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限制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峥 郭立芬 +2 位作者 潘冰晶 陈安忠 朱红霞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肩袖损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肩袖损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流限制训练,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和SF-36健康状况量表比较两组干预4周和8周后的康复效果。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肩袖损伤术后 术后康复
下载PDF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肖芳 刘颖 +3 位作者 陈燚 李冬艳 郑明慧 谭莎 《护理学》 2024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RCI)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住院的130名RCI术后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资料...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RCI)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住院的130名RCI术后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照顾负担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主要照顾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照顾负担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RCI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33.69 ± 13.25);应对方式总分为(32.26 ± 7.3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负担与积极应对维度呈负相关(r = −0.752, P r = 0.447, 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性别、照顾时间,消极应对、积极应对是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加重的影响因素。结论:RCI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一定的照顾负担。护理人员应多关注自理能力情况差、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及家庭月均收入低、女性、照顾时间长的主要照顾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照顾负担水平,完善相关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 主要照顾者 照顾负担 应对方式 相关性
下载PDF
可量化式辅助器联合中药循经烫疗对肩袖损伤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张节贞 严靖 苏燕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79-0182,共4页
探讨肩袖损伤术后应用可量化式辅助器联合中药循经烫疗对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75例肩袖损伤术治疗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5例,其中对于A组的干预是进行常规康复的训练,B组为康复训练并予以中药循经烫疗,C组基于B组增加应用可... 探讨肩袖损伤术后应用可量化式辅助器联合中药循经烫疗对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75例肩袖损伤术治疗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5例,其中对于A组的干预是进行常规康复的训练,B组为康复训练并予以中药循经烫疗,C组基于B组增加应用可量化式辅助器。评价干预前后的肩肘关节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焦虑抑郁情绪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2周患者在ASES、ROM以及Constant-Murely 评分都表现出对比术前得分的提升,且以C组最高,B组次症,A组最低,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对于手术后的12周,评价在VAS、HAMA、HAMD得分相较于手术前都下降,C组最低,A组最高,组间具有差异(P<0.05)。统计在发生不良反应,C组最低,A、B组不存在差异,C组相较其余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肩袖损伤者实施手术的治疗方式,完成手术之后干预上,予以可量化式辅助器联合中药循经烫疗方案,干预方案应用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帮助,并有利于减轻术后存在的疼痛及不良情绪状况,减少在术后的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可量化式辅助器 中药循经烫疗 关节功能康复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电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受损35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延武 王翀敏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6期441-441,共1页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多伴有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术后需进行合理康复治疗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笔者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采用电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受损35例,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观察2012年1月~2014...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多伴有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术后需进行合理康复治疗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笔者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采用电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受损35例,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观察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术后 关节功能受损 电针 康复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术后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鲁靖靖 濮中号 林石明 《中医学》 202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肩袖损伤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治疗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文就关节镜下肩袖损伤术后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肩袖损伤术后 康复治疗 中医 综述
下载PDF
肩袖损伤术后持续与间断冰敷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环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30期4348-4350,共3页
目的比较肩袖损伤术后持续冰敷与间断冰敷的镇痛效果差异。方法将60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冰敷组与间断冰敷组,各30例。持续冰敷组给予术后72 h持续冰敷,间断冰敷组给予术后冰敷30 min,3次/d,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额外增加止... 目的比较肩袖损伤术后持续冰敷与间断冰敷的镇痛效果差异。方法将60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冰敷组与间断冰敷组,各30例。持续冰敷组给予术后72 h持续冰敷,间断冰敷组给予术后冰敷30 min,3次/d,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额外增加止痛药情况。结果持续冰敷组术后3 d内冰敷镇痛效果优于间断冰敷组(P<0.05),持续冰敷组额外使用镇痛例数少于间断冰敷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术后持续冰敷镇痛效果优于间断冰敷,且可减少额外使用止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术后 持续冰敷 间断冰敷 镇疼效果
下载PDF
快速康复模式对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秋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数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模式,研...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数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模式,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FUS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体侧外展的活动度情况。结果术前、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在ASES评分、UCLA评分、FUSS评分之间均无差异,但随访12个月时,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康复模式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且远期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关节镜 损伤 术后 功能 效果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联合叙事护理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效果分析
8
作者 唐敏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8期223-225,共3页
研究分析快速康复理念与叙事护理两种方式联合对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43例肩袖损伤并已经进行肩关节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与对照组(1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 研究分析快速康复理念与叙事护理两种方式联合对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43例肩袖损伤并已经进行肩关节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与对照组(1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快速康复与叙事护理理念。结果:在联合护理方式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对比两组患者肩关节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活动角度要大于对照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2%,高于对照组90.08%,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叙事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叙事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肩关节手术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叙事护理 关节镜 损伤
下载PDF
肩袖损伤术后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艳华 银墨竹 孟醒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0期16-19,共4页
为探究肩袖损伤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接受肩袖损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为探究肩袖损伤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接受肩袖损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CMS评分法检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对比多关节等速测试结果、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在肩关节功能方面,干预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日常活动能力、肌力情况、关节局部形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多关节等速测试中,研究组外展、外旋、后伸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患者开展肩袖损伤手术后,通过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可促进肩关节功能快速恢复,其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本体感觉训练 临床效果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康复被动运动和制动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朱小萌 陈晨 +2 位作者 张斌 郑伟 王磊 《中外健康》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分析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采用早期康复被动运动和制动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22年7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 分析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采用早期康复被动运动和制动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22年7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术后制动,而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被动运动,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在干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中,通过开展早期康复被动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还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功能 关节镜下损伤修补 早期康复被动运动 损伤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密兰 高跃翔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95-697,共3页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方法 择肩袖损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均由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方法 择肩袖损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均由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和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液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偏低、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分明显偏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58例患者总体有效人数53例,占比91.4%,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2,P=0.014<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在肩袖损伤患者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佳,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炎症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修复 损伤 小切口损伤修复 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秀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因肩袖损伤在盐城大丰友义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2,常规护...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因肩袖损伤在盐城大丰友义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2,早期康复护理)。对所有患者加强术后随访,评估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状态,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通过以上指标的对比,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患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与内旋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肩关节评分比较中,观察组疼痛(11.34±0.73)分、日常活动能力(17.02±0.57)分、肢体活动度(35.68±1.04)分、肌力(21.02±0.9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3、13.631、11.291、11.659,P均<0.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增强患侧肩关节功能,避免术后不良并发症,维护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关节镜下损伤修补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术后系统康复治疗在促进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13
作者 范军英 黄强 刘晓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研究术后系统康复治疗在促进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患者作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90例,选择术后能够每周坚持到院进行系统... 目的:研究术后系统康复治疗在促进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患者作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90例,选择术后能够每周坚持到院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7例),应用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的康复方案;选择在术后仅来院接受常规康复指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分析一般资料后对患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心理状态评分、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满意度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两组患者术后7周、3个月、6个月的肩关节主动前屈、主动外展以及主动体侧外旋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满意度情况差异显著(P<0.05),在术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患者治疗后7周、3个月、6个月的肩关节主动前屈、主动外展以及主动体侧外旋关节活动度对比结果差异同样显著(P<0.05),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面对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将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作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后,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引导患者开展系统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系统康复治疗 巨大损伤修补 术后康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构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的列线图模型
14
作者 路支超 孙志强 +2 位作者 王新斌 王东 冷德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归组。统计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磁共振(MRI)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两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P及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未转归影响因素(P<0.05);参照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31~0.927,列线图模型表观线和偏差矫正线与理想线偏差不大,在0.10~0.75决策阈值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结论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FIB、FDP、CRP对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功能转归、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修复 功能转归 美国肘外科协会评分 MRI影像学表现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复方夏天无片在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应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梅杰 季卫平 +1 位作者 邹光翼 王法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夏天无片(麝香、全蝎、蕲蛇等)应用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将接受复方夏天无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探讨复方夏天无片(麝香、全蝎、蕲蛇等)应用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将接受复方夏天无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33例单纯接受康复指导的肩袖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ASE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的改善情况,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做了记录。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其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综合治疗过程中应用复方夏天无片,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疼痛评分低,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是值得临床选择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术后 药物治疗 复方夏天无片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康复运动渐进式训练结合临床基础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影响
16
作者 韩晓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40-0143,共4页
针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围术期的护理进行讨论,研究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渐进式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临床实际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本次试验的内容以及目的,在线下调查以及当前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完... 针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围术期的护理进行讨论,研究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渐进式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临床实际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本次试验的内容以及目的,在线下调查以及当前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完善的基础上开展本次实验。采用便利抽样法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的一百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基础组以及康复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肩功能改善情况、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康复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基础组,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术后SF-36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康复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临床基础护理以及康复运动渐进式护理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患者的患肢功能,促进肩袖恢复,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损伤修补 康复运动渐进式训练 关节功能 康复效果
下载PDF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程 冯硕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发生率8.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与伤后VAS评分高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肩袖肌腱撕裂程度小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及肩袖损伤后疼痛程度高的患者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风险大,肩袖撕裂程度也与术后并发Ⅰ型CRPS有关,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加强预防及干预,以降低Ⅰ型CRP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修复 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3
18
作者 姚菊 黄红芳 +1 位作者 黄赛赛 张忠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评价肩胛上神经阻滞(SSB)用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患者95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将患者随机分为SSB组48例和肌... 目的评价肩胛上神经阻滞(SSB)用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患者95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将患者随机分为SSB组48例和肌间沟神经阻滞组(ISB组)47例。评价2组患者入PACU即刻、术后1、2、4、8、24h静止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记录患者PACU内镇痛药物用量和使用比例、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等。记录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及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SSB组患者入PACU即刻和术后1h时静止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显著高于ISB组(P<0.05),2组患者术后2、4、8、24h静止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24h曲马多、氢吗啡酮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B组患者Horner综合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上肢无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ISB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能够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提供和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类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但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欠佳,肩胛上神经阻滞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胛上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关节镜 损伤修复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迎杰 王筠 +2 位作者 孟馥芬 方锐 向文远 《医学综述》 2016年第7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关节外科确诊为肩袖损伤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22例)和静脉镇痛...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关节外科确诊为肩袖损伤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22例)和静脉镇痛泵组(24例)。多模式镇痛组:1%罗哌卡因20 mL术前在切口周围行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 d静脉注射+术后肩峰下放置自控镇痛泵(1%罗哌卡因60 mL加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 mL)。静脉镇痛泵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5 mg+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痛及活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静息VAS>7分时给予吗啡辅助镇痛,记录吗啡用量及相关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肩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12、24、36、48 h不同时点VAS在静息状态下均较平稳[多模式镇痛组:(1.3±0.2)分,(1.2±0.4)分,(1.3±0.3)分,(1.1±0.2)分,(1.0±0.3)分,(1.3±0.3)分;静脉镇痛泵组:(2.2±0.3)分,(2.4±0.6)分,(2.5±0.6)分,(2.6±0.4)分,(2.7±0.5)分,(2.8±0.6)分],多模式镇痛组较静脉镇痛泵组高,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状态下,两组患者VAS[多模式镇痛组:(3.5±1.0)分,(3.7±1.8)分,(3.7±1.6)分,(3.5±1.4)分,(3.7±1.0)分,(3.6±1.4)分;静脉镇痛泵组:(4.6±1.0)分,(4.9±1.3)分,(4.7±1.0)分,(5.0±1.4)分,(4.8±1.0)分,(4.6±1.2)分],多模式镇痛组较静脉镇痛泵组高,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多模式镇痛组吗啡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11.2±1.3)mg比(19.8±2.7)mg,23.7%(6/22)比62.5%(15/24),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6周不同时点行HSS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多模式镇痛组:(59±8)分、(78±7)分比(44±7)分;静脉镇痛泵组:(50±8)分、(77±11)分比(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损伤修复术围术期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辅助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在术后早期便可积极进行关节功能的康复锻炼,提高临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修复 关节镜 多模式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 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13例康复护理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丁玉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16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3例肩袖损伤患者实行关节镜修补术,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外展架固定、冰袋冷敷、弹力绷带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出院后随诊访视,记录患者康复情况;分...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3例肩袖损伤患者实行关节镜修补术,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外展架固定、冰袋冷敷、弹力绷带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出院后随诊访视,记录患者康复情况;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CLG)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关节内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粘连等并发症,术后UCLG肩关节评分有明显升高(P〈0.05),功能活动较前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对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修补术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正常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 损伤修补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