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胡春晖 陈超 孙振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9-16,共8页
目的分析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该院行人工气胸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模式,实验组... 目的分析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该院行人工气胸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模式,实验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模式,比较不同通气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后10 min(T_(1))、单肺通气1 h(T_(2))、手术完毕时(T_(3))和术后24 h(T_(4))的pH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1)、T_(2)、T_(3)和T_(4)时点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T_(1)、T_(2)和T_(3)时点的静态肺顺应性(Cs)、平台压(Pplat)和气道峰压(Ppeak)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T1时点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T_(3)和T_(4)时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实验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潮气量(VT)6 mL/kg+100.00%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5 cmH_(2)O+肺复张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人工气胸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能够明显降低术中气道压力,减轻炎症反应,提高通气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胸 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复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结直肠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沈珀 冯悦 +6 位作者 钟艺 郭姚邑 姜帆 马明涛 胡玉萍 史宏伟 斯妍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对老年结直肠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结直肠手术的80例老年病人,按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对老年结直肠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结直肠手术的80例老年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固定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组(C组)和驱动压指导PEEP滴定组(T组),每组40例。C组病人通气期间采用5 cmH_(2)O固定PEEP的LPVS,T组采用驱动压指导的LPVS。采用床旁超声评估病人的肺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LUS)。对比2组病人术后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及术中术后的LUS、驱动压、氧合指数。结果C组术后7 d内PPCs发生率为32.5%,T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组病人在手术开始后2 h和手术结束时的驱动压降低,氧合指数上升,在手术开始后2 h至术后1 d的LUS降低(P<0.05)。结论与5 cmH_(2)O的固定PEEP比较,驱动压指导的LPVS可获得个体化、适宜的PEEP,进而降低机械通气和手术创伤引起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直肠手术 术后部并发症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驱动压 超声
下载PDF
机械力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王英会 张子檀 曲振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7期119-123,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或危重患者来说,机械通气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持手段,然而不恰当使用机械通气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为避免VILI的发生,一般采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或危重患者来说,机械通气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持手段,然而不恰当使用机械通气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为避免VILI的发生,一般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随着人们对VILI研究的逐渐深入,认为传统的LPVS并不能有效评估VILI,在此基础上,机械力(mechanical power,MP)这一概念被提出并用于全面评估VILI。本文就MP的概念和公式、MP与肺保护性策略的相关性及与VILI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呼吸机相关性损伤
下载PDF
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的影响
4
作者 胡浩翔 叶茜琳 +2 位作者 涂泽华 许锦雄 卢增停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时单纯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和研究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联合肺保护...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时单纯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和研究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于气管插管前(T_0)、气管插管后5 min(T_1)、气管插管后40 min (T_2)和气管拔管后5 min (T_3)抽取患者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T_2时点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和T_3时点,研究组动态肺顺应性(C_(ldyn))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和T_3时点,研究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期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苏醒后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减轻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顺应性,且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腹腔镜减重手术 肥胖 通气功能 顺应性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徐忠楠 高巨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目的 观察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手术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所有入选... 目的 观察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手术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所有入选病例术中均行全麻机械通气,对照组选择常规通气模式,观察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动态顺应性、氧合功能、炎症指标与并发症。结果 术中30min,两组患者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eak,Ppeak)水平较术前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Cdyn)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患者的Pmean、Ppeak水平较术中30min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dyn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动脉氧分压(arterial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A-a)DO_(2)]水平较术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观察组患者的Sp O_(2)和Pa 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a)D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CRP、WBC水平较术后24h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94% vs.25.40%)(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动态顺应性与氧合功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发挥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老年 急诊手术 动态顺应性 氧合功能
下载PDF
基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化疗患者肺呼吸功能、膈肌运动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6
作者 段方方 魏帅 张萌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化疗患者肺呼吸功能、膈肌运动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06月期间118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通气组和循环呼吸组。基础通... 目的探索基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化疗患者肺呼吸功能、膈肌运动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06月期间118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通气组和循环呼吸组。基础通气组59例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循环呼吸组59例行基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呼吸功能、膈肌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干预1个月后FVC、FEV1、PEF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循环呼吸组高于基础通气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膈肌活动度、术侧与健侧膈肌运动幅度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循环呼吸组高于基础通气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认知、躯体、角色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升高,循环呼吸组高于基础通气组(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循环呼吸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69%(1/59)与基础通气组5.08%(3/59)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基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调节肺癌化疗患者膈肌运动功能,调控肺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肺部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 呼吸功能
下载PDF
俯卧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薛婷婷 陈咪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0期2531-2534,共4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目的:观察俯卧位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体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辅助手术,试验组采用俯卧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参数、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吸氧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最终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1.211、3.978、4.138,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呼气末正压、平台压均高于常规组,驱动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3、2.883、3.006,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T_(1)、T_(2)时的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3.377、4.167、2.876,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顺应性高于常规组,肺部炎症及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9;χ^(2)=5.980、6.945,P<0.05)。结论:俯卧位下的肺保护性通气护理能加快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对改善呼吸机相关参数、氧合功能、避免肺功能损伤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根治术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体位护理 功能损伤 预后情况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对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中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对比
8
作者 张雅珊 许甜甜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VCV)对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中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效果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某院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通气方式不同将其分为VCV组与LPVS组...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VCV)对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中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效果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某院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通气方式不同将其分为VCV组与LPV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_(0))、机械通气开始(T_(1))、术毕关颅(T_(2))、术后24 h(T_(3))]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治疗结局(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6个月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血气分析指标:两组PaCO_(2)、PaO_(2)、SpO_(2)、PaO_(2)/FiO_(2)符合球形分布(P>0.05);与T_(0)时刻比较,两组PaCO_(2)在T_(1)~T_(3)时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且LPVS组在T_(1)~T_(2)时PaCO_(2)明显低于VCV组(P<0.05);与T_(0)时刻比较,两组在T_(1)~T_(3)时PaO_(2)、SpO_(2)均升高(P<0.05),两组PaO_(2)/FiO_(2)在T_(1)~T_(3)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且LPVS组T_(1)~T_(2)时的PaO_(2)、PaO_(2)/FiO_(2)以及T_(2)时的SpO_(2)均高于VCV组(P<0.05)。②血流动力学:两组HR、MAP符合球形分布(P>0.05);与T_(0)时刻比较,两组HR在T_(1)~T_(3)时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且LPVS组T_(2)~T_(3)时的HR明显高于VCV组(P<0.05);与T_(0)时刻比较,两组MAP在T_(1)~T_(3)时均降低(P<0.05),且LPVS组在T_(1)~T_(2)时的MAP明显高于VCV组(P<0.05)。③治疗结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LPVS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VCV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CV组(P<0.05)。结论LPVS较VCV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围术期的血气状态,调节血流动力学,缩短机械通气时长,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容量控制通气 血肿清除术 血气分析指标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非肺脏疾病患者全麻机械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子龙 张慧 +1 位作者 叶丹 陈丽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71-1077,共7页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全麻插管患者必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恰当或过度使用MV可能诱发肺部疾病,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康复。肺保...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全麻插管患者必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恰当或过度使用MV可能诱发肺部疾病,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康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是一种能有效减少MV时PPCs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呼吸支持策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目前关于围术期中各LPVS的具体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尚存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从LPVS的肺保护作用机制、LPVS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各LPVS之间的联系3个方面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LPVS能有效降低PPCs,从而提升患者预后水平。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未来将有望进一步深入了解LPVS的肺保护作用机制,通过建立更加统一的指南和标准,医疗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实施LPVS,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疾病
下载PDF
研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反复肺复张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张玉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反复肺复张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4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通气策略)与观察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反复肺复张),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除MVP及CVP方面,观察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反复肺复张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4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通气策略)与观察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反复肺复张),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除MVP及CVP方面,观察组术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结合反复肺复张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平稳生命体征,提升肺功能,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反复复张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张银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68-0071,共4页
分析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用氧... 分析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通气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效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单肺通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肺损伤 被引量:28
12
作者 龚拯 龙小毛 +4 位作者 韦慧君 唐莹 栗俊 马利 余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食管癌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外科手术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F)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DF),...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食管癌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外科手术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F)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DF),每组20例。F group在麻醉过程中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DFgroup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3μg/kg/h,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同时术中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于术前双肺通气时(T0),OLV开始30 min(T1)、OLV后90 min(T2)和术毕(T3)四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5 mL,比较两组各时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水平,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指标。结果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白介素6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F group,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F grou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PaO2、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水平均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通过抗炎与抗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肺脏损伤,改善患者的肺脏功能,降低了外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食管癌 围术期 保护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高蓉 顾连兵 +3 位作者 许仄平 王丽君 辜晓岚 卞清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4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4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组(DP组)。DP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泵注完毕),随后以0.6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P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泵注。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通气策略:VT 6 ml/kg,FiO2 70%,PEEP 5cmH2O。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1 h(T2)、单肺通气2 h(T3)、术后2 h(T4)、术后24 h(T5)检测血清TNF-α、IL-6和MPO含量;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T2-T5时DP组TNF-α、IL-6、MPO含量明显降低(P<0.05)。P组有2例(10%)肺部并发症。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够进一步减轻术中炎症反应,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通气 炎症反应 术后部并发症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卞清明 许仄平 +2 位作者 王丽君 高蓉 顾连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模式组(C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右美托...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模式组(C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20例。各组于麻醉诱导前(T_0)、单肺通气前即刻(T_1)、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1 h(T_3)、单肺通气2 h(T_4)、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_5)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于T_0、T_1、T_3、T_4、术后2 h(T_6)、术后24 h(T_7)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并记录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于T_5时间点OI显著升高(P<0.05),P-D组患者OI于T_1~T_5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则于T_1~T_5OI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P组患者于T_4、T_6、T_7,D组和P-D组患者于T_3、T_4、T_6、T_7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P组患者于T_6、T_7,D组患者于T_4、T_6、T_7,P-D组患者于T_3、T_4、T_6、T_7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于T_3、T_4、T_6、T_7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合,显著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右美托咪定 通气 氧化应激反应 术后部并发症
下载PDF
以脑氧饱和度为导向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滕培兰 徐德荣 +3 位作者 吕菲 刘恒花 王宁 冯雪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脑氧饱和度(rScO 2)为导向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对老年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脑氧饱和度(rScO 2)为导向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对老年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和以rScO 2为导向的肺保护性通气组(TPV组),每组30例。PV组双肺通气(TLV)期间V T 7 ml/kg、肺复张术,OLV期间V T 5 ml/kg、肺复张术。其中肺复张术包括维持吸气压15、20、25 cmH 2O,PEEP 5 cmH 2O,每个压力水平做3次呼吸(5 s/次),每45分钟复张1次。TPV组通气模式同PV组,当rScO 2较基础值降低幅度>10%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包括:确定电极位置是否准确;调整麻醉深度;调整呼吸参数,适度提高P ET CO 2,使PaCO 2略高于40 mmHg;维持MAP波动幅度小于基础值的20%。计算术中rScO 2最低值(rScO 2min)、rScO 2平均值(rScO 2mean)、rScO 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比(rScO 2%max)。术后3 d和5 d采用谵妄评估量表评估POD。结果与PV组比较,TPV组rScO 2min和rScO 2mean明显升高,rScO 2%max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 TPV组POD发生率明显低于PV组(P<0.05),术后5 d两组PO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OLV期间维持rScO 2降低幅度低于10%,可明显减少术后早期PO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通气 脑氧饱和度 术后谵妄 老年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开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冯丹丹 郝静 +1 位作者 许华晔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从麻醉诱导期开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氧浓度为100%,氧气流量2 L/min,吸呼比为1∶2... 目的探讨从麻醉诱导期开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氧浓度为100%,氧气流量2 L/min,吸呼比为1∶2。A组:从诱导期(即自主呼吸消失后,予面罩机械通气5 min)开始全程通气模式:VT6 ml/kg,RR 16次/分,PEEP为5cm H2O,每30分钟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手控通气,气道压力维持40 cm H2O,持续30 s);B组:诱导期通气模式:VT10 ml/kg,RR 10次/分,插管后通气模式:VT6 ml/kg,RR 16次/分,PEEP 5cm H2O,每30分钟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C组:全程通气模式均为VT10 ml/kg,RR 10次/分。记录插管前(T0)、气腹后(T1)、手术开始30 min(T2)、60 min(T3)、放气腹(T4)时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计算肺顺应性(CL),并在T0、T1、T3、清醒拔管后吸空气5 min(T5)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及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住院天数。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Ppeak和Pmean均明显升高,C组Ppeak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T2时C组Pmean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CL在气腹后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PET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T2~T4时C组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OI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三组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Qs/Qt随着手术进行呈上升趋势,与T0时比较,三组在T3时明显上升(P〈0.05),C组明显大于A组和B组(P〈0.05);T5时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仅C组有1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与常规通气相比,对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有利于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麻醉诱导 氧合功能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郭珊 王洪武 王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9-1131,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目前ARDS死亡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进行性低氧血症 治疗 上皮细胞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特征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飞 李立英 侯俊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干预措施将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麻醉时单纯予以肺保护通气策略;观察组于...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干预措施将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麻醉时单纯予以肺保护通气策略;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h静脉泵注,持续至术毕,同时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分别于术前双肺通气时(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90 min(T2)及术毕即刻(T3)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两组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动脉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L)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记录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TGF-β1、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 2、OI、C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CD^(3+)、CD^(4+)及CD^(4+)/CD^(8+)相比术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应激反应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肺脏损伤,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并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早期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右美托咪定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癌根治术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海 李俊峰 +4 位作者 于晖 时迎斌 赵楠楠 张莹 左明章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传统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身麻醉下侧卧折刀位行经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手术的患... 目的比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传统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身麻醉下侧卧折刀位行经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通气策略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B组),A组和B组各30例。记录T1(全身麻醉插管后)、T2(侧卧折刀位5min)、T3(气腹30min)、T4(手术结束时)时刻的气道平均压、肺顺应性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记录T0(入手术室)、T2、T3、T4、T5(术后24h)时刻的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记录有无术后呼吸衰竭。结果B组在T1、T2、T3、T4时刻的气道平均压均明显低于A组,B组在T1、T2、T3、T4时刻的肺顺应性和EtCO2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在T2、T3时刻的PaCO2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4、T5时两组的PaC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血气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呼吸衰竭。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术中气道压,具有更好的肺顺应性,术中PaCO2会有一过性升高但无相关并发症,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下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全身麻醉 后腹膜入路 腹腔镜手术 侧卧折刀位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氧合和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廖新成 郭光华 王年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氧合及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地健康雄性犬12只,采用控烟、控时烟雾吸入损伤致伤仪复制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常规通气组(CV组)和保护性通气组...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氧合及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地健康雄性犬12只,采用控烟、控时烟雾吸入损伤致伤仪复制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常规通气组(CV组)和保护性通气组(PV组),均通气治疗8 h.于伤前、致伤及通气2、4、6、8 h行动脉血气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含量;通气治疗8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及肺损伤程度评分,并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0含量.结果 CV组和PV组致伤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较伤前显著降低〔mmHg (1 mmHg=0.133 kPa):57±19比128±31,58±15比126±22,均P〈0.01〕,两组伤后pH值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气治疗6 h PV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同期CV组(mmHg:121±11比105±11,P〈0.05);两组通气治疗2、4、8 h PaO2水平及各时间点pH值和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组肺泡腔组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明显CV组减轻,CV组肺组织损伤评分显著高于PV组(分:3.68±0.22比3.27±0.35,P〈0.05).CV组和PV组致伤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0含量均较伤前显著升高〔TNF-α(μg/L):4.32±1.13比0.35±0.11,4.51±2.02比0.41±0.08;IL-10(ng/L):16.73±2.31比4.27±0.56,18.39±3.15比4.03±1.07,均P〈0.01〕;与CV组比较,PV组通气治疗6 h和8 h血清TNF-α含量显著下降〔6 h(μg/L):2.62±0.34比3.65±1.08,8 h(μg/L):3.02±0.31比4.21±1.27,均P〈0.05〕,IL-10显著增加〔6 h(ng/L):21.07±2.95比16.11±3.02,8 h(ng/L):23.57±2.69比18.28±3.21,均P〈0.05〕;CV组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高于PV组(μg/L:5.85±2.57比3.08±1.17,P〈0.05),IL-10明显低于PV组(ng/L:19.64±3.16比24.05±2.09,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改善烟雾吸入性损伤犬组织氧合及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对损伤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吸入性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