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肺肠微生物群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被引量:22
1
作者 叶威 王新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7期592-596,共5页
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会伴有大便秘结、泄泻等肠道症状。这种肺肠病变之间联系,中医理论可归纳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体现中医体系的整体观念,也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理论之... 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会伴有大便秘结、泄泻等肠道症状。这种肺肠病变之间联系,中医理论可归纳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体现中医体系的整体观念,也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首载于《灵柩·本输》,有“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之说。大肠是谷物消化停留的场所,消磨成浊物,在肺气肃降作用下排出体外。阐明肺与大肠相互为表里,相互为用的关系。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基于肺肠微生物群,探讨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科学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与大肠相表里 肠轴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肺微生物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茆晓妍 朱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466-147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证明健康肺部存在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群失调与COPD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证明健康肺部存在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群失调与COPD的发生、急性加重次数及病死率有关。肺微生物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或免疫过程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全面了解肺微生物群在COPD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肺微生物组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与COPD进展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的机制,以期开发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微生物
原文传递
肺微生物组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3
作者 柳亚慧 时国朝 《国际呼吸杂志》 2023年第6期621-625,共5页
肺微生物组是指定植在下呼吸道内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集合,参与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组可能也参与调控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现对肺微生物组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研... 肺微生物组是指定植在下呼吸道内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集合,参与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组可能也参与调控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现对肺微生物组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微生物 肺微生物
原文传递
肠源性短链脂肪酸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朴光宇 陈榕 孟庆涛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50-1356,共7页
短链脂肪酸是参与免疫调控的关键调节因子,而短链脂肪酸水平变化受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源性的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改善肠道炎症性疾病,还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肠道和肺脏之间的双向交流,这种双向交流被定义为微生物-肠-肺... 短链脂肪酸是参与免疫调控的关键调节因子,而短链脂肪酸水平变化受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源性的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改善肠道炎症性疾病,还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肠道和肺脏之间的双向交流,这种双向交流被定义为微生物-肠-肺轴。本文主要针对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微生物-肠-肺轴紊乱对肺部疾病发病的影响,以及短链脂肪酸的前沿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肠- 慢性阻塞性疾病 哮喘 益生菌治疗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肺结核査痰点工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泓 雷志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査痰点痰检的工作现状探讨改正办法。方法根据查痰点和结防机构实验室登记本和痰检质控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乌鲁木齐市2006年设立29家査痰点开展痰涂片检查工作,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痰涂片检查20 058张,阳性涂片...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査痰点痰检的工作现状探讨改正办法。方法根据查痰点和结防机构实验室登记本和痰检质控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乌鲁木齐市2006年设立29家査痰点开展痰涂片检查工作,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痰涂片检查20 058张,阳性涂片869张,其中乡镇级査痰点査痰563张,阳性46张。各级实验室阳性涂片数构成比在5.3%~40.3%之间,省级最高乡镇级最低;共抽检质控痰涂片2 693张,定性错误共15例。结论城市査痰点应设立在县级以下的非结防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防机构做相应的督导和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微生物 痰/微生物 分枝杆菌 结核 质量控制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老年肺部菌群失调症12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阁 刘全离 陈贺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2131-2131,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 抗生作用
下载PDF
免疫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韦华 金科 +5 位作者 李君伟 庄霞梅 尹燕 王海 何四平 李晓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0例免疫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特征。【结果】20例确诊的免疫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儿中,20例CT均可见异常改变,表现为斑片影、...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0例免疫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特征。【结果】20例确诊的免疫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儿中,20例CT均可见异常改变,表现为斑片影、实变、结节、团块影等。肺实变75%(15/20),多沿肺段分布,呈节段性肺实变;25%(5/20)表现为斑片状渗出病灶,无实变。结节多发,占50%(10/20),大小不一,平均直径约4(3.0~7.0)mm;典型支气管黏液栓形成率为10%(2/20),结节周围晕征多见,约为80%(8/10)。支气管呈中心性扩张,支气管扩张25%(5/20),中心性扩张占80%(4/5);支气管管壁增厚30%(6/20),其中合并支气管扩张5例,发生率为25%〜30%;少数病例可见肺门区淋巴结肿大15%(3/20);无钙化。所有病例t均无空气新月征形成。【结论】免疫功能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CT特征有结节伴晕征、实变、不同程度支气管扩张、管壁中心性增厚、支气管黏液栓,临床上可根据上述CT特征结合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微生物 免疫/生理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微生物群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关联
8
作者 魏雅倩 岳红梅 +4 位作者 谢莹莹 王嘉琪 宋佩佩 刘南玉 魏继芳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8期1415-1420,共6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呈进行性进展,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2~3年,并且由于其发病率的增加,它正在成为全球医疗保健的经济负担。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研究,但仅有2种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呈进行性进展,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2~3年,并且由于其发病率的增加,它正在成为全球医疗保健的经济负担。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研究,但仅有2种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可用于减缓疾病的进展。然而,IPF仍无法治愈。这使得IPF的早期诊断成为临床重点,目前没有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在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之前验证肺纤维化。因此,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新疗法。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微生物群生态失调参与IPF的发生及进展。本文探讨了目前肺部及肠道微生物群与IPF的潜在关联以及改善微生物群对IPF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纤维化 肺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肠-
原文传递
1545例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宏君 吴白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8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本院住院肺癌患者送检1545例标本中分离出524株真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545例标本共分离出真菌524...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本院住院肺癌患者送检1545例标本中分离出524株真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545例标本共分离出真菌524株,检出率为33.92%,2007~2009年检出率分别为29.93Voo、34.08%、36.28%;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337株(66.31%),其次为克柔假丝酵母菌119株(22.71%);真菌分离率居前3位的科室是ICU、外科、内科;痰液标本真菌检出率最高为95.04%;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益康唑、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20%,氟康唑、依曲康唑耐药率均〉30%。【结论】临床分离的真菌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标本,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所上升,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做到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生物 真菌病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化及治疗前景
10
作者 寇英华 黎友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80-184,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微生物菌群失调参与该疾病。然而,对肺微生物菌群失调和本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微生物菌群失调参与该疾病。然而,对肺微生物菌群失调和本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筛查、诊断和治疗这一呼吸道疾病,整合不同研究的数据可以提高我们对COPD发生发展的认识。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其触发机制进行综述。还强调了关于肺部微生物组失衡引起的炎症的相关性,以及肺微生物组菌群物种的变化参与疾病发展的新兴知识。这些数据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COPD发病机制的理解,并可能为使用肺微生物群作为潜在的治疗干预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P 菌群失调 炎症 肺微生物
下载PDF
慢性阻塞肺疾病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30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春梅 刘卫 凌宙贵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3期8264-8265,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及近3 a该菌对常用的12种抗生素耐药性变化,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01/2008-01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患者痰液或灌洗液培养出该菌的药敏试...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及近3 a该菌对常用的12种抗生素耐药性变化,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01/2008-01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患者痰液或灌洗液培养出该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了482例AECOPD患者,确诊该菌感染30例,感染率为6.2%,且该菌对12种常用的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结论:对该菌耐药谱检测,是减少和延缓其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微生物 不动杆菌感染/微生物 不动杆菌属/药物作用 抗药性 细菌 回顾性研究 人类
下载PDF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婀敏 曹娥香 王青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经病理诊断为肺真菌病非重症监护室(Non-ICU)患者90例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病原体分布占前四位的为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所占...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经病理诊断为肺真菌病非重症监护室(Non-ICU)患者90例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病原体分布占前四位的为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2.2% 、20.0%、6.7%、6.7%.曲霉菌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真菌比率(P<0.01);其中96.7% (87/90)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糖尿病为多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4.4%),护理方面的因素如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欠佳也为其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预防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及完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真菌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4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道宝 刘岩 +2 位作者 扬芳玲 刘小平 李伟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5690-5690,共1页
关键词 疾病/微生物学/病理学/诊断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肺癌患者397例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14
作者 董守池 李鸿 +1 位作者 马海霞 程玉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79-1380,共2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97例肺癌患者痰液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份阳性标本共检出4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8株,占73.9%,革兰阳性球菌70株,占17.4%...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97例肺癌患者痰液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份阳性标本共检出4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8株,占73.9%,革兰阳性球菌70株,占17.4%,革兰阴性球菌6株,占1.5%,真菌29株,占7.2%。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和头孢哌酮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结论:加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检验,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生物 炎/并发症 炎/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a Collection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in Aerosol 被引量:1
15
作者 华利忠 高昆 +4 位作者 武昱孜 白方方 冯志新 刘茂军 邵国青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998-1001,1031,共5页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simple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detecting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Mhp) in aerosol. MethodBa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liquid impinger and filtration sampler, a double concentr...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simple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detecting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Mhp) in aerosol. MethodBa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liquid impinger and filtration sampler, a double concentration aerosol sampler was designed for collecting Mhp aerosol. Firstly, the collection was performed in a closed environment full of artificial aerosol of Mhp. Secondly, collection efficiency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Thereafter, the clinical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ed equipment was tested by collecting aerosol samples in different pig herds. In one assay,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s from one pig house challenged with Mhp. In another assay, the samples was collected from the delivery room, nursery and fattenning house of a MPS outbreak farm as well as a Mhp infection positive pig farm without obvious clinical symptoms. All the aerosol samples were then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or nested PCR. Result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designed bioaerosol sampler was (37.04±6.43) %, Mhp could be detected 7 d after intratracheal challenge with pneumonic lung homogenate suspension. Aerosol samples of 11 pig houses from the two Mhp positive pig farms with or without clinical symptoms all showed a positive result of PCR, the positivity rate was 100%. ConclusionA high sensitive collecting and detecting technology of aeroso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clinical detection of Mhp in aeros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AEROSOL Bioaerosol sampler DETECTION
下载PDF
301例肺结核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株耐药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奚莹 王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 了解沈阳市胸科医院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住院患者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该院2009年所有痰培养阳性的301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及乙胺丁醇(E... 目的 了解沈阳市胸科医院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住院患者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该院2009年所有痰培养阳性的301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及乙胺丁醇(E)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01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70.1%,耐多药率为28.9%;获得性耐药率为76.6%,耐多药率为41.8%;初始耐药率为64.3%,耐多药率为17.5%.复治组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显著高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抗结核药的总体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54.1%),S(50.5%),E(33.6%),R(31.9%);获得性耐药率依次为H(63.8%),S(56.7%),R(44.7%),E(31.9%);初始耐药率依次为H(46.25%),S(45%),E(35%),R(20.6%).获得性耐药与初始耐药的耐单药、耐2种药、耐3种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治患者仍以全敏感为主,复治患者各种耐药情况基本相同.结论 本院住院患者的耐药,尤其耐多药、全耐药状况非常严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规律用药是控制肺结核病耐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微生物 抗药性 微生物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和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巍 吕良敬 +1 位作者 郭强 范维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以及病原茵分布特征。方法对772例住院SLE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772例住院SLE病人中有128例出现肺部院内感染,其发生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以及病原茵分布特征。方法对772例住院SLE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772例住院SLE病人中有128例出现肺部院内感染,其发生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剂量、病程、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肺纤维化、疾病活动有关(P〈0.05)。感染的病原菌最常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真菌。结论近年来SLE合并肺部院内感染感染率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因此必须重视危险因子,了解病原学分布特点,尽早经验性用药,从而改善肺部院内感染的SLE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并发症/微生物 疾病/并发症/微生物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秀云 陈建魁 +5 位作者 于农 宋世平 左向华 金欣 田曙光 曾利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5期8571-8573,共3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7-01-2010-02肺癌患者真菌感染情况。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7-01-2010-02肺癌患者真菌感染情况。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84.7%)。真菌菌种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64.3%)。药敏试验表明,深部真菌对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咪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癌患者以下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最多见;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应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及时进行治疗,以便有效地控制真菌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并发症 疾病 真菌性/微生物学/药物疗法/并发症 人类
原文传递
黄歧地区慢阻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建忠 李小玲 +1 位作者 谢裕达 潘小青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697-1699,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820例COPD患者的痰液和(或)支气管分泌物标本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标本中分离出共822株致病菌,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G^-)(66.42%),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820例COPD患者的痰液和(或)支气管分泌物标本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标本中分离出共822株致病菌,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G^-)(66.42%),铜绿假单胞菌占22.99%,克雷伯菌属占17.88%,大肠埃希氏菌占6.93%;革兰阳性菌(G^+)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7.66%),金葡球菌占5.84%,表皮葡萄球菌占3.16%;真菌占6.93%。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定等敏感;而对金葡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其敏感性达100%。结论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微生物 呼吸道感染/微生物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Potential of the White-Rot Fungus Pleurotus pulmonarius F043 for Degrad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luoranthene 被引量:5
20
作者 Riry WIRASNIT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9-54,共6页
Fluoranthene, a four-r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that is possible genotoxic in nature, has been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containing pollutants. Microbial degr... Fluoranthene, a four-r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that is possible genotoxic in nature, has been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containing pollutants. Microbial degradation is one of the promising methods in removing up PAH-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White-rot fungi have showed the ability to degrade a wide range of PAH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enzyme production, fungal biomass, and glucose utilization during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 of fiuoranthene by a white-rot fungus Pleurotus pulmonarius F043 and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tes produced in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The extracellular ligninolytic enzyme system of the fungi, producing laccases and peroxidases, wa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biodegradation of fiuoranthene. The production of ligninolytic enzymes during fluoranthene degradation was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biomass of Pleurotus pulmonarius F043. Fluoranthene removal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fluoranthene concentrations. The highest biomass production of Pleurotus pulmonarius F043 (〉 4 400 mg L-1) was found in the 10 mg L-1 fluoranthene culture after 30 d of incubation. Two fluoranthene metabolites, naphthalene-l,8-dicarboxylic acid and phthalic acid, wer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fluoranthene degradation. Laccase was revealed as the major enzyme tha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gradation process. Suitable conditions must be found to promote a successful fungal biotransformation augmentation in liqui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ligninolytic enzymes METABOLITES naphthalene-l 8-dicarboxylic acid phthalicac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