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熙
梁学志
+4 位作者
王硕
杨世海
张彬
张旭辉
王东文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探讨选择侧卧位超声引导实施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解剖理论依据。方法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先后行垫腹俯卧位(被检查者俯卧后在上腹部加垫枕,垫枕宽50c...
目的观察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探讨选择侧卧位超声引导实施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解剖理论依据。方法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先后行垫腹俯卧位(被检查者俯卧后在上腹部加垫枕,垫枕宽50cm、高10cm)和垫腰侧卧位(被检查者侧卧后在腰部加垫枕,垫枕规格同上)肾脏超声检查,利用点追踪技术、使用超声系统附带的测量软件测量侧卧位和俯卧位时肾脏移动度、俯卧位转为侧卧位时肾脏下移距离、肾脏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11肋间隙。结果 侧卧位时左肾上下移动度为(13.7±3.0)mm、左右移动度为(1.5±0.4)mm、前后移动度为(1.7±0.4)mm,俯卧位时左肾上下移动度为(8.6±2.0)mm、左右移动度为(1.2±0.2)mm、前后移动度为(1.2±0.3)mm,两者相比,P均<0.05。侧卧位时右肾上下移动度为(13.9±3.7)mm、左右移动度为(1.5±0.4)mm、前后移动度为(1.7±0.3)mm,俯卧位时右肾上下移动度为(8.6±2.5)mm、左右移动度为(1.2±0.2)mm、前后移动度为(1.2±0.2)mm,两者相比,P均<0.05。俯卧位转为侧卧位时,左肾下移的距离为(19.8±3.3)mm,右肾下移的距离为(17.7±4.2)mm,两者相比,P<0.05。侧卧位时左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60.1±13.7)mm、右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9.7±12.9)mm,俯卧位时左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4.0±11.3)mm、右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5.3±11.5)mm,两者相比,P均<0.05。侧卧位时11肋间隙左侧为(23.9±1.1)mm、右侧为(24.4±1.6)mm,俯卧位时11肋间隙左侧为(22.4±0.6)mm、右侧为(22.2±0.9)mm,两者相比,P均<0.05。结论 相比于俯卧位,侧卧位时肾脏移动度增大、肾脏位置下移、11肋间隙增大、肾脏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增加;侧卧位行超声引导下PCNL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体位
肾脏
超声
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体位
侧卧位
俯卧位
肾脏
活动度
11肋间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熙
梁学志
王硕
杨世海
张彬
张旭辉
王东文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40-43,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探讨选择侧卧位超声引导实施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解剖理论依据。方法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先后行垫腹俯卧位(被检查者俯卧后在上腹部加垫枕,垫枕宽50cm、高10cm)和垫腰侧卧位(被检查者侧卧后在腰部加垫枕,垫枕规格同上)肾脏超声检查,利用点追踪技术、使用超声系统附带的测量软件测量侧卧位和俯卧位时肾脏移动度、俯卧位转为侧卧位时肾脏下移距离、肾脏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11肋间隙。结果 侧卧位时左肾上下移动度为(13.7±3.0)mm、左右移动度为(1.5±0.4)mm、前后移动度为(1.7±0.4)mm,俯卧位时左肾上下移动度为(8.6±2.0)mm、左右移动度为(1.2±0.2)mm、前后移动度为(1.2±0.3)mm,两者相比,P均<0.05。侧卧位时右肾上下移动度为(13.9±3.7)mm、左右移动度为(1.5±0.4)mm、前后移动度为(1.7±0.3)mm,俯卧位时右肾上下移动度为(8.6±2.5)mm、左右移动度为(1.2±0.2)mm、前后移动度为(1.2±0.2)mm,两者相比,P均<0.05。俯卧位转为侧卧位时,左肾下移的距离为(19.8±3.3)mm,右肾下移的距离为(17.7±4.2)mm,两者相比,P<0.05。侧卧位时左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60.1±13.7)mm、右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9.7±12.9)mm,俯卧位时左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4.0±11.3)mm、右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5.3±11.5)mm,两者相比,P均<0.05。侧卧位时11肋间隙左侧为(23.9±1.1)mm、右侧为(24.4±1.6)mm,俯卧位时11肋间隙左侧为(22.4±0.6)mm、右侧为(22.2±0.9)mm,两者相比,P均<0.05。结论 相比于俯卧位,侧卧位时肾脏移动度增大、肾脏位置下移、11肋间隙增大、肾脏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增加;侧卧位行超声引导下PCNL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体位
肾脏
超声
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体位
侧卧位
俯卧位
肾脏
活动度
11肋间隙
Keywords
position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renal ultrasonography
position of renal ultrasonography
lateral position
prone position
kidney activity
11 intercostal space
分类号
R692.4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
陈熙
梁学志
王硕
杨世海
张彬
张旭辉
王东文
《山东医药》
CAS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