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影像学动态变化规律
1
作者 许琦涔 朱子豪 +7 位作者 赵丽君 宗丹 江宁 宋雪 郭震 吴建峰 何侠 朱向帜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容易引起误诊。探讨SRT后肿瘤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的CT图像动态变化的规律。方... 目的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容易引起误诊。探讨SRT后肿瘤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的CT图像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RT的104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条件,由研究者诊断小组对每次CT图像进行评估和动态比较,记录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时序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共109个病变。94个(86.2%)病灶呈现残存病灶与周边放射性肺损伤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可分为3个阶段。发生期:治疗后3个月(范围为1~9个月),胸部CT呈病灶周围絮状渗出性改变。发展期:治疗后4.5个月(范围为1.5~15.5个月),呈密度更高的斑片条索影和/或纤维化实变影。影像稳定前期:治疗后13个月(范围为5.5~39个月),呈纤维化实变逐渐吸收、固结或收缩并与病灶融合形成最终的肿块样实变,伴或不伴随纤维化移动,最终趋于稳定。15例(14.4%)患者周围肺组织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病灶本身变化,达到影像学稳定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10个月(范围为2.5~15.5个月)。65个(59.6%)病灶影像稳定期肿块样实变长径比初始病变增加了20%以上。进入发展期时间越短,影像稳定阶段肿块样实变长径可能越大(P=0.021)。结论 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通常会出现连续动态影像学改变,最终多数患者残存病灶与周边肺组织纤维化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多数患者肿块样实变长径较SRT前增加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动态演变 部恶性肿瘤 放射损伤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肿瘤临床初步报告(附21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贡海 解相礼 +3 位作者 张厚才 徐宁 吕晓彦 隋荭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1 例肺肿瘤。肿瘤体积8~388 cm 3。鳞状细胞癌10 例,腺癌7 例,小细胞癌2 例,恶性黑素瘤肺转移1 例,骨肉瘤肺转移1 例。 S T A R10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1 例肺肿瘤。肿瘤体积8~388 cm 3。鳞状细胞癌10 例,腺癌7 例,小细胞癌2 例,恶性黑素瘤肺转移1 例,骨肉瘤肺转移1 例。 S T A R1000立体定向计划系统制作计划,直线加速器8 M V X 射线实施治疗。 B E V 方向5~8 个非共面照射野, P T V 一次治疗剂量5~10 Gy,总剂量为25~50 Gy。 S R T 疗程为1~2 周。结果 6 周后 C T 复查, C R 率48% , P R 率43% ,总有效率91% 。结论  S R T 临床应用可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 S R T治疗剂量与亚临床淋巴引流区的常规放疗剂量应一同计划设计。 S R T 的合理应用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
下载PDF
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扩距离 被引量:10
3
作者 邢晓汾 郭瑞嵩 +3 位作者 傅翔宇 褚薛刚 郑亚琴 徐哲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计划靶休积(PTV)的外扩距离。方法:选择25例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分次治疗前和治疗后两次CBCT扫描,得到...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计划靶休积(PTV)的外扩距离。方法:选择25例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分次治疗前和治疗后两次CBCT扫描,得到CBCT1和CBCT2两套图像。分别将两套CBCT图像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分次间和分次内各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根据测量误差值计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PTV的外放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各方向分次间误差在线校正后均减小。校正前左右X、前后Y、头脚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50+0.368)cm、(0.162±0.510)cm、(-0.156±0.151)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07 cm、0.62 cm、1.07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1、-0.22、-0.15)cm;在线校正后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09±0.086)cm、(0.069±0.190)cm、(0.062±0.077)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0.34 cm、0.21 cm、0.42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03 cm、0.07 cm、-0.15 cm。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的PTV外放距离X、Y、Z方向分别为:0.754 cm、1.008 cm、0.398 cm和0.239 cm、0.368 cm、0.212 cm。结论:通过CBCT在线校正可提高位置精度、降低摆位误差,缩小PTV外放距离,减少正常组织照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摆位误差 靶区边界 锥形束C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芦东根 洪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3期51-51,5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颅内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颅内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颅内肿瘤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余璐 李俊毅 +4 位作者 高苗苗 王小凤 柏慧 关勇 袁智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80,共7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肺癌筛查受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早期肺癌就诊量呈上升趋势。其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主,可被划分为可手术早期肺癌和不可手术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肺癌筛查受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早期肺癌就诊量呈上升趋势。其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主,可被划分为可手术早期肺癌和不可手术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是不可手术早期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早期NSCLC患者行SBRT后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早期NSCLC患者接受SBRT后的生存期。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SBRT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预后,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3.2(范围:4.8-132.1)个月。1年、2年、5年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LC)率分别为98.1%、94.8%和86.5%,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80分是L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1年、2年、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97.6%、93.0%和68.9%,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 whenα/β=10,BED_(10))>132 Gy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1年、2年、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93.3%、79.5%和55.3%;1年、2年、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ce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率分别为94.5%、83.2%和58.4%,BED_(10)>150 Gy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1年、2年、5年区域控制(region control,RC)率分别为98.8%、95.4%和87.9%。结论SBRT治疗早期NSCLC疗效好,KPS>80分是影响LC的独立预后因素;BED_(10)>132Gy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BED_(10)>150 Gy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孤立性肺肿瘤应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伍勇 曹小飞 +3 位作者 翁成荫 甘庆权 陈小君 刘国龙 《广州医药》 2015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J)应用于孤立性肺肿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拓能(TOPSLANE)全身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15例孤立性肺肿瘤患者,其中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例,单个肺转移瘤患者7例。单次剂量为5~8Gy...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J)应用于孤立性肺肿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拓能(TOPSLANE)全身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15例孤立性肺肿瘤患者,其中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例,单个肺转移瘤患者7例。单次剂量为5~8Gy/次,每天1次,每周3次,共8~10次,总剂量50~64Gy,生物有效剂量(BED)75~115Gy。分析治疗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损伤和局部控制率。结果 3例患者完全缓解(20.0%),10例患者部分缓解(66.7%),2例患者病灶稳定(13.3%),没有疾病进展的患者。1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7%(13/15)。BED〈90Gy的患者有效率为33.3%,而BED〉90Gy的患者有效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出现2级急性放射损伤,未见3级以上毒副反应。1年和2年局控率分别为92.3%和81.2%。结论 SBRT治疗孤立性肺肿瘤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肿瘤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勇 王鹏 +1 位作者 潘绵顺 高立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行性,观察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27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复发病例,OUR--TP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行性,观察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27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复发病例,OUR--TP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体部固定装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为临床所见肿瘤区外放1.0~1.5 cm,计划靶区体积(PTV)中位体积为302 cm3(78.9~514.2 cm3),计划照射剂量为42 Gy,6~7Gy/次,隔日照射.观察急性放射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2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8个月(6~14个月),随访率为100%.初次放射治疗至再放射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7个月(12~29个月),再放射治疗肿瘤中位剂量46 Gy(42~48 Gy).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26%(7/27),部分缓解(PR)48%(13/27),无变化(NR)15.0%(4/27),进展(PD)11%(3/37),总有效率为74.0%(20/27).根据RTOG分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11%(3/27),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2级15%(4/27);骨髓抑制发生率1~2级8.3%(7.4/27);心脏损伤发生率1~2级7.4%(2/27).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早期放射反应较低,患者能耐受,晚期反应及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放射疗法立体定向 肿瘤复发 局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 常规外照射 复发病例 剂量体积直方图(DVH)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损伤发生率
下载PDF
58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刁勇 张伶 +2 位作者 李智慧 咸婧 李小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2308-2312,共5页
目的:分析采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至2017年在我科治疗的61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肺原发组32例,肺转移组29例。单次剂量5~7Gy,治疗10次,中位等效生物剂量96Gy。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采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至2017年在我科治疗的61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肺原发组32例,肺转移组29例。单次剂量5~7Gy,治疗10次,中位等效生物剂量96Gy。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3例患者失访,随访率95.1%。肺原发组和肺转移组CR率、PR率分别为18.8%(6/32)、59.4%(19/32)和19.2%(5/26)、57.7%(15/26)。肺原发组1、2、3年PFS率分别为64.7%、38.5%、8.3%,中位PFS时间为18.9个月。肺转移组1年PFS率为38.7%,中位PFS时间为10.7个月。1、2、3年肺原发组和肺转移组LC率分别为94.7%、88.0%、66.0%和91.8%、80.9%、67.4%,OS率分别为93.6%、86.4%、79.7%和82.3%、62.9%、55.0%,无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远处转移为主要的失败模式。结论:SBRT治疗肺部肿瘤可获得良好的PFS、LC和O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桂霞 陈国雄 +3 位作者 赵卫东 崔书祥 王迎选 冯林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4-225,共2页
30例肺癌患者 ,鳞癌 2 6例 ,腺癌 4例 ;立体照射单次剂量 5~ 10Gy ,隔日一次 ,共 48次 ,5 6个弧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 ,总量 2 6~ 42Gy。放疗后 2 3个月复查CT ,CR8例、PR18例、NR4例 ,总有效率为 86 .7% ,中位生存期 12个月 ,1... 30例肺癌患者 ,鳞癌 2 6例 ,腺癌 4例 ;立体照射单次剂量 5~ 10Gy ,隔日一次 ,共 48次 ,5 6个弧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 ,总量 2 6~ 42Gy。放疗后 2 3个月复查CT ,CR8例、PR18例、NR4例 ,总有效率为 86 .7% ,中位生存期 12个月 ,1年局控率 86 .7%。Kaplan Meier生存率计算 ,1年和两年生存率分别为 84.6 %和 6 1.2 %。结果提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可起到良好的姑息或根治性治疗作用。配合常规外照射 ,在不增加近期放疗反应和并发症的同时 ,可增加靶区剂量 ,缩短疗程 ,提高肿瘤控制率和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立体定向技术 适形放射疗法
下载PDF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深部脑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红雁 常则灵 +3 位作者 张扬 王秀兰 李兴强 汪业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90-392,共3页
自1992年10月~1994年3月,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15例不宜手术切除的深部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间质内插植放疗。照射剂量600~1000cGy/次日完成治疗。结果,治疗后全部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CT复查部分... 自1992年10月~1994年3月,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15例不宜手术切除的深部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间质内插植放疗。照射剂量600~1000cGy/次日完成治疗。结果,治疗后全部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CT复查部分病人肿瘤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初步结论:这种方法适宜于治疗直径3cm左右,位置深在,不易手术切除之脑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肿瘤 间质内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彩珍 黄润生 +3 位作者 钱伟 毛树权 房景玉 王佳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2-723,共2页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伽马射线体部治疗系统(体部伽马刀)治疗31例SVCS患者,就诊时病理诊断明确者17例,其中鳞癌7例,腺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鳞腺癌...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伽马射线体部治疗系统(体部伽马刀)治疗31例SVCS患者,就诊时病理诊断明确者17例,其中鳞癌7例,腺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鳞腺癌1例,另14例经胸部CT/MRI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为右肺癌,未做病理检查。临床表现为颜面及颈胸部浮肿31例,胸闷、气急30例,呼吸困难23例,前胸壁静脉曲张1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除2例失随访外,其余29例患者均随访至死亡,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时31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获随访的29例患者在治疗后1-6个月后复查CT,达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1例,总有效率(CR+PR)为100%,治疗后中位缓解时间为8.3个月。影像学变化:肿块消失(CR)8例,肿块缩小(PR)21例,总有效率(CR+PR)为100%。治疗后生存时间最长者为19个月。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VCS疗效满意,治疗时间短,缓解时间长,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 立体定向体部伽马刀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跃 崔黎 +2 位作者 刘均 王永刚 林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立体定向 放射疗法
下载PDF
体部恶性肿瘤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18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友贤 李工 +2 位作者 陈海 王雷 伍军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88-489,共2页
目的 :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 118例体部恶性肿瘤采用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 ,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 ,用Leibinger 3D TPS设计治疗计划 ,Varian 6 0 0C/D直线加速... 目的 :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 118例体部恶性肿瘤采用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 ,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 ,用Leibinger 3D TPS设计治疗计划 ,Varian 6 0 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对于原计划采用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肺癌、脑肿瘤等 ,分次立体照射作为追加剂量 ,每次 5~ 8Gy ,隔日 1次 ,共 6~ 10次 ;对有手术禁忌证的NoMo 肺癌及其它不适合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 ,单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每次 4~ 6Gy ,隔日 1次 ,共 10~ 15次。结果 :CR +PR 85 % (10 0 /118) ,NC 12例 ,PD 7例。结论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可以得到良好的姑息效果 ,尤其是病灶比较局限的NoMo的肿瘤 ,个别可以达到根治之疗效 ,且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治疗
下载PDF
基于4DCT和形变配准技术评估呼吸运动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过程中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文婧 李毅 +4 位作者 孙玄子 张晓智 孙雷焕 张斌 李军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2期1406-1410,共5页
目的:探讨肺下叶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时,呼吸运动对肿瘤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例肺下叶肿瘤患者,均行平扫CT和四维CT(4DCT)扫描定位,获得平扫及10个呼吸时相的序列图像,同时记录患者放疗时的呼吸曲线,并得... 目的:探讨肺下叶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时,呼吸运动对肿瘤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例肺下叶肿瘤患者,均行平扫CT和四维CT(4DCT)扫描定位,获得平扫及10个呼吸时相的序列图像,同时记录患者放疗时的呼吸曲线,并得到各呼吸时相维持时间占比。利用MIM工作站勾画肿瘤和正常器官,基于平扫CT制定放疗计划,将3DCT计划移植到各呼吸时相的序列图像中并计算剂量,按照时间占比叠加各个时相的剂量。结果:比较平扫CT计划剂量分布和叠加剂量分布,得出相比平扫CT计划剂量。叠加剂量中,PTV平均剂量、患侧肺V20、患侧肺平均剂量、健侧肺平均剂量和全肺平均剂量的4D加权叠加均小于3D剂量,分别减小了2.37%、5.08%、5.19%、3.61%和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呼吸运动导致肿瘤和肺受量的降低,但在较小的变化范围内。利用4DCT和形变配准技术,引入患者各呼吸时相维持时间占比的因素,可更合理评估呼吸运动对肺下叶肿瘤SBRT放射治疗过程中剂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四维CT 形变配准技术 呼吸曲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剂量
下载PDF
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文胜 张群卫 +4 位作者 蔡和平 张东成 唐亮 桂东 董超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0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观察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IIIB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34例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完成1次NP方案化疗,然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60~64 Gy/6~7W,放射治疗后再完成1~3次NP方案化疗。... 目的观察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IIIB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34例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完成1次NP方案化疗,然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60~64 Gy/6~7W,放射治疗后再完成1~3次NP方案化疗。在完成放射治疗后1个月开始定期复查胸部CT,随访3年。结果全组患者均完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共完成化疗104个周期。全组患者CR 12例,PR 17例,SD 2例,PD 3例,有效率达85%。3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个月,生存期(按照随访时间计算)7~36个月,中位生存期18.1个月,其中1年生存率82%(28例存活,2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肺心病,其余3例死于肿瘤进展),2年生存率63%,3年生存率36%。相关毒性多在Ⅰ~Ⅱ级。结论 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轻微,易于执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 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外肿瘤和分次照射的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可领 徐婷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包括X-刀,γ-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成功地用于治疗颅内血管病变和良性、恶性肿瘤,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该治疗技术又有新的发展。本文概述了该技术用于治疗颅外肿瘤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分次照射的生物学意义。
关键词 颅外肿瘤 立体定向 放射疗法 X-刀 分次照射
下载PDF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脑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树平 崔淑敏 +5 位作者 陈保民 王玉瑛 赵忠仁 任晋进 姚春筱 吉宏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 :分析用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简称 X-刀 )颅脑肿瘤的近期疗效 ,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回顾。方法 :10 0例脑肿瘤患者 ,原发肿瘤 4 2例 ,转移性肿瘤5 8例 ,以 CT、MR和... 目的 :分析用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简称 X-刀 )颅脑肿瘤的近期疗效 ,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回顾。方法 :10 0例脑肿瘤患者 ,原发肿瘤 4 2例 ,转移性肿瘤5 8例 ,以 CT、MR和 DSA图像资料为定位依据 ,用德国 Brain L AB公司 Brain Scan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三维治疗方案 ,西门子 Mevatron MD- 2型直线加速器旋转照射。结果 :10 0例患者近期均取得满意效果。以 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价 ,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SRT治疗后 1周~ 3周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83 % ,肿瘤局部控制率为 97.4 4% ,肿瘤消失率3月、6月、12月分别为 2 7%、5 4 %、85 % ,总有效率为 98.73 %。SRT加全脑放疗 79例 ,SRT剂量为 16Gy~ 3 0 Gy,每周 2次 ,全脑放疗 3周~ 4周 / 3 0 Gy~ 4 0 Gy。 2 1例仅应用了 SRT治疗。 5 8例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 11个月 ,1年生存率为 75 .86%。 1.5年生存率为 4 1.3 8%。结论 :SRT治疗颅内肿瘤 ,跟踪观察发现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精确定位 ,精密计划 ,精确摆位 ,精心操作 ,SRT是一种安全、高效、无痛苦的治疗脑肿瘤的方法。它可起到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疗法 颅脑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结合治疗肺鳞癌30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亚洲 林野 +4 位作者 华庆云 柳宪华 石岩 王晶 滕志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鳞癌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莉萍 杨留勤 +3 位作者 陈利军 黄海航 张如楠 张巍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评价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患者30例(52个病灶)。单纯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取大分割分次方式,处方剂量3.5-5 Gy,每周5次,计划... 目的评价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患者30例(52个病灶)。单纯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取大分割分次方式,处方剂量3.5-5 Gy,每周5次,计划靶区边缘(50%或60%等剂量线处)总剂量全程为32-50 Gy;常规放射治疗后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补量为20-32 Gy。结果52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21个(40.4%),部分缓解(PR)26个(50%),好转(MR)2个(3.8%),稳定(SD)3个(5.8%),有效率为90.4%,其中脑转移瘤有效率为100.0%,肺转移肿瘤有效率为88.8%,肺原发肿瘤有效率为87.5%。治疗前肿瘤体积(GTV)〈2.38 cm^3组CR率明显高于GTV≥2.38 cm3组(P〈0.05)。30例患者急性放射反应分级为:0级24例(80%),Ⅰ级4例(13.3%),Ⅱ级2例(6.67%)。结论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肿瘤 转移瘤 脑转移瘤 伽玛射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胸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桂兰 胡文俭 王秀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研究。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共治疗41例患者45个病灶。进行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射野一般4~8个,每日1次,连续照射,共5~12次,每次治疗时根据85%~95%剂量曲线确定处方剂量:4~7Gy,总量为25... 目的: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研究。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共治疗41例患者45个病灶。进行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射野一般4~8个,每日1次,连续照射,共5~12次,每次治疗时根据85%~95%剂量曲线确定处方剂量:4~7Gy,总量为25~60Gy。结果:41例45个病灶根据CT复查肿瘤消退情况确定CR为37.8%,PR为37.8%,总有效率为75.6%。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胸部较小的原发肺癌和孤立转移瘤是一种局部控制好、疗程短、疗效显著、无痛苦的新疗法;是常规大野放疗后局部追加剂量的最好方式;对于肺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是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接受剂量,避免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后期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放射疗法 疗效 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