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莫姿姿 张樱芳 +1 位作者 吴正飞 谢丽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认为抑制炎症、减少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干预措施对延缓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系...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认为抑制炎症、减少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干预措施对延缓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则及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小球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临床观察
2
作者 董泗霞 《山西中医》 202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子宫腺肌症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予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汤联合针灸治疗...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子宫腺肌症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予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痛经VAS、CMSS评分及慢性盆腔痛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子宫体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 痛经 活血汤 针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优势 被引量:7
3
作者 俞辉 彭文 王云满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6期637-639,共3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猛,呈持续性不可逆发展,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则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状态,只能依靠肾移植或透析来维持生命,并且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猛,呈持续性不可逆发展,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则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状态,只能依靠肾移植或透析来维持生命,并且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相比较西医疗效不显著,不良反应多等缺点,中医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独到之处,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体现在缓解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防治并发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佳珉 付华军 +1 位作者 张前德 纪伟 《吉林中医药》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中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史亮亮 付正英 《光明中医》 2013年第6期1300-1300,F0003,共2页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症,具有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异质性,其西医治疗常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等对多囊卵巢综合症进行论述,运用中医药和针灸治疗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医妇科 多囊卵巢综合症 针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晓琼 胡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5期203-205,共3页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取得较...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3~4期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慢性 3~4期 小球滤过率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7
作者 张萌萌 王强 孙国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颈椎治疗 中医“痹证” 体质下降 风寒湿邪 气血瘀滞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近况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莹 徐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糖尿周围神经 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 益气养阴 活血 中成药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虚证的中医药证治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邹琳 王永钧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7期532-534,共3页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药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补虚是重要治法之一。作者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虚证的病因病机、分类及治疗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虚证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 慢性原发性小球疾 虚证 中医证型 中医药疗法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圣君 赵自刚 +1 位作者 刘艳凯 刘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胶囊对肾小球疾病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从血清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随机抽取2004-06/2004-1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胶囊对肾小球疾病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从血清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随机抽取2004-06/2004-1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40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通心络胶囊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通心络胶囊是由8种成分组成的复方中药,主要成分是人参、水蛭、全蝎、蜈蚣、土鳖虫、蝉蜕、赤芍和冰片(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40318,040726)。所有入选患者常规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犤0.8~1.0g/(kg·d)犦,规律口服强的松,足量期为1mg/(kg·d),一般在40~60mg/d,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清血浆白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全部完成观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2个月后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三酰甘油、内皮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犤(2.35±2.28),(5.59±2.30)g/d;(4.66±1.03),(5.62±0.96)mmol/L;(2.90±1.07),(4.10±2.51)mmol/L;(77.9±12.6),(119.7±12.3)μg/L,t=6.327,4.312,2.781,15.014,P<0.01犦。②治疗2个月后,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显著低于治疗前犤(1.63±0.19),(1.98±0.25)mPa·s;(4.35±1.05),(6.24±1.20)mPa·s;(8.48±2.79),(10.5±3.46)mPa·s;t=7.050,7.496,2.874,P<0.01犦;③血浆白蛋白和一氧化氮水显著高于治疗前平犤(35.74±4.56),(25.23±8.86)g/L;(65.5±12.4),(43.9±10.8)μmol/L,t=6.671,8.308,P<0.01犦。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黏稠度、降脂、降低内皮素释放、促一氧化氮合成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合征/药物疗法 蛋白尿 甘油三酯类/分析 血液流
下载PDF
血肌酐升高的病因病机分析及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宏 王旭昀 +3 位作者 刘美奇 秦灵灵 孙文 刘铜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2期1195-1197,共3页
血肌酐是临床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然而临床上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种,如饮食因素、劳倦房劳、六淫外感、药物因素等,在治疗血肌酐升高时应注意避免这些因素的存在。具体治疗上,中医认为血肌酐升高的基本病机为气... 血肌酐是临床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然而临床上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种,如饮食因素、劳倦房劳、六淫外感、药物因素等,在治疗血肌酐升高时应注意避免这些因素的存在。具体治疗上,中医认为血肌酐升高的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血脉不活,因此整个治疗过程应注重调补和降通络,同时根据影响血肌酐水平的其他因素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只有两者相结合,综合治疗才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不全 血肌酐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肾实质性血尿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跃先 何隆 叶学锋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11,共2页
肾实质性血尿按中医病机分为邪热炽盛、灼伤脉络 ,脾气虚弱、统摄无权 ,瘀血阻滞、血不循经三种情况 ,分别采用清热滋阴、益气摄血、活血化瘀的方法 。
关键词 实质性血尿 中医药疗法 清热滋阴 益气摄血 活血化瘀
下载PDF
早中期慢性肾衰中医药证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伟明 孙伟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4-6,共3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在500μmol/L以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病损主脏在肾,常兼多脏同病,如脾肾同病,气阳亏虚;肝肾同病,阴虚阳亢。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多见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正虚可表现为气血、气阴、气阳、阴阳两虚或气血阴阳俱虚...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在500μmol/L以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病损主脏在肾,常兼多脏同病,如脾肾同病,气阳亏虚;肝肾同病,阴虚阳亢。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多见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正虚可表现为气血、气阴、气阳、阴阳两虚或气血阴阳俱虚的证候;邪实多见水邪、湿浊、湿毒、血瘀等病理因素。临床表现以脾胃证候尤为突出。治疗应权衡标本缓急,虚实兼顾。早期肾衰虚多实少,治疗以培本为主,多配用健脾、养肝等法,兼以祛邪;中期肾衰,以祛邪为主,有化湿泄浊、和胃降逆、败毒通腑、活血化瘀等法,兼以扶正;后期邪毒势甚,以祛邪排毒为主,少佐培本,以保受累脏腑。中医饮食调理与养生有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中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路杰 何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等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和疗效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2004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 目的:观察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等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和疗效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2004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26±8)岁。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指标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和对照组(26例,男10例,女16例)。治疗方案:两组均以强的松1mg/(kg·d)早晨顿服,治疗组同时给予银杏叶注射液(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1351,5mL/支,含银杏内酯0.3mg)20mL加入50g/L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观察1个疗程。②两组分别记录水肿消退时间,判断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如下指标:采用双缩尿法测定24h尿蛋白定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白蛋白、血肌酐;采用上海科华公司试剂盒酶法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试剂盒,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并计算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采用全自动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4周后,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犤(6.7±1.4),(11.4±2.3)d,t=1.826,P<0.05犦。②两组治疗4周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t=2.983,2.845,2.762,2.618,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2.014,1.976,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③治疗组治疗4周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1.786~3.012,P<0.05~0.01)。④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t=1.835~2.973,P<0.05~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和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t=1.835~2.726,P<0.05~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减轻水肿、降低尿蛋白和提升血浆白蛋白作用。该种治疗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银杏 综合征/中药疗法 血液流 脂类/血液
下载PDF
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15
作者 万鸣宏 陈美雪 +2 位作者 蓝小琴 于清志 吴晓芸 《山西中医》 2024年第9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化瘀方对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化瘀方对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Ccr、LDL-C、TG、RDW、CRP、UA、IMT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斑块面积、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RDW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动脉粥样硬化 解毒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两种激素疗法治疗微小病变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陈波 叶中景 +2 位作者 郭东风 周铁 陈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1047-1048,共2页
关键词 综合征/药物疗法 激素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康肾散治疗肾病综合征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军建 张亚密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类中药对肾病综合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康肾散(黄芪、丹参)治疗本病96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下降、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清胆固醇(TC)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类中药对肾病综合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康肾散(黄芪、丹参)治疗本病96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下降、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清胆固醇(TC)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肾散能改善肾病综合征的血液流变学和肾脏微循环,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补益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康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结肠黑变病的进展
18
作者 潘文倩 徐晓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78-181,共4页
结肠黑变病(MC)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可逆性病变,通常与便秘伴随出现并发展。当下自行服用含蒽醌成分药食的现象越来越泛滥,导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消化内镜的普及使MC更容易被发现,患者群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目前,中医药治... 结肠黑变病(MC)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可逆性病变,通常与便秘伴随出现并发展。当下自行服用含蒽醌成分药食的现象越来越泛滥,导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消化内镜的普及使MC更容易被发现,患者群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目前,中医药治疗MC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汤剂、中药保留灌肠等,与西医单一的对症治疗相比,效果更加突出。此综述旨在总结中西医治疗MC的进展,以拓宽临床思路来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黑 中医药疗法 现代医学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9
作者 傅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112-1114,共3页
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人体气化功能渐衰至衰竭的过程,气化功能不仅与肾有关,与其他脏腑亦有关。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双亏,气血不足为发病之本,浊邪内蕴为标,湿瘀互结贯穿始终。中医采用辨证施治、复方、专方、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人体气化功能渐衰至衰竭的过程,气化功能不仅与肾有关,与其他脏腑亦有关。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双亏,气血不足为发病之本,浊邪内蕴为标,湿瘀互结贯穿始终。中医采用辨证施治、复方、专方、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不全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专方专药
下载PDF
中医药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施杞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82-90,共9页
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椎体、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喉部感染等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骨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 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椎体、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喉部感染等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骨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颈椎间盘退 骨伤科 颈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