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干预对预防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蒋艳 曹勤洪 +1 位作者 还向坤 吴晓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干预下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行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根治术105例患者病历资料。2015年3月开始采用术中集束化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干预下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行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根治术105例患者病历资料。2015年3月开始采用术中集束化干预措施,按是否采用集束化干预分为集束化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SSI发生率,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集束化干预组SSI发生率9.1%(5/55),对照组为34.0%(1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相较未感染组,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肿瘤浸润超出肌层(T3+T4)、TNM分期较晚(Ⅲ+Ⅳ期)及未采用集束化干预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未采用集束化干预、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TNM分期较晚(Ⅲ+Ⅳ期)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能降低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SSI发生率,未采用集束化干预、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TNM分期较晚(Ⅲ+Ⅳ期)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集束化干预是降低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SSI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 集束化干预 新辅助放化疗 直肠肿瘤 肿瘤 各部 感染
下载PDF
内生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恶性腹盆腔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2
作者 周淑云 关铁 邹庆华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7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内生场腹腔热灌注化疗(IPHC)对恶性腹盆腔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24例腹盆腔恶性肿瘤进行以顺铂为主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检测热灌注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热灌注化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 目的探讨内生场腹腔热灌注化疗(IPHC)对恶性腹盆腔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24例腹盆腔恶性肿瘤进行以顺铂为主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检测热灌注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热灌注化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后CD4、自然杀伤(NK)细胞数目及CD4/CD8比值明显提高。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CD4、NK细胞数目及CD4/CD8比值,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 各部 灌注化疗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凡武 任长德 +2 位作者 寇文彬 韩海森 吴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22-23,共2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下和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PS)设计后布源125I粒子的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及随访疗效的结果。结果术后2、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82...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下和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PS)设计后布源125I粒子的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及随访疗效的结果。结果术后2、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82.8%、86.2%,1年局部控制率为73.9%,1年生存率为79.3%。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精确定位,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周边组织损伤少,局部疗效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 肿瘤 各部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下载PDF
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4
作者 牛朝荣 吴钧华 +2 位作者 谭艳佳 罗丹菊 许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的ECD,分析4例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 目的探讨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的ECD,分析4例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ECD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2岁11个月至69岁,病变分别位于肺(2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及睾丸(1例)。1例偶发夜间发热,1例有恶心、呕吐,其余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肺ECD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结节影,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的病例表现为实性占位。镜下均见纤维化背景中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伴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其中肺ECD的肿瘤细胞浸润主要出现在胸膜下、小叶间隔、血管周和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在胸膜和小叶间隔更为明显,在肺泡间隔中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均表达CD68、CD163及Fa,不表达CD1α及Langerin,仅1例表达S-100蛋白,3例BRAF V600E阳性。RT-PCR法检测4例均具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罕见且起病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需通过活检予以明确诊断。肺ECD与其他脏器ECD的影像学改变显著不同,其胸膜下、小叶间隔、血管周和细支气管周围浸润的组织学特点也有助于与其他肺疾病进行鉴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RT-PCR技术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诊断,且2种检测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DHEIM-CHESTER病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肿瘤 各部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谷梅兰 李莎 +1 位作者 张新明 康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手术结果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病理表现对照。结果肿瘤起源于胃14例,空肠2例,回肠3例,结肠3例,腹腔网膜1例,肠系膜1例。黏膜下型3例,...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手术结果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病理表现对照。结果肿瘤起源于胃14例,空肠2例,回肠3例,结肠3例,腹腔网膜1例,肠系膜1例。黏膜下型3例,肌壁间型8例,浆膜下型14例。64排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定性及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1.6%(22/24)和95.8%(23/24)。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很好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内部结构,能更准确地检出胃肠道间质瘤及初步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肿瘤 各部 螺旋CT
下载PDF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诊断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玮丽 彭红芬 张东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7例中发生于腹部3例(其中腹腔、腹膜后、腹膜各1例),鼻窦及鼻腔、腮腺、腹股沟区、膀胱...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7例中发生于腹部3例(其中腹腔、腹膜后、腹膜各1例),鼻窦及鼻腔、腮腺、腹股沟区、膀胱各1例。4例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3例呈分叶状,5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欠清,肿瘤直径2.0~9.1 cm,平均6.5 cm。CT扫描示2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增强后1例呈早期轻度强化,另3例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内部见条片状T2WI低信号。结论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CT和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肿瘤 各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实体瘤患儿治疗期间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媛 高怡瑾 +3 位作者 冯一 潘莉雅 付欢欢 洪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估实体瘤患儿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9例实体瘤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该院门诊进行营养咨询的109例健康儿童(与病例组年龄、性别... 目的评估实体瘤患儿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9例实体瘤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该院门诊进行营养咨询的109例健康儿童(与病例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接近)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方法对两组进行人体成分测定,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营养指标的差异,分析实体瘤患儿治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Z评分对营养状况进行分组,BMI Z评分<-1为营养不良,-1≤BMI Z评分≤2为营养正常。病例组中营养不良41例(37.6%),营养正常68例(62.4%)。病例组BMI、去脂体重质量指数和身体细胞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时营养状况、感染、黏膜炎是实体瘤患儿治疗期间营养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实体瘤患儿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人体成分测定能准确评估实体瘤患儿的营养状况。诊断时营养不良、治疗期间合并感染或黏膜炎是影响实体瘤患儿治疗期间营养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部肿瘤 综合疗法 营养评价 人体质量指数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贝伐单抗在部分实体肿瘤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玉 方明治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贝伐单抗(bevacizumab,BV)成为关注的焦点,并于今年2010年5月在中国成功上市。本文就BV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贝伐单抗(bevacizumab,BV)成为关注的焦点,并于今年2010年5月在中国成功上市。本文就BV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及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各部 结直肠肿瘤 非小细胞肺 乳腺肿瘤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肿瘤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左、右半结肠肿瘤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志金 许岸高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S01期67-6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左、右半结肠肿瘤的潜在关系,探讨左半结肠腺瘤对预测右半结肠进展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50~79岁诊断为左半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左、右半结肠肿瘤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腺瘤体积、... 目的通过分析左、右半结肠肿瘤的潜在关系,探讨左半结肠腺瘤对预测右半结肠进展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50~79岁诊断为左半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左、右半结肠肿瘤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腺瘤体积、数量、组织学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腺瘤直径≥10mm、绒毛组织>20%和多发均增加同时存在右半结肠进展性肿瘤的机会.71.99%(311/432)右半结肠肿瘤患者左半结肠未发现肿瘤,其中80.77%(210/260)右半结肠进展性肿瘤患者左半结肠未发现肿瘤.结论左半结肠腺瘤直径≥10mm、绒毛组织>20%、多发均增加同时存在右半进展性肿瘤的危险.采用乙状结肠镜筛查大肠肿瘤存在较大的漏诊率,提示大肠癌筛查应用全结肠镜而非乙状结肠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 各部 结肠镜
原文传递
病变部位和病理分期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永智 王安 王光辉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病变部位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经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86例资料,根据病变部位的差异分为低位组(低位直肠癌,即病变部位距齿状线≤5 cm,101例)和中高位组(中高位... 目的探讨病变部位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经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86例资料,根据病变部位的差异分为低位组(低位直肠癌,即病变部位距齿状线≤5 cm,101例)和中高位组(中高位直肠癌,即病变部位距齿状线>5 cm,86例)。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肿瘤直径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病理分期、TNM分期及病理学类型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病变部位与总生存期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位直肠癌患者的1年(82.2%)、3年(51.5%)、5年(13.9%)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中高位组(100%、89.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前3年更为突出。结论病变部位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有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肿瘤分期 肿瘤 各部
原文传递
青石棉污染区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调查
11
作者 张继华 韩丹 +3 位作者 施光运 张翼 邢海涛 李向宏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通过影像学调查以了解 1998年以来青石棉污染造成的恶性肿瘤患病情况。方法 搜集云南省大姚县人民医院 1998年 6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 1日间来我院就诊做CT及X线检查的病例与非污染区同省禄丰县人民医院同期同样病例资料进... 目的 通过影像学调查以了解 1998年以来青石棉污染造成的恶性肿瘤患病情况。方法 搜集云南省大姚县人民医院 1998年 6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 1日间来我院就诊做CT及X线检查的病例与非污染区同省禄丰县人民医院同期同样病例资料进行对比 ,重点探讨胸膜间皮瘤及肺癌。结果 观察组就诊病人CT检查 6615例 ,检出恶性肿瘤 2 5 8例 ,检出率为 3 9%;对照组就诊病人CT检查 485 4例 ,检出恶性肿瘤 13 2例 ,检出率为 2 72 %。观察组肺癌 66例 ,检出率为 1 0 0 %,胸膜间皮瘤 5 1例 ,检出率为 0 77%;对照组肺癌 5 0例 ,检出率为 1 0 3 %,胸膜间皮瘤 1例 ,检出率为 0 0 2 %。观察组就诊病人X线检查 14 0 44例 ,检出恶性肿瘤 5 7例 ,检出率为 0 41%;对照组就诊病人X线检查 160 2 4例 ,检查出恶性肿瘤 3 5例 ,检出率为 0 2 2 %。观察组肺癌 42例 ,检出率为 0 3 %,胸膜间皮瘤 6例 ,检出率为 0 0 4%;对照组肺癌 2 5例 ,检出率为 0 16%,胸膜间皮瘤 1例 ,检出率为 0 0 1%。结论 在X线及CT检查中 ,青石棉污染区恶性肿瘤患病率以肺癌、胸膜间皮瘤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 肿瘤 各部 体检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供体器官的切取及修整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毅 朱晓峰 +7 位作者 何晓顺 王国栋 王东平 胡红星 钱世鹍 鞠卫强 巫林伟 詹文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0-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5例供体器官簇的获取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道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供体器官簇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取自供体...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5例供体器官簇的获取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道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供体器官簇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取自供体的髂内、外动脉预先行端端吻合,再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单口端侧吻合(动脉“搭桥”)。受体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5例患者移植术后器官簇存活及功能均良好,肝胰功能均在术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出现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目前,除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肺转移,死于全身衰竭外;其余4例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现均已存活达6个月。结论获取质量良好的上腹部器官簇及适当的血管整形,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前提;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上腹多脏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肿瘤各部位 供体切取
原文传递
恶性淋巴瘤112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雷 龚玉萍 +4 位作者 杨曦 周睿卿 郑波慧 邢宏运 何光翠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该院病案数据库提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剔除未能明确病理分型及重复入院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起病部位及分期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住... 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该院病案数据库提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剔除未能明确病理分型及重复入院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起病部位及分期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住院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126例,男女比例为1.94:1.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以混合细胞型(64.16%)、结节硬化型(29.48%)为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年龄以50~70岁为多,发病率位于前10位的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3.3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7.35%)、套细胞淋巴瘤(6.40%)、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4.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09%)、前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88%)、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3.46%)、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3.04%)、滤泡性淋巴瘤(2.94%)、伯基特淋巴瘤(2.52%).两者起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结常见.结论 HL和NHL发病存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起病部位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 肿瘤分期 肿瘤 各部
原文传递
化疗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燕 朱平 卜定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0-1054,共5页
迄今,各种肿瘤的治疗仍然主要依赖细胞毒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细胞毒药物并不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对其他体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可能会在应用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后减少。因此,多年以来都认为,化疗药物对免疫... 迄今,各种肿瘤的治疗仍然主要依赖细胞毒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细胞毒药物并不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对其他体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可能会在应用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后减少。因此,多年以来都认为,化疗药物对免疫系统起抑制作用。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不仅不会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反而可作用于肿瘤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增强免疫相关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活性以及降低免疫抑制细胞的数目等机制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可能改变人们对传统化疗抗肿瘤地位的认识,继而更加合理地优化化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各部 免疫抑制 化疗药物 肿瘤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原发于腹部和纵隔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深 蔡思雨 +6 位作者 王焕民 曾骐 马晓莉 彭晓霞 秦红 韩炜 任清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腹部和纵隔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短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223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将患儿分为腹部组(包括肾上腺与腹膜后)(147例,65.92%)及纵隔组... 目的探讨原发于腹部和纵隔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短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223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将患儿分为腹部组(包括肾上腺与腹膜后)(147例,65.92%)及纵隔组(76例,34.08%),对比分析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复发进展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年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MYCN基因及原发部位与复发进展的关系。结果腹部组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7(24,54)个月,较纵隔组26(14,46)个月中位发病年龄大。在肿瘤标志物方面,以血清NSE含量100 ng/ml为界,腹部组91.84%(135/147)的患儿NSE>100 ng/ml,而纵隔组仅17.10%(13/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组与纵隔组的血清LDH(中位数879.00 U/L和309.00 U/L)、铁蛋白(中位数262.15 ng/ml和50.20 ng/ml)及尿HVA(中位数28.20%和10.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灶影像学表现方面,腹部组肿瘤原发灶最大径中位数为11.30 cm,且83.67%(123/147)患儿的肿瘤包绕重要血管生长;而纵隔组肿瘤原发灶最大径中位数为6.20 cm,且52.63%(40/76)的肿瘤未包绕血管。根据国际病理学分类标准(INPC),腹部组有65例(44.22%)病理预后分型为预后不良型,而纵隔组为22例(28.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YCN基因扩增,腹部组患儿中检测到34例(23.13%),而在纵隔组中仅检测到1例(1.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OG危险度分组,腹部组高危患儿占85.03%(125/147),而纵隔组仅占28.95%(22/76)。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共有60例腹部组及10例纵隔组患儿出现肿瘤复发进展。多因素分析显示MYCN基因扩增及原发部位为腹部是本组患儿复发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于腹部及纵隔的NB具有不同的临床、生物学及预后特征,腹部为预后不良部位,而纵隔为NB的预后较良好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 各部 复发
原文传递
1810例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伟 王贵玉 +6 位作者 陈瑛罡 姜争 刘正 王猛 王洪伟 徐永鹏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162-16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索其临床及生物学特性的区别,为后续开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结直肠肿瘤外科,1810例经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984例,女性826... 目的通过研究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索其临床及生物学特性的区别,为后续开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结直肠肿瘤外科,1810例经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984例,女性826例,平均年龄为59.7±11.9岁。右半结肠癌921例,占50.9%。应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临床表型的区别。结果左、右半结肠癌在年龄(χ2=11.4792,P<0.01)、性别(χ2=6.8361,P<0.01)、大体型态(χ2=4.7157,P<0.05)、T分期(P<0.01)、病理类型(χ2=40.9880,P<0.01)、病理分化(χ2=25.4816,P<0.01)、淋巴结切除数(χ2=85.5153,P<0.01)中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年龄组小于50岁和大于69岁发病率高;女性较男性多发;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中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多见。结论左、右半结肠癌在临床及生物学特性间存在差异,表明左、右半结肠癌可能为不同性质的肿瘤,存在不同的致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 各部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