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年龄、体质量、性别及身高的影响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峰英 茌璐琪 +1 位作者 刘又宁 朴哲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54-256,共3页
背景:虽然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成人的肺弥散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但年龄范围中体质量、性别及身高等相关因素对呼吸膜弥散能力及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影响,以及此项因素下呼吸膜弥散能力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及肺弥散能力关系尚需深入探讨。目... 背景:虽然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成人的肺弥散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但年龄范围中体质量、性别及身高等相关因素对呼吸膜弥散能力及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影响,以及此项因素下呼吸膜弥散能力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及肺弥散能力关系尚需深入探讨。目的:探讨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及年龄、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的关系。设计:以健康成人为观察对象,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组间差异使用F检验及Q检验。对象:选择1997-04/1997-10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健康受试者100人,男女各50例,分成5个年龄组,分别为20~29,30~39,40~49,50~59,60~69岁组,每组20人,男女各10人。均自愿参加。方法:健康成人肺弥散能力和呼吸膜弥散能力测定使用Sensormedics2200肺功能仪,肺毛细血管血流量测定后采用公式法计算(1/肺弥散能力=1/呼吸膜弥散能力+1/θ肺毛细血管血流量,θ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速率,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成反比,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不受θ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相关性,采用回归方程显示年龄、身高、体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健康成人10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健康成人100人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在5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②女性年龄及各项肺功能间的关系:年龄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60~-0.8146,P<0.01)。肺弥散能力与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肺泡通气量呈显著正相关(r=0.9497,0.7400,0.7356,P<0.01)。肺泡通气量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中度或高度正相关(r=0.4821~0.7406,P<0.01)。③男性年龄及各项肺功能间的关系:年龄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2~-0.8305,P<0.01)。肺弥散能力与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肺泡通气量呈中度或高度正相关(r=0.5852~9460,P<0.01)。肺泡通气量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中度正相关(r=0.4313~0.5852,P<0.01)。④经逐步回归统计,身高与年龄为进入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预计公式的主要变量,在女性组,体质量未能进入回归方程,男性组仅在肺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中进入,回归系数分别为0.0094,0.6543。结论:①健康成人呼吸膜弥散能力和呼吸膜弥散能力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减少发生在50岁以后。②健康成人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或下降。③肺弥散能力随呼吸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胞血管血流量增强和增大而增强。④身高和/或年龄是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回归方程的主要变量,在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预计公式中,体质量并非主要预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弥散能力 毛细血管 年龄 身高
下载PDF
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的弥散能力
2
作者 陈天狮 陈良安 +4 位作者 解立新 刘又宁 郝凤英 田庆 范保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对影响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因素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分析,观察性别、年龄、激素用量以及复检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08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传染性非典... 目的:对影响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因素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分析,观察性别、年龄、激素用量以及复检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08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随访门诊复诊的北京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男79例,女129例。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根据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结果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分为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115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53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③每例复诊的康复者均进行常规肺功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首次就诊后1个月左右再次复诊,2次复诊时间间隔28~47d,平均(35±6)d。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⑤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或正常),并收集患病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用量数据(激素用量均换算为甲基强地松龙的累计用量)。⑥IgG抗体检测时,样本置酶标仪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阴、阳性对照和被检样本的A值即为计算值.临界值=0.11+阴性对照A均值,被检样本的A值大于临界值判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反应。⑦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结果为因变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A值、性别、年龄和糖皮质激素用量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以pe(0.05)和pr(0.06)标准对上述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较为优化的回归方程。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女性所占比例、应用激素例数比例、激素用量: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明显高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χ2=4.039,10.160,t=6.992,P<0.05,0.01)。②特异性IgG抗体检测A值及年龄: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相近(P>0.05)。③患者预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者主要受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影响(似然函数的对数-99.01,似然比统计量38.08,P<0.01),而与其性别、年龄及其康复期体内的特异性IgG抗体量的关系不明显(P>0.05)。④只有糖皮质激素用量项进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结论:较大剂量的激素应用可对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的肺纤维化修复、肺功能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肺功能恢复受其体内的IgG抗体表达量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弥散能力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上海地区105例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正常值的研究
3
作者 朱东 宫素岗 +2 位作者 杨文兰 徐黎青 刘锦铭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105例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研究DM和Vc与DLCO,年龄,身高,体重的关系并建立正常多元回归预计值公式。方法采用一口气法(CO)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肺弥散量(DLCO)...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105例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研究DM和Vc与DLCO,年龄,身高,体重的关系并建立正常多元回归预计值公式。方法采用一口气法(CO)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肺弥散量(DLCO),使用著名的Roughton和Foster公式:DL1CO=D1M+θV1C计算DM和VC[1]。结果男性女性DM,VC与DLCO,身高呈线性正相关,与年龄呈线性负相关,男性DM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身高和/或年龄是DM,Vc回归方程的主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床容量 泡毛细血管膜 肺弥散能力 上海地区 正常值 DLCO 预计值公式 正常成人
下载PDF
西宁、沱沱河两地人肺CO弥散能力的测定
4
作者 格日力 更登 +3 位作者 张素琴 王占刚 李海玲 白志勤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40-341,共2页
肺弥散量测定是衡量肺内气体交换效率的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高原人的肺弥散功能有否改变,看法并不完全一致,而它对防止高山病的发生以及高原适应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本文对31名从海拔2 260m的西宁市快速进入海拔4700m的... 肺弥散量测定是衡量肺内气体交换效率的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高原人的肺弥散功能有否改变,看法并不完全一致,而它对防止高山病的发生以及高原适应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本文对31名从海拔2 260m的西宁市快速进入海拔4700m的沱沱河地区的健康人进行了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自身对照,并分析了肺CO弥散能力与急性高山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 沱沱河 CO弥散能力 测定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检测分析(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山平 黄莉文 +4 位作者 李依群 劳国娟 丁鹤林 李焱 严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4-579,共6页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 ,探讨肺脏是否为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方法 :对 10 7名 2型糖尿病患者行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检测 ,并与 6 1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需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白蛋...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 ,探讨肺脏是否为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方法 :对 10 7名 2型糖尿病患者行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检测 ,并与 6 1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需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检测、眼底检查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以评价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状况。结果 :2型糖尿病组肺通气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差异。 2型糖尿病组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及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DLCO、DLCO/VA与微血管病变积分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2 91、 - 0 32 4 ,P <0 0 1)。此外 ,DLCO/VA还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2 6 9、- 0 2 36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 ,但有弥散功能受损 ,提示肺脏可能也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肺弥散能力
下载PDF
不同海拔肺弥散功能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昆豫 刘斌 +1 位作者 邓峥 蔡德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868-869,共2页
为探讨本地区世居者肺弥散功能,我们对本地区291例世居健康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进行测定并与不同海拔的DLco[1]值比较如下.
关键词 海拔 换气 肺弥散能力
下载PDF
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肺弥散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浩成 刘小琳 王惠芬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47-748,共2页
众所周知,吸烟及空气污染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COPD发病不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合并肺癌也较常见.为了探讨COPD患者合并肺癌时,肺癌对肺弥散功能改变的影响,特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阻塞性疾病 肺弥散能力 肿瘤 COPD 并发症
下载PDF
肺通口服液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期患者肺通气与弥散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光 刘又宁 +3 位作者 解立新 陈良安 郝凤英 曹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7期5884-5885,共2页
目的:探讨肺通口服液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康复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8例确诊的SARS康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首诊行常规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测后,治疗组给予肺通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 目的:探讨肺通口服液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康复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8例确诊的SARS康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首诊行常规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测后,治疗组给予肺通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3个月后复诊,再次行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复诊时肺功能检测的指标与首诊时比较:对照组:肺活量犤(3.23±0.48)L比(2.81±0.51)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9,P<0.05)犦;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1,FEV1)犤(2.43±0.48)L比(2.17±0.51)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5,P<0.05)犦;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capacityofthelungforcarbonmonoxide,DLCO)犤(17.01±2.20)mL/(min·mmHg)比(14.11±2.25)mL/(min·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2,P<0.05)犦;治疗组:肺活量犤(3.55±0.84)L比(3.02±0.63)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9,P<0.05)犦;FEV1犤(2.90±0.66)L比(2.48±0.48)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7,P<0.05)犦;DLCO犤(17.23±4.16)mL/(min·mmHg)比(14.31±2.42)mL/(min·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4,P<0.05)犦。治疗组肺功能检测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0.18~2.17,P>0.05)。结论:SARS所致的肺损害在康复期内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中药疗法 康复 通气 肺弥散能力
下载PDF
肾移植前后肺通气、弥散功能及肺部影像学变化
9
作者 樊再雯 张波 +5 位作者 宋艳红 刘一 刘丽 刘颖 姚志勇 汪泽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7825-7828,共4页
背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内环境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低下,易受体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心、肺病变。肾移植后传统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成为肺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目的:随访观察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及肺部... 背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内环境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低下,易受体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心、肺病变。肾移植后传统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成为肺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目的:随访观察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及肺部影像学的动态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02/2006-05在解放军北京空军总医院呼吸科及泌尿外科完成。对象:纳入5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在解放军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方法:分别于肾移植前、移植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52例患者的自身肺功能变化,同期观察其肺部影像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肾移植患者肾移植前后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及肺部影像学变化。结果:①肾移植前,肺功能异常者占79%,其中多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为突出表现。②移植后3个月,患者的弥散功能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有部分好转,但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比移植前突出。③移植后6,12个月,近一半的患者肺功能趋于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④移植前肺功能和弥散功能的损害较肺部影像学明显,前者发生率为79%,后者为54%。肾移植后,肺部影像学明显改善,且以肺部间质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结论:肾移植能显著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肺功能,尤其是小气道功能和弥散功能。肾移植前后肺部影像学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肺间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呼吸功能不全 肺弥散能力 器官移植
下载PDF
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徐鉷 高坤祥 +2 位作者 程庆书 王云杰 刘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Dm ,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 )分别为 (6 3± 4 ) %和 (77± 5 ) % ,(6 7± 5 ) %和 (71±4 ) % ,(71± 7) %和 (83± 6 ) % ,(78± 4 )mmHg和 (93± 3)mmHg .除Dm外 ,手术前、后各组值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肺气肿肺弥散功能下降 ,与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有关 .LVRS术后肺弥散功能、动脉血氧分压、低氧血症的显著改善 ,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增加显著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一氧化碳 肺弥散能力 毛细血管床容量
下载PDF
仰卧位时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测定肺弥散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皛磊 张运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比较仰卧位时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两种弥散功能测定方法有无差异。方法对254例成年住院患者分别用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仰卧位时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并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DLCO实测值、DL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目的比较仰卧位时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两种弥散功能测定方法有无差异。方法对254例成年住院患者分别用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仰卧位时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并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DLCO实测值、DL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比弥散量(DLCO/VA)实测值、比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进行比较。结果仰卧位时内呼吸法和单次呼吸法所测得的DLCO实测值、DLCO%、DLCO/VA实测值及DL-CO/V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呼吸法测定肺弥散功能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对于仰卧位的患者可能更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卧位 一氧化碳 肺弥散能力 单次呼吸法 内呼吸法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秦茵茵 吴国锋 +1 位作者 张超亮 陈苓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1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胸部HR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8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和HRCT评分,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的肺功能...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胸部HR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8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和HRCT评分,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的肺功能差异。结果肺功能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3.6±25.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62.7±17.9)%,FEV1/FVC(61.5±12.6)%,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73.6±13.8)%;HRCT评分显示,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为(8.276±5.915)分、扩张程度为(7.151±4.306)分、管壁厚度为(5.705±2.829)分。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pred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扩张程度仅与FEV1%pred呈负相关,管壁厚度与FEV1%pred、DLCO%pred呈负相关。各类型的肺功能表现不一。结论肺通气功能与HRCT评分密切相关,其中与扩张分布范围相关性最为明显;而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受损是最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通气 肺弥散能力
下载PDF
结节病患者肺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峰英 解立新 +2 位作者 朴哲龙 金桂清 刘又宁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肺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测试的研究。方法 :40例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功能测试结果和应用激素的回顾分析。结果 :显示此类患者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弥散功能下降和小气道功能受限 ,PaO2 明显下降 ,pH升高 ,PaCO2 也有下降的... 目的 :肺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测试的研究。方法 :40例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功能测试结果和应用激素的回顾分析。结果 :显示此类患者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弥散功能下降和小气道功能受限 ,PaO2 明显下降 ,pH升高 ,PaCO2 也有下降的趋势。激素治疗结果显示 ,患者的MMF有明显的提高。其它肺功能指标如VC ,RV ,RV/TLC ,MVV ,FEV1,DLCO等都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VC ,RV ,MMF ,DLCO ,DLCO/VA等对诊断结节病的病情发展有直接参考价值 ,而MMF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有显著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呼吸功能试验 肺弥散能力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容积二氧化碳图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改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立芝 魏浩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2-973,共2页
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是一种属于气体交换范畴的肺功能检查,其以呼出气的二氧化碳(CO2)分压或体积分数为纵轴,呼出气容积为横轴,体现呼气过程中CO2水平随呼出气体积增加的变化。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技术,VCap具有便捷的优势,在国... 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是一种属于气体交换范畴的肺功能检查,其以呼出气的二氧化碳(CO2)分压或体积分数为纵轴,呼出气容积为横轴,体现呼气过程中CO2水平随呼出气体积增加的变化。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技术,VCap具有便捷的优势,在国外已为许多临床领域所接受,但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学者已逐步将其应用于临床阻塞性疾病。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VCap检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35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呼吸功能试验 通气 肺弥散能力 容积二氧化碳图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67例肺功能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书亭 马俊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639-1640,共2页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肺弥散能力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弥散功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变化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曾勉 谢灿茂 +1 位作者 李志平 邢浩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弥散功能中肺膜弥散量(Dm)和肺毛细血管血量(Vc)的变化及弥散功能下降的机制。方法:测定24例SLE患者肺通气功能、肺容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Dm和Vc。结果:DLco...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弥散功能中肺膜弥散量(Dm)和肺毛细血管血量(Vc)的变化及弥散功能下降的机制。方法:测定24例SLE患者肺通气功能、肺容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Dm和Vc。结果:DLco603±31,Dm511±34,Vc563±47。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正常,分别为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93±29,最大通气量(MVV)879±35,肺总量(TLC)976±47。24例患者中21例有弥散功能减退,Dm下降例数与DLco相似,而Vc下降例数较少(16例)。其中5例低DLco同时伴Dm下降,而Vc正常。Dm与DLco、Vc与DLco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m=0833,P<00001,rc=0615,P=0004。Dm和Vc与DLco明显正相关,以Dm与DLco关系更显著。结论:SLE弥散功能减低主要是Dm下降引起,部分伴有Vc的轻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弥散能力 呼吸功能试验 CO
下载PDF
肥胖妇女的肺功能:引证方程和背景的重要性(英文)
17
作者 Vipa Bernhardt Matthew D.Spencer Tony G.Babb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3-81,91,共10页
肥胖可改变肺功能。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尚不能证明美国非洲裔(AA)、高加索裔(C)及拉美裔(H)肥胖妇女在肺活量、肺容积及弥散能力(DLCO)方面有何区别。而对其影响能力大小的评估往往由于其使用的引证方程不同而被混淆。因此,本研... 肥胖可改变肺功能。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尚不能证明美国非洲裔(AA)、高加索裔(C)及拉美裔(H)肥胖妇女在肺活量、肺容积及弥散能力(DLCO)方面有何区别。而对其影响能力大小的评估往往由于其使用的引证方程不同而被混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具不同背景的种族或族群肥胖妇女与肥胖相关的肺活量、肺容积及弥散能力,并使用各种不同而广泛使用的引证方程进行计算。本研究对40名美国非洲裔、25名高加索裔及15名拉美裔健康肥胖妇女(范围:超重的体脂肪在32%-55%之间)在体积描记器上进行了肺活量、肺容积及弥散能力的测定。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引证方程进行了比较。用方程处理的各组年龄、血球容积、体重和基础代谢率相似;肺活量方面,即使观察到种族和族群间有较小的差别,但大致处于正常范围(FVC≈100%~115%;FEV1≈97%~107%);使用不同的引证方程计算,尽管总肺活量正常(≈98%~103%),但功能余气量偏低(≈75%~80%)或正常(≈90%~95%);无论用何种方程,余气量也是低的(≈60%~70%);肺弥散能力稍低(≈73%~91%);而DLCO/VA则正常(≈90%~110%)。我们的实验表明,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独立于种族和族群的背景。在解释肺功能数据时应充分注意肥胖、种族和引证方程等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妇女 功能 方程 引证 肺弥散能力 活量 配对T检验 基础代谢率
下载PDF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相关肺动脉高压新视点
18
作者 张甲燚 陈玲 +3 位作者 何梦钰 张群 孔辉 解卫平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5期605-610,共6页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相关肺动脉高压(PH)属于第三大类PH,有别于其他慢性缺氧相关性PH,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因临床尚无CPFE相关PH的标准诊断和治疗指南,此类患者易漏诊、误诊。CPFE是一种阻塞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共存的...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相关肺动脉高压(PH)属于第三大类PH,有别于其他慢性缺氧相关性PH,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因临床尚无CPFE相关PH的标准诊断和治疗指南,此类患者易漏诊、误诊。CPFE是一种阻塞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共存的临床综合征,其影像学具有中上肺野肺气肿、肺大疱,下肺野纤维化的特点,表现为厚壁囊性病变的独特表现。本文梳理了CPFE相关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处理策略,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PFE相关PH的认识,早期识别,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弥散能力 纤维化合并气肿 厚壁囊性病变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寿勇 张诗海 姚尚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29~47岁,体重50~69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29~47岁,体重50~69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手术前即刻、转流前即刻和停机时经中心静脉采血,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提取总RNA,分别测定血浆总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并在转流前即刻和停机时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结果与手术前即刻比较,停机时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血浆总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激活程度均升高,但地塞米松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与转流前即刻比较,停机时两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但地塞米松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转流术 肺弥散能力
原文传递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对博莱霉素致人肺毒性作用的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京岚 马水清 +5 位作者 张一杰 韩江娜 朱元珏 马毅 沈铿 李龙芸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是否可以作为博莱霉素致肺的毒性作用 (BILT)的早期监测指标。方法 选择接受 2次含博莱霉素化疗方案化疗且至少有 2次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患者 2 3例 ,根据博莱霉素的累积剂量 ,将 ... 目的 探讨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是否可以作为博莱霉素致肺的毒性作用 (BILT)的早期监测指标。方法 选择接受 2次含博莱霉素化疗方案化疗且至少有 2次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患者 2 3例 ,根据博莱霉素的累积剂量 ,将 2 3例患者分为 4组 :用药前组、博莱霉素 <10 0mg组、博莱霉素 10 1~ 2 0 0mg组和博莱霉素 >2 0 1mg组 ,记录每例患者所做的每次肺功能数据及其对应的博莱霉素累积剂量 ,对各组间的肺功能指标行方差分析。并对DLCO与博莱霉素累积剂量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各组间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总量差异无显著性 ,DLCO的校正值与博莱霉素累积剂量间存在负相关性 (y =10 0 .5 9- 0 .11x ,r =- 0 .6 4 9,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博莱霉素 毒性作用 化疗 功能 肺弥散能力 抗癌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