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模型大鼠肺肠功能与组织形态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的特点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秀丽 杨宇 +3 位作者 王宝家 王菊 唐洪屈 惠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063-1066,107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肺病"和"肠病"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胃肠功能和肺肠组织形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探讨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的特点。方法: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肠病"(溃疡性结肠炎)两种慢... 目的:通过观察"肺病"和"肠病"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胃肠功能和肺肠组织形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探讨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的特点。方法: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肠病"(溃疡性结肠炎)两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动物模型,分别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点,同步观察各组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胃肠功能、肺组织和结肠组织形态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肺病"模型和"肠病"模型的肺功能和胃肠功能(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在各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P<0.01或P<0.05)。"肺病"模型和"肠病"模型各时间点的肺组织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结肠组织出现灶性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肺病"模型在肺部病变加重的同时,肠腑病变同步加重,在模型第50天肠腑组织出现显著病变。"肠病"模型在肠部病变加重的同时,肺脏病变同步加重,在第8天肺脏组织出现显著病变。结论:"肺"与"大肠"之间是否发生传变,主要取决于原病脏腑的病理损伤程度。同时,原病脏腑出现病变的时间越长,则传变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传变特点 肺肠功能 组织形态
下载PDF
“肺肠同治”理论下宣肺调肠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荣荣 董培贤 范滨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肺肠同治”理论下宣肺调肠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中医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6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脓毒症及ARD... 目的:探讨“肺肠同治”理论下宣肺调肠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中医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6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脓毒症及ARDS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加用“肺肠同治”理论下鼻饲宣肺调肠方治疗。对比两组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肠黏膜屏障和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和7(IL-6、IL-7)],分析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vs 80.95%)(χ^(2)=6.130,P=0.013);治疗后两组PaO_(2)、氧合指数均升高,PaCO_(2)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PaO_(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DAO、MDA、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IL-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5%)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P=0.032)。结论:针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在“肺肠同治”理论下采取宣肺调肠方治疗临床疗效较理想,不但能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和肠粘膜屏障功能,还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同治 宣肺调肠方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肠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