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野 臧奎 +4 位作者 夏勇 钱文浩 王晓萍 陈静 吴兰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同时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3-10/20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同时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所有病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2组:高血压组38例,男28例,女10例;血压正常组18例,男12例,女6例。其中高血压组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20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8例。纳入对象均了解实验目的,并愿意配合。②测定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以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数值大小判断肱动脉内皮功能。采用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高血压患者38例,血压正常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②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676,P<0.01);内皮素与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6,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378,-0.591,P<0.05,0.01)。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无相关性。③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2.341,12.489,P=0.018,0.013),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以内皮素作用最强,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结论:①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异常,内皮功能障碍,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上述损害更为明显。②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最终通过共同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功能失调,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下降。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检查 内皮 血管/超声检查 血流速度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向光大 曹红燕 王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100%和(D2-D0)/D0×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3,P<0.05)。②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犤(3.62±0.41)%犦明显低于对照组犤(4.68±0.31)%犦(t=2.306,P<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病理生理学 内皮 血管/病理生理学 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杰 杨梅 +2 位作者 杨萍 齐玲 姜铁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526,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FMD)和非内皮依赖性(NMD)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33例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反应,并与3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FMD和NMD[(7.94±2.07)%和(13.1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FMD)和非内皮依赖性(NMD)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33例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反应,并与3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FMD和NMD[(7.94±2.07)%和(13.11±3.36)%]均低于对照组[(14.24±2.67)%和(22.90±3.65)%](P<0.01);心肌梗塞患者FMD和NMD[(4.14±2.15)%和(7.44±3.22)%]降低较心绞痛患者[(9.90±2.46)%和(16.60±3.96)%]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FMD和NMD均降低,病情越重,舒张功能降低越明显。超声检测肱动脉舒张功能对评价冠心病内皮功能异常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动脉/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焕轶 周发展 +3 位作者 王伯松 王咏梅 李惠娟 尹鲁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予裸支架植入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前6个月两组均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6个月后对照组只应用阿司...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予裸支架植入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前6个月两组均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6个月后对照组只应用阿司匹林,试验组继续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其他冠心病基础用药一致)。分别于治疗6个月、12个月采用肱动脉超声和上臂反应性充血试验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肱动脉舒张期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动脉扩张性、血流阻力和肱动脉中膜厚度等反映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试验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血流阻力和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降低;其应用12个月比6个月效果更明显。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比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在反应性充血状态下,试验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血流阻力降低;而对照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阻力、肱动脉管径等指标治疗12个月与治疗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管内皮 肱动脉超声 冠心病
下载PDF
RELATIONS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BLOOD FLOW IN BRACHIAL ARTERY AND CORONARY ARTERY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寅光 沈卫峰 +1 位作者 施仲伟 张大东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3年第1期41-45,57,共6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or function and blood flow in the brachial and coronary arterie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Twenty-eight pati...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or function and blood flow in the brachial and coronary arterie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nderwent brachial artery endothelial function test by using high-resolution B-mode ultrasound before coronary angiography(CAG)and coronary flow reserve(CFR)test by using intracoronary Doppler technique.The correl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latation induced by an increase in blood flow after intracoronary adenosine infusion and brachial artery 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 following reactive hyperemia was evaluated.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 of brachial artery blood flow and CFR was also studied.Results: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rachial FMD and percent change of coronary diameter after adenosine infusion(12.50%±9.35% vs 11.38%±7.55%,r=0.425,P=0.02).There was also a weak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brachial flow change following reactive hy-peremia and CFR(r=-0.397,P=0.04).Conclusion: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ronary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the CFR by ultrasonic determination of brachial flow changes following reactive hyper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reactive hyperemia brachial artery endothelial function coronary flow reser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