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时肺静脉电位振幅变化趋势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文杰 徐伟豪 +3 位作者 兰凯 彭利 张玉霄 卢才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肺静脉电位(PVP)指导的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治疗中PVP振幅(PVPA)与消融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AF在PVPA和消融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肺静脉隔离(PVI... 目的探讨肺静脉电位(PVP)指导的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治疗中PVP振幅(PVPA)与消融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AF在PVPA和消融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肺静脉隔离(PVI)治疗的AF患者43例,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AF组(n=34)和持续性AF组(n=9),比较两组患者PVPA、消融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AF的复发率。结果PVPA与消融时间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VPA越大消融时间越长。两组患者在PVPA和消融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性AF组复发率显著高于阵发性AF组(55.6%vs17.6%,P〈0.05)。结论在PVI治疗中,PVPA是指导消融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于持续性AF患者除传统PVI外还应采取其他辅助消融策略,以提高其远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电位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环肺静脉消融术中肺静脉电位延迟时间与补点位置间的关系
2
作者 真亚 张国辉 +2 位作者 刘少稳 陈松文 陈岗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中肺静脉电隔离补充消融位置与肺静脉电位延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57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行环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和残余传导补充消融以达肺静脉电隔离。收集两侧环...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中肺静脉电隔离补充消融位置与肺静脉电位延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57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行环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和残余传导补充消融以达肺静脉电隔离。收集两侧环线左右各6个补充消融部位窦性心律下肺静脉电位延迟时间,比较其差别。结果:肺静脉电位延迟时间在右侧补充消融6个部位间无明显差异;左侧补充消融6个部位:左上肺静脉前交叉与后上、前上、前壁之间(P=0.000,0.034,0.004),后上与前上之间(P=0.032),左下肺静脉前壁与左上肺静脉后上、前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26)。延迟时间大于150 ms补充消融位置大多在左侧前交叉至左下肺静脉前下壁。结论:测量肺静脉电位延迟程度,可用来快速寻找左侧环肺静脉线残余传导裂隙指导补充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消融 心房颤动 肺静脉电位
下载PDF
同一肺静脉内缓慢性和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现象
3
作者 孙育民 刘旭 +6 位作者 王新华 施海峰 顾佳宁 周立 胡伟 李若谷 方唯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同一肺静脉发生缓慢性和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的现象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析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单Lasso电极标测的心内电图,以及记录消融导致肺静脉电位分层和隔离的部位。结果在房颤消...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同一肺静脉发生缓慢性和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的现象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析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单Lasso电极标测的心内电图,以及记录消融导致肺静脉电位分层和隔离的部位。结果在房颤消融过程中,1例在右下肺静脉内记录到两种不同的肺静脉电位节律,电位分层以及隔离靶点分别为环肺静脉消融线径的右后下壁和右后上壁近房顶处;4例在左上肺静脉内记录到两种不同的肺静脉电位节律,电位分层以及隔离靶点分别为环肺静脉消融线径的左前下壁和左前上壁。结论同一肺静脉发生缓慢性和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现象的原因可能系邻近肺静脉间存在电学连接,亦可能与邻近肺静脉远场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肺静脉电位
下载PDF
心房颤动复发与肺静脉电位的关系
4
作者 丁燕生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8-54,共7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心房颤动起源于肺静脉的异常电活动。肺静脉对于心房颤动的触发与维持都起着重要作用,肺静脉电位是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的重要标识之一。虽然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适应证也在逐渐拓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心房颤动起源于肺静脉的异常电活动。肺静脉对于心房颤动的触发与维持都起着重要作用,肺静脉电位是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的重要标识之一。虽然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适应证也在逐渐拓宽,但目前仍有近1/4的患者消融后心房颤动复发。最近的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消融后复发与肺静脉电位恢复有关。探讨肺静脉电位的电生理特性和不同消融术式对肺静脉电位的隔离效果,将有助于阐述心房颤动复发与肺静脉电位复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电位 心房颤动 复发 射频导管消融 异常电活动 电生理特性 消融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肺静脉电位恢复的术中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梅琼 陈林 +4 位作者 林亚洲 张建成 杨志平 陈建泉 连亮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CB)消融术后复发的好发部位与术中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接受房颤再次手术的房颤患者39例(阵发房颤21例,持续房颤18例)。术中左心房行基质电压标测,记录肺静脉...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CB)消融术后复发的好发部位与术中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接受房颤再次手术的房颤患者39例(阵发房颤21例,持续房颤18例)。术中左心房行基质电压标测,记录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GAP)。回顾性分析患者首次手术肺静脉电位记录,肺静脉电位隔离时间(TTI),冷冻30 s时的温度(T30 s)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①肺静脉电位恢复好发于右前三叉处,左上肺静脉顶部,左下、右下肺静脉的底部;②有记录到肺静脉电位,术后无GAP的敏感性为78%,阳性预测值为80%;③T30 s<-25℃,TTI<60 s的敏感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87%;④T30 s<-25℃,术后无GAP的敏感性为87%,阳性预测值为80%。结论右前三叉、左上肺静脉顶部,左下、右下肺静脉的底部是肺静脉电位恢复的好发部位,可记录肺静脉电位、T30 s<-25℃可以预测房颤冷冻消融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电位恢复 消融温度
原文传递
心房不同部位刺激在显示肺静脉电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晓盟 杨延宗 +3 位作者 高连君 刘少稳 杨东辉 林治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心房 刺激 肺静脉电位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影响肺静脉电位实时记录的因素分析
7
作者 张坤 王伟 李玉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影响肺静脉电位(PVP)实时记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2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其...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影响肺静脉电位(PVP)实时记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2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其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术中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根据是否记录到肺静脉电位分为记录组、未记录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肺静脉电位记录的因素。结果共计对102例患者中的408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年龄(64.9±7.3)岁,其中女58例(56.9%,58/102)。记录组共有262根(64%,262/408)肺静脉实时记录到PVP,不同的肺静脉PVP实时记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7,P=0.009),其中记录率左上肺静脉(LSPV)最高为75%,右上肺静脉(RSPV)63%,左下肺静脉(LIPV)66%,右下肺静脉(RIPV)最低为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hieve电极位于肺静脉近段、呈环状更容易记录到肺静脉电位(χ^(2)=7.566,P=0.006;χ^(2)=8.706,P=0.003);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肺静脉分类对于PVP记录率有影响(P=0.044),与RSPV相比,LSPV更易记录到PVP(OR=1.938,95%CI 1.028~3.654,P=0.041)。根据肺静脉类型行亚组分析显示:LSPV、RSPV、RIPV组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Achieve电极形态及位置在记录组和未记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LIPV两组间椭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肺静脉电位记录率在不同肺静脉有明显差异,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态对此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电位 实时记录 肺静脉解剖
原文传递
肺静脉内缓慢性与快速性自律电位共存1例
8
作者 孙育民 王骏 +2 位作者 刘旭 王新华 施海峰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25-426,共2页
患者男性,55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行环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CPVA),术中以环状电极(LASSO)标测肺静脉电位。左肺静脉电隔离后(图1A),环状电极在左上肺静脉内记录到缓慢性与猝发的快速性肺静脉电位... 患者男性,55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行环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CPVA),术中以环状电极(LASSO)标测肺静脉电位。左肺静脉电隔离后(图1A),环状电极在左上肺静脉内记录到缓慢性与猝发的快速性肺静脉电位共存(图1B),肺静脉电位与左心房电位无传导关系,继续消融至右肺静脉达到电学隔离。随访3个月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电位 缓慢性 静脉 共存 电解剖标测系统 射频导管消融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 自律
下载PDF
ATP联合异丙肾上腺素在环肺静脉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黄启祥 郑悦海 +1 位作者 方红 张伟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联合异丙肾上腺素在环肺静脉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将30例与2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行环肺静脉消融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TP与异丙肾上...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联合异丙肾上腺素在环肺静脉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将30例与2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行环肺静脉消融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TP与异丙肾上腺素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21根隔离肺静脉中有27根(22.3%)出现肺静脉电位恢复,这些病例均再次隔离后重新开始试验,ATP诱发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发生在11例患者中,占总例数的36.7%;随访1~2年,试验组仅有5例(16.7%)患者出现中远期复发,而对照组共有7例(30.4%)患者出现远期复发,组间比较房颤的远期复发率试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7,P〈0.05)。结论 ATP联合异丙肾上腺素在环肺静脉消融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心血管临床给予其更高程度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异丙肾上腺素 肺静脉消融术 肺静脉电位传导
下载PDF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补点消融部位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诤 陈松文 +4 位作者 陈岗 孟伟栋 严轶文 张锋 刘少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中肺静脉电传导残余及恢复的解剖学分布。方法对484例首次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接受CPVI治疗的房颤患者,统计在左右肺静脉完成预设消融径线后即刻以及30 min内及30 min之...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中肺静脉电传导残余及恢复的解剖学分布。方法对484例首次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接受CPVI治疗的房颤患者,统计在左右肺静脉完成预设消融径线后即刻以及30 min内及30 min之后观察期间补点消融的部位,并比较其差别。结果肺静脉大环消融完成后,687(71.0%)侧肺静脉仍有残余电传导,其补充消融共1 050个部位;其中380(78.5%)例左肺静脉(LPV)共补点581部位,更多分布于LPV前交叉部位;307(63.4%)例右肺静脉(RPV)共补点469部位,更多分布于RPV前、后交叉部位。LPV残余电传导发生率高于RPV(78.5%vs 63.4%,P<0.01)。术中30 min观察期间,152(15.7%)侧肺静脉有电传导恢复,其再次补充消融部位共154个;其中79(16.3%)例LPV补点81个部位,更多位于前交叉部位;73(15.1%)例RPV补点73个部位,更多位于前、后交叉部位。总观察期间,180(18.6%)侧肺静脉有电传导恢复,再次补充消融199个部位;其中87(18.0%)例LPV补点97个部位,更多分布于前交叉部位;93(19.2%)例RPV补点102个部位,更多分布于RPV前、后交叉部位。总观察期间,LPV电传导恢复的发生率与RPV无显著差异(18.0%vs 19.2%,P=0.62)。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肺静脉电传导残余及恢复的位点多见于左肺静脉前交叉部位及右肺静脉前、后交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肺静脉电隔离 肺静脉电位
下载PDF
左肺静脉共干与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再次射频导管消融疗效的关系
11
作者 楼园青 徐步云 +3 位作者 彭放 徐超 潘洁 邢杨波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左肺静脉共干(LCPV)与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再次射频导管消融(RFCA)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再次RFCA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37例,其中,LCPV患者(观察组)30例,正常肺静脉患者(对照组)107例... 目的探讨左肺静脉共干(LCPV)与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再次射频导管消融(RFCA)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再次RFCA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37例,其中,LCPV患者(观察组)30例,正常肺静脉患者(对照组)107例,再次RFCA术中观察肺静脉电位再连接情况,随访终点为再次RFCA 3个月后出现持续时间≥30s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再次RFCA术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左肺静脉下端肺静脉电位再连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比38%,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再次RFCA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比56.1%,P<0.01)。结论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LCPV患者再次RFCA后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共干 阵发性房颤 再次射频消融 肺静脉电位再连接
下载PDF
Ensite 3000引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房颤的初步探讨
12
作者 许力舒 姜述斌 +4 位作者 吴忠东 帕尔哈提 武刚 吴致安 单文生 《新疆医学》 2006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报告 Ensite 3000引导下经导管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房颤的初步体会。方法:利用 Ensite 3000三维标测系统和环状标测电极分别在左房内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肺静脉开口及内部和左心耳内部完成几何学构建,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进行... 目的:报告 Ensite 3000引导下经导管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房颤的初步体会。方法:利用 Ensite 3000三维标测系统和环状标测电极分别在左房内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肺静脉开口及内部和左心耳内部完成几何学构建,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进行完整闭合的环状线性消融,与左房顶线性消融。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完成上述消融线基础上分别于上、下肺静脉间、左房峡部以及上腔静脉与右房连接处和右心房峡部连接消融。结果:4例患者手术结束时恢复窦性心律,肺静脉电位消失,心房起搏时心房肺静脉传导阻滞。术后除1例外3例再未发生出房颤,达到肺静脉隔离的经典消融终点。结论:采用 Ensite 3000引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是一种比较安全和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治疗 房颤患者 肺静脉 引导 肺静脉 三维标测 线性消融 肺静脉电位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大静脉肌袖电活动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延宗 黄从新 +5 位作者 高连君 张树龙 杨东辉 夏云龙 李世军 林治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心律失常时肌袖内的电活动类型、频率、发作方式及其与房颤之间的联系。结果:有50例(39. 7% )经心电生理标测证实其房性心律失常与大静脉肌袖的自发电活动相关。共标测心脏大静脉 354根,心律失常相关大静脉 59根,包括肺静脉 49根、上腔静脉 10根。电活动类型呈现单一或连发电活动 38根,呈短阵性快速电活动 8根,呈连续快速( >300次 /分)电活动 27根,呈连续较慢电活动 ( <100次 /分 ) 2根。房颤的发生均与静脉肌袖内连续快速的、规律或紊乱的电活动对心房的引发有关。结论: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大静脉肌袖内电位的特征以及与心房电位的关系,可以明确判定房颤的相关肌袖。同一根大静脉肌袖可表现为 2种或 2种以上的电活动类型,其中以单一和连续快速电活动多见,房颤均为静脉肌袖内的连续快速电活动所引发,而非单一房性早搏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心肌袖 肺静脉电位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残存静脉电位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少稳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97-203,共7页
关键词 肺静脉电隔离 射频导管消融 鉴别诊断 残存 不同部位起搏 非药物治疗 肺静脉电位 研究热点 心房颤动 有效预防 消融技术 临床研究 窦性心律 国内外 节段性 心房内 电活动
原文传递
应用带有标测功能的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闽 李劲宏 +1 位作者 方丕华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带有微型环肺静脉标测导管(微环导管)的冷冻球囊完成肺静脉电隔离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07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德国心脏中心(柏林)接受导管消融的20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1次房间隔穿刺后,将冷冻球囊置入左心... 目的 研究应用带有微型环肺静脉标测导管(微环导管)的冷冻球囊完成肺静脉电隔离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07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德国心脏中心(柏林)接受导管消融的20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1次房间隔穿刺后,将冷冻球囊置入左心房.冷冻球囊中央管中放置1根微环导管,作为“导引钢丝”和肺静脉标测导管.结果 电隔离751根肺静脉.其中405根肺静脉(53.9%)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实时记录到肺静脉电位消失;346根肺静脉(46.1%)在冷冻消融后,回撤微环导管,证实肺静脉电隔离.平均手术时间(131.4±51.7) min,X线曝光时间(23.7±11.3) min.随访33.4(6~63)个月,131例(64.9%)患者无房颤发作.1例患者在隔离右上肺静脉时出现膈神经麻痹,1个月后恢复.结论 使用带有标测功能的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消融 肺静脉电位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宜富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4期267-268,共2页
心房颤动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也是目前关注的热点.由于药物的毒性和低效性,长期用药物来维持窦律的做法已受到了质疑.近年来,采用肺静脉电位隔离的方法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已取得一系列进展,为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带来了新... 心房颤动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也是目前关注的热点.由于药物的毒性和低效性,长期用药物来维持窦律的做法已受到了质疑.近年来,采用肺静脉电位隔离的方法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已取得一系列进展,为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该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房颤消融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电位 肺静脉电隔离 复发率
下载PDF
为何心房颤动的手术可能需做2~3次? 第2次手术应如何做?
17
作者 方丕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第2次手术 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房颤复发 肺静脉电位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术后患者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大静脉电隔离后肌袖内自发电活动的特点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延宗 黄从新 +3 位作者 高连君 刘少稳 杨东辉 林治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大静脉 (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 )电隔离治疗后肌袖内自发电活动的特点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顽固性特发性房颤患者 ,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标测以及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肌袖的... 目的 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大静脉 (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 )电隔离治疗后肌袖内自发电活动的特点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顽固性特发性房颤患者 ,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标测以及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肌袖的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治疗 ,电隔离后继续留置环状标测导管 10~ 2 0min ,观察自发电位发生情况。结果 电隔离前心内标测显示 32例患者的 36根大静脉肌袖有自发电活动。以心房 大静脉传入阻滞为终点行大静脉口部消融后 ,16根 (4 4 % )记录到大静脉内自发电活动 ,其中 2根呈偶发的单一电活动 ,11根呈平均频率 (38± 12 )次 /min的缓慢节律 ,3根呈偶发的由 3~ 6个电位组成的短阵快速节律。 15根示大静脉内电活动与心房完全分离 (93 8% ) ,1根左上肺静脉存在大静脉 心房单向传导。结论 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大静脉后 ,出现心房 大静脉传入阻滞时多同时伴有大静脉 心房传出阻断 ,心房 大静脉传入阻滞后大静脉内的电活动频率明显变慢、减少或消失 ,说明窦性心律时的心房 大静脉传导是引起大静脉内电活动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射频导管消融技术即使只阻断心房 大静脉单向传导也可通过稳定大静脉内电活动而减少或控制房颤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静脉肌袖 电隔离 肺静脉电位 上腔静脉电位
原文传递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公哺 郭晓刚 +4 位作者 刘旭 杨建都 孙奇 马坚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策略和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连续人选就诊于阜外医院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共70例。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过程中,利用环状标测导管对肺静脉电位进...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策略和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连续人选就诊于阜外医院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共70例。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过程中,利用环状标测导管对肺静脉电位进行实时记录。消融终点为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进行常规随访。结果在进行了平均(14.0±4.3)次/例消融后,以上70例患者的282支肺静脉中有274支(97.2%)达到了成功电隔离。平均手术时间为(115.2±24.8)min,透视时间(29.6±8.9)min。总计232支(84.3%)肺静脉成功实时记录肺静脉电隔离。其中持续隔离组的电隔离时间(45.61±1.97)s,显著短于传导恢复组(97.30±7.57)s,P〈O.0001。持续隔离组的首次电隔离的球囊最低温度(-46.35±0.55)℃,也显著低于传导恢复组(-40.16±1.26)℃,P〈O.0001,而两组隔离时球囊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隔离组:(-33.95±0.69)℃,传导恢复组:(-36.42±2.0)℃,P=0.1428]。60s的隔离时间为预测术中肺静脉持续隔离的最佳界值(敏感性0.76,特异性0.82)。平均随访5.1个月,空窗期后成功率为76%。多因素分析证实左心房扩大、吸烟和早期复发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冷冻球囊导管操作相对简单,学习曲线较短。在冷冻球囊导管对肺静脉进行消融时,利用环状标测导管可以在大多数肺静脉中记录到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隔离时间可以有效预测术中肺静脉恢复传导。冷冻球囊导管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导管 肺静脉电位 球囊温度 随访
原文传递
新型Achieve环状标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文瑛 张凝 +4 位作者 凌天佑 潘文麒 金奇 刘宗军 吴立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Achieve环状标测导管在心房颤动(AF)冷冻球囊消融(CBA)过程中,实时监测肺静脉隔离(PVI)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瑞金医院使用28mm冷冻球囊(CB)进行消融的61例阵发性AF患者。房间隔穿刺后,将带有Ac...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Achieve环状标测导管在心房颤动(AF)冷冻球囊消融(CBA)过程中,实时监测肺静脉隔离(PVI)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瑞金医院使用28mm冷冻球囊(CB)进行消融的61例阵发性AF患者。房间隔穿刺后,将带有Achieve环状标测导管的CB置于左房(LA)内,进行肺静脉电位(PVP)的标测和消融。结果 61例患者的244根肺静脉中有240根(98.4%)达到成功PVI,其中196根肺静脉(80.3%)可于消融中实时监测PVI(91.8%LSPV,82.0%LIPV,86.9%RSPV,60.7%RIPV)。在可实时监测PVI的196根静脉中,按照术中LA-PV传导恢复情况分为早期传导恢复(LAPVR)组和传导未恢复(nLAPVR)组。LAPVR组的平均PVI时间为(89±39.3)s,显著长于nLAPVR组(41±17.9)s,P<0.01。且LAPVR组最低冷冻温度为(-42±4.3)℃,显著高于nLAPVR组(-48±13.3)℃,P<0.05。预测术中持续PVI最佳界值为53s(灵敏度83%,特异度75%,曲线下面积0.894,P<0.05)。结论新型Achieve环状标测导管不仅可用于判断PVI;还可以通过实时记录PVI时间,预测术中LA-PV早期传导是否容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消融 肺静脉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