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ARDS并发气胸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燕 刘诺萱 +2 位作者 杜桂梅 崔彦存 杨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618-2621,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5例新生儿ARDS并发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3组,HFOV+PS组105例,HFOV组5...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5例新生儿ARDS并发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3组,HFOV+PS组105例,HFOV组50例、常频机械通气(CMV)+PS组50例。HFOV+PS组患儿予以气管插管、HFOV联合PS混悬液缓慢气管内注入;HFOV组患儿予以气管插管、HFOV治疗;CMV+PS组患儿予以气管插管、常频机械通气联合PS混悬液缓慢气管内注入。记录3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及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对比3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患儿机械通气72 h的pH值、PaO_(2)、PaCO_(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PS组患儿OI、RI低于HFOV组和CMV+PS组,PaO_(2)/FiO_(2)高于HFOV组和CMV+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PS组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低于HFOV组和CMV+PS组,且HFOV组低于CMV+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比较,HFOV+PS组优于HFOV组和CMV+PS组(P<0.05)。结论HFOV+PS治疗新生儿ARDS并发气胸能更好的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且利于气胸恢复,提高生存率,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胸 肺泡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2
作者 钟天文 龙泳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足月新生儿RD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足月新生儿RD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参照组给予nCPAP治疗,研究组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参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平均气道压(MAP)及气道峰压(PIP)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足月新生儿RDS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氧合能力及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平 张建新 +3 位作者 巩建平 李兰芳 金普乐 丁翠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489,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所致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及硫化氢(H2S)对PS的影响,探讨H2S对肺脏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6组(n=8):空白对照组、LPS组、LPS+NaHS低、中、高剂量组、LPS+PP...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所致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及硫化氢(H2S)对PS的影响,探讨H2S对肺脏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6组(n=8):空白对照组、LPS组、LPS+NaHS低、中、高剂量组、LPS+PPG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LPS组给予LPS,LPS+NaHS低、中、高剂量组和LPS+PPG组分别在给予LPS 3 h时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氢硫化钠(NaHS)或炔丙基甘氨酸(PPG)。各组均于给予生理盐水或LPS 6 h时电镜下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的形态改变,检测血浆中H2S含量、肺组织中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和总磷脂(TPL)含量、及肺组织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B、C(SP-A、B、C)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AEC-Ⅱ超微结构明显受损,血浆中H2S含量、肺组织中CSE活性、BALF中TPL的含量、及肺组织中SP-A、B、C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BALF中TP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②与LPS组比较,LPS+NaHS低、中、高剂量组,AEC-Ⅱ超微结构均有所恢复,血浆中H2S含量、肺组织中CSE活性、SP-A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LPS+NaHS中、高剂量组BALF中TPL含量明显增高,SP-BmRNA表达升高(P<0.05);LPS+NaHS高剂量组BALF中TP含量明显降低(P<0.05);LPS+NaHS各剂量组SP-C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③与LPS组比较,LPS+PPG组AEC-Ⅱ超微结构仍损伤严重,血浆中H2S含量、肺组织中CSE活性、BALF中TPL的含量、及肺组织中SP-A、B、C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BALF中T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PS降低是内毒素性ALI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H2S对LPS诱导的ALI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2S对PS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急性肺损伤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历耋 王淑莲 +5 位作者 廖奇 王燎原 邓永红 文波 康艳红 曾艳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2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例NARDS采用住院号尾数单双数法将其分为HFOV+P...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例NARDS采用住院号尾数单双数法将其分为HFOV+PS组和CMV+PS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分别于机械通气前(0 h)及通气后6、12、24、48 h监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PaO_(2)/FiO_(2)、氧合指数(OI),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0 h时PaO_(2)、PaCO_(2)、PaO_(2)/FiO_(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通气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及OI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后6、12、24、48 h两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PS组患儿撤机后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肺气漏、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PS、CMV+PS治疗NARDS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HFOV联合PS能更快地改善NARDS患儿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减少撤机后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一种肺泡表面张力演示教具的设计与应用
5
作者 刘洋 苏莹 +2 位作者 于淼 许远乐 庞咪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2期81-82,共2页
本文介绍一种肺泡表面张力演示教具的设计与应用。该教具便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提升临床教学质量,提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质量。
关键词 教具 肺泡表面张力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教育
下载PDF
干细胞动员对急性肺损伤幼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
6
作者 黄国日 潘革 +2 位作者 莫锦丽 杨兰 黄忠向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分析干细胞动员对急性肺损伤(ALI)幼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BALB/c品系健康幼鼠120只,随机分为动员组、对照组各60只,均经尾静脉注射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5 mg/kg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幼鼠模型,动员组... 目的分析干细胞动员对急性肺损伤(ALI)幼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BALB/c品系健康幼鼠120只,随机分为动员组、对照组各60只,均经尾静脉注射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5 mg/kg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幼鼠模型,动员组采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30μg/(kg·d)进行干细胞动员干预,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5 d,在干预后5 d、10 d、14 d对两组肺组织进行半定量肺损伤评分法及辐射状肺泡计数(RAC)评估,对两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SP-D、水通道蛋白5(AQP5),肺组织匀浆SP-A、SP-D、AQP5 mRNA含量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5 d、10 d、14 d半定量肺损伤评分逐渐增加(P<0.05);动员组干预后10 d与14 d半定量肺损伤评分均高于干预后5 d(P<0.05);干预后5 d、10 d、14 d,动员组半定量肺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10 d半定量肺损伤评分与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 d、10 d、14 d动员组RAC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员组干预后5 d、10 d、14 d肺组织中SP-A、SP-D、AQP5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SP-A、SP-D、AQP5 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细胞动员可减轻LPS诱导的幼鼠急性肺损伤,促进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再生,促进肺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动员 急性肺损伤 幼鼠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永明 《蛇志》 2023年第3期350-352,410,共4页
目的分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nCPA... 目的分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在nCPAP基础上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 2高于对照组,PaCO 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指标[平均气道压(MAP)、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期正压(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AP、PIP、PEE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NRDS患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分析 呼吸功能 疗效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n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婷 思希尧 付胜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7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及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早产儿RDS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PS联合nHFOV治疗)...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及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早产儿RDS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PS联合nHFOV治疗)与观察组(29例,枸橼酸咖啡因联合PS及nHFOV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HFOV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的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β-内啡肽(β-E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PS及nHFOV治疗早产儿RDS的效果显著,可缩短nHFOV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枸橼酸咖啡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9
作者 束辉玲 丁晓燕 刘琦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0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LIS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4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4例患儿...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LIS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4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SURE)技术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试验组采用LISA技术行PS给药。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_(2)/FiO_(2))、pH值等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_(2)、PaO_(2)/FiO_(2)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_(2)指标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PaO_(2)、PaO_(2)/FiO_(2)指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指标表达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5(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SH-Px、SOD等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MDA、AQP-1、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GSH-Px、SOD等指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QP-1、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总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而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ICH)等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及氧化应激指标,减少患儿总氧疗、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同时也不会增加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10
作者 颜波 《大医生》 2023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 目的 探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氧合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呼吸机有效指数(VEI)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和氧合功能,促进酸碱平衡,纠正缺氧状况,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压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氧合功能 肺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晓伟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6期65-67,70,共4页
目的分析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6例NRDS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CP... 目的分析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6例NRDS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CPAP,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67.86%更高(P<0.05)。观察组血清重组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将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用于NRDS治疗中可改善患儿血清学、血气指标,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燕 王珺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8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气末期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_(2))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气末期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_(2))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指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24 h后PaO_(2)、PaCO_(2)、PEEP、FiO_(2)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较治疗前,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_(2)、PEEP、FiO_(2)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儿Pa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PEEP、Fi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vs 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NRDS疗效明显,可促进症状改善,改善血气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期正压 吸入氧浓度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评估
13
作者 葛丽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无创通气治疗时补充肺袍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具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2.2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率为2.2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的17.78%、17.78%、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4.444、5.414,P=0.035、0.035、0.020)。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撤机后氧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上机24 h后肺氧合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特发性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血清肺泡表面蛋白-A、-D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虹雷 林庆艳 +2 位作者 刘涛 崔晓媛 唐正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93-2995,共3页
目的研究肺泡表面蛋白(SP)-A、SP-D在特发性肺间质性纤维化(IPF)患者血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58例IPF患者为观察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P-A、SP-D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其中44例急性加重期患者SP-A、SP-D浓度变化及CO... 目的研究肺泡表面蛋白(SP)-A、SP-D在特发性肺间质性纤维化(IPF)患者血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58例IPF患者为观察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P-A、SP-D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其中44例急性加重期患者SP-A、SP-D浓度变化及CO弥散量(Dlco)进行检测,3年后对18例生存和40例死亡患者SP-A、SP-D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外周血清SP-A,SP-D和LDH水平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44例急性加重期前后SP-A、SP-D及Dlco水平差异显著(P<0.05)。IPF患者中,存活与死亡组SP-A水平差异显著(t=4.83,P<0.05);SP-D浓度初诊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显著(t=3.29,P<0.05)。结论 SP-A、SP-D、LDH在IPF患者血清中高表达,急性加重期IPF患者中SP-A、SP-D显著增高,Dlco显著降低,在死亡患者中SP-A、SP-D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蛋白-A 肺泡表面蛋白-D 乳酸脱氢酶 特发性肺间质性纤维化
下载PDF
单肺通气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易娟 黄冰 +6 位作者 黎阳 阮林 彭丹晖 林飞 顾永辉 黄宇 陈锡华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大鼠肺组织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变化。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单肺通气组(A组)、双肺通气对照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和B组根据不同的通气时间分成亚组A1、A2、A3组...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大鼠肺组织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变化。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单肺通气组(A组)、双肺通气对照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和B组根据不同的通气时间分成亚组A1、A2、A3组和B1、B2、B3组,将气管导管过深插管至右肺建立右肺OLV模型。分别取各组左右两侧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其肺泡结构及肺间质的病理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SP-A和SP-B蛋白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较,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A组和B组肺组织逐渐表现出肺泡充血水肿、肺间质逐渐增厚,且在A组非通气侧这些病理变化更为严重。与C组比较,A组各亚组SP-A和SP-B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且随着OLV时间延长,蛋白表达减少更加明显(P<0.05);与B组各亚组对应侧肺比较,A组中各亚组左侧肺SP-A和SP-B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右侧肺SP-A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肺SP-B蛋白表达在A1、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3组则比B3组蛋白表达减少(P<0.05);A组各亚组组内两侧肺比较,SP-A和SP-B蛋白在A组各亚组左侧肺均比右侧肺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OLV可致SP-A和SP-B表达下调,且非通气侧比相同时间的双肺通气肺组织下调更明显,这可能是OLV所致肺损伤更加严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
下载PDF
肺部超声新评分法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周蕾 李令民 朱国英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5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肺部超声新评分法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分析治疗前后十二分区的肺部超声新评分;根据患儿肺泡表面活性... 目的分析肺部超声新评分法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分析治疗前后十二分区的肺部超声新评分;根据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效果的不同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十二分区的肺部超声新评分。结果治疗前不同分的肺部超声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区肺部超声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各区肺部超声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中用肺部超声新评分法可有助于临床观察治疗疗效,方便临床根据临床疗效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管理,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新评分法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高碳酸培养环境对A549细胞合成、分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阳 彭丹晖 +4 位作者 老启芳 黄英明 覃韬 谢显龙 黄冰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2970-297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浓度CO2对A549活性、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影响,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肺保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A549细胞按不同CO2培养浓度分为A组(5%CO2)、B组(10%CO2)和C组(18%CO2)。细胞培养24 h、36 h、48 h后...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浓度CO2对A549活性、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影响,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肺保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A549细胞按不同CO2培养浓度分为A组(5%CO2)、B组(10%CO2)和C组(18%CO2)。细胞培养24 h、36 h、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前体蛋白(proSP-C)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P-C的浓度。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各观测点的细胞活性均增高;C组的细胞活性则在36 h、48 h降低。(2)B组36 h、48 h细胞培养液中SP-C浓度较A组升高,但是细胞内proS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A组比较,C组24 h培养液中的SP-C浓度已开始降低,但胞内proSP-C在36 h才开始下降。结论 (1)一定的CO2培养浓度升高不影响A549的活性,对SP-C的合成和分泌起促进作用;(2)过高的CO2培养浓度可抑制A549的活性、SP-C的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酸血症 A549细胞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前体蛋白
下载PDF
脓毒症性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冬青 王胜云 +2 位作者 刘梅 孙克玉 李文放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干预前后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致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CLP致ARDS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00~240 g,随机...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干预前后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致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CLP致ARDS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00~24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30)、脓毒症组(CLP组,n=30)和乌司他丁组(UST组,n=30)。利用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测定各组大鼠造模后6、12、24、48 h四个时间点肺湿/干质量比(肺水肿指数);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及急性肺损伤病理评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B)分别检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B(SP-B)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C(SP-C)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水肿指数和肺损伤病理评分显示乌司他丁组大鼠肺损伤明显减轻(P<0.05);乌司他丁组大鼠肺组织中SP-B和SP-C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都较CLP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提高脓毒症性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含量,有效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乌司他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B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C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对家兔急性盐酸肺损伤后血气及气道压力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冰冰 丁正年 +2 位作者 王国军 刘辉 傅诚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索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的方法治疗盐酸诱导家兔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家兔麻醉后纯氧机械通气15min,经气管导管注入0.0125mol/L的HCL12ml/kg,造成急性肺损伤。随后观察150min,将PaO2低于150mmHg(1mmHg=0.133kPa)的动物... 目的:探索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的方法治疗盐酸诱导家兔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家兔麻醉后纯氧机械通气15min,经气管导管注入0.0125mol/L的HCL12ml/kg,造成急性肺损伤。随后观察150min,将PaO2低于150mmHg(1mmHg=0.133kPa)的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L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I组),生理盐水灌洗(S组)和机械通气(M组)处理,测定处理后30、60、120、180、240min时的血气值及气道峰压值(PIP)。结果:L组PaO2在处理后立即上升到400mmHg以上(P<0.01),并维持整个4h观察期。气道峰压明显下降(P<0.01),120min后有所上升,但仍较处理前降低(P<0.05);Ⅰ组PaO2平均上升至200mmHg但随后逐渐下降伴PIP明显升高(P<0.05)。M组和S组血气无明显改善,M组气道峰压维持在处理前水平,S组120min后气道峰压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法治疗盐酸误吸性急性肺损伤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灌洗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盐酸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唐军 熊英 +1 位作者 郭文俊 母得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416-3417,共2页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将ARDS患儿15例分为两组,PS组(n=8)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管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每次200mg/kg;对照组(n=7)经常规治疗及机械通...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将ARDS患儿15例分为两组,PS组(n=8)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管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每次200mg/kg;对照组(n=7)经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不用固尔舒。结果:PS组呼吸机参数最高MAP水平和高浓度氧(FiO2≥50%)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S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P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PS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