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 被引量:7
1
作者 董鹏 王滨 +2 位作者 葛艳明 管玥 刘文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分析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探讨其侵犯途径和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连续性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炎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6例。着... 目的分析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探讨其侵犯途径和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连续性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炎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6例。着重观察:①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②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途径。结果①肺癌腰肌转移2例,肝细胞癌腰肌转移1例,胃癌腰肌转移1例,腰肌肉瘤1例,腰肌黏液腺癌1例,淋巴瘤侵犯腰肌1例,均为单侧;腰椎结核并腰肌冷脓肿10例,其中5例为双侧;腰肌脓肿4例,均为单侧;②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途径为:直接侵犯同侧肾旁后间隙或先侵犯同侧肾周间隙后突破肾后筋膜侵犯肾旁后间隙或两种方式混合出现;③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表现为:与腰肌病变相连的肿块影;肾旁后间隙内结节影、索条影;肾旁后间隙内密度增高;肾后筋膜增厚。结论CT可准确显示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后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AP侵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雅琴 王倩倩 +2 位作者 杨春波 涂颖珊 董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52-854,共3页
目的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概念,探讨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肾旁后间隙扩散的CT表现及其受累的解剖途径。方法收集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7例中,23例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解... 目的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概念,探讨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肾旁后间隙扩散的CT表现及其受累的解剖途径。方法收集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7例中,23例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解剖分型为Ⅱ型,且均有肾旁后间隙(PPRS)受累。回顾性分析23例中的PPRS受累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结果 1)左侧PPRS和右侧PPRS受累分别为22例和9例;双侧PPRS受侵8例;2)PPRS受累表现为与同侧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和锥侧筋膜相连的条索影、斑片状影、条状积液,以及片团状积液影;3)PPRS受累的途径为:(1)肾旁前间隙的炎症先侵入肾后筋膜后层的筋膜间平面,再侵及PPRS;(2)肾旁前间隙的炎症直接通过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的薄弱处侵犯PPRS;(3)肾旁前间隙和/或肾前筋膜间平面的炎性积液向下进入锥下间隙,然后反折向上而侵犯PPRS。结论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CT可良好显示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侵犯肾旁后间隙的解剖细节及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 后间隙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旁后间隙的形态研究及其对后腹腔镜手术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钱庆鹏 于广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17期2086-2087,2090,共3页
目的研究肾旁后间隙的边界、形态及其对后腹腔镜手术的意义。方法本院2009年1—12月实施后腹腔镜手术80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观察肾旁后间隙存在的比例,肾旁后间隙的形态,肾旁后间隙内肾旁脂肪的厚度,肾旁后间隙的前后边缘。... 目的研究肾旁后间隙的边界、形态及其对后腹腔镜手术的意义。方法本院2009年1—12月实施后腹腔镜手术80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观察肾旁后间隙存在的比例,肾旁后间隙的形态,肾旁后间隙内肾旁脂肪的厚度,肾旁后间隙的前后边缘。结果CT上肋尖下平面91.3%-95%,髂骨上缘平面86.3%-90%可见肾旁后间隙存在。肾旁脂肪最厚部位在腹部外侧或后外侧,肋尖下平面最大厚度为左(14±6.0)mm,右(14.6±7.3)mm,髂骨上缘平面最大厚度为左(20.4±12.6)mm,右(26.2±9.7)mm。CT断面上肾旁后间隙的形态为新月形或三角形,方向主要为前后走行。肾旁后间隙的后界在腰大肌外缘或腰方肌表面,均位于竖脊肌外缘线以内。肾旁后间隙的前界即肾后筋膜前缘腹壁附着点,大多数位于腋前线附近。结论肾旁后间隙在肋尖下缘部位脂肪分布宽,但厚度稍薄,髂骨上缘厚度稍大但脂肪分布窄。采用IUPU法和气囊扩张法建立腹膜后腔都应以了解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形态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间隙 后腹腔镜 手术
下载PDF
正常右侧肾后间隙脂肪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CT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牧心 李嫣然 +4 位作者 马鑫娜 吴凡 叶笃明 覃镜航 董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右侧肾后间隙内脂肪的厚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正常成人的腹部CT图像,测量并记录右肾静脉层面上的右侧肾后间隙的脂肪厚度、肾脏横径和左右两肾内侧缘间距以及腰2椎体中份水平等不同层面的椎体横径和面积... 目的探讨正常右侧肾后间隙内脂肪的厚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正常成人的腹部CT图像,测量并记录右肾静脉层面上的右侧肾后间隙的脂肪厚度、肾脏横径和左右两肾内侧缘间距以及腰2椎体中份水平等不同层面的椎体横径和面积、腹内脂肪面积,测量肚脐水平等不同层面的前腹壁皮下脂肪的厚度和腹壁皮下脂肪的面积,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分析右侧肾后间隙的脂肪厚度与不同层面上的椎体横径及面积、腹壁皮下脂肪的厚度和面积、腹内脂肪面积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右侧肾后脂肪的厚度(Y)与年龄(X_(1))、脐水平的前腹壁皮下脂肪的厚度(X_(2))、L2椎体中份水平的腹内脂肪的面积(X_(3))具有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1.385+0.088X_(1)+0.227X_(2)+0.000302X_(3)。结论正常成人肾后间隙脂肪厚度受多个解剖因素的影响。CT图像能良好显示正常成人肾后间隙的解剖细节,可为肾后间隙病变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后间隙 脂肪厚度 解剖 CT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肾旁后间隙和胃裸区受累CT征象在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5
作者 黎昕 蓝博文 +1 位作者 李丽红 钟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肾旁后间隙和胃裸区受累的CT征象在评估临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9例经手术及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资料。按照Atlanta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CT分析包括:胰腺本...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肾旁后间隙和胃裸区受累的CT征象在评估临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9例经手术及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资料。按照Atlanta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CT分析包括:胰腺本身及胰腺周围情况,肾旁后间隙是否受累,胃裸区是否受累。计算肾旁后间隙和/或胃裸区受累判断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等指标。结果 109例急性胰腺炎中,按临床严重程度分级,重型和轻型胰腺炎分别为48例和61例。以肾旁后间隙受累判断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60%、93%、88%、75%和0.53;以胃裸区受累判断重型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54%、92%、84%、72%和0.46;联合二者(其中之一受累即为阳性)判断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4%、85%、83%、95%和0.79。胃裸区受累和肾旁后间隙受累二重判断方法的吻合度系数kappa=0.027。结论联合胃裸区和肾旁后间隙受累能提高判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和诊断效能,为临床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后间隙 胃裸区 临床分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旁后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宁 李玉标 +4 位作者 黄文君 薛清文 李进 董小涵 董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RS)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PRS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原...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RS)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PRS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原发性病变8例,继发性8例;CT/MRI可显示病变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pPRS占位性病变少见,根据病变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准确定位诊断,部分病变可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间隙 占位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的CT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李玉标 任安利 +4 位作者 丁宁 赵喆 董小涵 李志敏 董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left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LPPrS)的CT表现。方法对1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制作断面标本,观察双侧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并记录灌注剂在LPPrS的弥散情况;分析50例正常成人腹部CT资料,观... 目的研究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left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LPPrS)的CT表现。方法对1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制作断面标本,观察双侧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并记录灌注剂在LPPrS的弥散情况;分析50例正常成人腹部CT资料,观察LPPrS的形态及脂肪厚度、LPPrS血管显示情况及其与左侧肾后筋膜的关系;测量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厚度的最大值以及第2腰椎体水平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标本轴位断层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后筋膜间平面后沿LPPrS的纤维分隔蔓延。肾旁后间隙呈弯月状,见多条血管。(2)轴位CT图像上LPPrS可见多条血管影,主要位于左肾外侧、后方;血管可穿过肾后筋膜。LPPrS可见纤细的分隔,显示欠清。LPPrS的形态呈弯月状;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最厚处位于左肾外侧、后方,平均厚度为0.77 cm。第2腰椎体水平皮下脂肪面积平均为112.37 cm^(2),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283,P<0.05)。结论LPPrS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关注LPPrS的CT表现有助于LPPrS病变及其邻近脏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间隙 解剖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向外侧通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8
作者 姜苏明 高贤华 +1 位作者 雷清芳 闵鹏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连续观察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腹部横断面标本,结果显示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在肾门平面左右侧出现率分别为23.33%和30.00%,肾下极平面分别为30.00%和33.33%... 连续观察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腹部横断面标本,结果显示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在肾门平面左右侧出现率分别为23.33%和30.00%,肾下极平面分别为30.00%和33.33%;Ⅱ型在肾门平面的出现率左右侧分别为40.00%和26.67%,肾下极平面分别为10.00%和3.33%;Ⅲ型在肾门平面的出现率左右侧分别为33.33%和43.33%,肾下极平面分别为60.00%和63.33%;Ⅳ型少见,仅见于左肾门平面,出现率为3.33%。肾门以上平面,肾前、后筋膜在肾外侧愈着。熟悉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的情况,对腹膜后间隙积液扩散途径的认识和积液的定位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筋膜 肾后筋膜 侧锥筋膜 旁前间隙 后间隙 间隙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韦立顺 戴维国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腹膜后间隙在解剖学、临床诊断和放射学诊方面,都被认为是较困难和有争议的区域.在解部学上这一区域的筋膜及其界线一直难于确定,并且意见分歧.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 应用解剖学研究 间隙 前筋膜 肾后筋膜 后间隙 筋膜 旁前间隙 上腺 肠系膜上动脉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被引量:18
10
作者 闵鹏秋 严志汉 +5 位作者 杨恒选 刘再毅 宋彬 伍兵 张谨 刘荣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受累的CT形态看,发生率为:A级53%(46/87),B级24%(21/87),C级23%(20/87)。从PPS受累的纵向范围看,发生率为:0级53%(46/87),Ⅰ级22%(19/87),Ⅱ级25%(22/87)。PPS内出现的积液直接与同侧肾旁前间隙或肾后筋膜间的积液相连。随访中,3例PPS内的假性囊肿在肾圆锥下方与肾旁前间隙内假性囊肿相通。结论AP累及PPS时,轻者CT表现为PPS内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产生的肾旁前间隙积液可沿3条路径进入P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表现 后间隙 解剖基础 急性胰腺炎(AP) 旁前间隙 PPS 肾后筋膜 增强表现 回顾分析 转归情况 CT特征 蜂窝织炎 发生率 积液 假性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与其临床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严志汉 闵鹏秋 +5 位作者 宋彬 刘再毅 张谨 伍兵 刘荣波 王金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S)的受累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明确PPS受累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螺旋CT表现,记录CTSI评分、PPS受累的分级评分、AP严重程度及评分。结果PPSCT表现形态及...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S)的受累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明确PPS受累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螺旋CT表现,记录CTSI评分、PPS受累的分级评分、AP严重程度及评分。结果PPSCT表现形态及纵向范围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评分、CTSI均呈正相关(r≥0.54,P<0.05),PPS的CT形态分级评分与纵向范围分级评分呈强正相关(r=92,P<0.05)。若以PPS受累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数,则其敏感度为60.3%(38/63),特异度为87.5%(21/24),阳性预测值为92.7%(38/41),阴性预测值为45.7%(21/46),准确度为67.8%(59/87)。结论肾旁后间隙受累能一定程度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其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特异度高、敏感度低,可作为1种初步排除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间隙 严重指数 相关性研究 急性胰腺炎(AP)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轻症胰腺炎 临床 螺旋CT表现 严重程度评分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PPS 回顾分析 表现形态 正相关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原文传递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16例CT报道
12
作者 古丽孜 王薇 陈敏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腹膜后间隙指腹膜后部分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结构。腹膜后间隙存在着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检查已成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也得到充分肯定。现就我院诊断的腹膜后占位性病变16... 腹膜后间隙指腹膜后部分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结构。腹膜后间隙存在着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检查已成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也得到充分肯定。现就我院诊断的腹膜后占位性病变16例CT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CT检查 腹膜后间隙 CT表现分析 诊断价值 后间隙 解剖结构 腹横筋膜
下载PDF
AP累及肾旁后间隙CT表现与其EPIC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王雲 王天予 +5 位作者 张雪慧 程琼琼 薛清文 赵喆 吴航 董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肾旁后间隙受累的CT表现及其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1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91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记录AP... 目的探讨双侧肾旁后间隙受累的CT表现及其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1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91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记录AP患者的双侧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计算AP的EPIC评分。结果(1)本组病例中,EPIC评分为0~1分的AP患者7例,~3分的AP患者23例,~5分的AP患者31例,~7分的AP患者30例;(2)55例(60.4%)AP患者的CT检查示肾旁后间隙受侵,其中15例(27.3%)患者的CT检查仅显示一侧肾旁后间隙受累,两侧肾旁后间隙受侵40例(72.7%),肾旁后间隙仅显示条索状或小片状高于脂肪密度但低于液体和软组织密度的病灶共35侧,肾旁后间隙显示液性密度和(或)软组织密度影达60侧;(3)双侧肾旁后间隙受侵的CT表现与AP患者的EPIC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46,P<0.01)。结论双侧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有助于AP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后间隙 EPIC评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17例腹膜后脓肿超声诊断分析
14
作者 蔡静玲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年第2期106-106,共1页
腹膜后脓肿的诊断在B超、CT等特殊检查前,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常被延误,本文总结17例腹膜后脓肿的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9~69岁,平均38.5岁,多数病人以畏寒发热和腹痛就诊,大部分病人血WBC升高。... 腹膜后脓肿的诊断在B超、CT等特殊检查前,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常被延误,本文总结17例腹膜后脓肿的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9~69岁,平均38.5岁,多数病人以畏寒发热和腹痛就诊,大部分病人血WBC升高。仪器:ALOKA—SSD—630和东芝220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对患者腰、腹部进行多方面扫查,观察脓肿大小、位置、深度及与肾脏和腰大肌的关系。并打印图片,保存资料。 结果 本组17例中,腰大肌肿11例,肾周脓肿6例,左侧5例,右侧10例,双侧2例。脓肿大小:2.3×2.5cm至14.0×10.9cm不等。手术证实3例,经临床观察治疗证实10例。 讨论 腹膜后脓肿是严重的外科感染,由于位置深在,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常继发于邻近脏器的感染、穿孔及败血症。本病常见症状有畏寒、发热、腹痛或腰痛,疼痛部位与脓肿位置有关,可有腰大肌、髂腰肌刺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脓肿 超声诊断分析 髂腰肌脓肿 周脓肿 腹膜后肿瘤 后间隙 早期诊断 旁前间隙 腰大肌 临床观察治疗
下载PDF
学科
15
《中国医院院长》 2011年第21期20-20,共1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完成首例单孔胰腺手术 肿瘤外科教授刘荣联合泌尿外科张旭、马鑫等人,采用后腹腔镜方法,完成了世界首例单孔胰腺手术。此手术方法无需进入腹腔,是途经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最后到达胰腺所在的肾旁前间隙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完成首例单孔胰腺手术 肿瘤外科教授刘荣联合泌尿外科张旭、马鑫等人,采用后腹腔镜方法,完成了世界首例单孔胰腺手术。此手术方法无需进入腹腔,是途经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最后到达胰腺所在的肾旁前间隙进行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胰腺手术 后腹腔镜 后间隙 旁前间隙 泌尿外科 外科教授 世界首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