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对肿瘤全切率的影响
1
作者 束金华 《医师在线》 2024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对肿瘤全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对肿瘤全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全切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指标、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肿瘤全切率,且具有与常规显微手术相似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肿瘤 微创除术 肿瘤全切率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荧光素钠染色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伟 张继伟 +2 位作者 李长华 李峰 陈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3-255,259,共4页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引导技术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5年6月沈阳急救中心神经外科经磁共振诊断为脑胶质瘤患者78例,拟行显微操作手术切除,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手术组(38例)与荧光素钠组(40例),常规组患...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引导技术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5年6月沈阳急救中心神经外科经磁共振诊断为脑胶质瘤患者78例,拟行显微操作手术切除,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手术组(38例)与荧光素钠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显微操作切除肿瘤,荧光素钠组患者在显微操作切除肿瘤的过程中采用荧光素钠引导,根据荧光素钠将肿瘤组织染色强度来判断肿瘤边界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功能区与非功能区肿瘤完全切除率及患者手术前后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荧光素钠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9±32.6)min vs.(211.4±40.7)min,(12.7±3.1)d vs.(13.9±4.2)d,t=1.141、1.441,P>0.05]。荧光素钠组患者总体肿瘤全切率(85.0%vs.55.3%)、功能区肿瘤全切率(83.3%vs.42.9%)、非功能区肿瘤全切率(85.7%vs.62.5%)均高于常规手术组,其中2组总体全切率与功能区肿瘤全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功能区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荧光素钠组患者术后1个月KP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79.8±6.3)分vs.(74.1±6.8)分,t=3.843,P<0.05]。结论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手术可显著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的全切率,减少患者功能区损伤,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显微手术 荧光素钠 肿瘤全切率 KPS评分
下载PDF
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明 杨冰 +6 位作者 李政卫 廖环 许峰峰 肖丽鸿 丁强 刘信龙 徐正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43-45,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垂体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垂体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综合疗效,术后空腹血糖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数字分级法(NRS)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为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腔出血、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综合疗效好、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经蝶窦入路手术 开颅手术 肿瘤全切率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在颅底肿瘤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成才 姚国杰 +6 位作者 杜威 胡亮平 韦可 伍杰 秦汉 王再贵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在颅底肿瘤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颅底肿瘤术前均行DynaCTA检查及MRI薄层(2 mm)增强扫描检查,将多组影像数据输入工作站,采用"双容积重建"技术进行脑血管及MRI的影像融合,通过静态及动态...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在颅底肿瘤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颅底肿瘤术前均行DynaCTA检查及MRI薄层(2 mm)增强扫描检查,将多组影像数据输入工作站,采用"双容积重建"技术进行脑血管及MRI的影像融合,通过静态及动态融合影像观察肿瘤与脑结构、血管及颅骨的毗邻关系,并对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防血管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例均获得满意的影像融合、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在一张影像上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及其周围脑结构、血管及颅骨解剖关系,提高精准性诊断,并应用于指导治疗策略、设计手术划及预防并发症。9例均恢复满意出院。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对提高颅底肿瘤的诊断精准性、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效果肯定,对血管损伤并发症治疗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多模态影像融合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在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应用
5
作者 张林 郭田田 +2 位作者 王纵 李力 杨扬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704-707,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显微切除术,n=37)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n=4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中枢神经特异...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显微切除术,n=37)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n=4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中枢神经特异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以及手术切除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S100-β、NSE水平更低,BDNF水平与KPS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均P<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能够更好改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肿瘤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术中超声 神经功能 肿瘤全切率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继国 周凯 +2 位作者 孙宏杰 吴鹏飞 张庭荣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9例垂体瘤患者,比较再次手术和首次手术的临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肿瘤全切率。结果两次手术肿瘤全切率、手...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9例垂体瘤患者,比较再次手术和首次手术的临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肿瘤全切率。结果两次手术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次手术的术后住院天数[(13.30±6.81)d]较首次手术[(9.60±3.55)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再次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尤其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尿崩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肿瘤全切率与首次手术差别不大,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术后住院天数延长,再次手术在切除肿瘤及保护重要邻近解剖结构方面较首次手术复杂性及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外科手术 并发症 肿瘤全切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