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5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行走功能受损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秦芹 徐娜 +7 位作者 廖佳 王雅琴 戴维 魏星 龚若䶮 石丘玲 李强 刘晓琴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 调查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行走功能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四川省6家三级医院进行的一个肺癌围手术期症状调查队列(CN-PRO-Lung 1)中的497例患者(四川省肿瘤医院435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 目的 调查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行走功能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四川省6家三级医院进行的一个肺癌围手术期症状调查队列(CN-PRO-Lung 1)中的497例患者(四川省肿瘤医院435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例,江油市人民医院14例,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13例,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8例,大竹县人民医院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D安德森症状量表-肺癌子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Lung Cancer,MDASI-LC)评估患者围手术期行走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2~4分定义为中度行走功能受损,≥5分定义为重度行走功能受损。出院时行走功能有效填写例数为402例。对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出院时行走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出院当天、出院1周和出院4周中重度行走功能受损发生率分别为8.9%、77.6%、53.5%、66.9%和54.8%,重度行走功能受损发生率分别为3.4%、60.0%、20.6%、27.6%和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4分)疲劳、疼痛和气短均是患者出院时中重度行走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中重度疲劳、疼痛、气短和咳嗽均是患者出院时重度行走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积极控制术后症状,可改善接受肺切除术的患者出院时的行走功能,让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围手 行走功能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刘佳 王若莲 李运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38-0042,共5页
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于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肺癌全肺切除术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理... 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于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肺癌全肺切除术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病患的临床恢复指标、疼痛情况、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8±0.26)d、(10.64±1.77)h、(4.40±1.64)d、(19.59±1.76)d,术后1d、3d、5d、7d各阶段疼痛评分分别为(6.08±0.31)分、(5.01±0.27)分、(3.24±0.14)分、(1.89±0.10)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肺不张、呛咳各1例。未见误吸、胸腔积液、尿潴留)总发生率为5.00%,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护理后,观察组白蛋白、总蛋白分别为(61.50±3.85)g/L、(40.05±2.37)g/L,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轻手术疼痛,避免营养不良情况出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后续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全肺切除术 快速康复理念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朱培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7-0021,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接受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医疗用时、临... 本研究旨在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接受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医疗用时、临床指标、VAS评分、并发症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用时和住院用时均少于对照组,临床指标在护理后的白蛋白和总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在术后VAS评分上,研究组评分较低。并发症率在研究组(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癌全肺切除术 期护理
下载PDF
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仇蕾 夏肇敏 +5 位作者 黄茜 李彭欣 王玉东 宋田皓 辜晓岚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7月接受择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63例,男112例,女151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将患...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7月接受择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63例,男112例,女151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n=88)、新斯的明组(N组,n=87)和对照组(C组,n=88)。患者术后被送至PACU,当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为2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结束至出院前PPCs的发生情况,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拔管时TOFr、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低氧血症(SpO_(2)<90%)的情况并计算拔管时肌松残余(PRNB)发生率,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胸管总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S组PPCs发生率、拔管时PRNB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CPIS评分明显降低(P<0.05);N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拔管时PRNB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S组拔管时PRNB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P<0.05)。三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更葡糖钠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可快速拮抗残余肌松,降低PPCs和拔管时PRNB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更葡糖钠 胸腔镜肺切除术 部并发症 后恢复
下载PDF
胸腔镜肺切除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朱昌娥 张儒舫 +1 位作者 魏嵘 张马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有123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最大为7 cmH2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通气 胸腔镜 肺切除术 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数字胸腔引流系统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贺高升 何明(综述) 朱辉(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理是决定患者术后病程的关键,延迟拔管影响恢复速度和住院时间。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瓶已被广泛应用于相应患者,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肺切除术后存在肺漏气时,通常面临着长期不能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风险。数字... 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理是决定患者术后病程的关键,延迟拔管影响恢复速度和住院时间。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瓶已被广泛应用于相应患者,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肺切除术后存在肺漏气时,通常面临着长期不能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风险。数字胸腔引流系统因其独特的优势可加快肺部漏气的愈合、减少胸腔引流量,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在多项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本文就数字胸腔引流系统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并就其进一步有效应用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数字胸腔引流系统 后漏气 胸腔引流 胸膜腔压力
下载PDF
肺切除术后短期咳嗽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张斌 陈超 陈延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4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究肺切除术后短期咳嗽的影响因素,分析预防措施。方法: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肺切除术治疗的120例病例资料,统计术后短期不可耐受性咳嗽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干预措施... 目的:探究肺切除术后短期咳嗽的影响因素,分析预防措施。方法: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肺切除术治疗的120例病例资料,统计术后短期不可耐受性咳嗽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干预措施。结果:此次研究收集的接受肺切除术治疗的120例病例资料中,术后发生短期咳嗽共43例,占比35.83%,未发生咳嗽者77例,占比64.17%。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女性、无吸烟史、术前咳嗽和右侧肺叶手术是影响肺切除术后发生短期咳嗽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短期咳嗽的发生率较高,女性、无吸烟史、术前咳嗽和右侧肺叶手术全肺切除术后短期咳嗽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中还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短期 咳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结核性全肺毁损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徐文举 陈思诺 +2 位作者 王旭 王文波 袁五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707-3711,共5页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结核性全肺毁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8例结核性全肺毁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28例)与B组(常规开胸...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结核性全肺毁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8例结核性全肺毁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28例)与B组(常规开胸手术,4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肺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1、3、5、7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但各时点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肺总量、最大通气量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均下降,但A组高于B组(P<0.05)。A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胸腔感染、淋巴管瘘以及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有助于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且其对肺功能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全毁损 胸腔镜 肺切除术 开胸手
下载PDF
右心功能障碍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谭曦轮 王淑美 王铭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右心功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285例NSCLC肺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通过右心功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285例NSCLC肺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衍生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和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之比无创性评估右心室-肺动脉(right ventricular-pulmonary artery,RV-PA)耦合,利用RV-PA耦合评估右心功能。根据样条曲线分析得出的RV-PA解耦合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TAPSE/PASP≥0.66 mm/mmHg的患者为RV-PA耦合组(n=138),TAPSE/PASP<0.66 mm/mmHg的患者为RV-PA解耦合组(n=147)。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使用Cox回归分析与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RV-PA解耦合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临床分期Ⅳ期、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和RV-PA解耦合均与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P<0.005)。结论早期评估NSCLC患者肺切除术后的右心功能,对高危患者进行纠正性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肺切除术 右心室功能障碍 右心室-动脉耦合 预后
下载PDF
肺切除术中肺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骐毓 王华娟 +2 位作者 刘倩 宋俊杰 王莹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81-1286,共6页
肺切除术中常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双肺隔离通气,可保护非术侧肺不受污染,并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但因其为非生理性通气方式,常会造成双肺不同程度的损伤。术中非术侧肺持续通气,其损伤常与气道压、潮气量、吸入氧浓度(... 肺切除术中常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双肺隔离通气,可保护非术侧肺不受污染,并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但因其为非生理性通气方式,常会造成双肺不同程度的损伤。术中非术侧肺持续通气,其损伤常与气道压、潮气量、吸入氧浓度(FiO_(2))等有关;术侧肺损伤与手术操作引起的炎症反应、反复萎陷复张导致的氧化应激以及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等有关。肺损伤一旦发生,会影响病人转归,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生活质量。该文主要概述目前肺切除术中肺保护策略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通气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保护
下载PDF
家庭预康复方案对老年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倩 刘霞 陈倩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实施家庭预康复方案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80例老年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家庭预康...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实施家庭预康复方案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80例老年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家庭预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引流管拔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最大吸气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老年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实施家庭预康复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与心理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切除术 老年患者 家庭预康复方案 后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晨 张慧玲 +2 位作者 刘秀祥 王超 王晴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SAPB)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CNB)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SAPB)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CNB)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阻滞组(n=50)和ICNB组(n=50)。联合阻滞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SAPB+ICNB,ICNB组接受超声引导下ICNB。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总出血量、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用量、术前及术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总出血量、PACU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的下床时间为(25.61±3.04) h,显著短于ICNB组[(31.64±3.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8、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分别为(2.24±0.81)、(2.68±0.79)、(2.19±0.80)、(1.68±0.52)、(1.09±0.33)分,咳嗽时VAS评分分别为(3.78±0.98)、(3.88±1.06)、(3.09±0.67)、(1.96±0.43)、(1.59±0.38)分,显著低于ICNB组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静息时:(3.41±0.94)、(3.89±0.94)、(3.40±0.92)、(2.44±0.58)、(2.05±0.29)分,咳嗽时:(4.67±0.91)、(4.56±1.09)、(4.15±0.62)、(2.99±0.60)、(2.53±0.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和48 h舒芬太尼用量和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360.85±81.64) mg、(1.29±0.38) mg、(27.45±5.73) mg、(65.40±10.07) mg和(6.85±2.34)次,均显著少于ICNB组[(398.47±90.12) mg、(1.56±0.32) mg、(34.83±5.28) mg、(69.65±9.42) mg和(8.91±2.5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FEV1、FEV1/FVC、MVV分别为(2.19±0.36) L、(63.64±3.67)%和(62.28±3.11) L,均显著高于ICNB组[(1.89±0.42) L、(56.61±3.19)%和(57.52±3.48)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00%,稍高于ICNB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ICNB可有效缓解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用量,改善术后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切除术 前锯肌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急性疼痛 麻醉药用量 功能
下载PDF
中医快速康复外科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禾 李青 +2 位作者 刘亮 蔡娲 沈卫东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2期1473-1479,共7页
中医快速康复外科(CMERAS)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将包括汤药、针刺、艾灸、烫熨治疗、情志疗法、康复治疗等在内的中医治疗手段应用于肺切除术围手术期,可有效降低肺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中医快速康复外科(CMERAS)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将包括汤药、针刺、艾灸、烫熨治疗、情志疗法、康复治疗等在内的中医治疗手段应用于肺切除术围手术期,可有效降低肺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其临床疗效明确,但存在部分治疗机制不明、缺乏完整方案等不足。CMERAS为中医全流程参与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未来建议加强机制研究,增进相关科室合作,形成CMERAS肺切除术围手术期规范化临床管理方案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中医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
下载PDF
肺切除术后持续咳嗽应用新型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康复模式的效果
14
作者 高网华 何瑛 +1 位作者 张榴 徐锦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2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康复模式对肺癌术后患者持续性咳嗽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80例肺切除术后持续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2022年1月—2022年6...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康复模式对肺癌术后患者持续性咳嗽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80例肺切除术后持续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2022年1月—2022年6月选取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将2022年7月—2022年12月选取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新型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咳嗽严重程度,并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问卷(Mandarin Chinese version of the 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MC)得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居家伤口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应用新型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康复模式可明显缓解持续咳嗽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后持续咳嗽 新型三元联动 延续性护理
下载PDF
术前小剂量瑞马唑仑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插管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段鹏 王滢 +1 位作者 孙莹杰 陈晓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小剂量瑞马唑仑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插管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拟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25~45岁,BMI...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小剂量瑞马唑仑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插管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拟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25~4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试验组给予瑞马唑仑0.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_(2))值,气管插管前后测定血糖、乳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术后睁眼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苏醒后30 min、1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麻醉诱导前,给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MAP[(87.00±0.72)mmHg vs.(86.32±3.73)mmHg]、HR[(77.90±2.09)次/min vs.(77.80±4.05)次/min]、SpO_(2)(98.35%±0.74%vs.98.03%±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试验组血糖[(6.48±0.51)mmol/L vs.(7.98±0.80)mmol/L]、乳酸[(1.58±0.50)mmol/L vs.(2.15±0.83)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36.30±1.68)mmol/L vs.(37.60±1.60)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苏醒室停留时间[(27.65±1.58)min vs.(32.65±1.67)min]短于对照组,且拔管时呛咳(15.0%vs.37.5%)、躁动(7.5%vs.30.0%)、寒战(5.0%vs.25.0%)的发生率及苏醒后30 min、1 h VAS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2.70±0.46 vs.1.56±0.50,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小剂量瑞马唑仑可加速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苏醒,减少患者不适和疼痛,对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胸腔镜 肺切除术 苏醒质量 疼痛
下载PDF
1例肺癌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16
作者 朱娅超 李维霞 张志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本文总结1例肺癌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运动训练、优化营养状况、预防肺动脉栓塞等护理措施,完善疼痛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促进患者康复,为提高临床肺癌术后护理质量... 本文总结1例肺癌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运动训练、优化营养状况、预防肺动脉栓塞等护理措施,完善疼痛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促进患者康复,为提高临床肺癌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全肺切除术 后护理 加速康复护理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李红梅 经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98-200,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5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干预。比较两组进入麻醉复苏室(T_(1))、进入麻醉复苏室10 min(T_(2))、出麻醉复苏室(T_(3))时镇静、躁动程度[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术后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SAS评分组间、时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常规组T_(1)、T_(2)、T_(3)比较,试验组T_(1)、T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_(2)时S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加速外科康复理念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王彦珍 高昌俊 +3 位作者 郑兰兰 郭飞 刘晨 韩瑞丽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71-1177,共7页
目的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损伤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T组和C组,每组75例。T组于单肺通气(OLV)... 目的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损伤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T组和C组,每组75例。T组于单肺通气(OLV)前和恢复双肺通气时将止血带绑于一侧上臂,实施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3个循环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OLV 30 min、OLV 1 h、双肺通气后20 min、术后6 h、术后24 h时非缺血处理侧桡动脉血样,通过血气分析并记录吸入氧浓度来计算患者相应时点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以及呼吸指数(RI)。记录机械通气相关参数,计算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以及驱动压。测定T_(1)~T_(6)时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_(2)~T_(6)时PaO_(2)/FiO_(2)低于T_(1)、A-aDO_(2)高于T_(1)(P<0.05),与C组比较,T组于T_(3)、T_(5)时PaO_(2)/FiO_(2)升高、A-aDO_(2)降低(P<0.05)。两组患者RI于T_(2)~T_(6)时高于T_(1)(P<0.05),T组RI于T_(2)、T_(3)、T_(5)时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IL-6、IL-10、TNF-α浓度在各时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24 h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OLV后30 min和1 h时T组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升高(P<0.05)。两组患者驱动压于T_(2)~T_(4)时高于T_(1)(P<0.05),T组驱动压于T_(2)、T_(3)时低于C组(P<0.05)。结论肢体RIPC联合RIPostC能改善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术期氧合,减轻肺损伤,减少P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通气 肺切除术 损伤
下载PDF
四维自动右心室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价肺切除术后右心功能的应用
19
作者 刘红娇 李卫虹 杨冬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利用四维自动右心室定量分析技术(4D Auto RV)评价肺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右心室容积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腔镜下肺结节肺切除术的患者51例,其中单纯肺段或肺楔形切除25例... 目的利用四维自动右心室定量分析技术(4D Auto RV)评价肺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右心室容积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腔镜下肺结节肺切除术的患者51例,其中单纯肺段或肺楔形切除25例,肺叶切除26例。在进行肺切除的术前和术后1月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4D Auto RV技术评估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变化,右心室容积参数包括右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等。右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纵向位移(TAPSE)、面积变化分数(FAC)及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PLS)、游离壁侧纵向应变(RV-FWPLS)。结果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室容积增加,具体表现为手术前后的EDV、ESV发生变化(P<0.05),每搏输出量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功能参数FAC、RV-GPLS、RV-FWPLS在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手术引起的右心室功能改变较敏感,而RVEF和TAPSE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段/楔形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右心容积和功能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早期阶段,尽管患者可能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通过4D Auto RV技术发现术后右心室扩张,早期出现右心室轻度功能障碍,表现为FAC、RV-GPLS和RV-FWPLS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新技 肺切除术 右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用于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肺切除术后效果观察
20
作者 吴凤青 曹杨荣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对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肺切除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兰溪市人民医院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对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肺切除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兰溪市人民医院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入院时均接受常规检查、对症支持治疗和肺切除术,对照组同时接受卷曲霉素或利福喷丁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第3、6个月末两组痰液转阴率,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不良情绪、免疫细胞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6个月末痰液转阴率[60.0%(39/65)、90.8%(59/65)]均高于对照组[46.2%(30/65)、72.3%(47/6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不良情绪、细胞免疫功能(除IgA)、血糖、血脂指标水平优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13/65)略高于对照组(15.4%,10/6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用于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肺切除术后,可有效提高痰液转阴率,改善患者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疏导焦虑和抑郁情绪,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左氧氟沙星片 肺切除术 结核 糖尿病 痰液转阴 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