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8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倪博文 于洋 刘希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并提高患者的肩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肩关节侧入路 固定 老年NeerⅢ型肱骨骨折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改变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海 田雅峰 +3 位作者 郑瑾萱 惠红超 樊金瑞 杨易朋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行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45... 目的探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行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45例;60~69岁组22例,70~79岁组28例,80~89岁组18例,90~99岁组2例。比较4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14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4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14 d PT、APTT、TT、FI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0例患者均未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指标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不受年龄影响而改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固定 肱骨骨折 凝血功能 老年高危 D-二聚体
下载PDF
模拟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内固定的解剖学特点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国新 侯之启 +3 位作者 谭平先 叶淦湖 姚伙生 黄志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6461-6465,共5页
背景: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目的:分析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 背景: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目的:分析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2具成人(男7例,女5例)防腐上肢标本20侧,了解腋神经前支在三角肌前、外亚部中的走行,比较经过两亚部时跨越肌缝的神经分支形态。完成初步数据收集后,进行尸体上模拟复位内固定实验。结果与结论:腋神经前支横向行走于三角肌肌腹深面中上1/3水平,距离肩峰外下缘(6.0±1.3)cm,前亚部仅有1支一级神经支支配,两亚部间为一连续的乏血管横越的肌缝,肌缝位于肩峰前角向下的延长线处,肉眼观为一白色结缔组织条带,腋神经通过肌缝时无分支,游离后跨缝段长度均大于1cm,放置钢板后腋神经张力不高。通过肩峰下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显露腋神经支配前亚部的一级神经支并进行分离保护后,可以向下延伸切口,能够安全地暴露上段肱骨,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等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折 固定 三角肌 腋神经前支 肩峰下
下载PDF
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卢忠存 彭伟华 +1 位作者 梁腾 周晓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09-0012,共4页
探究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60例,均纳入于我院2023.07-2024.07期间,诊治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患者,分组情况方面,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样本划分为移植组(n=30... 探究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60例,均纳入于我院2023.07-2024.07期间,诊治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患者,分组情况方面,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样本划分为移植组(n=30,锁定钢板+异体腓骨移植)、单纯组(n=30,单纯锁定钢板),对比其在围手术期、随访、经济指标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对比情况基本一致,在统计学方面,无意义(P>0.05),其他指标,移植组均优于单纯组(P<0.05);随访评估指标方面,移植组均优于单纯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移植组低于单纯组(P<0.05);经济指标方面,移植组均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 老年骨折中,将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进行灵活应用,同时辅以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价值较为理想,可以让患者一般指标、随访评估指标方面获得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减轻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肱骨骨折 同种异体腓骨移植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下载PDF
三角肌结节指数联合术前因素构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大星 纪木强 +3 位作者 涂泽松 许伟鹏 徐伟龙 牛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99-3305,共7页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国内大部分医生治疗难以复位和复杂骨折类型的首选,但术后发生复位失效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三角肌结节指数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国内大部分医生治疗难以复位和复杂骨折类型的首选,但术后发生复位失效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三角肌结节指数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术前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临床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符合标准的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的15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复位失效分为复位失效亚组和复位维持亚组。采用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风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列线图,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后,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关联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和影响曲线评价其拟合优度、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3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模型外部验证组,评价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结果与结论:①训练组153例患者中,44例患者出现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失效,失效率为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角肌结节指数[OR=9.782,95%CI(3.798,25.194)]、骨折端内翻成角移位[OR=4.209,95%CI(1.472,12.031)]、肱骨内侧柱粉碎[OR=4.278,95%CI(1.670,10.959)]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②基于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训练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0.812(P=0.976),曲线下面积=0.830[95%CI(0.762,0.898)];校准图结果表明模型预测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结果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③预测模型在验证组预测术后复位失效总正确率86%,曲线下面积=0.902[95%CI(0.819,0.985)];④提示三角肌结节指数<1.44、肱骨内侧柱粉碎、骨折端内翻成角移位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⑤此次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内、外部验证表明该模型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度较高,可用于个性化预测和筛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高危人群,模型的阈值风险概率高于65%时的预测高风险人数和实际发生人数高度匹配,临床医生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老年人 骨折固定 三角肌结节指数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螺钉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流超 罗毅文 +2 位作者 黄杰文 蓝思彬 吴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50-3854,共5页
背景: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是肱骨近端骨折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临床上其失败率仍较高,螺钉的合理置入是影响内固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头螺钉的分布特点及对内固定失... 背景: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是肱骨近端骨折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临床上其失败率仍较高,螺钉的合理置入是影响内固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头螺钉的分布特点及对内固定失效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124例,其中男16例,女108例,年龄≥60岁,根据其术后是否出现内固定失效分为正常组(101例)和内固定失效组(23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内侧柱完整性、钢板高度、颈干角、是否置入肱骨距螺钉、肱骨头螺钉数量,并根据术后数字X射线摄影正位片将肱骨头分为8个区,收集患者肱骨头螺钉在各区螺钉分布特点,绘制螺钉分布热力图。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内侧柱完整性、钢板高度、颈干角、是否置入肱骨距螺钉、肱骨头螺钉数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但热力图显示,在正常组中肱骨头螺钉分布均匀,主要分散在4,6,7区;而内固定失效组的螺钉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6区;此外,在肱骨距螺钉理想区域(7/8区)中,正常组螺钉明显多于内固定失效组;③提示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过程中,肱骨头螺钉均匀分布是保证内固定效果的关键,合理的肱骨头螺钉分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内固定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肱骨锁定内固定系统 锁定钢板 肱骨头螺钉分布 固定失效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程晋涛 衡德忠 李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肱骨颈干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外旋、上举、前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小,而观察组肱骨颈干角未明显减小,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时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远期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老年 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张翀 段显亮 王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SF-36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Neer二部分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锁定钢板内固定 骨性愈合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涛 李健 +4 位作者 颜登鲁 谢清华 朱豪东 高粱斌 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获得有效随访的病例21例,其中按Neer分型二型11例、三型7例、四型3例,其中1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获得有效随访的病例21例,其中按Neer分型二型11例、三型7例、四型3例,其中1例伴肩关节脱位;男13例,女8例;年龄25~82岁,平均56.3岁。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6.3个月,患肢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二型90%,三型71%,四型33%。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可靠,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一种较好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肱骨锁定钢板 固定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及术中颈干角对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赵国伟 安跃 马婷婷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08-615,共8页
目的探究术中颈干角(NSA)对钢板内固定术(PIF)后肱骨近端骨折(PHF)患者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PIF治疗的155例PHF患者,男性88例,女性67例;年龄26~65岁,平均47.1岁;致伤原因... 目的探究术中颈干角(NSA)对钢板内固定术(PIF)后肱骨近端骨折(PHF)患者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PIF治疗的155例PHF患者,男性88例,女性67例;年龄26~65岁,平均47.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73例,摔伤58例,高处坠落伤15例,其他伤9例。根据肱骨头内翻判定标准,分为内翻组(38例)和未内翻组(117例);根据术中肱骨NSA,分为<125°组(30例),125°~145°组(110例)和>145°组(1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VAS、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与限制性立方样条法(RCS)分析术中肱骨NSA与术后肱骨头内翻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肩关节受伤机制、骨密度(BMD)、肱骨距置入螺钉、术中肱骨NSA、内侧骨皮质缺损以及复位质量,均是PHF患者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GLMM模型(模型3)调整一系列指标(年龄、性别、伤侧等)后,术中肱骨NSA<125°和>145°组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风险分别是125°~145°组的2.244、1.499倍(P<0.05)。RCS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肱骨NSA连续变化与术后肱骨头内翻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14.178,P<0.001)。不同术中肱骨NSA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评分(疼痛、日常活动、运动范围、总分)以及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中肱骨NSA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肱骨NSA<125°或>145°是PHF患者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术中肱骨NSA对PHF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医师尤其应注意术中肱骨NSA<125°的PHF患者,术中应尽量解剖复位、内固定以降低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颈干角 钢板内固定 肱骨头内翻
下载PDF
新型闭合交汇穿钉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6个月随访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海晶 何锦泉 +1 位作者 王捷 金鸿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795-7800,共6页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固定,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切开复位固定造成软组织剥离广泛,肩袖破坏重。闭合穿钉固定失败率高、骨折再移位等缺陷。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解剖型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固定,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切开复位固定造成软组织剥离广泛,肩袖破坏重。闭合穿钉固定失败率高、骨折再移位等缺陷。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解剖型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特点及安全性。方法:作者针对肱骨近端特殊的解剖结构,自主研发了一种肩关节外固定支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天津医院创伤科因肱骨近端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解剖型外固定支架(自制)治疗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Neer分型,其中肱骨2部分骨折19例,3部分4例,伴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间进行影像学评估、疼痛及功能评价,得出功能恢复情况,确定最终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23例患者均在8周内初步骨折愈合。治疗后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0.8分。末次随访患者平均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SES)评分为(91.7±2.6)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8.3±4.7)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为(31.9±3.1)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系统评分平均为(9.6±2.4)分。1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评估为优,良9例,差2例,治疗后优良率达91%。提示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钉解剖型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软组织损伤小的特点。规范闭合穿钉的角度及进钉点,从三平面交汇固定,呈弓状固定,与外固定支架连接能达到较稳定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折 骨钉 固定 固定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肱骨骨折 闭合复位 交汇穿钉 钢板 髓内针 固定支架 固定材料 固定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微创三角肌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松建 陈彦 于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应用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43例肱骨近端骨折,男17例,女26例... 目的探讨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应用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43例肱骨近端骨折,男17例,女26例,年龄17~84岁,平均67.2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3例。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根据肩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标准:优3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结论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不破坏骨折端的血运,同时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肩峰下横切口 侧纵切口 肱骨骨折 微创 固定
下载PDF
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尊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HILOS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Neer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er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术后Neer评分,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钛板内固定 髓内钉固定 老年 肱骨粉碎性骨折 Neer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骨六方联合正骨十四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静 黎丁霜 +2 位作者 马耿佳 李金烨 林晓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942-1947,共6页
【目的】观察骨六方(由川续断、骨碎补、黄精、当归、桑寄生、何首乌、熟地黄等中药组成)联合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 【目的】观察骨六方(由川续断、骨碎补、黄精、当归、桑寄生、何首乌、熟地黄等中药组成)联合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采用佛山市中医院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达到解剖或临床复位标准后用小夹板外固定,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手法复位2周后给予骨六方内服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疗效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1)骨折愈合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即手法复位6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16%(47/51),对照组为81.63%(44/49),组间比较,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患者的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评分方面: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5.93±1.25)周,较对照组的(8.60±1.27)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六方联合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六方 正骨十四法 小夹板固定 肱骨骨折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上肢悬吊带固定与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玉成 黄志伟 +2 位作者 林作华 罗慧钦 何炳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1期5795-5798,共4页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上肢悬吊带固定与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钢板内固定或者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上肢悬吊带固定与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钢板内固定或者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上肢悬吊带固定治疗,观察组术后接受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治疗,固定时间均为4~6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Neer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肩关节训练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肱骨丢失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5.00%)较对照组(77.50%)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Neer评分中疼痛、功能、运动范围、解剖分数及总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Neer评分中疼痛、功能、运动范围、解剖分数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训练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肱骨丢失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15.00%)低(P<0.05)。结论与上肢悬吊带固定相比,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效果更加显著,患者可早期接受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上肢悬吊带 肩关节固定 肩关节功能 康复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冠华 唐上德 秦徳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306-1307,共2页
目的 对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在进行治疗后分别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的愈合时间、复... 目的 对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在进行治疗后分别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的愈合时间、复位情况以及病人满意度这4个方面对病人临床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78例患者中,复位情况方面:26例为优,39例为良,9例为可,4例为差;所有患者的骨折都愈合,且愈合时间较短;Constant-Murley评分较高,平均得分为(87.00±6.11);病人满意度方面:61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5例一般;无不满意.结论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可靠,并且有较快的骨骼愈合速度、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病人的满意度较高,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肱骨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上肢悬吊带固定与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刘冬华 薛辉 +1 位作者 于贵阳 李征 《益寿宝典》 2020年第30期184-184,共1页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上肢悬吊带固定与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的效果比较。 方法:将 2020 年 1 月以来在我院治疗的 108 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上肢悬吊带固定,观察组采用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上肢悬吊带固定与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的效果比较。 方法:将 2020 年 1 月以来在我院治疗的 108 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上肢悬吊带固定,观察组采用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Neer 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 94.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8% (P<0.05);观察组术后 6 个月的疼痛、解剖、功能、活动范围以及 Neer 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外展架外固定的效果更好,能提升肩关节恢复优良率,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术后 上肢悬吊带固定 肩关节固定 效果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外展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艳 王毅 徐永清 《西南军医》 2020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结合外展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21例,Ⅲ型43例,Ⅳ型4例。所...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结合外展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21例,Ⅲ型43例,Ⅳ型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次日使用外展架固定患肢外展80°~90°,上举90°~100°。指导患者在外展架上行低强度的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患肩的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66例患者于术后随访12~16个月钟,一期愈合良好,未发生术口感染、钢板断裂、松动及骨折再移位。并发症发生率2.9%,有肱骨头缺血坏死2例。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3.2分,优良率为95.6%。患肩活动度平均分别为:前屈上举161.2°,外展153.4°,外旋56.8°,内旋65.3°。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固,有利于保护骨折处血供,减少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术后结合外展架外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避免了术后肩关节粘连、僵硬导致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外科治疗:内固定还是肩关节置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少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848-7849,共2页
1流行病学 肱骨近端骨折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是继髋部和桡骨远端骨折后的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4%-5%。其中3/4患者〉60岁,男女比例大约为1∶3[5]。2 AO分型AO/OTA组织按肱骨近端骨折是否累及关节腔内将其分为3型:1A型... 1流行病学 肱骨近端骨折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是继髋部和桡骨远端骨折后的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4%-5%。其中3/4患者〉60岁,男女比例大约为1∶3[5]。2 AO分型AO/OTA组织按肱骨近端骨折是否累及关节腔内将其分为3型:1A型,关节外,单部位。2B型,关节外,双部位。3C型,关节内,共计27个亚型,按骨折成角方向不同分为内翻和外翻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肩关节置换 关节盂 桡骨远骨折 固定技术 嵌插 髋部 移位型 肩关节功能 科颈骨折
下载PDF
关节囊外间接复位技术在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琦石 夏雄智 +2 位作者 何才勇 郑晓辉 黄枫 《江西中医药》 2007年第7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技巧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术中C臂监测下,采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骨...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技巧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术中C臂监测下,采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25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以上,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月,平均17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术后1年的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72%。结论:采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技巧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能提供良好复位、减少肩关节粘连,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间接复位 骨折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