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的B超病程观察及肿瘤倍增时间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利群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6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B超 病程观察 肿瘤倍增时间分析
下载PDF
肿瘤倍增时间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方超 王增颖 林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倍增时间(TD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NSCLC手术切除的患者247例,收集患者术前2次及以上胸部薄层CT扫描图像。使用Schwart... 目的探讨肿瘤倍增时间(TD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NSCLC手术切除的患者247例,收集患者术前2次及以上胸部薄层CT扫描图像。使用Schwartz公式计算肺癌的TDT,探究TDT的长短与其病理生长特点、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方法绘制TDT与总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RFS)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分析患者生存期。结果TDT<400 d组中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和实性密度肿瘤患者的比例高于TDT≥400 d组(P<0.05);TDT≥400 d组中女性、无吸烟史和腺癌患者的比例高于TDT<400 d组(P<0.05);两组的年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T≥400 d组的OS和RFS优于TDT<400 d组(P<0.05)。结论TDT对评估NSCLC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倍增时间 预后评价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基于HRCT浸润性肺腺癌异质性分析及其与肿瘤倍增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江勇 黄文才 +3 位作者 薛阳 徐城 江远亮 邹佳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0-995,共6页
目的:探讨反映浸润性肺腺癌(IAC)异质性的HRCT特征及其与肿瘤倍增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IA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其中,恶性程度分级(2021版IASLC分级标准)1~3级者分别为25、49及25例。采用logis... 目的:探讨反映浸润性肺腺癌(IAC)异质性的HRCT特征及其与肿瘤倍增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IA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其中,恶性程度分级(2021版IASLC分级标准)1~3级者分别为25、49及2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浸润性肺腺癌的组织病理学构成特征(腺泡为主型、贴壁为主型、乳头型伴微乳头型、实性为主伴黏液型)与肿瘤倍增时间、各项HRCT特征(实性成分、磨玻璃成分、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牵拉征)的相关性,并对浸润性肺腺癌恶性程度分级与肿瘤倍增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分叶、浅分叶、长毛刺、胸膜牵拉征和支气管充气征是腺泡为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磨玻璃成分、长毛刺和浅分叶是贴壁为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磨玻璃成分、实性成分是实性为主伴黏液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支气管充气征、空洞征和短毛刺是乳头型伴微乳头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ASLC分级1~3级组的肿瘤倍增时间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546.2(1057.3,2199.0)、1035.6(656.5,2158.1)和413.7(204.7,689.3)个月,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712,P<0.001),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倍增时间越短。结论:不同组织病理学构成特征的浸润性肺腺癌在肿瘤倍增时间及CT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分化差的浸润性肺腺癌的肿瘤倍增时间相对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 腺癌 异质性 肿瘤倍增时间
下载PDF
肺癌肿瘤倍增时间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媛 杨志刚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8-1390,共3页
单纯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肺小结节做出准确定性诊断较为困难。肿瘤倍增时间是反映肿瘤生长特征的重要指针,计算肺小结节的肿瘤倍增时间,对其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采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或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 单纯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肺小结节做出准确定性诊断较为困难。肿瘤倍增时间是反映肿瘤生长特征的重要指针,计算肺小结节的肿瘤倍增时间,对其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采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或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T,MDCT)测定肿瘤倍增时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着重就肺癌肿瘤倍增时间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肿瘤倍增时间 高分辨率CT多层螺旋CT病理学
原文传递
利用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分析体检引发医疗纠纷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鲁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66-468,共3页
1案例 1.1案情摘要 田某,男,46岁,于2006--2008年分圳在被告医院进行3次体检,X线胸透均未见异常。2010年3月5日因“持续咳嗽伴痰中带血1月余”自行到被告医院进行体榆.胸透提示“间位结肠可能”,3月10日入住被告医院行进一步... 1案例 1.1案情摘要 田某,男,46岁,于2006--2008年分圳在被告医院进行3次体检,X线胸透均未见异常。2010年3月5日因“持续咳嗽伴痰中带血1月余”自行到被告医院进行体榆.胸透提示“间位结肠可能”,3月10日入住被告医院行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肿瘤 肿瘤倍增时间 医疗纠纷
下载PDF
血清AFP倍增时间、肿瘤体积倍增时间与肝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晶 王彦 +1 位作者 程魏 张剑宵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APF倍增时间(T2AFP),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VDT)与肝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测量肿瘤直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血清水平。比较肿瘤体积倍增时间与肝癌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AFP>100 ng/ml,比较AF... 目的评价血清APF倍增时间(T2AFP),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VDT)与肝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测量肿瘤直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血清水平。比较肿瘤体积倍增时间与肝癌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AFP>100 ng/ml,比较AFP倍增时间与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APF倍增时间和肿瘤体积倍增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按Edmondson grade分级Ed2、Ed3和Ed4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分别为:(159.2±140.3)、(86.7±67.3)和(54.2±31.9)d(P<0.05);Ed2、Ed3和Ed4的AFP倍增时间分别为:(193.6±174.2)、(141.0±124.5)和(57.3±44.6)d(P<0.05)。T2AFP和TDVT间呈正相关性(r=0.76,P<0.05);TVDT和T2AFP在低分化肝癌中明显缩短。结论 TVDT和T2AFP可以作为肝癌分化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倍增时间 肿瘤体积倍增时间 肝细胞癌 组织分化
下载PDF
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与乳腺癌肿瘤增殖/侵袭分子表达的相关性
7
作者 韩彦峰 邹淑伟 王宝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6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VDT)与乳腺癌肿瘤增殖/侵袭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8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同期病理确诊的56例乳腺腺瘤... 目的探讨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VDT)与乳腺癌肿瘤增殖/侵袭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8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同期病理确诊的56例乳腺腺瘤患者。患者应用三维超声进行检查,计算TVDT,并对乳腺癌、乳腺腺瘤患者病理学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瘤病灶TVDT水平均明显低于乳腺腺瘤患者(P <0.05),且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TVDT水平明显低于导管内原位癌患者(P <0.05);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促增殖基因、抗增殖基因、促侵袭基因、抗侵袭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检验发现乳腺癌病灶TVDT水平与增殖、侵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具有密切关系(|r|≥0.5,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可出现TVDT水平异常降低现象,且其降低程度与乳腺癌患者增殖、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活性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基于TVDT水平可实现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局的初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 乳腺癌恶性分子 血管密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VDT)与乳腺癌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根进 晏大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VDT)与乳腺癌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8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在本院进行腺瘤切除术的乳腺腺瘤患者100例作为乳腺腺瘤组。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VDT)与乳腺癌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8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在本院进行腺瘤切除术的乳腺腺瘤患者100例作为乳腺腺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TVDT水平,增殖相关基因、侵袭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乳腺癌患者超声TVDT水平与肿瘤恶性分子表达量的内在联系。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肿瘤TVDT水平低于乳腺腺瘤组患者;乳腺癌组患者肿瘤组织中促增殖基因PKM2、Notch1、FSCN1 mRNA的表达量高于乳腺腺瘤组,抗增殖基因FBXW7、HSG、EBP50mRNA的表达量低于乳腺腺瘤组;乳腺癌组患者肿瘤组织中促侵袭基因Gab2、VEGF mRNA的表达量高于乳腺腺瘤组,抗侵袭基因NDRG1、DKK-1、NUAK1 mRNA的表达量低于乳腺腺瘤组。Pearson检验发现,乳腺癌病灶TVDT水平与增殖相关基因、侵袭相关基因表达量均直接相关。结论:乳腺癌病灶超声TVDT水平异常降低,具体TVDT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活性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浅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9
作者 毛仙芝 狄小云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50-52,共3页
近10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在临床上应用迅速发展,其中^125I粒子是粒子植入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粒子源。与外放射治疗相比,其优点是连续低剂量长时间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近10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在临床上应用迅速发展,其中^125I粒子是粒子植入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粒子源。与外放射治疗相比,其优点是连续低剂量长时间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少。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治疗剂量与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有关,如果肿瘤倍增时间较短,需用开始剂量高的放疗方法,因此,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对于倍增时间较长的肿瘤组织更为合适。现结合近年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治疗 恶性肿瘤 近距离组织间放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肿瘤倍增时间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临床医生 外放射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自然史及肿瘤生长速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鹰 魏玮 +1 位作者 张鹏 张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3794-3798,3805,共6页
在发达国家,乳腺癌早期筛查已作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乳腺癌筛查效果受筛查间期的影响较大,筛查间期又取决于目标人群的乳腺癌自然史及肿瘤生长速度。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乳腺癌自然史的研究,并针对肿瘤进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即... 在发达国家,乳腺癌早期筛查已作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乳腺癌筛查效果受筛查间期的影响较大,筛查间期又取决于目标人群的乳腺癌自然史及肿瘤生长速度。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乳腺癌自然史的研究,并针对肿瘤进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即肿瘤生长速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目前乳腺癌自然史进展模型多采用不可检测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死亡及其基础上考量更多肿瘤生长特征、参数构建的多状态模型;乳腺肿瘤生长速度采用临床前期逗留时间和肿瘤体积倍增时间进行评估;乳腺肿瘤生长速度又受年龄、BRCA 1/2基因突变、乳腺癌家族史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及肿瘤组织病理学、临床信息等诸多特征的影响。了解乳腺肿瘤的生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最佳的乳腺癌筛查策略、提高早期筛查效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肿瘤的生长速度又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有效评估肿瘤增长情况也可为临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及制定个性化筛查间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自然史 生长速度 逗留时间 肿瘤体积倍增时间 综述
下载PDF
快速生长的肺腺癌伴高热、类白血病反应、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凌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3期580-582,共3页
肺癌的倍增时间随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受细胞增生和细胞死亡速率的影响。在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中,肺腺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最长,约168天。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其肿瘤倍增时间仅有8.96天,
关键词 肺腺癌 类白血病反应 快速生长 心内膜炎 血栓性 无菌性 肿瘤倍增时间 高热
下载PDF
蝎毒的放射增敏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会江 贺慧芳 +3 位作者 黄传继 祁超 高春芳 黄静 《实用医药杂志》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蝎毒对放疗的增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NIH小鼠右后肢外侧皮内,当肿瘤平均直径达到6mm左右时开始实验,观察蝎毒(0.6mg/kg)、放疗(4Gy)及其联合治疗组的肿瘤倍增时间(M... 目的 探讨蝎毒对放疗的增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NIH小鼠右后肢外侧皮内,当肿瘤平均直径达到6mm左右时开始实验,观察蝎毒(0.6mg/kg)、放疗(4Gy)及其联合治疗组的肿瘤倍增时间(MDDT)、生存时间(AST)、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对照组、蝎毒组、放疗组和蝎毒→放疗组的MDDT分别为(10.2±0.34)d、(11.5±0.38)d、(13.7±0.42)d和(16.1±0.53)d,各治疗组均可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引起肿瘤组织的坏死,诱发细胞凋亡,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结论 蝎毒对荷Lewis肺癌的NIH小鼠瘤体不仅有抑制或杀伤作用,而且对放疗有增敏作用。诱发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放射增敏 肿瘤倍增时间 生存时间 细胞凋亡 放疗 肺癌 肿瘤增敏
下载PDF
肺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13
作者 马建群 邵杰 +3 位作者 曲昌发 王晓红 董梅 哈医大三院内科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2期298-298,共1页
肺转移癌的外科治疗马建群1邵杰1曲昌发1王晓红2董梅2肺部是转移癌发生最多的部位,据报道有29~49%的恶性肿瘤有肺部转移病变。近30年来手术治疗肺转移性肿瘤的病例逐渐增加,至1986年有10余万例肺转移性肿瘤接受了... 肺转移癌的外科治疗马建群1邵杰1曲昌发1王晓红2董梅2肺部是转移癌发生最多的部位,据报道有29~49%的恶性肿瘤有肺部转移病变。近30年来手术治疗肺转移性肿瘤的病例逐渐增加,至1986年有10余万例肺转移性肿瘤接受了手术治疗,1933年Churc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肺转移癌 肺转移性肿瘤 外科手术治疗 肺转移瘤 手术切除 肿瘤转移 五年生存率 肿瘤倍增时间 恶性肿瘤手术
下载PDF
短期内迅速增大性肺癌的影像学分析
14
作者 廉鸿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4期157-158,共2页
肺癌增长率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一般认为肿瘤倍增时间长于2a或短于2wk者以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瘤内发生出血时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笔者通过对6例2wk内迅速增大性肺癌的X线、CT征象的分析,旨在评价X线、CT检查在诊断本病方面的作用... 肺癌增长率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一般认为肿瘤倍增时间长于2a或短于2wk者以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瘤内发生出血时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笔者通过对6例2wk内迅速增大性肺癌的X线、CT征象的分析,旨在评价X线、CT检查在诊断本病方面的作用及其发生的病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分析 肺癌 肿瘤倍增时间 病理学机制 良性病变 CT征象 CT检查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载量与原发性肝癌病程的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锐峰 何盛华 +4 位作者 蔡琳 王印 何沅鸿 朱迎春 李青峰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和e抗原(HBe Ag)载量与原发性肝癌(PHC)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2例HBV病史的PHC患者,分析HBV-DNA和HBe Ag载量与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DVT)的相关性。结果在HBV-DNA(+)/HBe Ag(+)组中,Ⅰ和Ⅱ期患者的TDVT与H...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和e抗原(HBe Ag)载量与原发性肝癌(PHC)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2例HBV病史的PHC患者,分析HBV-DNA和HBe Ag载量与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DVT)的相关性。结果在HBV-DNA(+)/HBe Ag(+)组中,Ⅰ和Ⅱ期患者的TDVT与HBV-DNA及HBe Ag载量呈负相关;在Ⅲ期患者中,TDVT仅与HBe Ag载量呈负相关,而与HBV-DNA载量无相关性。在HBV-DNA(+)/HBe Ag(-)组中,Ⅰ和Ⅱ期患者的TDVT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结论在病程早期,HBV-DNA和HBe Ag载量与PHC分期及进程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DNA载量 乙肝E抗原 肿瘤体积倍增时间
下载PDF
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自然生长史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哲褒 陈勇 +5 位作者 吕庆平 王成德 苏志鹏 吴近森 郑伟明 诸葛启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97-600,共4页
目的对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采用单纯的观察随访,分析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史,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20例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术后没有经过放疗和药物治疗情况下,观察其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情况。通过... 目的对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采用单纯的观察随访,分析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史,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20例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术后没有经过放疗和药物治疗情况下,观察其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情况。通过随访的MRI图像系统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的月增长率,肿瘤倍增时间,并分析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残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20例患者接受单纯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3.90年,术后第1次随访MRI时患者平均年龄为41.8岁。17例(8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3例(1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17例复发的残留肿瘤体积大小平均为4.73cm^3,随访末次肿瘤体积平均为16.98cm^3,在平均随访的4.08年内肿瘤月平均增长率为7.87%,肿瘤倍增时间平均为724d。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术后残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术后残余体积无显著相关性。根据残留肿瘤大小和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肿瘤倍增时间以确定恰当的术后安全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无功能腺瘤 自然史 肿瘤倍增时间 复发
原文传递
编者的话
17
作者 谷铣之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3-3,共1页
关键词 适应症 立体定向治疗 肿瘤潜在倍增时间 不同看法 食管癌 影像诊断 剂量测量 剂量分布 原则及方法 放射物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