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G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韩聪祥 谢庆祥 +3 位作者 李金雨 林吓聪 赵力 黄宏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比较抗人体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应用ATG(77例)与抗CD3单克隆抗体(24例)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TG组与抗CD3单克隆抗体组在术后1... [目的]比较抗人体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应用ATG(77例)与抗CD3单克隆抗体(24例)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TG组与抗CD3单克隆抗体组在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透析过渡比例、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年人/肾存活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ATG组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继发感染率显著少于CD3单克隆抗体组(P〈0.05)。[结论]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而耐受力较差或老年患者宜使用ATG治疗以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免疫学 抗淋巴细胞血清 抗原 CD3 抗体 单克隆
下载PDF
肾移植中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及高群体反应性抗体的临床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大庆 田晓辉 +3 位作者 薛武军 丁小明 燕航 何晓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研究群体反应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意义及对高群体反应性抗体受者的临床处理。方法:监测544例次肾移植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并对PRA值≥40%的14例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116例(21.3%),其中PRA≥40%26例;PP... 目的:研究群体反应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意义及对高群体反应性抗体受者的临床处理。方法:监测544例次肾移植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并对PRA值≥40%的14例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116例(21.3%),其中PRA≥40%26例;PPA阳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25.0%)高于PRA阴性组(4.9%),术后PRA水平升高组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PRA无变化组,血浆置换组与未行血浆置换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PRA的水平是评价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筛选合适供者和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浆置换法处理高致敏状态,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免疫学 群体反应性抗体 血浆置换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群体反应性抗体对再次肾移植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华 张海祥 +3 位作者 鲍楠 赵院利 刘宗智 胡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3-314,共2页
目的:探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其肾功能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再次肾移植的患者47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检出HLA-I、II类混合抗原板,对所有患者进行PRA的检测,采用Lambda的抗原筛选板对抗体类型进行检... 目的:探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其肾功能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再次肾移植的患者47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检出HLA-I、II类混合抗原板,对所有患者进行PRA的检测,采用Lambda的抗原筛选板对抗体类型进行检测,并检测患者的移植后的肾功能。结果:所有47例进行再次肾移植的患者中,17例为抗体阳性,占36.0%,其中抗HLA-I抗体3例(17.6%),抗HLA-II抗体10例(58.8%),抗HLA-I+II抗体4例(23.6%),分别占所有患者的6.4%(3/47)、21.3%(10/47)、8.5%(4/47)。患者进行再次肾移植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肾功能下降和肾功能丧失的比例分别为15.0%、60.0%、25.0%,抗体阴性患者的各项数据分别为76.5%、20.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肾移植患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患者肾功能有明显关系,PRA抗体阳性是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移植/免疫学 组织相容性
下载PDF
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敏 刘武岩 +1 位作者 宋晓东 白金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580-2581,共2页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意义及分析。方法:对126例肾移植患者,于术后3-30d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移植肾二维灰阶图像、彩色血流图、及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意义及分析。方法:对126例肾移植患者,于术后3-30d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移植肾二维灰阶图像、彩色血流图、及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以肾动脉RI〉0.75,PI〉1.80、小叶间动脉RI〉1作为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诊断标准,则敏感性87%、特异性82%。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肾移植/免疫学 人类
下载PDF
小剂量多克隆抗体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5
作者 梁月有 郑克立 戴宇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索能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有效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多克隆抗体的合理使用方案。方法:选择肾移植患者80例,根据使用多克隆抗体的时间不同分3组,观察病人血CD3+细胞数变化、急性排斥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索能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有效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多克隆抗体的合理使用方案。方法:选择肾移植患者80例,根据使用多克隆抗体的时间不同分3组,观察病人血CD3+细胞数变化、急性排斥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作前瞻性研究。结果:3组病人急性排斥反应率,术后5d内CD3+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而使用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时间较长者,术后6d后CD3+细胞数少于其他组,巨细胞病毒(CMV)病及一般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术后间歇使用小剂量tients′ATG及术后连续3~6d使用常规剂量ALG是一种有效、安全、价廉的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免疫学 免疫球蛋白类/治疗应用 移植物排斥/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移植肾30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6
作者 林志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704-2705,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移植肾及移植肾排异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3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肾检测。结果在30例移植肾中有3例二维结构、彩色血流显示异常,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增高,2例诊断为急性排异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移植肾及移植肾排异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3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肾检测。结果在30例移植肾中有3例二维结构、彩色血流显示异常,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增高,2例诊断为急性排异反应,1例为慢性排异反应。结论CDFI是了解移植肾排异反应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肾移植/免疫学 移植物排斥 人类
原文传递
Kidney regeneration: Where we ar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7
作者 Joao Paulo Zambon Renata S Magalhaes +5 位作者 Inkap Ko Christina L Ross Giuseppe Orlando Andrea Peloso Anthony Atala James J Yoo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4年第3期24-30,共7页
In 2012, about 16487 people received kidney transpl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as 95022 candidates were on the waiting lis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Despite advances in renal transplant immunology, approximately 40... In 2012, about 16487 people received kidney transpl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as 95022 candidates were on the waiting lis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Despite advances in renal transplant immunology, approximately 40% of recipients will die or lose graft within 10 years.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therapies for renal failure have led researcher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modalities that could improve, restore, or replace the renal functi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 reasonable approach for kidney regeneration and review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cell sources and mechanisms to develop a bioengineering kidney. Due to kidneys peculiar anatomy, extracellular matrix based scaffolds are ration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ir regeneration. The perfusion of detergents through the kidney vasculature is an effcient method for delivering decel-lularizing agents to cells and for removing of cellular material from the tissue. Many efforts have focused on the search of a reliable cell source to provide enrichment for achieving stable renal cell systems. For an effcient bioengineered kidney, these cells must be attached to the organ and then maturated into the bio-ractors, which simulates the human body environment.A functional bioengineered kidney is still a big challenge for scientists. In the last ten years we have got many improvements on the feld of solid organ regeneration; however, we are still far away from the main target. Currently, regenerative centers worldwide have been striving to find feasible strategies to develop bioengi-neered kidneys. Cell-scaffold technology gives hope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who struggle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ue to extended periods on dialysis or immunosupression. The potential of bioengi-neered organ is to provide a reliable source of organs, which can be refunctionalized and transpl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dney regeneration Stem cells DECELLULARIZATION Extra cellular matrix Regenerative medic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