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近中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艾峰 彭帮田 +2 位作者 张岩伟 郑家永 韩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肺动脉闭锁(P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4例PA合并VSD患儿,行肺动脉下拉重建RVOT手术;记录术后近中期(术后第1、6个月)患儿死亡及并发症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观... 目的观察肺动脉闭锁(P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4例PA合并VSD患儿,行肺动脉下拉重建RVOT手术;记录术后近中期(术后第1、6个月)患儿死亡及并发症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及其分支发育、三尖瓣及肺动脉反流面积、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的比值(Em/Am)、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 54例患儿术后第1个月内死亡6例、发生并发症11例,至第6个月未再发生死亡;患儿术后6个月肺动脉吻合口、左肺动脉开口、右肺动脉开口的直径和肺动脉、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后第1个月增加(P均<0.05),右心室功能相关指标与术后第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合并VSD患儿行肺动脉下拉重建RVOT后肺动脉吻合口及分支生长发育良好,术后近中期右心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下拉重建术 右心室流出道 右心功能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燕 谢庆 +3 位作者 欧阳淑怡 卢嫦青 梁嘉健 冯旭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717-719,共3页
目的总结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护理配合。方法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前护士参与复杂手术病例讨论,明确手术方案及步骤,提前备... 目的总结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护理配合。方法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前护士参与复杂手术病例讨论,明确手术方案及步骤,提前备好手术常规及特殊用物,术中做好环境与患者温度的管理,熟练配合外科医生,术后安全及时转运患者。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术前参与复杂手术病例讨论,正确准备特殊器械和物品,娴熟的护理配合,是外科医生顺利完成复杂大手术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下拉 ROVT重建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被引量:5
3
作者 闫新建 庄建 +5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丁以群 温树生 许刚 李贺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 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无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下拉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右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