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脆性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但重建方式存在差异。目的比较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与钢板结合髂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2018年9月...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脆性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但重建方式存在差异。目的比较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与钢板结合髂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2018年9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复位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生活能力DASH(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评分、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7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分型骨折患者,男12例,女35例;三部分骨折25例,四部分骨折22例。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22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组2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少于对照组[(6.43±0.78)cm vs(10.74±0.81)cm,(192.27±55.02)mL vs(250±57.8)mL,(101.27±13.8)min vs(116.72±11.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1天相比,观察组颈干角变化值小于对照组[(0.71±0.63)°vs(3.2±1.14)°,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自体髂骨联合钢板组相比,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具有创伤小、维持复位能力强等优点。展开更多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内固定疼痛、螺钉切出、肱骨头坏死)、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临床对照试验6个,共259例患者,其中接受髓内钉治疗131例,锁定接骨板治疗128例。Meta分析显示: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内固定部位疼痛发生率、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切出率明显少于锁定接骨板治疗(P<0.05)。结果表明对比锁定接骨板,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可降低术后螺钉切出率。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脆性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但重建方式存在差异。目的比较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与钢板结合髂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2018年9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复位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生活能力DASH(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评分、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7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分型骨折患者,男12例,女35例;三部分骨折25例,四部分骨折22例。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22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组2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少于对照组[(6.43±0.78)cm vs(10.74±0.81)cm,(192.27±55.02)mL vs(250±57.8)mL,(101.27±13.8)min vs(116.72±11.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1天相比,观察组颈干角变化值小于对照组[(0.71±0.63)°vs(3.2±1.14)°,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自体髂骨联合钢板组相比,新型解剖髓内支撑系统组具有创伤小、维持复位能力强等优点。
文摘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内固定疼痛、螺钉切出、肱骨头坏死)、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临床对照试验6个,共259例患者,其中接受髓内钉治疗131例,锁定接骨板治疗128例。Meta分析显示: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内固定部位疼痛发生率、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切出率明显少于锁定接骨板治疗(P<0.05)。结果表明对比锁定接骨板,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可降低术后螺钉切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