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3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内外侧和外侧固定比较: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1
作者 陈臻 陈曦 +2 位作者 李晓婷 陈达鑫 洪伟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924-5932,共9页
目的: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对于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选择合适的技术仍存在分歧。因而,此次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单侧和双侧交叉钉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 目的: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对于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选择合适的技术仍存在分歧。因而,此次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单侧和双侧交叉钉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建库以来至2023-01-06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侧交叉固定和单纯外侧固定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是影像学结果(Baumann角丢失、提携角丢失)、肘关节功能和常见并发症(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针道感染)。结果:①共纳入18项研究;②两组Baumann角丢失(P=0.47)、提携角丢失(P=0.47)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外侧固定组与内外侧交叉固定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优秀的患儿比例分别为70.7%和74.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两组在针道感染发生率上同样无统计学差异(P=0.9),但内外侧交叉固定组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风险更高(P=0.02);③然而,当采用小切口联合探查时,内外侧交叉固定组尺神经损伤的频率与外侧固定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④在GartlandⅢ型亚组中,两组在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优秀率(P=0.13)、尺神经损伤(P=0.13)和针道感染(P=0.61)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外侧固定技术相比,内外侧交叉固定方法更容易造成前臂的医源性神经损伤,但同时也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不过,通过小切口方法联合内外侧交叉固定似乎可以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的风险。因此,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采用小切口结合内外侧交叉固定可能是一种既保证结构稳定、又安全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外侧固定 内外侧交叉固定 外科固定 尺神经损伤 荟萃分析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儿童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伴尺神经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丽华 王雨生 +1 位作者 李剑锋 董继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与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儿童青少年49例,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与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儿童青少年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5)。对照组采用蜡敷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熏蒸、关节松动术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肘关节评定表(HSS)和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报告(MCRR)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HSS评分均显著升高(|t|>8.345,P<0.001),治疗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536,P<0.001),治疗组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t=3.717,P<0.05)。治疗组尺神经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5.975,P<0.05)。结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可改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促进尺神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肱骨髁上骨折 尺神经损伤 肘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综合康复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
3
作者 张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第16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2例,本次研究时间跨度为2021年7月至2022年...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2例,本次研究时间跨度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对照组患儿接受交叉克氏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的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88%,研究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38%,研究组患儿恢复效果更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患儿出现6例并发症,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研究组患儿的尺骨鹰嘴骨牵引拆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微型外固定支架提供了更强的固定和支撑力,对于骨折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效果更优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时,需要避免固定不当引起的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以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微型外固定支架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外固定支架 交叉克氏针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rSO2-BIS监测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罗春芳 冯应辉 +3 位作者 章征兵 许凯 李明 欧阳卫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7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麻醉方式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手... 目的 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麻醉方式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麻醉后给予rSO2-BIS监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麻醉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儿苏醒时各时间点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补救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行为率低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是诱发患儿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和不良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rSO2-BIS监测是减少患儿术后出现不良行为和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中采用rSO2-BIS监测可降低手术患儿术后不良行为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电双频指数 多模式麻醉管理 术后不良反应 术后不良行为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的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清防 唐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187-190,共4页
本文综述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的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屈曲型及Gartland分型)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了性别和侧别因素在神经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在治疗方面,详细讨论了治疗时机的选... 本文综述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的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屈曲型及Gartland分型)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了性别和侧别因素在神经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在治疗方面,详细讨论了治疗时机的选择、损伤神经的恢复方法及不同的神经损伤治疗方式,最后对当前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神经损伤 儿童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全麻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和疼痛的作用分析
6
作者 刘书艳 张彬 +1 位作者 蒋施 王敬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81-0184,共4页
研究快速康复(ERAS)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全麻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和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50例,按照不同种护理服务对策,将其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 研究快速康复(ERAS)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全麻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和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50例,按照不同种护理服务对策,将其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研究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P<0.05;护理后,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服务方式运用在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全麻手术疾病干预中,可降低患儿、不良心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提升家属满意度,可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 全麻手术 临床指标 满意度 康复时间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7
作者 何健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90)。对照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项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其更有助于改善患儿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儿疼痛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柳松 钟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Flynn评分评价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闭合复位有手术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下载PDF
早期手法复位对肥胖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祁勃海 颉强 +2 位作者 王晓威 王晓明 杨亚婷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手法复位对肥胖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童骨病医院收治的5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肥胖患儿,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5... 目的 探讨早期手法复位对肥胖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童骨病医院收治的5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肥胖患儿,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7.81±2.21)岁。患儿分为早期复位组30例(急诊复位室进行早期复位)和对照组28例(未进行早期复位),均限期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比较两组患儿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时间、术中手法复位次数、C型臂透视次数、肘关节功能变化、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8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3±5.2)个月。早期复位组在实施早期复位后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复位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早期复位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手法复位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早期复位组术后拔出金属骨针后2周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拔出金属骨针后4周和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前行早期手法复位,可以减轻患儿骨折后的疼痛和不适感,缓解肢体肿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是治疗肥胖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一种必要、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为针对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无法进行急诊手术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穿针内固定
下载PDF
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未玲玲 夏群英 +2 位作者 陈干 李夏燕 邱万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接受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接受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手术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接受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干预,能缓解患儿的疼痛,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使效果更加理想,可在今后工作中,普遍推广应用,更多患儿能够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线上视频宣教 手术 同伴互助 儿童
下载PDF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杜范艳 莫霖 肖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0-1456,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预估骨折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预估骨折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诊疗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复诊信息、骨痂形成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使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骨痂形成和骨折临床愈合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251例患儿,月龄13~161个月,平均月龄(69.49±2.16);男性153例(60.96%),女性98例(39.04%);伸直型229例(91.23%),屈曲型22例(8.76%);骨痂形成(距骨折)(17.21±5.73) d,骨痂形成(距手术)(13.66±5.68) d,骨折临床愈合(距骨折)(46.67±13.52) d,骨折临床愈合(距手术)(41.24±12.98) d。(2)骨痂形成与等待手术时间和总蛋白值有关,骨折临床愈合与月龄(X_(1))、骨折发生在秋季(X_(2))、等待手术时间(d)(X_(3))、纤维蛋白原(X_(4))、手术时长(min)(X_(5))、白蛋白、骨折分型有关;(3)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可预测骨痂形成时间的5.5%或6.2%,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20.8%。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愈合时间(距离骨折发生时间点)Y=22.274+0.118X_(1)-5.233X_(2)+0.047X_(3)+3.139X_(4)+0.058X_(5),R^(2)=0.225,调整后R^(2)0.208,德宾-沃森系数=1.953,F=13.528,P=0.001。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每年7~9月,患儿年龄越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越短;通过缩短等待手术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值、缩短手术时间等方式可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利用回归方程可初步预测骨折愈合时间,协助医患安排复诊和取出装置,避免长期石膏固定和多次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2
作者 年争好 张中礼 +3 位作者 孙军 唐淼 许康永 刘长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均无针道感染、肘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环、小指麻木,不能完全伸直,于术后第2天拔除尺侧克氏针后症状逐渐消失。35例骨折均愈合,时间4~6周。末次随访时,患儿均无明显疼痛不适;肘关节伸直0°~8°、屈曲115°~145°,前臂旋前75°~85°、旋后70°~80°,腕关节背伸35°~60°、掌屈50°~60°,患侧活动度均与健侧无明显区别;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及时减轻患儿痛苦,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急诊 闭合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1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
13
作者 陈海琼 赵旭飞 +2 位作者 高石 李立 赵国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SCHF)的常规治疗为闭合复位及经皮穿刺克氏针内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CRPP)[1],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很低,据报道只有1%的浅表感染和0.2%的深层感染[2-3],尤... 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SCHF)的常规治疗为闭合复位及经皮穿刺克氏针内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CRPP)[1],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很低,据报道只有1%的浅表感染和0.2%的深层感染[2-3],尤其是骨髓炎更为少见。笔者回顾性分析1例2021年5月GartlandⅢ型左肱骨髁上骨折行CRPP并于术后4个月(2021年9月)并发感染的患儿,着重记录并回顾了患儿骨折手术方式、拆除内固定的时间、感染期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原因分析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感染 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医院-家庭二元联动的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快优康复中的应用
14
作者 岳一婷 郭锦丽 +2 位作者 黄永波 李红梅 陈梦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二元联动的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快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并接受治疗的5~12岁患儿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二元联动的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快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并接受治疗的5~12岁患儿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院-家庭二元联动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ildren’s hospital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CHEOPS)、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CHEOP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在快优康复集束化护理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医院-家庭二元联动的集束化护理康复可有效降低患儿术后疼痛感,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家庭二元联动 集束化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 快优康复
下载PDF
克氏针与Slongo式外固定架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李永犇 宋效雷 +1 位作者 李娜 赵彬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Slongo式外固定架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95例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童61例,女童34例;年龄...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Slongo式外固定架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95例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童61例,女童34例;年龄4~12岁,平均6.1岁;左侧70例,右侧25例;摔伤86例,道路交通伤9例;BMI 13.2~18.3kg/m^(2),平均15.1kg/m^(2);受伤至手术时间2~19h,平均10.3 h。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克氏针组(65例)和外固定架组(3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开复位比例、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Flynn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27.1±5.3)min、透视次数(13.9±4.0)次少于克氏针组[(40.6±3.9)min、(26.1±2.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切开复位比例(9.2%)与克氏针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针道均无深部感染,外固定架组针道浅表感染率(16.7%)显著高于克氏针组(3.1%,P<0.05)。两组患儿均于术后4周去除固定装置(克氏针和外固定架)。克氏针组Baumann角(76.9±3.3)°小于外固定架组(78.2±3.4)°,两组均小于正常儿童(平均值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矢状面畸形率(7.7%)与外固定架组(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克氏针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45.1±6.3)°、(143.6±6.0)°,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6.1±3.9)%、(95.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克氏针固定相比,采用Slongo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但也存在针道浅表感染率较高的风险。因此,临床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外固定架 骨折分型 疗效 儿童
下载PDF
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探讨中医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
16
作者 文志 邝高艳 +3 位作者 邱礼国 赵庆祚 叶子丰 卢敏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123-127,139,共6页
“动静结合”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肘关节骨折,其并发症多,康复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容易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根据临床实践及文献阅读,从“动静结合的理论溯源”“儿童肱骨髁上... “动静结合”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肘关节骨折,其并发症多,康复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容易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根据临床实践及文献阅读,从“动静结合的理论溯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困境”“动静结合的思想内涵与科学论证”“动静结合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动静结合理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优势”5个方面探讨基于“动静结合”理论下中医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以期丰富中医“动静结合”思想内涵,为中医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动静结合 中医骨伤科 理论探讨 治疗优势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欣 杨影 +2 位作者 马娜娜 刘朝宇 于海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梯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健康信念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干预后,评估两组锻炼依从性,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评分,出院前评估家属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观察组整体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伸直活动度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可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阶梯式护理 健康信念 依从性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18
作者 纵成成 杨峰 +1 位作者 张思成 孙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治疗的8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治疗的8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过程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7 d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肘关节活动能力、肘关节功能差异,并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9±8.1)min、(6.8±1.8)d,均长于对照组[(53.0±6.7)min、(5.5±1.5)d],出血量为(48.0±5.6)mL,大于对照组[(17.4±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3 d的VAS评分分别为(2.74±0.69)、(1.43±0.52)分,均高于对照组[(2.21±0.53)、(1.31±0.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周,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屈曲、伸直功能分别为(129.6±7.0)、(6.7±1.7)°,均小于对照组[(134.9±6.1)、(8.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旋前、旋后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肘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稳定性评分、日常活动情况评分、Mayo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并发症率为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内固定治疗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尤其对尺神经损害更低,但是所需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大、术后恢复时间稍长,术后早期疼痛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固定 小切口 内固定 GARTLAND Ⅲ型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进针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光辉 张茗慧 +2 位作者 李小荣 潘永太 邓建龙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由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手术治疗的24例儿童GartlandⅢ... 目的 探讨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由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手术治疗的24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评分。结果 24例患儿均成功由一名医生完成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7个月。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3 min。术后3例患儿出现张力性水疱,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21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上可行,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桡侧进针 GartlandⅢ型
下载PDF
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建兵 黄媛 +2 位作者 舒芳 卢君 吴书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在石膏拆除后行单纯手法按摩配合肘关节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Flynn肘关节临床评判标准)、中医证候积分(肘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活动受限、疲乏无力)、恢复时间(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的时间)以及并发症(肘内翻、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桡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肘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活动受限、疲乏无力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功能障碍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