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为涎,肾为唾”刍议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忠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16-17,共2页
《素问·宣明五气论》在论五脏化液时提到“脾为涎,肾为唾”。由于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脾主涎,涎为脾液。张景岳曰:“唾出于舌下,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也”,故肾主唾,唾为肾液,可见人们习称的唾液包括涎和唾,属脾、肾所主。然而... 《素问·宣明五气论》在论五脏化液时提到“脾为涎,肾为唾”。由于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脾主涎,涎为脾液。张景岳曰:“唾出于舌下,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也”,故肾主唾,唾为肾液,可见人们习称的唾液包括涎和唾,属脾、肾所主。然而“脾气通于口”,“口为脾之官”,高士宗论五脏化液时说:“化液者,水谷入口,津液各走其道,五液受水谷之精,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也”。可见脾对唾液的作用是主要的,较为直接的。近代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为唾 副交感神经 淀粉酶 脾经 液腺 涎腺 口腔 脾为涎 液成分 脾主运化 脾不健运 脾气虚 精亏损
下载PDF
唾、涎与脾肾关系探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理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7-8,共2页
本文从唾、涎的内涵及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内经》“脾为涎”、“肾为唾”的理论做了探析,认为唾、涎属脾肾共同所主,以脾为主;“咽津养气法”不单补肾,也养脾。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脾为涎 肾为唾 咽津养气法
下载PDF
“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翠娟 孙理军 +1 位作者 巩振东 刘子瑄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87-89,共3页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年来肾与唾相关的文献分析总结,发现人们虽然从文献、实验、临床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肾与唾的相关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唾液与肾的相关性研究尚欠深入,缺乏动态观察,而...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年来肾与唾相关的文献分析总结,发现人们虽然从文献、实验、临床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肾与唾的相关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唾液与肾的相关性研究尚欠深入,缺乏动态观察,而唾液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的广泛应用将为肾与唾的相关性研究带来契机,从而全面阐释中医"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肾藏象相关疾病的临床无创伤诊断和微观辨证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液为唾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探讨唾液与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辉焕 詹杰 +2 位作者 凌珊珊 肖俊杰 陈红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44-3650,共7页
中风是我国致残的首要病因,中医学主要通过四诊辨证中风病,目前尚缺乏辨识中风病不同证候的客观检测指标。本研究以脾肾藏象理论为源,浅析唾液与中风痰湿证的相关性,初探唾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预测与诊断痰湿证中风病的价值,为临床精准... 中风是我国致残的首要病因,中医学主要通过四诊辨证中风病,目前尚缺乏辨识中风病不同证候的客观检测指标。本研究以脾肾藏象理论为源,浅析唾液与中风痰湿证的相关性,初探唾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预测与诊断痰湿证中风病的价值,为临床精准防治中风病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总结中医古籍中有关“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的理论。发现痰湿同风邪一样,是中风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之一,贯穿中风发生发展的始终;唾液的生成变化与脾肾密切相关,与痰湿的盛衰互为影响;唾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可能是预测与诊断中风病痰湿证的有效方法。微观辨识唾液之变,有可能为防治痰湿型中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证 缺血性中风 脾在液为涎 在液为唾
下载PDF
唾液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脾肾证候与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欢 秦书敏 +3 位作者 吴皓萌 黄马养 黄绍刚 李建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481-2484,共4页
探讨唾液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脾肾证候与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认为"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是唾液诊断技术的中医理论基础。目前关于脾肾与唾液的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简单的理化指标检测水平,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研究深度及广度尚... 探讨唾液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脾肾证候与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认为"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是唾液诊断技术的中医理论基础。目前关于脾肾与唾液的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简单的理化指标检测水平,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研究深度及广度尚浅。通过结合中医理论分析及现代实验结果,提出开展以唾液代谢组学技术为基础,以"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为理论指导的唾液诊断研究,这将既有助于阐释中医"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科学内涵,也将为临床开展脾肾二脏疾病与证候的无创诊断技术和微观辨证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代谢组学 无创诊断技术 脾在液为涎 在液为唾 微观辨证 证候与疾病
下载PDF
唾液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子瑄 李翠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38-139,150,共3页
唾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反映疾病的重要物质,唾液就像血液一样,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具有无创、方便、快速、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目前,对于唾液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检测唾液内分子物质等的变化来诊察中西医相关疾病,受... 唾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反映疾病的重要物质,唾液就像血液一样,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具有无创、方便、快速、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目前,对于唾液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检测唾液内分子物质等的变化来诊察中西医相关疾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对近几年来唾液检测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早期防治相关疾病奠定基础,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液为唾 脾在液为涎 液检测
下载PDF
代谢组学与“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研究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翠娟 孙理军 巩振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54-2856,共3页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关于唾液与肾相关的内在机制研究还比较少。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探讨肾与唾的相关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从脾肾两脏对唾液代谢的影响差异以及"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关于唾液与肾相关的内在机制研究还比较少。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探讨肾与唾的相关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从脾肾两脏对唾液代谢的影响差异以及"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动态演变过程中唾液代谢组学的变化来探讨肾与唾相关的内在机制,既有助于阐释"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肾藏象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寻找肾藏象相关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或生物标志物群,探索其预防靶标,为临床开展肾藏象相关疾病无创伤诊断技术和早期防治研究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在液为唾 研究思考
原文传递
咽津说
8
作者 赵方杰 郭敏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年第2期94-95,共2页
笔者温习前贤诸说,试从中医“咽津保健”的角度,探讨长寿之旨,以陈管见。祖国医学认为:脾之液为涎,肾之液为唾。涎唾皆属五液,肾主五液,唾液属脾肾二脏。《素问·宣明五气论篇章第二三篇》曰:“五胸化液。脾为涎,肾为唾;涎出于口,... 笔者温习前贤诸说,试从中医“咽津保健”的角度,探讨长寿之旨,以陈管见。祖国医学认为:脾之液为涎,肾之液为唾。涎唾皆属五液,肾主五液,唾液属脾肾二脏。《素问·宣明五气论篇章第二三篇》曰:“五胸化液。脾为涎,肾为唾;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唾出于舌下,肾脉连舌本,故以唾为肾液。”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构成人本一切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脾为后天之本,人类赖以生存之根。脾肾健旺才能津津常润,肢体强壮。老人五脏皆虚,神气渐去,牙齿脱落,口干咽燥,面容枯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津 肾为先天之本 咽燥 肾为唾 五液 脾为后天之本 藏精 牙齿脱落 气论
下载PDF
体液变化是健康变化的信号灯
9
作者 李静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10期32-33,共2页
人体有五官、五脏,还有五液——中医认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想要了解身体是否健康,那么体液是疾病的信号灯。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5种体液。《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 人体有五官、五脏,还有五液——中医认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想要了解身体是否健康,那么体液是疾病的信号灯。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5种体液。《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在临床上,若五液分泌异常,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盗汗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液 心阳不足 肝为泪 肾为唾 宣明五气篇 心主血 分泌异常 心气虚 阴虚 温阳利水
下载PDF
漱津咽唾保健法
10
作者 士心 《祝您健康》 2015年第6期15-15,共1页
唾液俗称口水,为津液所化。中医认为,它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所以古人给予"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等美称。漱津咽唾,古称"胎食"是古代非常倡导的一种强身方法。吞津咽液能益寿延年的道... 唾液俗称口水,为津液所化。中医认为,它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所以古人给予"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等美称。漱津咽唾,古称"胎食"是古代非常倡导的一种强身方法。吞津咽液能益寿延年的道理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漱津 胎食 金津玉液 免疫球蛋白 现代科学 玉泉 金浆 肾为唾 舌缓
原文传递
吞咽唾液延年益寿
11
作者 彭汉光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5年第8期34-34,共1页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养生经,比如平常我们就可以通过吞唾液来滋润五脏。唾液的作用 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唾液,就是人们常说的口水,古代满口时,分数次咽下。
关键词 吞咽 延年 养生经 脾为涎 肾为唾 五脏 五液
原文传递
五液与五脏
12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5年第4期38-39,共2页
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故称五脏化液.又称五脏化五液。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 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故称五脏化液.又称五脏化五液。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五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在津液的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五液 津液代谢 排泄物 化生 分泌物 脾为涎 肾为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