总结出吊环运动员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调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肩胛骨针对性训练的有效性研究是有限的,此种训练方法可以改善肩胛骨肌肉功能和力量,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说明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对提升运动表现和预防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环运动员 肩胛骨动力障碍 分析 康复策略
下载PDF
肩胛骨动力障碍在肩颈痛中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邓思敏 陈康 +1 位作者 何岚娟 马燕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6-760,共5页
目的:比较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在肩颈痛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发生率及其Kibler分型的分布。方法:研究对象共306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分为102例肩痛组、102例颈痛组及1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3位临床医生在视诊的基础上进... 目的:比较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在肩颈痛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发生率及其Kibler分型的分布。方法:研究对象共306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分为102例肩痛组、102例颈痛组及1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3位临床医生在视诊的基础上进行触诊,判断两侧肩胛骨在静息位、前屈位、外展位、肩胛位时SD的发生率和Kibler分型。结果:肩颈痛两组中的S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肩颈痛两组中,SD及其Kibler分型有明显差异(P<0.05),且不同检查体位之间亦有差异(P<0.05)。结论:肩痛组和颈痛组SD发生率在静息位分别为81.37%和52.94%,在前屈位、外展位、肩胛位相似近40%,均以Ⅲ型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Kibler分型 肩颈痛
下载PDF
肩胛骨动力障碍相关肌肉组织机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思敏 陈康 +1 位作者 何岚娟 马燕红 《中国康复》 2015年第6期460-462,共3页
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表现为肩胛骨在静息位的位置或动态移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可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肩关节多方向不稳等多种肩部疾病中出现。SD主要由肩胛骨相关肌肉组织机能改变使其肌肉... 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表现为肩胛骨在静息位的位置或动态移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可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肩关节多方向不稳等多种肩部疾病中出现。SD主要由肩胛骨相关肌肉组织机能改变使其肌肉力量不平衡所致,本文通过探讨SD相关肌肉组织的机能变化,针对性地协调训练相关肌肉组织,有助于上述肩部疾病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肌肉 变化
下载PDF
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相关肌肉的超声评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容羽 郭炯炯 +6 位作者 潘程程 戴桂英 胡凤娟 张涵君 王维 刘传道 李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5-772,共8页
目的:探讨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的肩胛骨相关肌肉在不同SD分型、疼痛病程及严重程度时静息和收缩状态下肌肉厚度的超声改变,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肌骨超声技术对48例肩痛合... 目的:探讨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的肩胛骨相关肌肉在不同SD分型、疼痛病程及严重程度时静息和收缩状态下肌肉厚度的超声改变,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肌骨超声技术对48例肩痛合并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双侧斜方肌上部(upper trapezius,UT)、斜方肌中部(middle trapezius,MT),以及斜方肌下部(lower trapezius,LT)、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SA)的静息和收缩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有SD依据Kibler分型分为2型SD组、3型SD组及混合型组。依据0—10数字疼痛程度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依据疼痛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慢性疼痛组。各组内比较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幅度百分比改变。结果:2型SD及中度疼痛组的患侧SA静息厚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UT、MT、LT的静息厚度与健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型SD组、轻度疼痛组及急性疼痛组的患侧UT、MT、LT及SA静息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内患侧UT、MT、LT、SA收缩幅度百分比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正常人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SD和中度疼痛者的患侧SA以及慢性疼痛者的患侧LT和SA静息厚度均有改变。提示肌骨超声是一个有效的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并可为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肩胛骨动力障碍 前锯肌 斜方肌 超声
下载PDF
青年肩胛骨动力障碍与肩关节疼痛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晓程 白伦浩 +1 位作者 李典 沈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3-475,共3页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骨科门诊的30例肩胛骨动力障碍(SD)并确诊为单纯肩痛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肩关节外展0°、30°、60°、90°、120°、180°时测量肩胛骨...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骨科门诊的30例肩胛骨动力障碍(SD)并确诊为单纯肩痛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肩关节外展0°、30°、60°、90°、120°、180°时测量肩胛骨平衡角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肩关节在外展90°、120°时平衡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认为SD与肩关节疼痛相关,肩胛骨运动位置评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肩胛骨平衡角 肩关节疼痛
下载PDF
老年不同类型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肩胛带肌表面肌电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岚娟 陈康 +1 位作者 邓思敏 马燕红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5年第6期399-401,404,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不同类型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肩胛带肌运动时的表面肌电特征,探讨肩胛骨动力障碍和肩关节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9例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dyskinesis,SD)的老年患者作为SD组,根据Kibler分犁将SD组分为3个亚组:... 目的观察老年不同类型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肩胛带肌运动时的表面肌电特征,探讨肩胛骨动力障碍和肩关节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9例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dyskinesis,SD)的老年患者作为SD组,根据Kibler分犁将SD组分为3个亚组:Ⅰ型亚组(n=9)、Ⅱ型亚组(n=10)和Ⅲ型亚组(n=10);11例双侧肩胛骨对称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表面肌电图测定左右两侧肩带肌在前屈和外展时的最大肌电振幅,比较各组的肌肉活动情况。结果SD患者的患侧肩关节前屈时,Ⅰ型亚组患侧斜方肌上束增强;Ⅱ型亚组患侧斜方肌上束和冈下肌增强,斜方肌中束减弱;Ⅲ型亚组患侧斜方肌上束增强,三角肌前束减弱。肩关节外展时,Ⅰ型亚组患侧斜方肌下束、前锯肌和三角肌前束减弱;Ⅱ型亚组患侧斜方肌上、中束,三角肌前、后束减弱;Ⅲ型亚组斜方肌上束活动较健侧增强,三角肌前束活动均较健侧减弱。结论不同类型的老年SD患者存在不同的肩胛带肌活动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SD和肩关节疾病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肩胛带肌 表面肌电图 肩关节疾病
下载PDF
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烁 钱菁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究4周肩胛带及上肢D2模式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干预对肩胛骨静态、特殊角度位置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患有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的学科女... 目的探究4周肩胛带及上肢D2模式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干预对肩胛骨静态、特殊角度位置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患有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的学科女生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进行4周上肢PNF干预,C组不做干预,2组受试者实验期间均保持正常的活动。干预前后对肩胛骨平衡角(scapula balance angle,SBA),肩胛侧方滑移测试(lateral scapular slide test,LSST),肩关节功能指标(DASH评分,Y-Balance)测试,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干预前相比(1)T组SBA明显减小(P=0.01),C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2)LSST中,T组外展90°位肩胛下角向外滑移减少(P=0.028),C组无显著性差异;(3)肩关节功能指标:①T组和C组干预前后DASH评分均无差异。②T组Y-Balance成绩分数显著提高(P=0.002),且在3个方向:内侧线(P=0.005)、外上线(P=0.008)、外下线(P=0.003)测试距离均有增加。结论4周PNF干预可有效改善肩胛骨静态和动态位置:表现为肩胛骨平衡角减小,肩外展90°时肩胛骨外移减少;肩胛骨位置的改善能有效提高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PNF 肩胛骨位置
下载PDF
浙北伤科牵张手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创伤性肩周炎患者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晶 朱成林 +2 位作者 赵增趁 沈月峰 傅瑞阳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3期170-174,共5页
目的:观察浙北伤科牵张手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创伤性肩周炎患者肩胛骨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创伤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浙北... 目的:观察浙北伤科牵张手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创伤性肩周炎患者肩胛骨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创伤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浙北伤科牵张手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胛骨平衡角、肩关节Neer评分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肩胛骨平衡角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且2组间比较,在肩关节外展0°、30°、60°、15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肩关节外展90°、120°、180°时,2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且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肩关节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3.3%,对照组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北伤科牵张手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改善创伤性肩周炎患者疼痛及活动障碍有良好疗效,对90°120°、150°180°区间的肩胛骨平衡角有明显的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肩周炎 肩胛骨动力障碍 浙北伤科牵张手法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下载PDF
肩胛骨动力障碍对肩部疼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文杰 周甜甜 陈毕能 《安徽医学》 2020年第8期973-975,共3页
肩胛骨连接着肱骨与锁骨,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中肩肱节律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整个上肢运动链不可缺少的结构[2]。许多肌肉也附着在肩胛骨上,维持着肩部的稳定性,并产生关节运动。同时这些肌肉的平衡与协调对肩胛骨的位置和稳定性至关重... 肩胛骨连接着肱骨与锁骨,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中肩肱节律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整个上肢运动链不可缺少的结构[2]。许多肌肉也附着在肩胛骨上,维持着肩部的稳定性,并产生关节运动。同时这些肌肉的平衡与协调对肩胛骨的位置和稳定性至关重要[3]。肩胛骨正确的位置和协调运动能使关节盂方向以及周围肌肉处于最佳功能状态,联合肱骨完成肩关节的各种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肩痛 肩胛骨动力障碍
下载PDF
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思敏 陆宇瑶 +2 位作者 陈广辉 彭园园 孙凌瑜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研究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冻结肩患者,按患者就诊号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视诊基础上的三步触诊法判断研究对象Yes or NO及Kibler分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Ki... 目的:研究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冻结肩患者,按患者就诊号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视诊基础上的三步触诊法判断研究对象Yes or NO及Kibler分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Kibler具体分型个性化使用软组织贴扎技术纠正肩胛骨动力障碍,同时评定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前的Yes or NO分型、Kibler分型、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康复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纠正肩胛骨动力障碍能有效地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软组织贴扎技术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肩周炎患者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思敏 陆宇瑶 +3 位作者 陈广辉 彭园园 孙凌瑜 李恒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对肩周炎患者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Yes型)的肩周炎患者,按患者病案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视诊基础上三步触诊法评定Kibler分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对肩周炎患者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Yes型)的肩周炎患者,按患者病案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视诊基础上三步触诊法评定Kibler分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肌内效贴,对照组使用安慰贴,评定两组治疗后Yes or No分型及其具体Kibler分型。结果:两组治疗后肩胛骨动力障碍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Kibler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Kibler分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纠正肩胛骨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肩胛骨动力障碍 Yes or No分型 Kilber分型
下载PDF
上肢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者肩部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肖才坤 宋子凡 王颖珊 《运动精品》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者肩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6名有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肩胛带肌力训练,实验组则进行上肢PNF训练(3次/周,共4周)。... 目的:探讨上肢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者肩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6名有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肩胛带肌力训练,实验组则进行上肢PNF训练(3次/周,共4周)。所有研究对象在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测试肩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位时内旋/外旋向心收缩的等速肌力峰力矩、上肢Y平衡和DASH评分。结果:训练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肩关节向心收缩峰力矩、上肢Y平衡得分均较训练前提高;组间比较时,实验组肩关节向心收缩的峰力矩、上肢Y平衡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在DASH评分上,两组均未显示差异。结论:强化上肢PNF训练比肩胛带肌群力量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肩部周围肌肉力量及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改善肩胛骨动力障碍和肩关节功能的有效运动康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PNF训练 肩胛骨动力障碍 肩部功能 康复
原文传递
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
13
作者 张浩 伍京京 邱益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8-51,共4页
分析调查对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作用效果,重点分析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冻结肩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差异化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干预后展开组间比较。结果 在干预后... 分析调查对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作用效果,重点分析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冻结肩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差异化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干预后展开组间比较。结果 在干预后,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展开组间对比,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冻结肩患者而言,在对其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纠正肩胛骨动力障碍措施能够促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软组织贴扎技术 Constam-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PNF联合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梁弘扬 刘淑惠 +2 位作者 靳岚琦 樊志娇 马玉宝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PNF)联合肌内效贴技术(kinesio taping,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7月沈阳体育学院大学...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PNF)联合肌内效贴技术(kinesio taping,KT)对大学生肩胛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肩周肌肉激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7月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S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PNF联合KT干预)和对照组(仅PNF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上肢表面肌电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26岁,平均(21.6±1.7)岁。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功能性动作测试(前屈、外展、毛巾抵墙滑动)的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性动作测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肩关节前屈的下斜方肌(lower trapezius,LT)的MVC较高[(20.83±3.11)%比(16.36±3.76)%],肩关节外展的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UT)的MVC较低[(34.95±8.15)%比(42.49±8.06)%]、LT的MVC较高[(27.38±4.61)%比(23.93±6.05)%],肩关节毛巾抵墙滑动的LT的MVC较高[(7.51±1.99)%比(5.8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联合KT和PNF单独训练均有利于减少SD肩胛骨位置异常、改善UT过度激活和LT激活不足等肩周肌内异常激活现象,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技术
下载PDF
影响肩胛骨动力学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康 邓思敏 +1 位作者 何岚娟 马燕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0-43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疾病患者中肩胛骨动力学障碍(SD)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门诊收治的53例肩关节疾病患者,按四分类法和"yes or no"法进行SD评估,并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患肩是否优势侧、外伤与否、肩关节功能得... 目的:探讨肩关节疾病患者中肩胛骨动力学障碍(SD)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门诊收治的53例肩关节疾病患者,按四分类法和"yes or no"法进行SD评估,并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患肩是否优势侧、外伤与否、肩关节功能得分(CMS)、是否手术、是否接受SD康复治疗等信息。将采集信息作为SD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3例肩关节疾病患者,SD发生率为66.04%(35/53),其中Ⅲ型占57.14%(20/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MS得分、是否手术及是否接受SD康复治疗是肩关节疾病中S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S得分、是否手术、是否接受SD康复治疗是影响肩关节疾病中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在肩关节疾病中发生率高,SD与肩关节功能、临床决策、SD康复治疗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肩关节疾病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肩袖撕裂与肩胛骨动力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露 罗丁元 +1 位作者 王玮宁 张延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2-1006,共5页
引起肩关节疼痛的肩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肩袖撕裂是引起肩痛最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之一,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肩袖撕裂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肩袖撕裂患者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近年来研究开始关注肩胛骨动... 引起肩关节疼痛的肩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肩袖撕裂是引起肩痛最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之一,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肩袖撕裂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肩袖撕裂患者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近年来研究开始关注肩胛骨动力障碍与肩袖撕裂的关系,并发现针对肩胛活动的相关治疗可以减轻肩袖撕裂患者的肩痛症状、改善患者功能,因此,了解肩胛骨动力障碍可能对肩袖撕裂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肩胛骨动力障碍 肩痛 肩关节疾病
原文传递
肩袖撕裂及治疗后的肩胛骨运动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一峰 高奉 +11 位作者 朱婷 贺忱 钱驿 果森 胥皞 杨京伦 郝悦 刘壮 巩亚伟 赵盈绮 李磊 周敬滨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2,共7页
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RCT)通常会导致患者的肩部活动受限与疼痛,肩胛骨作为上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研究普遍认为RCT与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存在关联。通过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搜索,获... 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RCT)通常会导致患者的肩部活动受限与疼痛,肩胛骨作为上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研究普遍认为RCT与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存在关联。通过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搜索,获取并整理关于RCT及治疗后肩胛骨运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1)当RCT存在时,会出现SD,表现为肩部外展时肩胛骨运动倾向于上旋增大与后倾减小,并且这一情况会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的增强或肩部其他并发症状的存在而加剧;2)对RCT患者进行治疗后,随着主观症状的缓解,患者的肩胛骨运动也会恢复正常。但对于RCT尺寸较大的患者而言,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后的肩胛骨运动障碍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对于RCT下肩胛骨运动学改变这一现象,主要考虑为肩胛骨代偿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肩胛骨动力障碍 运动学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肩胛骨稳定训练对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偏瘫肩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思敏 陈伟杰 +2 位作者 陆宇瑶 张蒙蒙 郭现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6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稳定训练对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的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19例存在SD的HSP患者纳入该研究,通过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讨肩胛骨稳定训练对存在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的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19例存在SD的HSP患者纳入该研究,通过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9)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n=10)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肩胛骨稳定训练,两组均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上肢功能.结果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与FMA-UE评分与研究组患者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各组干预前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FMA-UE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评分更低,FMA-UE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SD的HSP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肩胛骨稳定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肩痛 肩胛骨动力障碍 肩胛骨稳定训练 疼痛程度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基于肩关节正位片对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肩胛骨位置的研究
19
作者 谢露 张延明 +2 位作者 罗丁元 王玮宁 王安然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84-589,共6页
目的基于肩关节正位DR片,研究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静息位时肩胛骨位置的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的79例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作为试验组,男3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8.37±9... 目的基于肩关节正位DR片,研究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静息位时肩胛骨位置的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的79例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作为试验组,男3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8.37±9.09)岁。招募符合条件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21±9.9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肩关节DR片的拍摄,并对其肩胛骨位置的相关指标[即肩胛骨内缘与脊柱中线的成角(θ角)、肩胛盂最大前后径与上下径的比值(CD/EF)、喙突类型、肩胛骨的内外侧移动距离(OA)、上下移动距离(OB)]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1)试验组的θ角、CD/EF值分别为(10.58±3.88)°、(0.51±0.12),与对照组的(8.77±3.53)°、(0.47±0.0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喙突类型分布:试验组Ⅰ型38例(48.1%),Ⅱ型28例(35.4%),Ⅲ型13例(16.5%);对照组Ⅰ型16例(20.0%),Ⅱ型47例(58.8%),Ⅲ型17例(21.3%)。两组研究对象喙突类型分布不同,其中Ⅰ型和Ⅱ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的OA值、OB值为(64.00±11.27)mm、(59.09±11.95)mm与对照组(62.73±11.36)mm、(59.63±13.76)mm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3种旋转运动中存在肩胛骨位置的改变,且肩胛骨位置改变表现为上旋增加、内旋增加,肩胛骨处于前倾位置;在2种平移运动(即上下移动和内外侧移动)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肩胛骨位置 肩胛骨动力障碍
下载PDF
肩胛盂矢状面倾斜角与肩袖慢性损伤的MRI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淇予 谭利华 郭杨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59-1563,共5页
目的探讨肩胛盂矢状面倾斜角(GSIA)与肩袖慢性损伤的MRI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符合肩袖慢性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145例。根据MRI表现,将肩袖肌腱损伤分为4组,A组单纯冈上肌腱损伤,B组冈上肌腱合并冈下/小圆肌腱损伤,C组冈... 目的探讨肩胛盂矢状面倾斜角(GSIA)与肩袖慢性损伤的MRI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符合肩袖慢性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145例。根据MRI表现,将肩袖肌腱损伤分为4组,A组单纯冈上肌腱损伤,B组冈上肌腱合并冈下/小圆肌腱损伤,C组冈上肌腱合并肩胛下肌腱损伤,D组全肩袖肌腱损伤。在PACS系统测量GSIA、临界肩角(CSA)、肩肱间距(AHD)、喙肱间距(CHD)等肩关节各骨间位置关系参数。分析各参数与不同类型肩袖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四组的GSIA、AHD、C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GSIA为(34.9±2.2)°,B组(46.9±4.7)°,C组(30.2±2.6)°,D组(41.4±3.6)°;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SIA和CHD为肩袖损伤部位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确定B组的截断值为43.4°。结论肩胛盂矢状面倾斜角与肩袖慢性损伤之间存在相关性,GSIA对预测肩袖损伤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 肩袖损伤 肩部撞击综合征 肩胛骨动力障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