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儿教子七大原则
1
作者 邱启明 《当代教育》 2011年第1期14-14,共1页
1.相信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对父母来说。有些会在感觉上难以接受.因此往往会在无意中将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否定孩子的个性。于是,孩子因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会遭到否定,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父母的重视。... 1.相信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对父母来说。有些会在感觉上难以接受.因此往往会在无意中将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否定孩子的个性。于是,孩子因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会遭到否定,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父母的重视。有时因不能讨得父母的喜欢,就会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教子 父母 个性 否定
下载PDF
有苗不愁长——育儿教子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是关键
2
作者 高文斌 《心理与健康》 2024年第11期57-57,共1页
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经验规律。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发展是关键时期。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成一育儿教子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是关键长,并早早地认识到这一点。一提到孩子的成长,现... 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经验规律。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发展是关键时期。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成一育儿教子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是关键长,并早早地认识到这一点。一提到孩子的成长,现在的家长似乎非常容易陷入焦虑,不少家长是天天着急上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 尊重孩 经验规律 现代心理学研究 儿童早期发展 育儿教子 关键时期
原文传递
育儿教子讲方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案例分析
3
作者 吴元贞 《心理与健康》 2024年第7期20-22,共3页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足以体现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如何理解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足以体现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如何理解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主张用积极的眼光去面对和解释人的潜能、动机和存在的问题,强调要通过积极的手段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回应,以获得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儿童心理健康 西方心理学 世界精神卫生日 案例分析 人的潜能 美好未来 育儿教子
原文传递
育儿教子的管与不管,我有话说
4
作者 公众号留言读者 《心理与健康》 2023年第6期94-94,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养育孩子的理念发生了改变。每个家长对管教孩子或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对待孩子不能事事都管,也有家长觉得不能放任不管。管教孩子这门学问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养育孩子的理念发生了改变。每个家长对管教孩子或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对待孩子不能事事都管,也有家长觉得不能放任不管。管教孩子这门学问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家长们都会面临亲子冲突,这时候要不要管,管到什么程度,都让家长困惑。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质。那么,你如何看待家长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管与不管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管与不管 有话说 如何看待 困惑 育儿教子 家长
原文传递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学习意愿 被引量:2
5
作者 曾荣 《心理与健康》 2000年第10期9-9,共1页
随着家庭结构的日趋单一化,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孩子的性格、态度、人生观等表现出来的,这里主要想谈一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意愿的影响。 所谓教养方式,是指在抚养后代的过程中父母根据... 随着家庭结构的日趋单一化,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孩子的性格、态度、人生观等表现出来的,这里主要想谈一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意愿的影响。 所谓教养方式,是指在抚养后代的过程中父母根据对孩子的期望值大小有意识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方式 家庭 育儿教子
原文传递
Is It a Vain Hope That Museum Children Education Applies to All Children? --A Research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ge-group Division of Children
6
作者 Zhou Jingjing 《Review of Global Academics》 2014年第1期5-14,共10页
The museum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children is different from adult acceptors for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presents obvious stage features. Therefore, a clear definition on the ages of the children in ... The museum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children is different from adult acceptors for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presents obvious stage features. Therefore, a clear definition on the age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service must be made. The children in different ages can find their own educational project groups in a short tim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ategories and ages. To facilitate the branding of routine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s, improve the implementing benefit of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s and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Museum Children Education, this study firstly generalizes and extracts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implementing benefit of Chinese Museum Children Educ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 focus and age-group of service objects. Then this paper (article) explores it step by step. Finally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analyses with the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feedback information acquired in on-site observation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propos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ren acceptor education focus-group age-group
下载PDF
孩子带孩子治愈少儿孤独症
7
作者 阿祥 《心理医生》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少儿 孤独症 心理治疗 育儿教子
原文传递
让孩子学会负责
8
作者 刘素艳 《心理与健康》 2000年第11期6-7,共2页
越来越多的事例在证明、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喟叹:现在的青少年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与责任感。那么,在成人们喟叹过后是否反思过: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如此麻木呢?我们做父母的在爱孩子的同时,是否教过孩子应该怎样去爱?应该对哪些事情承担责... 越来越多的事例在证明、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喟叹:现在的青少年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与责任感。那么,在成人们喟叹过后是否反思过: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如此麻木呢?我们做父母的在爱孩子的同时,是否教过孩子应该怎样去爱?应该对哪些事情承担责任、不负责任将承担怎样的后果?我们自己是有责任感的人吗?……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大多享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权,作为家庭的重心与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育儿教子 孩童
原文传递
如何对待孩子们的“告状”
9
作者 姚岚 《心理与健康》 2000年第12期4-5,共2页
今天从学校回来的女儿有一些“神采飞扬”,没等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帮了老师一个忙,我同桌上课时在下面偷偷看画报,我告诉老师了,老师把他的书没收了。”看着女儿得意而又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我这个做母亲的心情却变... 今天从学校回来的女儿有一些“神采飞扬”,没等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帮了老师一个忙,我同桌上课时在下面偷偷看画报,我告诉老师了,老师把他的书没收了。”看着女儿得意而又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我这个做母亲的心情却变得很沉重。 孩子喜欢告状,喜欢表现,这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卫生 育儿教子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为何少儿周末“赖床”
10
作者 谭毅民 《心理与健康》 2000年第12期35-35,共1页
邻居家的孩子小超十岁,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有一点令父母不解,每到周六、周日早上不愿意起床,大人一再呵斥,连哄带吓,才慢腾腾地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起来就喊肚子痛、头疼,可真到医院里又查不出是啥毛病,看孩子那痛苦的样子又... 邻居家的孩子小超十岁,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有一点令父母不解,每到周六、周日早上不愿意起床,大人一再呵斥,连哄带吓,才慢腾腾地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起来就喊肚子痛、头疼,可真到医院里又查不出是啥毛病,看孩子那痛苦的样子又不像是装的。当问到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起床时,他支吾了半天才轻声说:起床就得赶紧去上小班(课外课),一天三四门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床” 儿童周末 恐惧症 育儿教子
原文传递
谁是真正的凶手?
11
作者 沈小平 《心理与健康》 2000年第10期6-7,共2页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洁洁的12岁的小姑娘,平时在家娇生惯养,仅仅因邻居家4岁小女孩,拒绝把方便面送给她,遂起杀心,将那个4岁小女孩杀死,抛到阴水沟里。面对这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每一个善良的人无不为之落泪,我们在为两个家庭的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洁洁的12岁的小姑娘,平时在家娇生惯养,仅仅因邻居家4岁小女孩,拒绝把方便面送给她,遂起杀心,将那个4岁小女孩杀死,抛到阴水沟里。面对这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每一个善良的人无不为之落泪,我们在为两个家庭的不幸深表同情的同时,不禁要问:是谁将一个天使变成了杀人的魔鬼呢?真正的凶手又是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心 法制 育儿教子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The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12
作者 Wang Jin Zhao Ju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3期121-135,共15页
In the course of the large-scale migration to the cities of China's rural labor force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most migrant workers have left their children behind in their hometown, though some children do follow... In the course of the large-scale migration to the cities of China's rural labor force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most migrant workers have left their children behind in their hometown, though some children do follow their parents to the city. The issue of the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of these children, whether "left behind" or "migrating,"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concern of society and the academic world. This article aims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whether these children "stay behind" in their hometown or "flow" to the city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hild-rearing and education patterns reflected in survey information on over 3,000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2006. We fi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individual and family factor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igrant workers' origins remain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whether children "stay behind" or "migrate." The causes and mechanisms behind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barriers" is an issue worth further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left-behind children "migrant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patter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