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茶总黄酮抗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涛 杨全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肾茶总黄酮对大鼠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6组,通过给予这6组大鼠不同的药物治疗来观察其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差异。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注射... 目的探究肾茶总黄酮对大鼠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6组,通过给予这6组大鼠不同的药物治疗来观察其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差异。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注射大肠埃希菌使模型组大鼠炎症因子TNF-α含量由(36.87±3.02)上升到(102.83±11.64)ng/L,前列腺含量由(21.64±1.91)上升到(72.42±5.88)ng/L和IL-8含量由(7.66±0.62)上升到(20.56±1.69)ng/L和前列腺由(32.63±2.02)上升到(114.75±11.32)n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模型组前列腺抗氧化酶(SOD)活力由(42±3)下降到(14±3)U/mg(P<0.01)。前列腺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由(3.3±0.4)上升到(14.2±1.0)(P<0.01)。相对于模型组,各剂量组的肾茶总黄酮均能显著性抑制前列腺和血清TNF-α和IL-8上升(P<0.01),升高SOD活力并降低MDA水平。结论肾茶总黄酮具备潜在的抗细菌性前列腺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总黄酮 大鼠 氧化应激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下载PDF
肾茶总黄酮调节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银雪 葛平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1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究肾茶总黄酮调节实验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用60只雄性实验SD大鼠,采用信封法随机编码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肾茶总黄酮小剂量治疗组和肾茶总黄酮大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肾茶... 目的:探究肾茶总黄酮调节实验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用60只雄性实验SD大鼠,采用信封法随机编码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肾茶总黄酮小剂量治疗组和肾茶总黄酮大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肾茶总黄酮小剂量治疗组和肾茶总黄酮大剂量治疗组均采用手术摘除实验大鼠右侧肾脏,持续阻断左肾动脉1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酶偶联法测定模型大鼠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肾茶总黄酮小剂量治疗组和肾茶总黄酮大剂量治疗组以肾茶总黄酮溶液灌胃(大剂量组400 mg/kg、小剂量组100 mg/kg),治疗4 d;采用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取肾组织匀浆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模型组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显示造模成功;经肾茶总黄酮大剂量治疗后,肾茶总黄酮大剂量治疗组肌酐、尿素氮、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一氧化氮合成酶和丙二醛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茶总黄酮能够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急性肾损伤,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来实现,其机制可能是减少大鼠肾组织内自由基生成,增强其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总黄酮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损伤 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肾茶总黄酮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游建军 李光 +2 位作者 李宇赤 王婉丽 李宜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143,共5页
目的:研究肾茶总黄酮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及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7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定位注射6-OHDA(8μg溶于4μ... 目的:研究肾茶总黄酮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及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7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定位注射6-OHDA(8μg溶于4μL含质量分数为0.2%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中)损毁大鼠单侧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方法建立P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肾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45,22,11 mg·kg-1·d-1)、美多芭组(7.8 mg·kg-1·d-1),给药组ig给予相应药物,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并处死,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A和高香草酸(HVA)多项指标的水平。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茶总黄酮2,1,0.5,0.25 g·L-1组,共6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加入30μmol·L-1的6-OHDA,复制PD细胞模型,肾茶总黄酮各剂量组均经过不同浓度肾茶总黄酮预处理,继续培养20 h后,对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D大鼠的旋转次数增加,脑组织CAT,GSH-Px,SOD和HVA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茶总黄酮高剂量可以明显减少PD大鼠旋转次数,肾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脑组织CAT,GSH-Px,SOD和HVA水平,降低MDA水平(P<0.05,P<0.01),但是在改善神经行为和提高DA水平方面作用效果不及美多芭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6-OHDA引起的细胞损伤较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茶总黄酮(2,1 g·L-1)组预处理组可以明显减轻6-OHDA引起的细胞损伤(P<0.05,P<0.01)。结论:肾茶总黄酮对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和细胞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减少抗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总黄酮 多巴胺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肾茶总黄酮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甘典辉 唐爱存 +1 位作者 伍小燕 李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6-268,共3页
目的:研究肾茶总黄酮(TFC)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阳性组250 mg·kg-1)、肾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mg·kg-... 目的:研究肾茶总黄酮(TFC)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阳性组250 mg·kg-1)、肾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mg·kg-1),除正常组外,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5 mg·kg-1,建立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肾茶总黄酮对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WBC)、卵磷脂小体密度、前列腺指数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前列腺组织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结果:肾茶总黄酮组能降低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和前列腺指数,增加卵磷脂小体密度(P<0.01或P<0.05);并能降低大鼠血清和前列腺组织匀浆TNF-α,IL-8水平。结论:肾茶总黄酮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8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总黄酮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