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23例的临床特点及术后中长期随访报告
1
作者 邱敏 林秀石 +7 位作者 田晓军 陆敏 卢剑 侯小飞 赵磊 王国良 马潞林 张树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后中长期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24年1月,我科对23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分别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行肾部分切除术者,通过经腹入路或经腹膜后入路,游离并阻断...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后中长期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24年1月,我科对23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分别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行肾部分切除术者,通过经腹入路或经腹膜后入路,游离并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并对创面进行缝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游离肾动静脉及输尿管,Hem-o-lok夹闭后切断,再将肾脏装袋取出。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8例腹腔镜手术,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7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73~229 min,中位数149 min;阻断时间9~35 min,中位数21 min;出血量10~100 ml,中位数20 ml;术后住院时间3~28 d,中位数6 d。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10~232 min,中位数123 min;出血量5~200 ml,中位数10 ml;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核分级(WHO/ISUP分级)Ⅰ~Ⅱ级。23例术后随访7~121个月,平均53个月,其中10例随访>3年,9例随访>5年。1例术后1年发现对侧肾脏病变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病理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此后复查显示双肾有囊肿,距第1次术后7年发现双肾实性结节,考虑复发,主动监测2年(每3~6个月复查CT),病情稳定;1例术后29个月发现贲门管状腺癌,行胃镜下切除,随访121个月无复发;余21例无复发。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好,但部分病例会复发或合并多原发癌,术后应注意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肿瘤 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手术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研究
2
作者 彭森 孙辉 +2 位作者 王雪 王朝夫 吴迪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tumor,CCPRCT)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肾肿瘤类型,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具有类似的形态学特征,易导致误诊。本研究旨在探讨CCPR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 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tumor,CCPRCT)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肾肿瘤类型,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具有类似的形态学特征,易导致误诊。本研究旨在探讨CCPR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5例CCPRCT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54±17)岁,10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5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肾。组织学上肿瘤均由增厚的纤维囊包裹,并局限于肾实质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管状、囊状、腺泡及实性等结构;乳头由小到中等大小、透明细胞质的单层细胞组成,肿瘤均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WHO/ISUP)1级或2级;细胞核反极性分布,即核上移,靠近腔面,远离基底,类似鲨鱼牙齿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7、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 9,CA9)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均为阳性表达;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CD117、转录因子E3均为阴性表达;CCPRCT中典型的CA9表现方式是“U型”着色,即腔缘不表达,基底和侧面表达。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CCPRCT是一种惰性肾细胞肿瘤,预后好,临床可能存在过诊断,其形态学为特征性的核朝向腔缘的线性排列,特殊的免疫表型CA9呈“U型”阳性,可以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区分开来,但仍然需要积累更多患者来阐释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肿瘤 病理学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乳头钙化斑病变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云汉 董才韬 +1 位作者 廖文彪 杨嗣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有关肾结石的发病机制仍未有明确结论。RANDALL最先提出肾乳头钙化斑病变是肾结石的起源,推测结石在斑块上生长并脱落,最终变成有症状的尿路结石。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多种研究方法深化了对肾乳头钙化斑病变的理解,如肾组织病理学、影... 有关肾结石的发病机制仍未有明确结论。RANDALL最先提出肾乳头钙化斑病变是肾结石的起源,推测结石在斑块上生长并脱落,最终变成有症状的尿路结石。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多种研究方法深化了对肾乳头钙化斑病变的理解,如肾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技术、内窥镜等,但其起源和发展仍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乳头钙化斑病变 检查方法
下载PDF
网络增强核融合方法的改进及其在乳头状肾细胞癌多组学数据整合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4
作者 师国京 李灵梅 +6 位作者 魏亿芳 赵鑫 房瑞玲 杨海涛 余红梅 张岩波 曹红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针对网络增强的相似网络融合(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ne-SNF)方法先融合不同组学网络,再对融合后的网络降噪,忽略了不同组学相似网络噪声对融合网络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improved network enhancement fus... 目的针对网络增强的相似网络融合(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ne-SNF)方法先融合不同组学网络,再对融合后的网络降噪,忽略了不同组学相似网络噪声对融合网络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improved 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improved ne-SNF)方法,并探讨其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分子分型中的应用,识别PRCC高危患者,筛选重要通路及免疫浸润细胞。方法通过模拟研究评估improved ne-SNF分型性能,并将其用于PRCC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型,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预后风险;筛选不同分型的差异表达mRNA(DEmRNAs)、miRNA(DEmiRNAs)及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并对其重合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最后对不同分型患者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模拟研究结果表明improved ne-SNF在不同信号比例和噪声强度下的分型准确性均优于SNF和ne-SNF。improved ne-SNF方法将PRCC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危组的7.727倍;筛选出3511个DEmRNAs,96个DEmiRNAs及3426个DMGs,其联合分析的649个重合基因得到42条有统计学差异的KEGG通路。此外,筛选出3种在不同分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免疫浸润细胞。结论improved ne-SNF分型性能优于SNF和ne-SNF,且能够有效识别PRCC预后高风险患者,并筛选出PRCC重要通路及相关免疫浸润细胞,为PRCC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 乳头细胞癌 多组学数据整合 分子亚型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数据的肾乳头状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谢留磊 王璜 +1 位作者 马丁 任瑞民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6,192,共3页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全球第13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2%~3%[1-2],其中,肾乳头状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是仅次于肾透明细胞癌的第二大常见类型,占肾细胞...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全球第13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2%~3%[1-2],其中,肾乳头状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是仅次于肾透明细胞癌的第二大常见类型,占肾细胞癌的10~15%,且预后比较差[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癌 细胞癌 乳头状细胞癌 成人恶性肿瘤 基因芯片数据 生物信息学分析 常见类型
下载PDF
伴有极性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1例报告
6
作者 王鑫 赵红艳 +3 位作者 李欣宇 戴志诚 徐晓浩 王健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6-476,F0003,共2页
伴有极性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为惰性乳头状肾肿瘤,组织学表现为独特的顶端核和乳头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PRNRP是近期提出的新命名,临床报道有限,本文报道1例PRNRP病例,旨在提高... 伴有极性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为惰性乳头状肾肿瘤,组织学表现为独特的顶端核和乳头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PRNRP是近期提出的新命名,临床报道有限,本文报道1例PRNRP病例,旨在提高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细胞癌 伴有极性反转的乳头肿瘤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同时性肾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伴有核极向倒置的乳头状肾肿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
7
作者 缪俊俊 刘标 孙利兵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8-368,F0003,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及左侧肾上腺占位”入院。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无压痛。CT示左肾下极直径约1.8 cm类圆形形结节,境界清楚。影像学诊断:左肾下极占位及左肾上腺占位。遂入院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及左肾上腺切除术”... 患者男性,58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及左侧肾上腺占位”入院。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无压痛。CT示左肾下极直径约1.8 cm类圆形形结节,境界清楚。影像学诊断:左肾下极占位及左肾上腺占位。遂入院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及左肾上腺切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镜检:低倍镜下,(左肾下极腹侧肿瘤)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腺泡状,间质较多薄壁毛细血管。肿瘤细胞透明,呈立方、柱状或多边形,核圆形,较小,无核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细胞癌 伴有核极向倒置的乳头肿瘤 上腺皮质腺瘤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黄钰华 梁银莹 黄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726-1729,共4页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肾脏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CCPRCT的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超声表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结节,...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肾脏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CCPRCT的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超声表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结节,大小3.8 cm×2.6 cm×3.0 cm,边界尚清,内见小片状无回声区,部分突向肾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节周围见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快进,慢退,不均匀高增强。磁共振成像示:左肾上极见一分叶状肿块影,大小4.0mm×2.9mm×2.7mm,边界清,边缘光滑,T1加权成像以低信号为主,T2加权成像呈等-高信号,内见蜂房状高信号灶及T2加权成像低信号成分。增强扫描见实性成分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稍减退,延迟期强化稍低于正常肾实质,病灶内条形T2低信号成分延迟强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磁共振成像提示:左肾上极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细胞癌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肿瘤 超声检查 诊断显像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乳头状结构肾肿瘤的分子分型与治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一繁 陈露 徐丹枫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生长是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最主要的形态特点。基于2022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对肾肿瘤病理学分类的不断细化,多种亚型被认为同样存在乳头状结构。了解这些乳头状结构相关肿瘤的疾... 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生长是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最主要的形态特点。基于2022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对肾肿瘤病理学分类的不断细化,多种亚型被认为同样存在乳头状结构。了解这些乳头状结构相关肿瘤的疾病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实现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结构 疾病特征 病理学分类 乳头细胞癌 精准治疗 肿瘤 分子分型 形态特点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附4例报告
10
作者 吴运瑾 李婕 +1 位作者 张婷婷 范德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4例CCPR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患者男2例、女2...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4例CCPR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9~73岁,其中1例有终末期肾病史。肿块最大径1~3.5 cm,界清,呈实性或囊实性,色泽灰白、灰黄、灰红相间。光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乳头状、腺泡状或囊状等,比例不等,肿瘤细胞体积较小,呈立方形,具有透明的胞质,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核分级1~2级,可见特征性的胞核远离基底膜整齐地排列于腔缘的现象,均未出现肾窦侵犯、脉管侵犯、凝固性坏死等侵袭性肿瘤的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7、碳酸酐酶(CA)Ⅸ、广谱细胞角蛋白(pCK)AE1/AE3、波形蛋白,部分表达CD10,均不表达P504S、CD117、TFE3。荧光原位杂交未检测到3p缺失。3例获得随访,时间8~7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CCPRCT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需与常见的低级别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鉴别,准确诊断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特征和预后分析
11
作者 黎辉 叶显宗 +1 位作者 王燕 陈明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844-1848,共5页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将其分为CCRCC组(n=50)与PRCC组(n=30),对比两...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将其分为CCRCC组(n=50)与PRCC组(n=30),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且有出院后随访,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情况。结果:CCRCC组患者血尿比率低于PRCC组(P<0.05)。CCRCC组肿瘤直径、T分期、N分期、M分期、侵犯肾包膜和Fuhrman分级与PR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组CD10阳性率高于PRCC组(P<0.05),CK7阳性率低于PRCC组(P<0.05),PAX-8阳性率、TFE-3阳性率、Vimentin阳性率与PR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组术后1年生存情况与PR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RCC与PRCC患者存在血尿和免疫组化CD10、CK7阳性表达差异,其短期预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性细胞癌 乳头细胞癌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联合检测在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马鹏飞 付康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评估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联合检测对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预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周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并完成18个月随访的130例... 目的评估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联合检测对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预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周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并完成18个月随访的13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TPS、NLR、AGR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不同生存状态下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TPS、NLR均高于对照组,而AGR低于对照组(t=17.929,P<0.001;t=13.431,P<0.001;t=15.773,P<0.001)。死亡患者血清TPS、NLR均高于生存患者,而AGR低于生存患者(t=5.310,P<0.001;t=7.090,P<0.001;t=3.845,P<0.001)。血清TPS、NLR升高和AGR降低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9;P<0.001;P<0.001)。TPS、NLR、AGR、3项联合预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832、0.682、0.941。结论TPS、NLR、AGR联合检测对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效能高,且患者高TPS、NLR与低AGR为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乳头细胞癌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磁共振成像表现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谦 任金武 +3 位作者 尹媛媛 赵祖红 王淑梅 马聪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0期146-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武警总医院收治的85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纳入肾透明细胞癌组,35例肾乳头状癌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武警总医院收治的85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纳入肾透明细胞癌组,35例肾乳头状癌患者纳入肾乳头状癌组。对两组患者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进行比较,比较两组MRI检查所显示的病灶表现及肿瘤-皮质增强指数。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T1WI平扫呈低信号、混杂信号;肾乳头状癌组T1WI平扫呈混杂信号,两组T1WI平扫表现为低信号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透明细胞癌组T2WI平扫呈高信号和混杂信号,肾乳头状癌组T2WI平扫呈低信号和混杂信号,两组T2WI平扫表现为高信号、混杂信号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透明细胞癌组MRI表现为坏死、新生血管、肾包膜外侵犯的比例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出血、囊变的比例明显低于肾乳头状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肾透明细胞癌组MRI表现为皮质期至延迟期渐进性减弱(P <0.01);肾乳头状癌组MRI表现为皮质期至实质期渐进性轻度增强,实质期至延迟期信号有所降低(P <0.01)。肾透明细胞癌组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的增强指数均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各肾癌亚型的增强程度,能够显著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肾乳头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癌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 被引量:22
14
作者 高明珠 王进有 +7 位作者 张海梁 王宏恺 叶定伟 张世林 戴波 朱耀 秦晓健 王朝夫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背景与目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对少见,目前国内对此类肿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总结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 背景与目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对少见,目前国内对此类肿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总结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比较,进一步对有意义的因素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的6.04%,中位年龄为55岁(22~78岁),54.7%的患者为无症状性肾癌。Ⅰ型肿瘤22例(34.4%),Ⅱ型肿瘤42例(65.6%),组织学亚型与肿瘤的TNM分期、Fuhrman分级和手术方式显著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46.0个月(19~133个月),共14例(21.9%)患者死亡,其中Ⅰ型1例(4.5%),Ⅱ型13例(31.0%, P=0.018),总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5.8%。单因素分析显示,伴有临床症状、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Fuhrman Ⅲ~Ⅳ级、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和肾周脂肪侵犯是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远处转移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78,P=0.004)。结论:与国外数据相比,我国乳头状肾细胞癌占肾癌的比重低,Ⅱ型肿瘤相对较常见。确诊时发生转移是影响此类患者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头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晓岚 褚红娟 +4 位作者 吴文川 袁利 陈集敏 赵青 万珍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CCT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CCT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CT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肿块,呈"快进快出"表现。镜下见管状腺泡状、乳头状、实性巢状等结构,细胞核形态温和,在管腔或乳头表面单层整齐排列。免疫表型:CK7、CK34βE12均呈阳性;CD10、AMACR、CD117、TTF1均呈阴性。结论 CCTPRCC是一种新分类的肾肿瘤,生物学行为呈惰性。正确认识该肿瘤,对防止误诊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等其他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癌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细胞癌 CK7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荣超 周志毅 +4 位作者 蔡颖 徐卓群 邹新农 梁加贝 杨树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R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R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770例肾上皮性肿瘤中32例为PRCC(4.2%)。镜下见PRCC主要由多少不等的乳头状和管状结构组成,被覆单层立方或多层柱状肿瘤细胞,乳头轴心及间质内可见泡沫细胞、砂砾体沉积,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Ⅰ型18例,细胞呈立方形,胞质少,嗜碱性,淡染,Fuhrman分级低级别16例;Ⅱ型14例,细胞呈高柱状,胞质丰富,嗜酸性,Fuhrman分级高级别12例。Ⅰ型和Ⅱ型PRCC不同程度地表达vimentin、EMA、CK(AE1/AE3)、CK7、CD10和AMACR,均不表达CK(34βE12)和TFE-3。31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术后肝、肺转移,4个月后死亡,3例术后1年分别出现骨、肺、肝等处转移,2年后死亡;死亡患者中Ⅱ型3例、Ⅰ型1例。其余27例均无瘤生存。高核分级、血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高临床分期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PRCC国内少见,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Ⅱ型PRCC较Ⅰ型患者预后差。PRCC细胞核分级高、出现肉瘤样成分或有透明细胞癌结构可能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预后不良。诊断时需结合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头细胞癌 乳头状结构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附113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佳毅 王志向 +5 位作者 刘冰 汪洋 杨庆 陈星晔 叶华茂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9-1052,共4页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是一种原发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Mancilla-Jimenez等于1976年首次报道。PRCC占恶性肾上皮肿瘤的10%-20%,是目前临床上第二常见的肾恶性肿瘤。随着病理技术及精确医学的发展,...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是一种原发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Mancilla-Jimenez等于1976年首次报道。PRCC占恶性肾上皮肿瘤的10%-20%,是目前临床上第二常见的肾恶性肿瘤。随着病理技术及精确医学的发展,PRCC作为肾癌分型的一种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头细胞癌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文新 吴晶涛 +2 位作者 朱庆强 孙骏 张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钙化、包膜、CT密度、强...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钙化、包膜、CT密度、强化形式及程度等特点。结果 17例PRCC,16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两肾多发病灶。肿瘤直径1.9~8.7cm(4.9±2.6)cm。瘤体位于肾髓质13例,位于肾皮质4例。肿瘤形态呈类圆、椭圆形15例,不规则形2例,肿瘤有包膜或假包膜15例,无包膜2例。囊变7例,钙化灶2例,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CT平扫,PRCC密度稍高于正常肾皮质和肾髓质(40.6±4.3vs 33.7±3.5or 30.3±3.1,P<0.05);增强扫描,皮质期、皮髓质期、肾盂期,PRCC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P<0.05);皮质期、皮髓质期,PRCC强化程度高于肾髓质(P<0.05),但肾盂期低于肾髓质强化(P<0.05)。结论 PRCC的动态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该肿瘤的CT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头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存东 潘斌 +3 位作者 薛康颐 钟钦 曾甫清 陈方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43-1944,共2页
目的探讨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并跟踪我院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3例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经过3个月及12个月后采用CT复查,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并且不被强化。结论氩氦刀治疗肾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氩氦刀 乳头状腺瘤
下载PDF
CT、MRI对鉴别Ⅰ、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锬 潘纪戍 +3 位作者 韦嘉瑚 杨正汉 陈敏 周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41-1246,共6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Ⅰ、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CT及MRI影像表现,探讨对其亚型鉴别的可能。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分型的PRCC的CT或/和MRI表现,包括肿瘤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钙化、出血、密度均匀性、肿瘤双期增强CT值、皮... 目的比较和分析Ⅰ、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CT及MRI影像表现,探讨对其亚型鉴别的可能。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分型的PRCC的CT或/和MRI表现,包括肿瘤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钙化、出血、密度均匀性、肿瘤双期增强CT值、皮质期肿瘤与正常肾皮质CT值比值、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肾实质CT值比值、MRI信号表现等情况,比较Ⅰ、Ⅱ型PRCC的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 PRCC两亚型影像表现中的肿瘤形状、边缘、大小、生长方式、密度均匀性、双期增强CT值、皮质期肿瘤与正常肾皮质CT值比值、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肾髓质CT值比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区分两亚型的肿瘤增强双期CT值界值分别为67HU、77HU,皮质期肿瘤与正常肾皮质CT值比值、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肾髓质CT值比值的界值分别为0.38、0.39,而在两型MRI的信号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Ⅰ、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