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泡复张手法及保护性通气在ARDS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学会 刘桂荣 +1 位作者 杨明 孙立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7S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提高ARDS救治成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呼吸机参数变...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提高ARDS救治成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呼吸机参数变化、插管上机时间、死亡率等。结果:试验组PaCO2和pH值基本正常,对照组则为CO2潴留和pH值降低,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减少插管上机时间,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DS 肺保护性通气 肺泡复张手法
下载PDF
不同肺泡复张方法在同期双侧肺叶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志刚 李金宝 吕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肺泡复张方法应用于同期双侧肺叶手术中的区别。方法选择同期行双侧肺叶手术的患者40例,均为先行肺叶楔形切除,翻身后行肺叶切除或肺叶楔形切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入控制性肺膨胀(SI)组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呼气末正压通气(P... 目的探讨两种肺泡复张方法应用于同期双侧肺叶手术中的区别。方法选择同期行双侧肺叶手术的患者40例,均为先行肺叶楔形切除,翻身后行肺叶切除或肺叶楔形切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入控制性肺膨胀(SI)组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组。SI组翻身后实施40cmH_2O(1cmH_2O=0.098kPa)峰压持续15sSI复张;PCV+PEEP组翻身后行PCV,设定压力为20cmH_2O,同时设置PEEP为5cmH_2O,10次机械通气后PEEP以每次5cmH_2O递增,直至20cmH_2O,通气20次。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手术情况,复张前、中、后的血压和中心静脉压(CVP)值,以及机械通气各时间点的呼吸参数,复张后数据均采集自复张结束即刻。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术前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和手术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复张前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V+PEEP组复张后的收缩压显著高于SI组同时间(P<0.01)。两组间复张前和复张后1h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petCO_2差值(pa-etC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V+PEEP组复张后的petCO_2显著低于SI组同时间(P<0.01),pa-etCO_2显著高于SI组(P<0.05)。两组间复张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CVP、心率、肺顺应性、呼吸频率、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同期双侧肺叶手术翻身后,使用PCV加PEEP进行肺复张对循环的影响小,使用SI则可以得到较好的复张效果,但需要密切监测循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双侧肺叶切除 肺泡复张 肺膨胀 压力控制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下载PDF
肺泡复张手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光 韩志海 段蕴铀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治疗过程中突出的矛盾是大量肺泡萎陷与部分肺泡过度膨胀之间的矛盾。肺泡复张手法尤其是控制性肺膨胀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策略。它能够很好地提高氧合和肺...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治疗过程中突出的矛盾是大量肺泡萎陷与部分肺泡过度膨胀之间的矛盾。肺泡复张手法尤其是控制性肺膨胀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策略。它能够很好地提高氧合和肺顺应性,是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且必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泡复张
下载PDF
肺泡复张手法及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苏学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4X期57-57,89,共2页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成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氧合指数改善...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成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插管上机时间、死亡率等。结果:试验组PaCO2和pH值基本正常,对照组为CO2潴留和pH值降低,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可使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减少插管上机时间,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 肺泡复张手法
下载PDF
全麻中肺不张、气道闭合的发生与肺泡复张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付卓 李文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74-376,F0003,共4页
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常常造成肺气体交换障碍,引起血氧含量的降低。主要的原因是肺组织的塌陷(肺不张)以及气道闭合。无论是自主呼吸还是在呼吸肌麻痹后,无论是静脉全身麻醉还是吸入全身麻醉,90%的患者存在肺泡塌陷。气道闭合也很常... 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常常造成肺气体交换障碍,引起血氧含量的降低。主要的原因是肺组织的塌陷(肺不张)以及气道闭合。无论是自主呼吸还是在呼吸肌麻痹后,无论是静脉全身麻醉还是吸入全身麻醉,90%的患者存在肺泡塌陷。气道闭合也很常见,且肺不张与气道闭合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显著提高。肺不张与肺分流,气道闭合与肺通气不良区域(低通气血流比V/Q)的灌注存在着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肺不 气道闭合 肺泡复张策略
下载PDF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泡复张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娟 詹庆元 +1 位作者 王辰 郭晓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2,共6页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肺泡复张手法(RM)及两者联合治疗ARDS的疗效。方法健康新西兰长耳白兔28只,反复温盐水肺泡灌洗建立ARDS动物模型,行容积控制通气,通气稳定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S组、RM组及PS+RM组,每...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肺泡复张手法(RM)及两者联合治疗ARDS的疗效。方法健康新西兰长耳白兔28只,反复温盐水肺泡灌洗建立ARDS动物模型,行容积控制通气,通气稳定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S组、RM组及PS+RM组,每组7只,分别气管内注入安慰剂、外源性PS、实施RM或PS联合RM治疗,观察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处理后4h处死动物,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肺损伤程度。结果(1)对照组、PS组、RM组和PS+RM组的PaO2分别为(74±15)、(234±42)、(231±17)和(253±52)mmHg(1mmHg=0.133kPa),PS、RM和PS+RM3组均高于对照组(F=84.201,P〈0.01),PS、PS+RM组氧合改善稳定,RM组Pa02随观测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2)4组的PaCO,分别为(56±11)、(46±10)、(51±8)和(46±10)mmHg,对照组明显高于Ps、Ps+RM组(F=4.234,P〈0.05)。RM组PaCO2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3)4组动物气道峰压分别为(33±2)、(23±1)、(24±2)和(22±1)cmH:0(1cmH2O=0.098kPa),静态肺顺应性(Cst)分别为(1.1±0.3)、(1.7±0.3)、(1.5±0.1)、(1.9±0.4)ml/cmH20,PS、RM、PS+RM3组气道峰压、Cst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F值分别为74.911、15.863,均P〈0.01)。RM组Cst改善较Ps+RM组差(q=2.58,P〈0.05);(4)PS、RM、PS+RM3组动物肺损伤评分分别为3.9±0.8、6.1±0.7和4.2±0.6,均低于对照组的13.5±0.7(F=369.6,P〈0.01),RM组高于PS及PS+RM组(q值分别为6.35、5.70,均P〈0.01)。结论ARDS早期补充外源性PS或实施RM均能有效改善氧合及肺脏顺应性,但RM后易出现肺泡再萎陷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PS联合RM治疗能防止肺泡再萎陷,并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泡复张手法
原文传递
应谨慎对待肺泡复张手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祖金 夏金根 詹庆元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7-1230,共4页
1998年肺泡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RM)应用于一项随机对照研究(RCT)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中,研究结果提示RM或许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转归,自此,RM在ARDS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临床和基... 1998年肺泡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RM)应用于一项随机对照研究(RCT)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中,研究结果提示RM或许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转归,自此,RM在ARDS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逐步深入,RM呈现出诸多问题,如患者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何针对患者病情个体化选择临床操作方法,是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尚未得到肯定(尤其是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以及存在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潜在危害等,本研究将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复张手法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随机对照研究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转归 个体化选择 ARDS
原文传递
肺泡复张手法对急性肺损伤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高菲 王辰 +1 位作者 詹庆元 庞宝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肺泡复张手法 (RM)分别应用于高频震荡通气 (HFO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急性肺损伤 (ALI)氧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肺泡灌洗法建立ALI大耳白兔模型 ,分别行HFOV和CMV通气 ,RM实施压力为 30cmH2 O ,持续 30s。对RM前、期间 ... 目的 对比研究肺泡复张手法 (RM)分别应用于高频震荡通气 (HFO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急性肺损伤 (ALI)氧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肺泡灌洗法建立ALI大耳白兔模型 ,分别行HFOV和CMV通气 ,RM实施压力为 30cmH2 O ,持续 30s。对RM前、期间 (急性肺损伤基础状态 )、RM后 5、 15、30min和 1h时的动脉血气、血压及心率进行监测。结果 应用RM后HFOV组与CMV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 )显著升高 (P <0 0 1)应用RM后 5minPaO2 升高最为明显 ,分别为 (2 6 3 3± 2 1 4 )mmHg (1mmHg=0 133kPa)和 (2 0 1 9± 5 9 8)mmHg。HFOV组PaO2 始终维持在这一水平 ,而CMV组PaO2 逐渐降低 ,RM后 1h [(12 3 5± 4 7 5 )mmHg]与 5min [(2 0 1 9± 5 9 8)mmHg]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在RM 15min后各时相HFOV组PaO2 显著高于CMV组 (P <0 0 5 )。二氧化碳分压、血压及心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在HFOV和CMV中应用RM均可以有效地复张肺泡 ,改善氧合 ,但RM的复张作用在HFOV较CMV持续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泡复张手法 高频震荡通气法 常规机械通气法 氧合 治疗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单肺小潮气量通气最佳PEEP在肺叶切除患者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闫丽娟 冯宇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7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单肺小潮气量通气时的不同PEEP值在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60例肺叶切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PEEP=0)、B组(PEEP=5 cm H2O)和C组(PEEP=10 cm H2O),单肺通气时的潮气量均... 目的探讨单肺小潮气量通气时的不同PEEP值在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60例肺叶切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PEEP=0)、B组(PEEP=5 cm H2O)和C组(PEEP=10 cm H2O),单肺通气时的潮气量均为5 mL/kg。观察记录双肺通气后15 min(T1)和单肺通气后15、30、45、60 min(T2~T5)5个时间点的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aO2/FiO2)、术后第3天的胸部X线阳性率和肺感染评分(mCPIS)的分数。结果C组T2~T5的动态顺应性均高于A组,C组T3~T5的动态顺应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3~T5的PaO2/FiO2比A组和B组升高(P<0.05)。C组术后第3天的胸部X线阳性率和肺感染评分(mCPIS)的分数比A组和B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单肺小潮气量通气PEEP=10 cm H2O时,可明显改善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动态顺应性,提高氧合指数,利于术中麻醉管理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呼气末正压 动态肺顺应性 小潮气量 肺叶切除术 肺泡复张策略
下载PDF
肺脏超声在诊断NRDS及规范指导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封在李 杨明杰 +5 位作者 雷嘉 朱丽宏 尹兆青 李蕊 徐芳 郭云华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LUS)在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短暂性呼吸增快(TTN)及规范指导NRDS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德宏医院出生的217例胎龄<34周的早...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LUS)在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短暂性呼吸增快(TTN)及规范指导NRDS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德宏医院出生的217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LUS检查,当LUS检查结果为NRDS时,及时进行PS治疗,之后使用LUS监测肺复张情况决定是否再次使用PS治疗,评价LUS的监测效果。结果217例早产儿中诊断为NRDS 55例(25.34%),诊断为TTN 37例(17.05%)。37例TTN患儿LUS监测发现2例(5.40%)转变为NRDS,12例(32.43%)转变为ARDS。55例NRDS患儿使用LUS监测指导PS治疗,第1次PS治疗后22例(40.00%)仍有肺不张,第2次PS治疗后8例(14.54%)仍有肺不张,第3次PS治疗后3例(5.45%)仍有肺不张,第4次PS治疗后无肺不张。结论LUS适用于检查、诊断、监测NRDS、TTN,并能规范指导NRDS患儿P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湿肺 肺脏超声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复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