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黄孟芹 胡丽霞 +2 位作者 李成发 吴艳 袁倩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PEG-rh G-CSF组(53例)和rh G-CSF组(47例)。比较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并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观察两组rhGCSF或PEG-rh G-CSF化疗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白细胞(WBC)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14天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rh G-CSF组,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发生率更低(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更优(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ANC、WB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发现,化疗后1天,两组AN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PEG-rh G-CSF组患者的ANC、WBC均高于rh G-CSF组(P<0.05)。化疗后14天,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PEG-rhG-CSF组更高(P<0.05)。PEG-rhG-CSF组和rh G-CS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21%比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h G-CSF相比,PEG-rh 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观察硫培非格司亭治疗肿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蒋剑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硫培非格司亭治疗肿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化疗期间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硫培非格司亭... 目的:探讨硫培非格司亭治疗肿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化疗期间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硫培非格司亭治疗,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瑞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化疗后ANC与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恢复至正常范围时间、ANC与WBC检测结果恢复至正常范围后的维持时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骨髓抑制发生率、按期足剂量化疗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ANC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ANC与WBC检测结果恢复至正常范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N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观察组按期足剂量化疗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与对照组的15.38%相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硫培非格司亭治疗肿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按期足剂量化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硫培非格司亭 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影响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分析
3
作者 高辉 张美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治疗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 目的:分析影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治疗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均在化疗第一周期的第3天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两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按照所有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未发生组和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总结影响PEG-rhG-CSF预防效果的因素。结果:两个化疗周期结束后,120例患者中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人数为22例,发生率为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体质量指数、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KPS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0.537)、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OR=0.523)、KPS评分(OR=0.831)是影响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P<0.05)。结论: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体质量指数、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KPS评分较低的肺癌化疗患者无法从PEG-rhG-CSF中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肺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血宝合剂或利可君片联合PEG-rhG-CSF预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4
作者 郭子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50-0154,共5页
探究生血宝合剂或利可君片联合PEG-rhG-CSF预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研究选取77例接受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单独使用PEG-rhG-CSF,观察1组(26例)给予生血宝... 探究生血宝合剂或利可君片联合PEG-rhG-CSF预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研究选取77例接受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其中对照组(26例)给予单独使用PEG-rhG-CSF,观察1组(26例)给予生血宝合剂联合PEG-rhG-CSF治疗,观察2组(25例)给予利可君片联合PEG-rhG-CSF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分期、病理类型和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 显示两组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相对高于观察组,其中发热、乏力、骨关节痛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尤其是未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比较,无论是联合生血宝合剂还是利可君片,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生血宝合剂或利可君片联合PEG-rhG-CSF均能有效降低肿瘤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利可君片相对在药物经济学上对患者更具有利益,因此其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宝合剂 利可君片 PEG-rhG-CSF 肿瘤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预测
5
作者 饶井芬 于晓磊 +3 位作者 肇爽 张聪 冉欣欣 朱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295例NSCLC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295例NSCLC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n=91)、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n=20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比例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体重、化疗延迟、化疗方案剂量、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预防性应用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5.00%。结论:基于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的随机森林模型对于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较高评估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上述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随机森林模型 预测价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类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对肿瘤患者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
6
作者 李雪 《大医生》 2019年第20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对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实施人类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参照组行西医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对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实施人类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参照组行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人类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时,研究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实施人类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并文献分析
7
作者 刘璐 宋沧桑 +2 位作者 沈成臣 李兴德 余春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5期117-120,127,共5页
目的对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在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应用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可及性四个维度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并文献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昆明市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及质量控... 目的对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在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应用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可及性四个维度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并文献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昆明市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及质量控制工作规范》中《医疗机构在对本机构常备供应目录进行年度审核(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评分量表对昆明市某三甲医院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文献分析法验证评价结论。结果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经济性等方面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用于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患者对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的可负担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下载PDF
PCT和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曲伟 商军锋 +1 位作者 邹慧琳 杨瑞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07月至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且出现FN的121例AML患者,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化疗期间发生FN且发热原因不明(细菌培养阴性,无临床迹象表明存在感染)与细菌感染组菌血症(血培养阳性)和局部感染(血培养阴性,细菌培养提示局部感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FN发病第1至3天血浆PCT和PSPN水平。结果: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FN发病第1至3天的PCT和PSPN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天的PCT水平鉴别FN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2、0.737、0.715,而PSPN诊断AUC分别为0.799、0.729、0.703。此外,PCT和PSPN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FN细菌感染诊断的AUC值(0.892、0.808、0.763)。发病第1天PCT≥2.02 ng/mL或者PSPN≥2.40μg/L,FN细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当PSPN≥2.91μg/L时,AML患者FN细菌感染风险增加2.177~2.624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呈正相关(P<0.001),PSPN值与SOF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CT较PSPN在区分FN细菌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病因方面准确性更高,其浓度与细菌性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用能进一步提高PCT对FN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芳 俞伟 +4 位作者 梁岚清 罗燕荣 王倩倩 黄玉荣 曲宝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比较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延迟应用普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及住院率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8例头颈部鳞癌(T3... 目的:比较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延迟应用普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及住院率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8例头颈部鳞癌(T3,T4/N2N3)同步化放疗患者。预防性应用 PEG-rhG-CSF 组(PEG组)26例,化疗第5天给予100μg/kg 皮下注射;延迟应用 rhG-CSF 组(rhG 组)22例,化疗后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15;109/L 时,皮下注射 rhG-CSF 至白细胞≥10&#215;109/L。结果①预计化疗192周期化疗,实际化疗186周期,其中诱导化疗96个周期,同步放化疗90个周期。②Ⅲ~Ⅵ度中性粒细胞减少,PEG 组和 rhG 组分别为3.85%、19.5%(OR =0.165,95% CI 为0.053~0.515,P =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PEG 组和 rhG组分别为0.96%、8.53%(OR =0.104,95% CI 为0.013~0.863,P =0.023);其中,75%的 FN 发生在同步放化疗周期内。③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的住院率 PEG 组和 rhG 组分别为1.92%、6.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按期给药率分别为96.2%、84.1%;其中81.8%的延迟给药发生在同步放化疗期间。⑤两组不良反应均可以耐受,仅1例患者发生骨痛。结论预防性使用 PEG-rhG-CSF 组减少了头颈部同步放化疗粒细胞减少及相关性 FN 的发生率,有利于按时按预定剂量实施同步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化放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PEG-rhG-CSF和rhG-CSF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荟萃分析
10
作者 曹尚美 陈泊霖 +3 位作者 杨少哲 张欢欢 邹真真 付秀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151-154,198,共5页
目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主要药物,为全面评价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需要分析现有相关试验研究,以更好... 目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主要药物,为全面评价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需要分析现有相关试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收录于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结果对9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EG-rhG-CSF和rh G-CSF干预后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695,RR=0.49,95%CI(0.24,1.02),P=0.06],提示二者疗效相当。而二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95,RR=0.66,95%CI(0.55,0.78),P<0.00001]。两项对比可信度方面均表现良好,无发表偏倚和异质性,Egger’s结果分别为[95%CI(-5.56,2.45),P=0.390]和[95%CI(-3.24,1.81),P=0.532]。结论PEG-rhG-CSF和rh G-CSF疗效相当,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PEG-rh G-CSF明显低于rh 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慧君 杨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37例)...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37例)接受PEG-rhG-CSF治疗;研究组(37例)在其基础上联合地榆升白片治疗。评估两组治疗14 d后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WBC)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水平,采用癌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统计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30%)较对照组(78.38%)高(P<0.05)。两组治疗后WBC与ANC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WBC与ANC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QLQC-30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QLQC-30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占比(18.92%)较对照组(48.65%)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2%)与对照组(27.0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明显,对WBC与ANC水平影响较小,可改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级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安全可靠,优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地榆升白片 PEG-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PEG-rhG-CSF预防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刘社清 宋现书 陈华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200例,按照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98)化疗...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200例,按照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98)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观察组(n=102)化疗后应用PEG-rhG-CSF。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应用PEG-rhG-CSF能有效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化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PEG-rhG-CSF对乳腺癌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及其血液学毒性
13
作者 赵丽萍 丁玉龙 +1 位作者 冯继红 刘宇婷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接受化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G-CSF组...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接受化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G-CSF组和PEG-rhG-CSF组,每组38例,比较两组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血液学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PEG-rhG-CSF组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均较rhG-CSF组低(P<0.05);PEG-rhG-CSF组血液学毒性分级显著优于rhG-CSF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hG-CSF相比,PEG-rhG-CSF预防乳腺癌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液学毒性,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PEG-rhG-CSF RHG-CSF 发热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2例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14
作者 孙燕 王绪栋 +6 位作者 罗荣华 王兆辉 常光妮 高婷婷 林垒垒 孙俊霞 刘亚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75-78,共4页
目的 总结儿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ELANE)基因自发突变导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了解其遗传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ELANE基因自发突变致CN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1为3岁9月男童,因反复口腔... 目的 总结儿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ELANE)基因自发突变导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了解其遗传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ELANE基因自发突变致CN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1为3岁9月男童,因反复口腔溃疡及粒细胞缺乏2年余入院;骨髓涂片示粒系成熟障碍,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入院后经抗感染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基因检测显示ELANE基因存在自发杂合突变,确诊为重型CN;家长拒绝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小剂量G-CSF治疗,目前无恶性转化。病例2为15岁女童,患儿自8月龄因发热发现中性粒细胞缺乏,既往曾反复感染,此次因咳嗽10余天,发热2天入院;该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呈周期性改变;查体发现牙龈明显萎缩,伴部分牙齿脱落;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粒系成熟障碍;基因检测显示该患儿携带ELANE基因变异,可导致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患儿粒细胞缺乏期行G-CSF治疗,家长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 CN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早的反复感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易漏诊,必要时可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及评估变异来源。ELANE基因是引起CN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杨振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7-0060,共4页
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74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抛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37例,PEG-rhG-CSF治疗),实验组(n=37例,地榆升白片联合PEG... 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74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抛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37例,PEG-rhG-CSF治疗),实验组(n=37例,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WBC、ANC)、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和记录。结果 实验组为97.30%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超过常规组的78.38%(P<0.05)。在治疗后的白细胞总数(WBC)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水平上,两组均出现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的WBC与ANC水平上高于常规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癌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的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实验组的QLQC-30评分在治疗后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级占比为18.9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8.65%(P<0.05)。在安全性方面,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2%,常规组为2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对WBC与ANC水平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改善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治疗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升白片 PEG-rhG-CSF 恶性肿瘤化疗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
16
作者 韩文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索与分析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作... 目的探索与分析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胎盘多肽组(n=41)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胎盘多肽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胎盘多肽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胎盘多肽组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多肽组的肝脾增大、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胎盘多肽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多肽组治疗14 d期间的恶心、呕吐、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多肽 小儿EB病毒 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 被引量:87
17
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马军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38-648,共11页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放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其减少程度、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对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及患者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重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规范性防治具有重要...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放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其减少程度、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对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及患者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重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规范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评估、预防、治疗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等多方面制订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提出了分层管理概念,并建立了预防与治疗的临床路径,旨在为规范化管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1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个案报道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春 李新艺 +1 位作者 宋林 王仲书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梳理临床药师参与1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过程,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MedSci等数据库中美罗...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梳理临床药师参与1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过程,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MedSci等数据库中美罗培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3年2月10日,从患者人口学特征,美罗培南用法用量,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干预及转归等方面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801篇,最终纳入9篇,涉及9例患者。纳入分析的10例患者(包含本研究报道案例1例和文献检索案例9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不超过3岁的5例;10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用法用量;原发疾病主要为颅内感染和血流感染;药品不良反应的潜伏期为8~20 d(平均14.5 d);8例患者为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例患者合并发热及皮疹;5例患者停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自行恢复正常,5例患者在停药的基础上加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细胞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亦恢复正常;1例患者因未定期随访而未知康复时间,其余9例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为6.9 d。结论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罕见和可逆的,潜伏期长,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程度较重。临床使用美罗培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石远凯 许建萍 +22 位作者 吴昌平 张燕 杨俊泉 周涛 刘峥 茅卫东 张沂平 王嵬 于忠和 邬麟 陈建华 王娟 安永辉 蔡建辉 刘明 陈振东 李青山 任朝英 杨志勇 李宝兰 赵敏 刘哲峰 刘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对需接受多周期化疗的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瘤患者连续2~4个周期预防性给予PEG-rhG-CSF。结果:PEG-rhG-CSF初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4.76%(13/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1.83%(5/273)、1.15%(2/174)和2.08%(2/9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11.36%(31/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6.23%(17/273)、2.87%(5/174)和3.13%(3/96)。第1次随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0.73%(2/273);FN持续时间中1例为2 d,1例为5 d;第2~4次随访的FN发生率均为0;次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筛选期的25%(7/28),分别降至后续1~3个周期的3.57%(1/28)、0(0/28)和6.67%(1/15),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从71.43%(20/28)分别降至10.71%(3/28)、14.29%(4/28)和0(0/15)。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48%(44/420)。结论:每个化疗周期应用1次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多个周期应用可以显示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肿瘤 化疗
下载PDF
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成人AML患者CK-18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赵叶飞 高峰 +1 位作者 吴晓 陈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强化化疗的75例AML-FN患者。在FN发作时(d_(0))、第1天(d_(1))和第2天(d_(2))测量血浆CK-18片段M30、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化疗期间血流感染(BSI)和脓毒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8例患者出现脓毒症,25例患者有血液培养阳性感染[BSI(+)]。BSI(+)组患者血浆CK-18水平在发热后d_(1)达到峰值。d_(1)和d_(2)时较高的血浆CK-18水平与BSI(+)和脓毒症有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d_(1) CK-18预测BS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32(95%CI:0.742~0.922),稍高于PCT和CRP(P<0.05)。d_(1) CK-18预测脓毒症的AUC值也较高,略高于PCT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_(0)~d_(2)期间CK-18峰值与PCT峰值有关,BSI(+)患者的相关系数(0.407)高于BSI(-)患者(0.182)。结论在AML患者中,血浆CK-18片段被发现是FN早期BSI(+)和脓毒症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细胞角蛋白-18片段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脓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