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席笑迎 陈碧希 +2 位作者 高伟 王铁 杨敏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采用^(99)Tc^m-人体大颗粒聚合白蛋白(^(99)Tc^m-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疗效。方法对16例CTEPH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行肺灌注断层显像,观察术前、术后肺叶... 目的采用^(99)Tc^m-人体大颗粒聚合白蛋白(^(99)Tc^m-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疗效。方法对16例CTEPH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行肺灌注断层显像,观察术前、术后肺叶、肺段灌注病变及改善情况,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并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前、术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术后SPAP[(36.56±8.47)mmHg]较术前[(90.52±14.55)mm-Hg]明显减低(t=14.14,P<0.001)。PTE术前16例患者的96个肺叶中有86个(86/96,89.58%)存在灌注异常,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的肺叶分别为21个(21/86,24.42%)、65个(65/86,75.58%);术前16例患者的304个肺段中,230个(230/304,75.66%)肺段灌注异常,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为73个(73/230,31.74%)、74个(74/230,32.17%)和83个(83/230,36.09%)。术前PPDs%为(56.79±14.54)%,术后6~12个月降低为(28.20±15.24)%(t=8.13,P<0.001)。PPDs%与同期SPAP呈正相关(r=0.68,P<0.001)。结论 PTE可使CTEPH患者的SPAP明显降低,肺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肺灌注显像可有效评价PTE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栓形成 动脉 内膜剥脱术 肺灌注断层显像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联合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融合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丹 张国旭 郭佳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CT)融合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效果价值的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56例肺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CT)融合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效果价值的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56例肺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32例,年龄(62.34±13.76)岁,年龄范围为29~86岁,所有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行肺通气/灌注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CT融合显像,分析治疗效果及影响治疗的因素.结果所有56例患者治疗前共有305个病变亚肺段,抗凝治疗前的病变亚肺段数为(5.5±3.1),治疗3个月后为(5.4±3.5);其中21例患者治疗效果好,35例患者治疗效果差,治疗效果好与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治疗后肺段灌注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3,P=0.003).对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抗凝治疗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25(95%CI:1.011~15.232),P=0.048].结论肺通气/灌注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CT融合显像对于肺栓塞治疗效果评估及进一步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 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融合显像 抗凝药 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纤维纵隔炎中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梦圆 施熠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纤维纵隔炎是因纵隔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纵隔周边组织、器官受压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阻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纤维纵隔炎主要根据典型影像学征象及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但早期... 纤维纵隔炎是因纵隔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纵隔周边组织、器官受压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阻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纤维纵隔炎主要根据典型影像学征象及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但早期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影像学难以准确诊断,而组织活检为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风险。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判断炎症部位和程度,可用于纤维纵隔炎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本文就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纤维纵隔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纵隔炎 放射性核素显像 通气/灌注平面显像 通气/灌注断层显像 PET-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