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多层螺旋CT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关文华 韩铭钧 +3 位作者 谭理连 秦培鑫 盛翠云 李颖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并探讨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继发性肺结核病例的MSCT资料,按照年龄分组对病变的发生部位与形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均可累及肺内的各个肺叶...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并探讨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继发性肺结核病例的MSCT资料,按照年龄分组对病变的发生部位与形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均可累及肺内的各个肺叶。左肺下叶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r=0.973,P<0.05),各年龄组右肺中叶发病率均高于左肺舌叶(P<0.05)。不同年龄组累及范围以Ⅰ度多见(P<0.05),其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2=9.621,P>0.05)。树芽征与空洞性病变的发生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829,P<0.05;r=-0.943,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继发性肺结核在病变分布、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熟悉这些差异有利于提高对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评价研究肺内孤立性球形结节CT直接和间接征象在鉴别其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长春 杨传东 +1 位作者 蔡明 张书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5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从而评价研究各种SPN直接和间接CT征象在鉴别其良恶性中的作用,提高该病例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内孤立球形结节之CT直接与间接征象,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目的: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从而评价研究各种SPN直接和间接CT征象在鉴别其良恶性中的作用,提高该病例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内孤立球形结节之CT直接与间接征象,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鉴别有帮助:"空泡征"、"堆积石征"、细而深切迹、硬性细短毛刺及厚壁空洞、偏心性钙化、胸膜凹陷征、病灶远端局限性气肿改变;而病灶边缘宽浅切迹、较软性粗长毛刺、薄壁空洞、SPN内脂肪、均匀致密的钙化、病灶远端无局限性气肿改变较支持良性SPN。结论:SPN之CT征象多种多样,在判断其良恶性时应综合其各种直接和间接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 内孤立球形结节 肺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HRCT
下载PDF
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春 周建军 +3 位作者 丁玉芹 章顺壮 马周鹏 邱鹏根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263-1265,1271,共4页
目的分析单发肺炎实变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的MSCT和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右肺中叶5例... 目的分析单发肺炎实变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的MSCT和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右肺中叶5例,下叶2例,左肺上叶1例,下叶3例;大叶性实变7例,节段性实变3例,非节段性实变1例;2例病灶边缘模糊,类似于炎症,6例边缘模糊程度介于炎症与肺癌之间,3例边缘相对清楚;同邻近胸大肌密度相比较,9例病灶呈略低密度,2例与胸大肌密度接近,CT值39.6~53.3 Hu,平均42.5 Hu;11例病灶内部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9例病灶内见形态及走行相对正常的“空气支气管征”,其中3例内部同时伴有小囊腔;7例CT增强检查,均呈轻~中度较均匀强化,CT值50.5~85.7 Hu,平均66.1 Hu;5例病灶内见“血管漂浮征”;11例病灶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2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2例伴有纵隔内淋巴结肿大。结论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CT上往往表现为肿瘤样的实变、炎症样模糊边缘,多轻、中度较均匀强化,内部常有固有结构的残留,部分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血管漂浮征”。MSCT对该肿瘤的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诊断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在肺动脉“双低”成像中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钱会绒 王青云 +3 位作者 朱刚明 谭源满 张蒙蒙 陈书筱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在肺动脉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中图像质量保证的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手动触发(锁骨下静脉造影剂充盈时);B组采用test blous(小剂量测试法),利... 目的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在肺动脉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中图像质量保证的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手动触发(锁骨下静脉造影剂充盈时);B组采用test blous(小剂量测试法),利用时间-密度曲线测定肺动脉延迟时间,2组均采用iDose 4迭代重建。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分别测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分叉层面上腔静脉,左心房,降主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记录患者的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2组患者左右肺动脉各段CT值,上腔静脉CT值,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动脉主干CT值高于A组(P<0.05),A组降主动脉CT值及左心房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肺动脉扫描的辐射计量CTDvol(mGY),B组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在"双低"肺动脉成像中,可保证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同时降低患者的的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18)F-FDG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泽清 段小蓓 +1 位作者 贾晓娟 樊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89-1993,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初诊NSCLC患者(337个纵隔淋巴结)术前PET/CT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评价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初诊NSCLC患者(337个纵隔淋巴结)术前PET/CT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评价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以患者为观察单位,PET/CT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66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64例,灵敏度79.41%(54/68),特异度80.65%(50/62),准确率80.00%(104/130),阳性预测值81.82%(54/66),阴性预测值78.13%(50/64);以淋巴结数为单位,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5个,非纵隔淋巴结212个,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74.42%(96/129),特异度86.06%(179/208),准确率81.60%(275/337),阳性预测值76.80%(96/125),阴性预测值84.43%(179/212)。PET/CT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 F-FDG 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18F氟脱氧葡萄糖 肿瘤分期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双时相显像储留指数与临床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郜莹 解敬慧 +2 位作者 李建南 冯洪波 张延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原发病灶储留指数(RI)与病灶大小、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手术证实为NSCLC的患者的PET/CT双时相检查资料,观察原发病灶RI与病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原发病灶储留指数(RI)与病灶大小、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手术证实为NSCLC的患者的PET/CT双时相检查资料,观察原发病灶RI与病灶大小、腺癌原发灶RI与细胞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原发病灶及腺癌、鳞癌不同转移状态原发病灶RI的差异。结果 NSCLC原发病灶RI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P>0.05);各病理类型原发病灶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7,P>0.05);腺癌原发病灶RI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9,P<0.05);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病灶RI高于无转移者(Z=-3.17,P<0.05),而鳞癌有无转移者原发病灶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P>0.05)。结论 NSCLC原发病灶RI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 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实变型肺癌与结核性肺实变CT影像对照分析
7
作者 吕平欣 周新华 +2 位作者 谢汝明 段鸿飞 贺伟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实变型肺癌与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的差异,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50例肺叶肺段实变表现的肺癌与同期50例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资料。分别对两组实变的分布、密度、空洞、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征、血管造... 目的探讨实变型肺癌与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的差异,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50例肺叶肺段实变表现的肺癌与同期50例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资料。分别对两组实变的分布、密度、空洞、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征、血管造影征、叶裂膨出征以及其他肺野不同特点的播散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包括,多发肺叶肺段实变(肺癌22例,结核9例)、单发下叶肺实变(肺癌17例,结核10例),均匀肺实变(肺癌36例,结核17例)、实变伴液化(肺癌4例,结核33例)、空洞或囊腔(肺癌10例,结核28例),实变内充气支气管管腔狭窄(肺癌18例,结核7例)、管腔扩张(肺癌4例,结核15例),实变周围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征(肺癌7例,结核0)。结论实变的密度、好发部位、病变多叶多段分布、是否易于形成液化空洞、环绕于实变周围分界清楚的磨玻璃征及多种性质弗存的气道播散病变影像等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仍需综合各种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肿瘤/诊断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应用广谱抗生素继发肺曲霉菌病的CT分析
8
作者 曹霞 雷江侠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广谱抗生素继发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6例应用广谱抗生素继发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资料。结果:16例CT表现常为多种类型影像混合存在,其中CT影像表现肺部单发结节或者肿块6... 目的:探讨应用广谱抗生素继发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6例应用广谱抗生素继发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资料。结果:16例CT表现常为多种类型影像混合存在,其中CT影像表现肺部单发结节或者肿块6例,肺部渗出性病变多发斑片影4例,病灶中见"空气新月征"3例,出现"指套征"2例,出现病灶边缘"晕轮征"1例。结论: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虽然有多种现象,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进康 周晖 +3 位作者 熊曾 周漠玲 朱智明 夏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4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亚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4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亚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09与0.02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0与0.002);PTNM低分期组BF值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00);术后转移或复发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或复发组(P=0.000);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别。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分期 病理 灌注成像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肺弥漫粟粒结节的高分辨率CT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晋新 李俊峰 +7 位作者 官宛华 甘清新 张烈光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黄务枝 唐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ID)合并肺弥漫粟粒结节的高分辨率(H)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单一病原感染的ID患者双肺及H表现,分析不同病原感染的双肺弥漫粟粒结节的分布特点,将其伴随的征象采用x。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12例... 目的探讨艾滋病(ID)合并肺弥漫粟粒结节的高分辨率(H)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单一病原感染的ID患者双肺及H表现,分析不同病原感染的双肺弥漫粟粒结节的分布特点,将其伴随的征象采用x。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12例单一病原感染的ID合并肺弥漫粟粒结节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57例、真菌45例(马尔尼菲青霉菌34例、曲霉菌9例、毛霉菌2例),细菌10例(葡萄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缓症链球菌1例、麻疹挛生球菌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弥漫粟粒结节分布类型:47例随机分布,18例为小叶中心分布,其中8例为随机分布与小叶中心分布并存;真菌感染的弥漫粟粒结节分布类型:36例随机分布,16例为小叶中心分布,其中7例为随机分布与小叶中心分布并存;细菌感染的弥漫粟粒结节分布类型:10例为小叶中心分布。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与结核间胸部及腹部伴随征象经x2检验:肺弥漫粟粒结节伴随胸腔积液与ID合并结核分支杆菌感染(31例)的诊断密切相关,马尔尼菲青霉菌病5例(x2=14.024,P〈0.01)。肺弥漫粟粒结节伴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ID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5例)的诊断密切相关,结核分支杆菌感染5例(x2=23.015,P〈0.01)。结论肺弥漫粟粒结节的鉴别诊断仅依据粟粒结节的形态、大小有一定困难,如结合其伴随征象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多发性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然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13期1538-1540,共3页
胸片或CT上发现孤立性肺结节并不少见,随着螺旋CT的普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应用,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多,而对其进行定性诊断和鉴别,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对近年来关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及评价。相关文献及病例... 胸片或CT上发现孤立性肺结节并不少见,随着螺旋CT的普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应用,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多,而对其进行定性诊断和鉴别,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对近年来关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及评价。相关文献及病例报道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 肿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Effect of increase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and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on aerated lung volume distribution 被引量:6
12
作者 Jian-cang ZHOU Qiu-ping XU +2 位作者 Kong-han PAN Chen MAO Chong-wu J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78-385,共8页
Increase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is comm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ffecting aerated lung volume distribution.The curr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IAP and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on aerated ... Increase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is comm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ffecting aerated lung volume distribution.The curr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IAP and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on aerated lung volume distribution.The serial whole-lung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f 16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IAP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etween July 2006 and July 2008 and compared to controls.The IAP increased from(12.1±2.3) mmHg on admission to(25.2±3.6) mmHg(P<0.01) before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and decreased to(14.7±2.8) mmHg after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Mean time from admission to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and length of intensive-care unit(ICU) stay were 26 h and 16.2 d,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 of normally aerated lung volume on admi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s(P<0.01).Prior to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the total lung volume and percentage of normally aerated lung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P<0.01),and the absolute volume of non-aerated lung and percentage of non-aerated lu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P<0.01).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were higher in patients,while the ratio of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2 to the fraction of inspired O2(PaO2/FIO2) was decreased relative to controls prior to laparotomy.An approximately 1.8 cm greater cranial displacement of the diaphragm in patients versus controls was observed before laparotomy.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lung at the T6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controls on admission(P<0.01).After laparotomy,the volume and percentage of non-aerated lu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normally aerated lung volu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In conclusion,increased IAP decreases total lung volume while increasing non-aerated lung volume.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is associated with resolution of these effects on lung volu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Lung volume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Computed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