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性别视角下俐侎人的育儿习俗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莉 石林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137,共4页
俐侎人对待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期待从孩子未出生就开始了,他们将这种期待融入当地的育儿习俗中。俐侎人对待男女两性儿童在求子习俗、生育和养育三个环节上有具体差异,其育儿习俗中的孕育、生育、养育过程中处处折射出当地人"男女... 俐侎人对待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期待从孩子未出生就开始了,他们将这种期待融入当地的育儿习俗中。俐侎人对待男女两性儿童在求子习俗、生育和养育三个环节上有具体差异,其育儿习俗中的孕育、生育、养育过程中处处折射出当地人"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要转变俐侎人的社会性别观念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男性应该抛开性别偏见,而女性应该提高自身的觉醒意识,转变传统的角色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俐侎人 育儿习俗
下载PDF
当代育儿习俗流变 被引量:4
2
作者 吉国秀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育儿是典型的民俗传承事象之一 ,它衔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育儿习俗研究对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实践意义 ;对于建构和完善民俗学知识体系 ,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育儿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代育儿习俗 ,即... 育儿是典型的民俗传承事象之一 ,它衔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育儿习俗研究对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实践意义 ;对于建构和完善民俗学知识体系 ,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育儿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代育儿习俗 ,即当今育儿习俗仍然以其为主体 ,并延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习俗 民俗传承 变异性 育儿理论 育儿模式 代际关系 家族习俗 平权意识 父亲角色 性别角色
下载PDF
布依族育儿习俗中的生之意蕴——对满月礼“种树”习俗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小丽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1-33,共3页
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育儿习俗中的"种树"习俗就是其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布依族"种树"习俗隐含了布依人对生命意蕴的深刻、透彻的理解,在布依人的思想... 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育儿习俗中的"种树"习俗就是其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布依族"种树"习俗隐含了布依人对生命意蕴的深刻、透彻的理解,在布依人的思想意识里生命是应被人类所敬畏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才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生命的成长包括人的成长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且情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透过布依人对生之意蕴的阐释,人们不得不对现代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育儿习俗 种树习俗 生命教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育儿习俗与性别认同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8-100,共3页
介绍了产标、报生、命名、剃头、抓周等中国传统的育儿习俗。这些育儿习俗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中形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都寄寓着对新生儿的爱护、祝福和祈望,也体现出对婴儿性别的认同和强化。
关键词 育儿习俗 产标 报生 性别认同
下载PDF
老南京的育儿习俗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锦 《江苏地方志》 2009年第3期56-58,共3页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见孕育新的生命,不仅仅是为自己“老有所养”,也是为家族传宗接代、开技散叶,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从婴儿出生,到婴儿满周岁,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来庆祝新生命的到来,充分体现了...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见孕育新的生命,不仅仅是为自己“老有所养”,也是为家族传宗接代、开技散叶,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从婴儿出生,到婴儿满周岁,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来庆祝新生命的到来,充分体现了家庭、家族、亲族乃至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怀.也折射出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特点。这些礼仪活动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新生命茁壮成长的祝福。南京老百姓的育儿习俗是很有特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习俗 南京 老有所养 传宗接代 传统文化 礼仪活动 生命 老百姓
下载PDF
广西崇左市壮族村落育儿习俗的传承与变迁
6
作者 罗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1期107-110,共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作为壮族的聚居地,其育儿习俗的传承与变迁反映了壮族生育文化观念的演变过程。该文从婴儿的衣着、饮食、睡眠、疾病防治等方面概括了崇左壮族民众的育儿习俗。又从习俗演变的研究视角,对比崇左的壮族青年父母在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作为壮族的聚居地,其育儿习俗的传承与变迁反映了壮族生育文化观念的演变过程。该文从婴儿的衣着、饮食、睡眠、疾病防治等方面概括了崇左壮族民众的育儿习俗。又从习俗演变的研究视角,对比崇左的壮族青年父母在生育观念上从多子多福到优生优育、育儿仪式从烦琐复杂到消失从简、育儿行为从封建迷信到科学养育的转变。该文既有利于了解壮族育儿习俗的整体面貌,也有利于在变迁中传承壮族育儿习俗的精华,在历史长河中把握壮族育儿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育儿习俗 传承与变迁
下载PDF
彝族俐侎人育儿习俗对儿童社会性别建构的功能探析
7
作者 石林红 郑妍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生理性别是先天的,而社会性别是后天获得的。彝族俐侎人育儿习俗折射出社会群体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儿童建构社会性别有重要影响。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观察俐侎人在育儿习俗中对待男女两性儿童的具体差异,探讨分析彝族俐侎人育儿习... 生理性别是先天的,而社会性别是后天获得的。彝族俐侎人育儿习俗折射出社会群体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儿童建构社会性别有重要影响。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观察俐侎人在育儿习俗中对待男女两性儿童的具体差异,探讨分析彝族俐侎人育儿习俗对儿童社会性别构建的功能,提出如何因势利导,合理发挥育儿习俗的作用以推进两性平等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俐侎人 育儿习俗 社会性别建构
下载PDF
海南黎族传统育儿习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杰 《民族论坛》 2015年第6期74-80,共7页
一个民族的育儿习俗的形成,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其民族历史源流、宗教信仰等具有内在联系。黎族传统育儿的禁俗、礼俗与育俗等习俗不仅体现其中蕴含的黎族人民的生命价值和教育理念,也体现出黎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随着民... 一个民族的育儿习俗的形成,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其民族历史源流、宗教信仰等具有内在联系。黎族传统育儿的禁俗、礼俗与育俗等习俗不仅体现其中蕴含的黎族人民的生命价值和教育理念,也体现出黎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随着民俗的变异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其传统生育观念和育儿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育儿习俗 禁俗 礼俗
原文传递
老北京满汉合璧的育儿习俗
9
作者 瀛生 《北京文史》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老北京有句话说“叫魂儿”。比如说,有人大嗓门儿大喊大叫,就有人开玩笑说:“你喊什么呐!叫魂呐!”或说:“嚷嚷什么呀!叫魂儿似的”。老北京说的这个“魂儿”是“魂魄”的意思,是“灵魂”。萨玛信仰认为人(不仅人,万物皆如此)除... 老北京有句话说“叫魂儿”。比如说,有人大嗓门儿大喊大叫,就有人开玩笑说:“你喊什么呐!叫魂呐!”或说:“嚷嚷什么呀!叫魂儿似的”。老北京说的这个“魂儿”是“魂魄”的意思,是“灵魂”。萨玛信仰认为人(不仅人,万物皆如此)除有躯体外,还有个魂魄。这个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育儿习俗 满族文化 汉族文化
原文传递
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令法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2,157,共11页
民俗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科技创新的影响,这种动态模式不仅可以为民俗的社会适应提供技术支持,有时也会导致特定民俗事象的衰亡。普遍流行于淮海地区的立春"戴春鸡"习俗就是其中一例。虽然这项以婴幼儿为主体、针对天花的... 民俗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科技创新的影响,这种动态模式不仅可以为民俗的社会适应提供技术支持,有时也会导致特定民俗事象的衰亡。普遍流行于淮海地区的立春"戴春鸡"习俗就是其中一例。虽然这项以婴幼儿为主体、针对天花的预防手段明显具有民间信仰的象征性,却也反映了区域民众对某些特殊疾病的认知方式。作为一种跨区域习俗,立春"戴春鸡"虽未为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所强调,但其所蕴含的防疫理念依然值得追索和传承,甚至可以借此构建地方性"传染病预防日",从而维系其存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民俗传统 戴春鸡 立春 育儿习俗
原文传递
从“俯首甘为孺子牛”说起
11
作者 马启俊 《教育文汇》 2004年第1期62-63,共2页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早已为人所熟知。诗中表现出来的爱憎情感,曾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多少年来,“孺子牛”和“老黄牛”一样,一直被人用来比喻那些甘愿为人民服务的人。当然。“孺子...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早已为人所熟知。诗中表现出来的爱憎情感,曾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多少年来,“孺子牛”和“老黄牛”一样,一直被人用来比喻那些甘愿为人民服务的人。当然。“孺子牛”一语的出处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育儿习俗“牵牛”,就不一定人人皆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自嘲》 “俯首甘为孺子牛” 育儿习俗 “牵牛” 中学 语文 背景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