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1
作者 韩新祚 亓攀 +2 位作者 晋陶然 刘克敏 刘四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术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2组患者均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第1~3天,B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A组(P<0.05)。术后12~48 h,B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2组比较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和术后炎症反应,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 髓内钉 早期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康复锻炼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潘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326-328,共3页
临床将肱骨外颈1~2 cm以上部位至肱骨头之间所发生的骨折定义为肱骨近端骨折,以中老年患者居多[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2]。目前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人工关节置换、骨近端髓内钉等,但患... 临床将肱骨外颈1~2 cm以上部位至肱骨头之间所发生的骨折定义为肱骨近端骨折,以中老年患者居多[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2]。目前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人工关节置换、骨近端髓内钉等,但患者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降低患者关节的损伤程度的同时还要确保患者的手术后关节功能良好是临床医师一直以来追求的主要目标[3-4]。中医认为,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与经脉失养、血脉闭阻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采用常规康复锻炼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中医干预手段,对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5]。本文中笔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探究该治疗方法对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中药熏蒸 康复锻炼 关节功能障碍 人工关节置换 关节功能康复 肱骨 经脉失养
下载PDF
运动康复训练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赵小强 潘飞龙 赵小灵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训练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训练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肩关节评分及疼痛、肿胀消失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Neer肩关节功能中疼痛、功能使用、活动范围、术后解剖位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肢肿胀及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1.68±3.63)d、(26.89±4.18)d,均短于对照组的(24.02±3.82)d、(29.01±4.4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能更好地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加快肿胀及疼痛消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运动康复训练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三角肌结节指数联合术前因素构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大星 纪木强 +3 位作者 涂泽松 许伟鹏 徐伟龙 牛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99-3305,共7页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国内大部分医生治疗难以复位和复杂骨折类型的首选,但术后发生复位失效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三角肌结节指数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国内大部分医生治疗难以复位和复杂骨折类型的首选,但术后发生复位失效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三角肌结节指数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术前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临床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符合标准的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的15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复位失效分为复位失效亚组和复位维持亚组。采用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风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列线图,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后,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关联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和影响曲线评价其拟合优度、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3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模型外部验证组,评价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结果与结论:①训练组153例患者中,44例患者出现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失效,失效率为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角肌结节指数[OR=9.782,95%CI(3.798,25.194)]、骨折端内翻成角移位[OR=4.209,95%CI(1.472,12.031)]、肱骨内侧柱粉碎[OR=4.278,95%CI(1.670,10.959)]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②基于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训练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0.812(P=0.976),曲线下面积=0.830[95%CI(0.762,0.898)];校准图结果表明模型预测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结果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③预测模型在验证组预测术后复位失效总正确率86%,曲线下面积=0.902[95%CI(0.819,0.985)];④提示三角肌结节指数<1.44、肱骨内侧柱粉碎、骨折端内翻成角移位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⑤此次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内、外部验证表明该模型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度较高,可用于个性化预测和筛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高危人群,模型的阈值风险概率高于65%时的预测高风险人数和实际发生人数高度匹配,临床医生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老年人 骨折内固定 三角肌结节指数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机器学习分析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骨折术后失效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大星 纪木强 +3 位作者 涂泽松 许伟鹏 徐伟龙 牛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95-5301,共7页
背景: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但骨折复位失效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准确的风险因素评估有利于筛选高风险患者和临床决策的选择。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4种预测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优模型... 背景: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但骨折复位失效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准确的风险因素评估有利于筛选高风险患者和临床决策的选择。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4种预测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优模型并按照风险变量对结局变量影响的权重评分排序,探讨其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62例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年龄(60.6±10.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根据术后5个月随访是否发生复位失效分为复位失效组(n=64)和复位维持组(n=19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模型变量及其分类,将数据集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按照5折交叉检验获取最优超参数,构建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在测试集用AUC、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F1得分观察不同算法的表现,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将表现最佳的模型利用SHAP评估重要风险变量,并对其临床指导意义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间三角肌结节指数、骨折类型术前骨折端合并内翻畸形、肱骨头下干骺端碎片长度、术后复位情况、肱骨近端内侧柱皮质支撑情况、肱骨距螺钉置入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4种机器模型中综合表现能力最好的是极端梯度提升,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0.885,0.885和0.743,其次是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模型表现能力基本持平,逻辑回归的综合表现能力最差;在最优模型中利用SHAP解释工具发现三角肌结节指数、肱骨内侧柱皮质支撑、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肱骨距螺钉状态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利用机器学习分析临床问题的准确性优于传统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在处理高维度数据时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变量交互和共线性问题;利用SHAP解释工具不但可以明确各个变量的重要性,也可得到各变量中哑变量对结局影响的详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内侧柱不稳定 机器学习 影响因素 SHAP解释工具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功能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汪亚 武亚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术后功能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灌南县人民医院接受ALP治疗的60例PH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分作不良组(n=15)及良好组(n=45... 目的:研究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术后功能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灌南县人民医院接受ALP治疗的60例PH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分作不良组(n=15)及良好组(n=45)。对比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与影像学指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ALP治疗PHF术后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对比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分析PHF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良组骨折Neer分型Ⅲ~Ⅳ型、合并骨质疏松及复位质量不满意人数占比均高于良好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颈干角丢失角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高于良好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ALP治疗PHF术后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涵盖下述几项:骨折Neer分型Ⅲ~Ⅳ型;合并骨质疏松;复位质量不满意;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P<0.05)。不良组肩关节前屈、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均低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证实,PHF术后肩关节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与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ALP治疗PHF术后功能与影像学指标密切相关,后者应用于前者的评估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 肩关节功能 影像学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的手术进展
7
作者 杨易远 陈卓(综述) 田耘(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3-686,共4页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PHF)是继桡骨远端骨折、椎体骨折后的第三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年龄呈显著的双峰分布特征[1]。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是PHF最严重的类型,老年人此类骨折常伴肱骨头下松质骨塌陷,导致显著的骨量...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PHF)是继桡骨远端骨折、椎体骨折后的第三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年龄呈显著的双峰分布特征[1]。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是PHF最严重的类型,老年人此类骨折常伴肱骨头下松质骨塌陷,导致显著的骨量丢失,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骨折 肱骨骨折 发病年龄 骨量丢失 肱骨 椎体骨折 非手治疗 进展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程晋涛 衡德忠 李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肱骨颈干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外旋、上举、前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小,而观察组肱骨颈干角未明显减小,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时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远期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老年 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张翀 段显亮 王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SF-36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Neer二部分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锁定钢板内固定 骨性愈合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改变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海 田雅峰 +3 位作者 郑瑾萱 惠红超 樊金瑞 杨易朋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行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45... 目的探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行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45例;60~69岁组22例,70~79岁组28例,80~89岁组18例,90~99岁组2例。比较4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14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4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14 d PT、APTT、TT、FI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0例患者均未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指标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不受年龄影响而改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外固定架 肱骨骨折 凝血功能 老年高危 D-二聚体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及术中颈干角对疗效的影响
11
作者 赵国伟 安跃 马婷婷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08-615,共8页
目的探究术中颈干角(NSA)对钢板内固定术(PIF)后肱骨近端骨折(PHF)患者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PIF治疗的155例PHF患者,男性88例,女性67例;年龄26~65岁,平均47.1岁;致伤原因... 目的探究术中颈干角(NSA)对钢板内固定术(PIF)后肱骨近端骨折(PHF)患者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PIF治疗的155例PHF患者,男性88例,女性67例;年龄26~65岁,平均47.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73例,摔伤58例,高处坠落伤15例,其他伤9例。根据肱骨头内翻判定标准,分为内翻组(38例)和未内翻组(117例);根据术中肱骨NSA,分为<125°组(30例),125°~145°组(110例)和>145°组(1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VAS、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与限制性立方样条法(RCS)分析术中肱骨NSA与术后肱骨头内翻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肩关节受伤机制、骨密度(BMD)、肱骨距置入螺钉、术中肱骨NSA、内侧骨皮质缺损以及复位质量,均是PHF患者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GLMM模型(模型3)调整一系列指标(年龄、性别、伤侧等)后,术中肱骨NSA<125°和>145°组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风险分别是125°~145°组的2.244、1.499倍(P<0.05)。RCS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肱骨NSA连续变化与术后肱骨头内翻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14.178,P<0.001)。不同术中肱骨NSA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评分(疼痛、日常活动、运动范围、总分)以及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中肱骨NSA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肱骨NSA<125°或>145°是PHF患者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术中肱骨NSA对PHF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医师尤其应注意术中肱骨NSA<125°的PHF患者,术中应尽量解剖复位、内固定以降低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颈干角 钢板内固定 肱骨头内翻
下载PDF
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尊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HILOS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Neer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er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术后Neer评分,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钛板内固定 髓内钉固定 老年 肱骨粉碎性骨折 Neer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林伟良 刘功凤 +1 位作者 江庭彪 李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54-0157,共4页
分析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90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将所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采用中医三期治疗,共45例)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共45例),在这项研究中,所有参... 分析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90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将所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采用中医三期治疗,共45例)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共45例),在这项研究中,所有参与者都经历了相似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接受标准的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则接受基于中医理论的三阶段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活动情况恢复良好,患者疼痛度更低,躯体生活自理功能显著提升,骨折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可比,P<0.05。结论 中医三期治疗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可促进患者肩关节活动恢复,减轻恢复期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骨折出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 肱骨骨折 术后疗效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经骨缝合技术“8字缝合”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傅明辉 李群 +3 位作者 吴富华 成昌桂 丁祖运 曾四宝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86-1392,共7页
目的探讨经骨缝合技术“8字缝合”在肱骨近端骨折(PH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本院PHF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骨缝合术治疗。统计两... 目的探讨经骨缝合技术“8字缝合”在肱骨近端骨折(PH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本院PHF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骨缝合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主动活动时间、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均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肩关节功能。术后12个月采用X线测量肱骨颈干角、肱骨头高度,计算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同时采用量角器测量肩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复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小于对照组,Neer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及肩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和螺钉穿出肱骨头,其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骨缝合技术应用于PHF患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骨缝合技 肱骨骨折 肩关节功能 锁定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术式在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对比
15
作者 范海平 程浩 +2 位作者 陈岩召 凌泽喜 童飞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 目的:探讨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36)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组(n=36)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临床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各项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均能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相当,但后者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半肩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爱尔兰2009~2022年处理肱骨近端骨折的变化趋势:反肩置换术逐渐增长
16
作者 胡孔足(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56-456,共1页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爱尔兰2009~2022年处理肱骨近端骨折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患者年龄基本稳定在55~69岁。治疗方式主要是切开复位内固定(76.4%)。反肩置换术从2016年小于5例增长到2022年84例,半肩置换术和闭合复位内固定都显著减少。
关键词 肱骨骨折 置换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回顾性研究 变化趋势 患者年龄 爱尔兰
下载PDF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17
作者 陈荣漳 余志嵩 陈平常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183-186,共4页
目的研讨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术后实施中医骨折三期疗法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德化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P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 目的研讨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术后实施中医骨折三期疗法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德化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P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处理,观察组按中医骨折三期疗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疼痛状况、肩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31)。观察组术后第2周、第4周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F术后实施中医骨折三期处理效果显著,可加快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 术后疼痛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减少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血中的作用
18
作者 孙明浩 姚爱明 +2 位作者 张寰 仲冬 刘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估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5例单纯肽骨近端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临... 目的:评估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5例单纯肽骨近端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TXA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在术前10min予以TXA1.0g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使用TXA。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与受伤时间间隔、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及术前、术后第2天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总失血量。结果:两组手术与受伤时间间隔、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b、HCT、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TXA组Hb、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X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过敏、切口并发症、血栓栓塞等情况,均于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折愈合。结论:静脉应用TXA可显著降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肱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出血 围手
下载PDF
胸三角入路联合热气球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黄俊杰 陈建龙 +3 位作者 江晖 李海平 邓春雷 成重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4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胸三角入路联合热气球技术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入路组和创新入路组,各28例。传统入路组开展肩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 目的研究胸三角入路联合热气球技术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入路组和创新入路组,各28例。传统入路组开展肩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新入路组开展胸三角入路钢板内固定联合热气球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两组肩关节功能。结果创新入路组手术耗时较传统入路组长(P<0.05),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传统入路组短(P<0.05)。创新入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传统入路组的21.43%(P<0.05)。创新入路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肩外侧入路,胸三角入路联合热气球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加快患者骨折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粉碎性骨折 胸三角入路钢板内固定 热气球技 肩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施亿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65-0068,共4页
探析在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中,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干预后,得到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近端肱骨骨折手术患者44例,研究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 探析在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中,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干预后,得到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近端肱骨骨折手术患者44例,研究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分别(7.79±1.25)分、(7.23±1.24)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3.37±0.13)分,低于对照组(5.56±0.32)分,(P<0.05)。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肩关节功能分别(18.64±2.38)分、(18.73±2.41)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28.16±1.62)分,高于对照组(24.25±1.57)分,明显较高(P<0.05)。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分别(57.79±5.25)分、(55.93±5.72)分、(56.37±3.69)分,(57.23±5.24)分、(55.68±5.67)分、(56.31±3.65)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别(81.16±4.28)分、(82.28±4.61)分、(84.13±3.24)分,高与对照组(72.37±4.64)分、(71.13±4.62)分、(73.92±3.13)分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中,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干预的应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在提高生活质量和肩关节功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议临床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折三期 治疗疗效 肱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