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征象分析
1
作者 赵鸿飞 邵晓栋 +2 位作者 张晓辉 方明 王国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O且术前进行肾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3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每个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包膜、瘢痕、强化方式等。结果纳入的31个RO病例中,12个病...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O且术前进行肾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3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每个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包膜、瘢痕、强化方式等。结果纳入的31个RO病例中,12个病灶位于左肾,19个病灶位于右肾,病灶最大直径1.6cm~9.1cm,平均直径(3.7±1.9)cm。23个(23/31)表现为外生性生长,22个(22/31)出现纤维包膜,17个(17/31)出现纤维瘢痕,2个(2/31)出现钙化,16个(16/31)出现辐轮状强化,23个(23/31)表现为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30个(30/31)肿瘤实性部分皮质期不均匀强化,20个(20/31)病灶在实质期和延迟期强化表现均匀,强化程度明显弱于相同层面肾脏正常组织。结论CT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可根据肿瘤的瘢痕、包膜及强化方式等为依据,有助于区分于其他肾脏肿瘤做出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征象
下载PDF
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合并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
2
作者 李娟娟 刘敏 +2 位作者 周舟 赵娅竹 叶小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病例男,53岁,近1周腰痛伴右下肢疼痛就诊。患者近来无腰腹绞痛,无尿路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纳差、消瘦等。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偶有胸闷不适,近1年反复右眼睑浮肿3次,自行缓解。专科检查:双肾区无叩痛,右中上腹... 病例男,53岁,近1周腰痛伴右下肢疼痛就诊。患者近来无腰腹绞痛,无尿路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纳差、消瘦等。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偶有胸闷不适,近1年反复右眼睑浮肿3次,自行缓解。专科检查:双肾区无叩痛,右中上腹肋下可触及5.0cm×6.0cm肿大包块,质韧,无触压痛,耻骨上膀胱无充盈、无叩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球蛋白35.5g/L,钾5.68mmol/L,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副神经节 膀胱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一例
3
作者 钱旭东 孙娇娇 +3 位作者 尹亮 申华峰 屠逸之 汪禾青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RCC)是2022年第五版WHO泌尿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法新增的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本文报道了我院一例65岁女性散发性ESC-RCC病例。病灶CT平扫表现为左肾下极前缘边缘光整外突的等密度小肿块,增强扫描...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RCC)是2022年第五版WHO泌尿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法新增的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本文报道了我院一例65岁女性散发性ESC-RCC病例。病灶CT平扫表现为左肾下极前缘边缘光整外突的等密度小肿块,增强扫描皮髓质期病灶呈囊实性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前缘实性部分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实性强化部分快进快出;延迟期实性部分持续强化,病灶内囊性部分始终未见强化,病灶内可见厚薄不均分隔强化,外壁未见强化,未见包膜。病理表现为囊实性混合生长、嗜酸性细胞为主的肿块,囊内壁衬覆靴钉样突起的肿瘤细胞,伴间质内少量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主要表现为CK20(部分+)、SDHB(+)、CK7(-)、CD117(-),病理结果为ESC-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囊实性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对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
4
作者 于永梅 王艳芹 +3 位作者 韩翔宇 王敏 陈明井 潘冬梅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乏脂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肾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CT特征,提高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乏脂AML19例、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16例及肾嫌色细胞癌(ChRCC)22例。测量肿瘤... 目的分析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乏脂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肾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CT特征,提高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乏脂AML19例、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16例及肾嫌色细胞癌(ChRCC)22例。测量肿瘤四期(平扫期、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相同ROI的CT值及健侧肾皮质CT值,计算肿瘤强化百分比、多期相净增值、相对强化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乏脂AML在平扫期及皮髓质期CT值高于PRCC与ChRCC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质期及排泄期,乏脂AML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乏脂AML在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的强化百分比高于PRCC、ChR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乏脂AML与PRCC、ChRCC在皮髓质期及实质期多期相净增值、相对强化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排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脂AML与非透明细胞癌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其特征性CT表现,强化百分比、多期相净增值、相对强化比可进一步提高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平滑肌脂肪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9
5
作者 辛越 毕文杰 +3 位作者 孙庆举 李长勤 刘林祥 陈克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和髓质期,其中5例另行排泄期扫描。结果病灶全部单发,9例位于左肾,5...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和髓质期,其中5例另行排泄期扫描。结果病灶全部单发,9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cm,平均6.2cm,〈3.0cm者3例。皮质期,12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9例强化低于肾皮质,3例强化接近于肾皮质。髓质期,9例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3例持续强化但在排泄期见密度开始下降。2例在皮质期至排泄期表现为持续的强化。8例见星芒样瘢痕,8例见完整包膜,4例见中央钙化。结论大部分RO为富血供,增强后实质部分均匀强化,囊变或坏死罕见,有助于与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嗜酸细胞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诊断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分析
6
作者 王佳 韩俊 +1 位作者 马建兵 薛超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71-572,575,共3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RO)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单发RO,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RO)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单发RO,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7例病灶实质期呈持续性强化;4例肿瘤中央可见星芒状无强化区;1例肿瘤内部出现“车辐状”强化;2例出现“节段性增强翻转”征象。结论结合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检查,能有效提高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临床决策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计算机体层成像 影像学
下载PDF
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鉴别诊断
7
作者 林丽丹 胡雅诺 +2 位作者 邱思凡 柯志虹 许尚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L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AML的劈裂征和平扫高密度发生率高于PRCC、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期肿瘤CT值、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绝对强化CT值、皮髓质期肿瘤相对强化幅度、皮髓质期强化率及强化程度方面,fp-AML均高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密度均匀性、钙化、囊变坏死、肿瘤中心、啤酒杯溢出征、强化方式方面,fp-AML与PRCC及ChR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劈裂征、平扫高密度和肿瘤强化特点等有助于鉴别直径≤4cm的fp-AML和非透明细胞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 细胞 乳头状细胞 嫌色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癌的螺旋CT鉴别诊断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洁 马大庆 +3 位作者 贺文 张忠嘉 胡玉敏 徐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螺旋CT表现的认识水平,增加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共17个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①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癌的CT形态表现比较:16例共17个嗜酸细胞腺瘤中,88.2%(15/17)的肾脏...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螺旋CT表现的认识水平,增加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共17个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①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癌的CT形态表现比较:16例共17个嗜酸细胞腺瘤中,88.2%(15/17)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平扫为密度均匀的肿块,70.6%(12/17)为等密度,所有肿瘤内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时52.9%(9/17)不均匀强化,11.8%(2/17)在增强扫描皮髓期表现病灶中央星状瘢痕,其中1例星状瘢痕在肾盂期强化,呈星状高密度。30例早期肾细胞癌平扫时76.7%(23/30)为密度均匀的肿块,70.6%(19/30)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时86.7%呈不均匀强化(26/30),13.3%(4/30)在皮髓期病灶出现中央星状瘢痕,2例出现轮辐状强化,其中1例可同时观察到轮辐状强化及中央瘢痕。②平扫时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CT值较肾癌高,P值<0.05。增强扫描各时相二者CT值无明显差异,但是嗜酸细胞腺瘤的增强峰值出现在皮髓期,而肾细胞癌的增强峰值出现在实质期。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肾癌鉴别诊断很困难,平扫多为等密度、没有包膜、没有钙化、增强扫描的峰值为皮髓期的肿块可提示嗜酸细胞腺瘤,但确诊还需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CT征象分析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毕文杰 孙庆举 +1 位作者 李长勤 刘林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5例)。结果:病灶全部单发,7例...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5例)。结果:病灶全部单发,7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cm,平均5.8em,小于3.0cm者3例。皮质期,10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8例强化低于肾皮质,2例强化接近于肾皮质。髓质期,7例强化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3例持续强化但在排泄期见密度开始下降。2例在皮质期至排泄期表现为持续性强化。6例见星芒样瘢痕,8例见完整包膜,3例见钙化。结论:大部分RO为富血供。增强后实质部分均匀强化,囊变或坏死罕见,有助于与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靖 陆建环 +3 位作者 汤晓静 刘建平 杨柠娜 高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38-2042,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进行比较,探讨三种肿瘤的影像差异。结果 1)嫌色细胞癌43.7%(7/16)皮髓质期均匀强化,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细胞瘤33.3%(4/12)出现"星芒状瘢痕",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嫌色细胞癌的CT值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71.6±18.2及0.43±0.16、75.3±15.4及0.43±0.18、65.5±16.3及0.53±0.15,嗜酸细胞瘤为93.1±17.3及0.58±0.17、85.1±24.8及0.54±0.21、63.8±7.4及0.51±0.09,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别为87.3±31.5及0.58±0.20、84.5±29.3及0.55±0.25、83.4±26.5及0.69±0.22,皮髓质期嫌色细胞癌与另外两组肿瘤病灶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另外两组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三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和排泄期肿瘤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三种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嫌色细胞 细胞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刁强 郑玲 梁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资料。9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其中1例同时行MRI检查,1例行IVP检查。结果:C...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资料。9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其中1例同时行MRI检查,1例行IVP检查。结果:CT平扫示9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左肾,2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0.0cm,平均5.1cm,<3.0cm者2例,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示9例病灶明显强化,肾髓质期示6例病灶持续强化,6例病灶内可见"星芒"状瘢痕,5例有相对完整假包膜。1例病灶于MRI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清晰包膜。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同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MRI表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禄明 刘芳 +3 位作者 郑雷 都基权 张鹏 孙百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或MRI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动态MRI增强扫描,包括平扫、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结果 8例患...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或MRI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动态MRI增强扫描,包括平扫、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结果 8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肿瘤最大横截面的直径为2.0~10.0cm;5例CT扫描肿瘤中3例可见钙化;动态增强中肿瘤强化峰值4例出现于肾皮质期、4例出现于肾实质期,纤维瘢痕呈进行性强化;2例MRI扫描肿瘤可见包膜;排泄期肿瘤密度或信号趋于均匀,与肾实质分界清晰。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与肾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瘤诊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敏 张永旺 +7 位作者 费月阳 刘承 邓绍晖 何为 陆敏 卢剑 侯小飞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9-693,共5页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根据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研究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6年4月的21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17例,右侧10例、左侧11例,年龄15~80岁(平均58岁),肿物大小1.5~6.5cm...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根据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研究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6年4月的21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17例,右侧10例、左侧11例,年龄15~80岁(平均58岁),肿物大小1.5~6.5cm(平均3.3cm),完善检查后根据肿物的大小及位置,分别采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或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7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中转开放手术),4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75~275min(平均144min),出血量10~1000mL(平均115mL),术后住院时间6~13d(平均8.2d),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有17例获得随访,4例失访,随访时间12~175个月,平均44个月,有1例术后20个月去世,原因不详,其余16例随访无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增强CT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对肿瘤不同时期CT值的测量及与肿瘤旁肾组织CT值的比较,可能提高CT的诊断效能。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嗜酸细胞瘤的有效方式,如条件允许,尽量选择肾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细胞 诊断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瘤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4
作者 荣石 李汉忠 +2 位作者 宋宗禄 纪志刚 曹坚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2-274,共3页
1991年5月~1994年1月,我院收治肾嗜酸细胞瘤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随访2年6个月~5年7个月,预后良好。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细胞 病例报告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孔晓静 王海屹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肾嫌色细胞癌与17例肾嗜酸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病变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CT值变化的百分比(简称病灶强化百分比),以...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肾嫌色细胞癌与17例肾嗜酸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病变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CT值变化的百分比(简称病灶强化百分比),以及肿瘤病灶相对于肾皮质的强化指数。结果肾嫌色细胞癌CT动态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比分别为(132.8±39.8)%、(99.2±32.5)%,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31±0.11、0.30±0.12;肾嗜酸细胞瘤皮髓质期、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比分别为(234.1±129.1)%、(195.4±87.1)%,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66±0.33、0.68±0.28。两种肿瘤病灶强化百分比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阈值为0.44时,鉴别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1.7%,Youden指数为0.74。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特别是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肾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廖茜 白人驹 汪俊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CT表现与大体病理标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4例位于右肾,1例...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CT表现与大体病理标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4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4例CT平扫呈等密度为主,1例呈稍高密度为主;2例见钙化,其中1例见钙化性囊肿;1例见出血。上述征象与大体标本所见大体一致。增强检查3例病变于皮质期呈"轮辐状"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其强化程度逐渐减低;1例于皮质期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程度低于同侧肾皮质,并见完整假包膜;1例强化不均,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同侧肾皮质。3例见"星芒状"瘢痕,其范围及形状与大体标本切面趋于一致。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同各型肾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杰 刘巍 +2 位作者 王艳 刘烁 洪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RO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肿瘤主要位于肾皮质,多呈类圆形,可出现囊变及假包膜。平扫密度或信号多变,强化峰值多位于皮质或... 目的分析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RO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肿瘤主要位于肾皮质,多呈类圆形,可出现囊变及假包膜。平扫密度或信号多变,强化峰值多位于皮质或实质期。中央瘢痕及节段性增强反转是其特征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以CD117、EMA、Ki-67阳性率较高。CT增强参数中,A2、C2与CD117呈正性相关关系(P<0.05);A3、B3、C3与CD10呈正性相关关系(P<0.05);C2与CK7呈正性相关关系(P=0.009)。结论CT增强参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O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当出现上述影像征象时,RO是可供考虑的鉴别诊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组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动态增强CT征象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平 赵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动态增强CT表现,记录病灶部位、大小、密度、边缘、强化形式,分别测量病灶在CT动态增强各期的CT值。[结果]CT平扫:13例...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动态增强CT表现,记录病灶部位、大小、密度、边缘、强化形式,分别测量病灶在CT动态增强各期的CT值。[结果]CT平扫:1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平均直径4.64 cm,3例密度均匀,7例病灶内见瘢痕样低密度影,3例密度不均匀,其中2例见小囊状低密度灶。动态增强CT:13例病灶实质部分CT值在皮质期平均94 Hu、实质期平均110 Hu、排泄期平均90 Hu;7例病灶的中心瘢痕呈轻微强化,其中3例皮质期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影;2例病灶表现为皮质期至排泄期的节段性强化逆转,5例包膜轻度延迟强化。[结论]在动态增强CT影像上,肾嗜酸细胞腺瘤具有明显持续强化、星状瘢痕、包膜延迟强化、少数囊变、节段性强化逆转或显示皮质期粗大血管影等特点,有助于其术前诊断和与肾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玉振 童明敏 +3 位作者 田迎 王中秋 李苏健 吴越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嫌色细胞肾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术前鉴别困难,文中探讨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9个)RO(RO组)和15例CCRC(CCRC... 目的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嫌色细胞肾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术前鉴别困难,文中探讨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9个)RO(RO组)和15例CCRC(CCRC组)患者的CT增强扫描影像资料,并在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技术行图像后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对2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肿瘤的强化形式及中央星状瘢痕在RO组和CCR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各期的强化程度以及出现辐轮状强化、节段性增强反转等征象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2/4)的辐轮状强化、33%(3/10)的中央星状瘢痕经MPR重建后明确显示。结论肿瘤强化形式和中央星状瘢痕有助于RO和CCRC的鉴别,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术前准确评价RO和CCRC的特征、指导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嫌色细胞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文娟 谭永明 +4 位作者 龚洪翰 李志 章晨蕾 钟军 何来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08-271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和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两者的影像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CCRC和11例R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CT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两种肿瘤部位、大小、形状、CT... 目的: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和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两者的影像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CCRC和11例R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CT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两种肿瘤部位、大小、形状、CT平扫密度、肾窦脂肪浸润及瘤内囊变、坏死、钙化、中央瘢痕、贴边血管和(或)瘤内血管影均无明显差异。但锥形交界面和CT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锥形交界面和CT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而其他CT特征鉴别两病无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 细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