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m)Tc-DTPA雾化吸入检测肺泡清除功能及初步分析
1
作者 杜建强 曾世荃 +5 位作者 程木华 吴克宁 胡平 李沂 李春亿 石锐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4-76,共3页
为探讨检测肺泡清除功能的方法以及肺泡清除功能变化的可能机理,应用99mTcDTPA雾化吸入2~3分钟后,启动γ相机连续动态采集30分钟,以前5分钟的曲线斜率为K1,5分钟后的曲线斜率为K2。结果:正常对照组的时间... 为探讨检测肺泡清除功能的方法以及肺泡清除功能变化的可能机理,应用99mTcDTPA雾化吸入2~3分钟后,启动γ相机连续动态采集30分钟,以前5分钟的曲线斜率为K1,5分钟后的曲线斜率为K2。结果:正常对照组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为单室模型曲线,Y=Ae-kt,在半对数坐标上为近似斜线,K1=(908±479)×10-3,K2=(735±325)×10-3(x±s);吸烟、甲亢和哮喘组的K1、K2均高于正常(t值3164~10230,P<001),为双室或三室以上的多室模型曲线。结果表明:上肺与中肺的K1有显著差异,K1是一个灵敏指标。各病变组呼吸膜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肺泡上皮或毛细血管内皮受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PA 锝99M 气雾剂 肺泡清除功能
下载PDF
特布他林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智伟 白春学 方晓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9期552-555,共4页
目的 :测定不同 p H值条件下酸性溶液对肺泡上皮屏障的损伤 ;观察特布他林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向大鼠肺内滴注等渗酸溶液 ,机械通气 1小时后测定通过肺泡上皮屏障的双向蛋白流和肺泡液体清除率。结果 :随滴... 目的 :测定不同 p H值条件下酸性溶液对肺泡上皮屏障的损伤 ;观察特布他林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向大鼠肺内滴注等渗酸溶液 ,机械通气 1小时后测定通过肺泡上皮屏障的双向蛋白流和肺泡液体清除率。结果 :随滴注液 p H值的降低 ,通过肺泡上皮屏障的双向蛋白流明显增加。当滴注液的 p H值由 7.0降到 1.5时 ,渗入血浆的肺泡蛋白示踪剂由 (5± 4) %增至 (33± 2 ) % ,进入肺泡腔内的血浆蛋白示踪剂由 (5± 1) %逐渐增至 (2 5± 2 ) %。当滴注液 p H≥ 3.5时 ,特布他林组 (1× 10 - 4 m ol/ L)的肺泡液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 2 1%~ 36 % (P<0 .0 5 ) ,但其作用随滴注液 p H值降低而减小 ;当 p H值≤ 2 .5时 ,特布他林对大鼠的肺泡液体清除功能无明显作用。结论 :酸溶液可损伤肺泡上皮 ,增加肺泡上皮屏障对蛋白质的通透性 ,降低肺泡上皮对液体的清除 ;特布他林通过激活肺泡上皮钠通道 ,增加肺泡液体的清除 ,进而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但其作用随气道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肺水肿 肺泡液体清除功能 特布他林
下载PDF
大鼠低氧肺损伤的超微结构及肺泡液体清除功能的变化
3
作者 李乃静 李伟 +1 位作者 何平 李胜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6-19,24,共5页
目的研究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lveolar flui dclearance,AFC)及肺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体重300~380g,随机分成12组,低氧大鼠暴露于10%的氧浓度,分别于24、48和72h测定... 目的研究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lveolar flui dclearance,AFC)及肺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体重300~380g,随机分成12组,低氧大鼠暴露于10%的氧浓度,分别于24、48和72h测定基础AFC、特布他林作用后AFC、总肺水量(totallung water,TLW),并取病理切片观察肺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大鼠暴露于10%的氧浓度24h后AFC(18.7±3.19%)与正常大鼠AFC(18.9±2.26%)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内皮细胞出现损伤改变,而上皮细胞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变化;48h时AFC(13.6±2.60%)明显降低,但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和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并无明显损伤;72h AFC(9.93±1.95%)进一步降低,且经特布他林作用后AFC(12.7±2.64%)仍低于对照组基础AFC,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破坏。结论当轻、中度损伤时,虽AFC降低,但肺泡上皮屏障的结构可以没有明显改变,对药物有较好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肺泡液体清除功能 肺损伤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发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光宗 陈锋 +1 位作者 刘英富 侯世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威胁生命的非心源性肺水肿,通常发生于快速到达2500至3000m海拔的平原人群,其易感因素主要包括登山速度过快、到达的海拔高度较高、过度劳累、寒冷及上呼吸道感染。据报道,...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威胁生命的非心源性肺水肿,通常发生于快速到达2500至3000m海拔的平原人群,其易感因素主要包括登山速度过快、到达的海拔高度较高、过度劳累、寒冷及上呼吸道感染。据报道,攀登4d到达4500m海拔的人群发病率仅为0.2%,而2d内到达5500m高度的人群发病率达到15%,是高原病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目前认为HAPE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通透性改变、肺泡液体清除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5个方面,此外,HAPE还呈现出种族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提示其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发病分子机制 PULMONARY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泡液体清除功能 非心源性肺水肿 海拔高度 上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