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手术患者容量控制通气时的适宜PEEP:肺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芹 谢红 +3 位作者 朱江 陈培敏 仲浩 刘海瑞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目的利用肺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确定全麻手术患者容量控制通气时的适宜PEEP.方法拟行全麻输尿管结石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8.0 kg/m^2.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以6 ml/kg潮气量行容量控制通气3... 目的利用肺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确定全麻手术患者容量控制通气时的适宜PEEP.方法拟行全麻输尿管结石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8.0 kg/m^2.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以6 ml/kg潮气量行容量控制通气3 min时,记录此时的MAP,作为基础值;然后每3 min增加1次PEEP,每次增加3 cmHl2O,直至PEEP达到15 cmH2O.分别于不同PEEP通气3 min时记录背侧肺通气百分比和气道峰压.机械通气过程中,若MAP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0.1 mg,并记录不同PEEP通气下3 min内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随着PEEP的增加,气道峰压逐渐升高(P<0.05);背侧肺通气百分比从PEEP 6 cmH2O时开始逐渐升高(P<0.05);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在PEEP 15 cmH2O时升高(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6 ml/kg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时适宜的PEEP为12 cm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呼吸 人工 正压呼吸 肺阻抗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围麻醉期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桂玉兰 米卫东 张昌盛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26-529,共4页
保护性肺通气是围麻醉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呼吸参数设置不仅有助于维持患者围术期的良好氧合,同时也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 保护性肺通气是围麻醉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呼吸参数设置不仅有助于维持患者围术期的良好氧合,同时也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新兴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动态监测胸腔内通气与血流的分布变化,指导围术期呼吸参数调节和患者的呼吸康复,已成为麻醉及呼吸危重症领域的热门技术。本文就EIT技术在围麻醉期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围术期 保护性通气
下载PDF
EIT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杨禹 马晓婧 张昌盛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1期1463-1466,共4页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创、实时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肺部通气分布变化,指导临床呼吸管理。针对危重患者,EIT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肺灌注成像,主要包括肺血管搏动法和造影法,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在床旁快速获得肺内血...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创、实时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肺部通气分布变化,指导临床呼吸管理。针对危重患者,EIT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肺灌注成像,主要包括肺血管搏动法和造影法,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在床旁快速获得肺内血流灌注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对EIT肺灌注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及对其他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灌注成像 通气血流比
下载PDF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区域肺功能检测技术规范
4
作者 招展奇 杨琳 +4 位作者 代萌 葛慧青 谢国喜 解立新 郑劲平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8期869-876,共8页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区域肺功能评估,具有床旁、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势,能提供全新的实时局部肺功能信息。该技术由国外研究者提出,应用在肺功能筛查、术前检查、呼吸康复等相关临床研究。该技术规范经本团队前期临床研究实践论...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区域肺功能评估,具有床旁、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势,能提供全新的实时局部肺功能信息。该技术由国外研究者提出,应用在肺功能筛查、术前检查、呼吸康复等相关临床研究。该技术规范经本团队前期临床研究实践论证,综合相关文献,并经过本领域临床专家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讨论达成,内容包括适应证与禁忌证、技术方法实施、数据分析和解读等方面,旨在统一和规范使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检测区域肺功能的临床流程,提高其有效性,实现对结果的统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试验 区域功能成像 区域通气成像 阻抗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2
5
作者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标准委员会 北京肿瘤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12 位作者 中国重症肺电阻抗工作组 隆云 何怀武 池熠 袁思依 杨莹莹 弥亮钰 程卫 周元凯 苏龙翔 汤铂 芮曦 岳朝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5-628,共14页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作为一项相对较新且快速发展的技术,实现了床旁可视化肺通气和肺灌注监测,越来越被临床接受和应用,在重症呼吸管理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我国尚缺少EIT相关临床应用共识标准。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作为一项相对较新且快速发展的技术,实现了床旁可视化肺通气和肺灌注监测,越来越被临床接受和应用,在重症呼吸管理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我国尚缺少EIT相关临床应用共识标准。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标准委员会、北京肿瘤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重症肺电阻抗工作组经过系统性文献复习EIT相关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广泛征求国内多学科专家意见,通过改良德尔菲法组织专家讨论,形成关于EIT方法与图像分析、重症呼吸治疗应用、存在问题与技术进展三方面,共计23条推荐意见,以促进EIT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阻抗断层成像 灌注 重症呼吸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基于EIT的整体不均匀性指数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查俊 李艳 +4 位作者 王鑫怡 李桂茹 王苏纯 俞又佳 乔世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2-164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肺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整体不均匀性(global inhomogeneity,GI)指数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90例入住苏州科技城医院的急诊颅脑创伤患者,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根据术后3 d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成... 目的探讨基于肺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整体不均匀性(global inhomogeneity,GI)指数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90例入住苏州科技城医院的急诊颅脑创伤患者,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根据术后3 d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成肺部感染组(P3组)和非肺部感染组(NP3组),术后7 d分为P7组和NP7组。采集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内(T_(0))和气管插管后5 min(T_(1))内平均GI指数及围手术期其他各项临床数据。术后访视并记录术后3 d和7 d肺部感染的患病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术前GI指数对术后3 d和7 d肺部感染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8例。其中术后3 d有26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病率为29.5%。术后7 d有38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病率为43.2%。术后3 d内,P3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显著低于NP3组(P<0.05)。术后3 d内,与NP3组比较,P3组T_(1)时GI指数显著增加(P<0.001)。术后7 d内,与NP7组比较,P7组T_(1)时GI指数显著增加(P<0.05)。T_(1)时GI指数可准确预测术后3 d肺部感染(AUC=0.857,P<0.001),最佳截距值为≥0.4225(灵敏度:0.846,特异度:0.823)。T_(1)时GI指数可预测术后7 d肺部感染(AUC=0.667,P<0.05),但预测效能较差,最佳截距值为≥0.4225(灵敏度:0.579,特异度:0.780)。结论气管插管后5 min内的平均GI指数可作为术后3 d肺部感染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部感染 肺阻抗断层成像 整体不均匀性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