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及通气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瑞萍 张妮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1-144,148,共5页
目的 探讨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稳定期COPD病人,根据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DLCO/V_(A))将病人分为正常DLCO组和低DLCO组,收集2组静态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并... 目的 探讨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稳定期COPD病人,根据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DLCO/V_(A))将病人分为正常DLCO组和低DLCO组,收集2组静态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并采用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呼吸困难进行评分。采用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低DLCO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_(A))/pred]、最大功率负荷(Peak Load)、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_(2)/pred)、每公斤体质量峰值摄氧量(Peak VO_(2)/kg)均低于正常DLCO组,无氧阈时CO_(2)通气当量(EQCO_(2)@AT)、mMRC评分均高于正常DL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DLCO/V_(A))/pred与Peak Load、Peak VO_(2)/pred、Peak VO_(2)/kg呈正相关,与EQCO2@AT、mMRC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LCO/V_(A))/pred是预测COPD病人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以及通气效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DLCO与COPD病人的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通气效率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 运动耐力 通气效率 呼吸困难
下载PDF
动脉血氧分压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季永华 钱文霞 钱宇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615-1618,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预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30 d内生存情... 目的探讨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预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PaO_(2)、DLCO%pred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aO_(2)、DLCO%pred联合预测APE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aO_(2)、DLCO%pred单独和联合预测APE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140例APE患者在确诊后30 d内死亡19例,病死率为13.57%。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心率、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PaO_(2)和DLCO%pred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心率、收缩压、血浆D-二聚体水平、PaO_(2)和DLCO%pred等6个因素可纳入APE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预测模型建立。ROC曲线分析显示,PaO_(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42~0.960),DLCO%pred的AUC为0.887(95%CI:0.825~0.950),PaO_(2)+DLCO%pred的AUC为0.930(95%CI:0.889~0.971),PaO_(2)+DLCO%pred预测APE患者30 d内是否死亡的效能更高。结论PaO_(2)和DLCO%pred对APE患者确诊后30 d内预后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操作简单、准确性好,二者联合评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栓塞 动脉血氧分压 一氧化碳弥散占预计值百分比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麦门冬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血清H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白文梅 王兵 廖春燕 《四川中医》 2019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联合吡非尼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IPF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等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吡非...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联合吡非尼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IPF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等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吡非尼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麦门冬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及肺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增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与Ⅲ型前胶原(PCⅢ)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eorge呼吸问卷(SGRQ)各方面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增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PF患者实施麦门冬汤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效延缓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门冬汤 吡非尼酮 特发性纤维化 一氧化碳弥散 透明质酸
下载PDF
维吾尔族173例与汉族163例体检者肺毛细血管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血量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贾慧英 赵明华 +7 位作者 马岩霞 韩克斯 巴提曼 徐春莲 王维 孜比尔 买尔巴提 徐世琦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78-780,共3页
目的比较在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正常值、肺毛细血管血量(VC)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336例(汉族163例,维吾尔族173例)成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进行肺功能及弥散功能... 目的比较在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正常值、肺毛细血管血量(VC)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336例(汉族163例,维吾尔族173例)成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进行肺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查,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DLCO、单位肺泡弥散量(K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Dm)及Vc。通过年龄分层比较,对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肺通气功能呼气峰流量(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2.0)L/s比(6.8±2.0)lMs](P〈0.05),弥散功能DLCO、Vc、K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0)mmol/(min·kPa)比(8.5±1.8)mmol/(min·kPa),(70±19)ml(77±20)ml,(1.59±0.20)mmol/(min·kPa·L)比(1.73±0.25)mmol/(min·kPa·L)](P〈0.01);通过维吾尔族和汉族年龄分层进行比较,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25%~75%)、DLCO、KCO、Dm均在40岁以后与30~39岁组间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max、FEV1、Vc则在50岁以后与30~39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弥散功能方面的差异。民族间弥散值差异是否与少数民族居住的环境、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膜弥散 毛细血管血 一氧化碳弥散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一口气法与内呼吸法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比较
5
作者 陈钦 汪均陶 周新 《临床肺科杂志》 1999年第3期172-173,共2页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在国内已日益普及,常用的单次呼吸法中的一口气法,测试简单,重复性佳,但需屏气10秒。内呼吸法利用同样的气源,不作屏气,而且除测定DLCO外,尚可获得气体分布(CH4△/1)和心排血量参数(QC)。本文将上述二种方法...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在国内已日益普及,常用的单次呼吸法中的一口气法,测试简单,重复性佳,但需屏气10秒。内呼吸法利用同样的气源,不作屏气,而且除测定DLCO外,尚可获得气体分布(CH4△/1)和心排血量参数(QC)。本文将上述二种方法在同一病人作了测试,对DLCO作比较,结果满意。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弥散 内呼吸法 dlco 心排血 气体分布 预计值 显著差异 慢性支气管炎 结核性胸膜炎 分析和计算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的初步探讨
6
作者 邓克勤 黎静新 +2 位作者 富玲 黄相增 多丽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00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弥散 慢性心病 慢性支气管炎 慢阻 新疆医科大学 心病患者 气肿 弥散功能 慢性阻塞性 屏气时间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的价值探讨
7
作者 邓克勤 黎静 +2 位作者 富玲 黄相增 多丽红 《浙江实用医学》 2001年第3期12-12,3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心病 一氧化碳弥散 dlco 测定
下载PDF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赖映君 邱晨 +2 位作者 洪水平 谭艳红 王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肺部HRCT和X线胸片提示ILD的比率分别为45%、34%和18%。而正常人的X线胸片均正常,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结论: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质性病变 一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乔莎莎 葛淼 王震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制定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提供科学的依据,收集了中国46个地区3256例正常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八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中国地理... 为制定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提供科学的依据,收集了中国46个地区3256例正常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八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1.429,P=0.000<0.01).本文用向后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由此若已知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计算出该地的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并且依据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八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弥散 参考值 地理因素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一氧化碳弥散量与深吸气量分组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反应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晓晟 施健 +3 位作者 吕静 周丽荣 康筱玲 孙宝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66-277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 目的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μg/9μg治疗。根据治疗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和IC占预计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DLCO及IC均正常组(A组,10例)、DLCO减低且IC正常组(B组,18例)、DLCO正常且IC减低组(C组,22例)、DLCO及IC均减低组(D组,5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进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指数、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CAT评分高于其他各组;D组急性加重次数多于A组;C组FVC高于其他各组,D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其他各组;D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A组和B组;B组和D组肺气肿视觉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各组治疗3个月后FEV1、FVC及CAT评分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FEV1变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高于其他各组,D组FEV1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C组FVC变化的绝对值高于其他各组,FVC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和D组;C组CAT评分变化大于B组和D组(P<0.05)。A组和C组出现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各1例,D组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可依据DLCO联合IC对COPD进行分型,DLCO正常且IC减低的患者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治疗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一氧化碳弥散 深吸气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下载PDF
FEV_1和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李晓亮 樊立茂 +1 位作者 郭朝卫 王新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019年2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019年2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150例NSCL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30 d内的PPC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PC组(n=26)及无PPC组(n=124),并记录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结果 PPC组患者FEV_(1)%术后预测值(ppoFEV_(1)%)、DLCO%术后预测值(ppoDLCO%)和DLCO更低,而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吸烟史比例更高,年龄更大(P<0.05)。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ppoFEV_(1)%和ppoDLCO%预测肺叶切除术患者发生PP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95%CI:0.771~0.930)、0.858(95%CI:0.779~0.9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26%、53.25%。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74,OR=1.077),ppoFEV_(1)%(β=-0.036,OR=0.964)和ppoDLCO%(β=-0.103,OR=0.902)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PC组患者的ppoFEV_(1)%、ppoDLCO%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473,P=0.015;r=-0.434,P=0.027)。经ROC曲线分析,ppoFEV_(1)%、ppoDLCO%对肺叶切除术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AUC分别为0.850(95%CI:0.771~0.930)、0.926(95%CI:0.871~0.982)。结论 ppoFEV_(1)%<59.26%、ppoDLCO%<53.25%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具有更高的PPC发生风险,检测患者的ppoFEV_(1)%、ppoDLCO%有助于临床医生对NSCL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术后预测值 一氧化碳弥散(dlco)术后预测值 叶切除术 术后部并发症 院内死亡
下载PDF
肺弥散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岳书冉 胡瑞成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29-93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肺功能测定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的肺功能测定除了常规的肺通气功能测定以外,还包括肺弥散功能测定。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肺弥散功能在慢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肺功能测定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的肺功能测定除了常规的肺通气功能测定以外,还包括肺弥散功能测定。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肺弥散功能在慢阻肺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及预测死亡风险。本文就肺弥散功能在慢阻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全面阐述肺弥散功能对于慢阻肺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弥散功能 一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及一氧化碳弥散量与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谢仁阿依·卡哈尔 王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心力衰竭 ( HF)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 原因。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关联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影响,并且是一种慢性、渐进的演变,影响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合并肺功能下降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心功能的... 心力衰竭 ( HF)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 原因。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关联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影响,并且是一种慢性、渐进的演变,影响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合并肺功能下降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心功能的减退可以引起肺功能的下降,而肺功能的异常改变又会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最近有研究指出,肺功能下降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肺功能受损会增加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风险,但由于心力衰竭患者中肺功能改变常常被忽略,以及对二者关联性缺乏认识,对其治疗也尚未达成共识,这严重降低了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的一些肺功能减退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用力 呼气峰流速 一氧化碳弥散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杨文兰 朱东 王英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 弥散 泡毛细血管床容
下载PDF
功能残气量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丽 杨延杰 宋元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指的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RC)加补呼气量(ERV)。FRC对稳定肺泡气体分压起缓冲作用,如果没有FRC,呼气末期肺泡将完全陷闭。FRC增加提示肺泡扩张,FRC减少说... 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指的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RC)加补呼气量(ERV)。FRC对稳定肺泡气体分压起缓冲作用,如果没有FRC,呼气末期肺泡将完全陷闭。FRC增加提示肺泡扩张,FRC减少说明肺泡缩小或陷闭。FRC不能直接测定,通常采用间接的方法,主要有密闭体描法,密闭式氮稀释法,密闭氦稀释法(一口气法和重复呼吸法)。不管是开放式还是密闭式气体稀释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均来源于质量守恒定律,即某一已知浓度的指示气体被另一未知容量的气体所稀释,通过测定已被稀释的气体中指示气体的浓度即可获得该未知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残气 直接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 控制 气体稀释法 氦稀释法 补呼气 FRC
原文传递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业彪 邱泳波 +6 位作者 陈淑珍 许伟珍 林育超 陈森 李祖设 杨扬 倪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53-57,共5页
背景肺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用手段,而有效预测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术前管理对降低NSCLC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 背景肺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用手段,而有效预测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术前管理对降低NSCLC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与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行肺切除术(包括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NSCLC患者154例,根据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肺并发症,n=117)和研究组(发生心肺并发症,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肺功能指标;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年龄、FEV1%pred、MVV%pred、DLCO%pred预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本研究中154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24.0%。(2)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EV1%pred、MVV%pred、DLCO%pre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方式、临床分期及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年龄、FEV1%pred、MVV%pred、DLCO%pred预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95%CI(0.686,0.801)]、0.689[95%CI(0.576,0.735)]、0.695[95%CI(0.631,0.754)]、0.643[95%CI(0.609,0.73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9岁、84%、74%、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9岁[OR=2.160,95%CI(1.016,4.593)]、高血压[OR=2.261,95%CI(1.063,4.810)]、COPD[OR=2.088,95%CI(1.133,3.848)]、FEV1%pred<84%[OR=2.206,95%CI(1.085,4.848)]、MVV%pred<74%[OR=2.201,95%CI(1.274,3.803)]、DLCO%pred<70%[OR=1.735,95%CI(1.138,2.644)]是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FEV1%pred<84%、MVV%pred<74%、DLCO%pred<70%是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并发症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每分钟最大通气 一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肺CO弥散量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诊断价值的探讨
17
作者 叶馨 何太灵 +2 位作者 袁玉如 罗炎杰 殷大奎 《四川医学》 CAS 1991年第2期89-91,共3页
194例COPD患者、240例正常人肺CO弥散量(D_L CO_(SB))及7项常规肺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COB)、轻度肺气肿C_L CO_(SB)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降低,中、重度肺气肿时,D_L CO_(SB)始显著降低,并显示COPD病情程度与D_L CO_(SB... 194例COPD患者、240例正常人肺CO弥散量(D_L CO_(SB))及7项常规肺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COB)、轻度肺气肿C_L CO_(SB)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降低,中、重度肺气肿时,D_L CO_(SB)始显著降低,并显示COPD病情程度与D_L CO_(SB)降低不完全呈平行关系。MMEF从COB期即开始下降,并随COPD加重而进行性降低,表明MMEF对早期COPD肺功能障碍是一项较敏感的指标,而病情较重时才出现D_L CO_(SB)的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阻塞性 疾病 一氧化碳 弥散
下载PDF
各期COPD支气管管壁和DLco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曹亚娟 王警建 金晨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T)和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WA%)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其中COPD轻度40例、中度25例、重度23例和极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T)和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WA%)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其中COPD轻度40例、中度25例、重度23例和极重度12例;与5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测量支气管的T、WA%及DLco,分析支气管的T、WA%与DLco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与对照组的T、WA%、DLco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组的T和WA%随着COPD疾病的加剧逐渐增加;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组的DLco随着COPD疾病的加剧逐渐降低;COPD组的T与DLco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OPD组的WA%与DLco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的T、WA%比健康人高,DLco比健康人低,COPD患者的T、WA%均与DLco呈显著正相关关系,T、WA%和DLco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可预测COPD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支气管管壁厚度 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 一氧化碳弥散 相关性
下载PDF
20例间质性肺疾病PaO_2、DLco及VC随访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玉 刘刚 +2 位作者 李振华 康健 于润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7,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VC的降低。IPF组 %DLco、PaO2 、%VC呈进行性降低 ,分别为 38%、6 %和 14 %。而结节病组 %DLco、PaO2 有所升高或转至正常 ,%VC降低 2 1.7%。IP CVD组 %DLco、PaO2 、%VC改变不明显 ,但FEV1.0 %降低 6 %。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ILD病变进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疾病 动脉血氧分压 一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伟 陈焱焱 +6 位作者 王远 张安琪 王沐 孙怡宁 马祖长 杨先军 徐玉兵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4期408-412,共5页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实现肺弥散功能定量检测和评估。另外,还开展了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容量误差均不超过5%。因此,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对于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弥散功能检测 一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