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董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肾下盏结石的治疗中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肾下盏结石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统计分... 目的:探讨在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肾下盏结石的治疗中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肾下盏结石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清石、残石情况、肾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组患者的清石率100.00%(30/30)高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86.67%(26/30),残石率0.00%(0/30)低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13.33%(4/30)(χ^(2)=4.580,P<0.05),血清SCr、CysC、BUN、尿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低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P<0.05),Kim-1水平高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P<0.05),住院天数少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P<0.05),总费用低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1/30)低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组13.33%(4/30)(χ^(2)=4.332,P<0.05)。结论:在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肾下盏结石治疗中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盏结石 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下载PDF
不同肾盂漏斗部夹角肾下盏结石病人采用不同术式的疗效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佩 刘莹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肾盂漏斗部夹角(IPA)肾下盏结石病人采用不同术式的疗效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下盏结石病人198例,根据IPA角度分为两组,A组IPA>30°,B组IPA≤30°。再根据各组手术方式分... 目的探讨不同肾盂漏斗部夹角(IPA)肾下盏结石病人采用不同术式的疗效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下盏结石病人198例,根据IPA角度分为两组,A组IPA>30°,B组IPA≤30°。再根据各组手术方式分为4个亚组,A1组70例,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A2组62例,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B1组23例,采用FURS术,B2组43例,采用FURS联合MPCNL术。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肾下盏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A1组和A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2组结石清除率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病人中结石清除完全者167例(清除组),清除不完全者31例(未清除组)。清除组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者高于未清除组,清除组IPA大于未清除组,肾盂漏斗部长度(IL)、结石直径小于未清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BMI高、IPA小、IL长、结石直径大是导致肾下盏结石术后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PA>30°的肾下盏结石,采用MPCNL和FURS的结石清除效果差别不大,但IPA≤30°的肾下盏结石,FURS结石清除效果有限,与MPCNL联合应用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BMI高、IPA小、IL长、结石直径大是导致肾下盏结石术后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漏斗夹角 肾下盏结石 疗效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两种碎石术治疗不同肾盂漏斗部夹角的肾下盏结石 被引量:15
3
作者 但超 王黎 +3 位作者 姚启盛 龚小新 王俊霖 杨勇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治疗不同肾盂漏斗部夹角(IPA)10~20 m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PA夹角进行分组,并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治疗不同肾盂漏斗部夹角(IPA)10~20 m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PA夹角进行分组,并根据患者术式不同,每组分为两个亚组:IPA>30°的患者中,32例患者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组(A组),28例患者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组(B组)。IPA≤30°的患者中,10例患者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C组),20例患者为输尿管软镜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D组)。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手术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结石清除率。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感染情况(Clavien I级),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感染(Clavien I级)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降钙素原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发热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A组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PA>30°的肾下盏结石,MPCNL和FURS的结石清除率相似,且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均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对于IPA≤30°的肾下盏结石,输尿管软镜具有局限性,而单独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清除率亦低,建议行MPCNL或FURS联合MPCNL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软镜 肾盂漏斗夹角 肾下盏结石 钬激光碎石术
下载PDF
肾盂肾下盏漏斗角小于30&#176;患者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嗣星 宋超 +2 位作者 刘凌琪 廖文彪 吴天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infundibulopelvic angle,IPA)对软性输尿管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影响及其碎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月6月我院36例采用软性输尿管镜治疗IPA< 30°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 目的 探讨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infundibulopelvic angle,IPA)对软性输尿管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影响及其碎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月6月我院36例采用软性输尿管镜治疗IPA< 30°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9例.年龄34~71岁,平均(52.1±10.6)岁.本组均为单侧单发肾下盏结石,结石直径1.2~2.6crm,平均(1.5±0.8)cm.术前均行CTU检查,确认IPA< 30°,其中IPA< 10°者15例,11°~ 20°者13例,21°~ 30°8例.结果 IPA< 30°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为63.9% (23/36),二期清石率为100%.手术时间为52 ~ 127min,平均(95.5 ±31.4)min.术后住院3~5d,平均(4.1±1.2)d.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转为其他手术的病例.术后4周移除双J管.随访4~12个月.随访期间,B超及CT平扫确认结石清除情况.结论 IPA< 30°对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及术后排石有显著影响,但结合术前影像学分析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有效治疗<30°IPA的结石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盏结石 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 软性输尿管镜术 钬激光碎石术
原文传递
肾下盏解剖结构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汉江 郝宗耀 曾国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输尿管软镜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治疗难治性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肾盏结构相对复杂,尤其是肾下盏解剖结构变异大,对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不一,清除率报道不尽相同。充分了解和准确认识肾下盏解剖结构对于患者病情评估,... 输尿管软镜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治疗难治性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肾盏结构相对复杂,尤其是肾下盏解剖结构变异大,对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不一,清除率报道不尽相同。充分了解和准确认识肾下盏解剖结构对于患者病情评估,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肾下盏解剖结构及其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盏解剖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肾盂漏斗夹角
原文传递
可视穿刺联合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IPA<30°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 郭志新 +4 位作者 杨登科 潘天然 关天佑 吴洪磊 余晓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穿刺联合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visual puncture combined with super-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V-SMP)治疗肾盂漏斗夹角(infundibular pelvic angle, IPA)<30°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目的:探讨可视穿刺联合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visual puncture combined with super-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V-SMP)治疗肾盂漏斗夹角(infundibular pelvic angle, IPA)<30°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IPA<30°肾下盏结石的患者16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V-SMP组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 RIRS)组,每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血红蛋白下降、相关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V-SMP组结石清除率高于RIRS组(95.06%vs.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MP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低于RIRS组[(66.65±12.27) min vs.(73.93±13.74) min、(1.51±0.10)万vs.(1.92±0.13)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有肉眼血尿例数、膀胱刺激征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5天、1个月V-SMP组患者VAS评分、有肉眼血尿例数、膀胱刺激征发生的例数明显低于R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IRS治疗相比,V-SMP治疗IPA<30°肾下盏结石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减少双J管留置带来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穿刺 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肾盂漏斗夹角 肾下盏结石
原文传递
输尿管-肾下盏距离在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下盏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雄 梁华庚 +7 位作者 荣佑民 刘宏 石瑛 海波 韩晓敏 鞠文 章小平 李文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评估方法——输尿管-肾下盏距离(ureter-lower calyx distance,ULD)在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6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评估方法——输尿管-肾下盏距离(ureter-lower calyx distance,ULD)在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6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软镜处理肾下盏结石。分析分别采用肾盂漏斗部夹角(infundibulopelvic angle,IPA)分组与ULD分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清石率的差异。结果以IPA进行分组,分为IPA>30°组和IPA≤30°组,2组手术时间和清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以ULD进行分组,分为ULD>3 cm组和ULD≤3 cm组,2组手术时间和清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A>30°组与ULD>3 cm组手术时间和清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LD作为一种全新的输尿管软镜术前评估指标,较IPA更方便简单,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盏结石 输尿管软镜 肾盂漏斗夹角 输尿管-肾下盏距离 清石率
原文传递
可视针状经皮肾镜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IPA≤30°的肾脏下盏结石
8
作者 王学雷 温晓飞 +4 位作者 黄立群 金勇超 李冬阳 李容炳 杨国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21-423,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针状经皮肾镜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IPA≤30°的肾脏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肾脏下盏结石患者,术前通过CT测量结石长径1~2 cm、通过CT重建影像测量IPA≤30&... 目的探讨可视针状经皮肾镜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IPA≤30°的肾脏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肾脏下盏结石患者,术前通过CT测量结石长径1~2 cm、通过CT重建影像测量IPA≤30°,共纳入符合以上标准的肾下盏结石患者47例。逆行置入电子输尿管软镜。超声引导下F4.8可视穿刺针穿刺至患侧肾脏下盏,顺行针状肾镜和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碎石。结果超声引导下针状可视经皮肾镜顺利建立下盏通道,其中18例为下盏可移动结石,针状肾镜将结石推至肾盂,再进一步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另29例为嵌顿性结石,扩张至F8通道,针状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碎石。手术时间63~94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6.4~10.3 g/L。2例患者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的并发症,包括1例患者肾绞痛、1例患者发热。术后1个月复查清石率为95.7%(45/47)。结论联合使用可视针状经皮肾镜和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IPA≤30°的肾下盏结石,其清石率与常规经皮肾镜类似,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输尿管软镜类似,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经皮肾镜 针状肾镜 输尿管软镜 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 下盏结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