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肌肌支移位重建屈指功能的远期疗效
1
作者 顾玉东 张丽银 +2 位作者 王涛 张凯莉 朱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6-686,共1页
目的报道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例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至屈指肌支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并测定其肌力与肌电。结果2例术前C5、7神经支配肌群良好者(肌力4°,肌电为单纯混合相),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肌力3... 目的报道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例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至屈指肌支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并测定其肌力与肌电。结果2例术前C5、7神经支配肌群良好者(肌力4°,肌电为单纯混合相),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肌力3°,肌电为单纯或单纯混合相)。另1例术前C5、6支配肌群仅个别肌肉良好(肌力3°,肌电为单纯相),术后功能未恢复。结论肱肌肌支的功能状态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C5、6神经根支配的肌群功能状态全面良好者,肱肌肌支移位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肌肌支 屈指功能 远期疗效 移位 摘要 术后随访 皮神经 功能恢复 功能状态 神经
下载PDF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
2
作者 胡韶楠 顾玉东 +3 位作者 陈亮 徐建光 张凯莉 朱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1,共1页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x±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4±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 ,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移位术 肱肌肌支 皮神经 电生理研究 电诱发电位仪 脊髓损伤患者 经统计学处理 肉动作电位 功能正常 电生理技术
下载PDF
肱肌肌支移位重建屈指功能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顾玉东 张丽银 +2 位作者 王涛 张凯莉 朱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1-272,共2页
目的报道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例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至屈指肌支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并测定其肌力与肌电。结果2例术前C5、6神经支配肌群良好者(肌力4°,肌电为单纯混合相),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肌力3... 目的报道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例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至屈指肌支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并测定其肌力与肌电。结果2例术前C5、6神经支配肌群良好者(肌力4°,肌电为单纯混合相),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肌力3°,肌电为单纯或单纯混合相)。另1例术前C5、6支配肌群仅个别肌肉良好(肌力3°,肌电为单纯相),术后功能未恢复。结论肱肌肌支的功能状态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C5、6神经根支配的肌群功能状态全面良好者,肱肌肌支移位术后屈指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皮神经 随访研究 肱肌肌支 神经移位 屈指功能 远期疗效 移位 术后随访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应用电生理检测肌皮神经肱肌肌支在神经根的定位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韶楠 顾玉东 +4 位作者 陈亮 徐建光 周文俊 张凯丽 朱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电生理检测肌皮神经肱肌肌支在神经根的定位,为肱肌肌支移位术的临床应用寻求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臂丛神经损伤行健侧C,移位的患者,年龄16~50岁,平均[(28.9±7.7)岁,^-x±s,下同],术中暴露健侧正常... 目的探讨应用电生理检测肌皮神经肱肌肌支在神经根的定位,为肱肌肌支移位术的临床应用寻求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臂丛神经损伤行健侧C,移位的患者,年龄16~50岁,平均[(28.9±7.7)岁,^-x±s,下同],术中暴露健侧正常的臂丛神经,运用意大利ESAOTE的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结果30例健侧C7移位者术中电生理检测,刺激臂丛神经根时,其中C5 29例、C6 30例、C7 28例记录到肱肌运动电位,而刺激C8、T1仅有6例记录到较小的肱肌运动电位。C5、6、7运动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6.32±1.50)ms、(6.51±1.36)ms、(6.99±1.33)ms和(4.87±4.43)mV、(5.65±4.76)mV、(0.90±2.2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C4次之,C7波幅较小,提示C5、6支配肱肌的神经纤维数可能最多。结论肱肌主要接受来自C5、6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同时该方法为今后临床研究周围神经的定位提供了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皮神经 电生理学 神经移位 肱肌肌支
原文传递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韶楠 顾玉东 +3 位作者 陈亮 徐建光 张凯莉 朱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5±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肱肌肌支移位术 电生理 神经纤维 屈肘功能 臂丛神经
原文传递
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甜甜 胡韶楠 +3 位作者 陈亮 朱艺 田东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 目的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组(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上千组于术后17~20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移植组于术后20-25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术后3个月切断肱肌肌支对两组大鼠的屈肘动作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肱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最大波幅恢复率、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肱肌肌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千组优于移植组。结论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均可使肱肌及肱肌肌支得到恢复,肱肌的远期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肌肌支的远期恢复上干组优于移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神经移位 动物 实验 肱肌肌支
原文传递
肌皮神经肱肌支移位重建屈指功能解剖学研究与临床病例报告 被引量:17
7
作者 顾玉东 张丽银 +2 位作者 张高孟 赵新 陈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设计治疗臂丛下干或C8T1节前损伤的术式。方法 通过尸体解剖,对32侧成人上肢进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与相应平面正中神经干内屈指功能束的解剖学研究,设计肱肌肌支与正中神经屈指功能束直接缝合的部位。并将该术式在临床上应用,验证... 目的 设计治疗臂丛下干或C8T1节前损伤的术式。方法 通过尸体解剖,对32侧成人上肢进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与相应平面正中神经干内屈指功能束的解剖学研究,设计肱肌肌支与正中神经屈指功能束直接缝合的部位。并将该术式在临床上应用,验证该术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1)肌皮神经肱肌肌支在上臂下1/3段由主干发出,以单支型为主,肌支长5.2 cm,平均2.7束;(2)正中神经在肱肌肌支相应平面的主干内,屈指功能束位于后侧部1/3-1/4束组内;(3)在上臂下1/3段内,肱肌肌支可以和正中神经屈指功能束直接缝合。经临床1例证实,该术式既能保留原有功能,又于术后1年恢复了部分屈指功能,肌力2°~3°。结论 在上臂下1/3段内,肌皮神经肱肌肌支能与正中神经主干后侧部屈指功能束(约占主干1/3~1/4)作直接缝合,经临床1例证实该术式是安全的(原有功能未影响)及有效的(屈指功能恢复,肌力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屈指功能 解剖学 肱肌肌支 正中神经 神经移位
原文传递
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姜宗圆 王涛 +1 位作者 杨剑云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明确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在上臂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成人上肢标本 3 6侧 ,自腋部至上臂内侧解剖桡神经干 ,测量肱三头肌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和长度 ,各肌支的直径和面积比。观察及测量各肌支的无损伤分离长度。结果 桡神经肱... 目的 明确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在上臂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成人上肢标本 3 6侧 ,自腋部至上臂内侧解剖桡神经干 ,测量肱三头肌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和长度 ,各肌支的直径和面积比。观察及测量各肌支的无损伤分离长度。结果 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按其分布分为Ⅰ、Ⅱ、Ⅲ型 ,分别占47.2 2 % ( 17/3 6)、2 2 .2 2 % ( 8/3 6)和 3 0 .5 6% ( 11/3 6)。长头肌支长 [( 4 6.82± 10 .0 8)mm , x±s ,下同 ] ,发出点距背阔肌腱止点下缘近端 ( 7.3 6± 2 .68)mm ,入肌点距背阔肌腱止点下缘远端 ( 3 9.46± 6.42 )mm。内、外侧头肌支长 ( 66.0 8± 3 0 .98)mm和 ( 65 .81± 3 0 .65 )mm。长头肌支和内、外侧头肌支的无损伤分离长度是 ( 4 8.93± 9.2 7)mm、( 4 4.2 2± 11.65 )mm和 ( 4 4.64± 9.0 4)mm。无损伤分离最高点平面各肌支与主干面积比为 ( 0 .13± 0 .0 7)mm、( 0 .2 6± 0 .14 )mm和 ( 0 .12± 0 .0 7)mm。结论 长头肌支发出点较固定 ,至入肌点距离较短 ,无损伤分离平面高 ,其近端可与同侧第 3~ 6肋间神经直接缝合 ,适合于肋间神经移位重建肱三头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臂丛根性撕脱伤 神经移位术 上臂 三头 桡神经
原文传递
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沛 劳杰 +1 位作者 赵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 目的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者诊断为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非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至接受肋间神经移位手术的时间间隔为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7个月。结果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肌力恢复至飓及以上)为39.1%,肌力恢复至M2的患者占30.4%,肌力恢复至M1及以下占30.5%。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患者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于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使用2根或2根以上的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肱三头肌肌支术后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可使肱三头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肋间神经 随访研究 三头 神经移位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六条原则 被引量:9
10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1,共1页
自20世纪60年代我院开展臂丛神经探查并先后设计膈神经、健侧与同侧颈,移位、肱肌肌支旋后肌支移位,经50余年逾万例手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治疗经验总结为6条原则,供同道参考,并欢迎修改与补充。
关键词 神经损伤修复 臂丛 肱肌肌支 神经探查 膈神经 移位
原文传递
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凯 张克亮 +3 位作者 王素云 李秀荣 张华 马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采用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尺神经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观察周围神经再生和效应肌恢复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A、B两组(n=30)。均制作肌皮神经损伤模型,并在相同水平,A组采用1/12尺神经束支与肌皮神经肱... 目的采用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尺神经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观察周围神经再生和效应肌恢复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A、B两组(n=30)。均制作肌皮神经损伤模型,并在相同水平,A组采用1/12尺神经束支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端端吻合,B组将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与尺神经主干端侧吻合。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取材,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测定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count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CMF),并观察实验大鼠行为改变。结果术后4周,B组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延迟较A组明显,潜伏期波幅(amplitude,AMP)较A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B组NCV及AMP均相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A、B两组肱二头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CMF为230.15±60.25,B组为160.73±48.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CMF为380.26±10.01,B组为355.63±28.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端侧吻合与采用端端吻合尺神经部分束支(1/12)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恢复肱二头肌功能,远期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尺神经 皮神经二头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大鼠
原文传递
肋间神经移位术修复腋神经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恙 关文杰 +1 位作者 赵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在肩外展功能的神经移位修复术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腋神经以及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等,其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已经证实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并成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中... 在肩外展功能的神经移位修复术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腋神经以及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等,其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已经证实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并成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中的肩外展功能修复经典术式。本文总结2008年之前在本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腋神经的患者4例,获得一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移位术 移位修复 腋神经 肩外展功能 肩胛上神经 三头 神经损伤修复 经典术式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损伤的分型与手术方案 被引量:12
13
作者 顾玉东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共3页
臂丛神经损伤为现代社会常见创伤.据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不完全统计,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前)臂丛神经损伤年手术约400人次,而2010年全年臂丛神经损伤手术已达4 000人次.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已从大城市大医院普及到... 臂丛神经损伤为现代社会常见创伤.据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不完全统计,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前)臂丛神经损伤年手术约400人次,而2010年全年臂丛神经损伤手术已达4 000人次.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已从大城市大医院普及到中小城市的县级及区级医院.近30年臂丛神经损伤也成为国际创伤领域的热门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术式 肩胛 臂丛神经损伤 锁骨部 三头 撕脱术 手术方案 根性 颈丛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