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个大麦矮秆候选种质的农艺性状差异和育种价值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猛道 李静烨 +4 位作者 陈雪青 陈升位 沈真辉 吴亚琼 莫凡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矮秆种质11份、普通矮秆种质5份。在16份大麦矮秆种质中,尺八大麦、红原黑青稞和机械裸等7份矮秆种质携带矮秆基因uzu,Himalaya Hrmdaya和印度矮生分别携带矮秆基因br或sdw。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6份矮秆种质种具有1或多个优良性状,且株高与低单穗粒重、低结实率或低百粒重等性状没有关联性,可用作矮化育种亲本。在16份矮秆种质中,91G-318、Himalaya Hrmdaya和加久等6份矮秆材料携带br、sdw或其他未知矮秆基因,可作为中国大麦矮化育种的新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矮秆种质 农艺性状差异 相关分析 育种价值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