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125抗原、肿瘤抑制蛋白质p53、Ki-67抗原及抑癌基因p27蛋白作为卵巢癌病理辅助诊断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曾永群 陈秋月 李凡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评价CA-125抗原(CA125)、肿瘤抑制蛋白质p53(P53)、Ki-67抗原(Ki-67)及抑癌基因p27蛋白(P27)作为卵巢癌辅助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微阵列技术检测所选免疫组化指标在96例卵巢癌和22例卵巢良性瘤组织中的表达,绘制受... 目的评价CA-125抗原(CA125)、肿瘤抑制蛋白质p53(P53)、Ki-67抗原(Ki-67)及抑癌基因p27蛋白(P27)作为卵巢癌辅助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微阵列技术检测所选免疫组化指标在96例卵巢癌和22例卵巢良性瘤组织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单项和多项免疫检测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卵巢癌和卵巢良性瘤组织中CA125、P53、Ki-67、P2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P53、CA125、Ki-67、P27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730(P<0.01)、0.657(P<0.05)、0.617(P>0.05)和0.371(P>0.05);CA125+P53、CA125+P53+Ki-67、CA125+P53+Ki-67+P27联合检测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提高到0.773(P<0.01)、0.804(P<0.01)和0.824(P<0.01)。结论多个免疫组化指标联合检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检测效能,优于任何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A-125抗原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KI-67抗原 p27蛋白 ROC曲线 诊断
下载PDF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军华 魏文清 +4 位作者 贾培媛 赵宇 王晨宇 刘晶 王玉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制备可特异性地识别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应用重组人野生型P53蛋白为免疫抗原,采用经典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抗体蛋白;ELISA测定抗体滴度。纯化的抗体作用于含有不同p53基因型的MDA-MB-231〔p... 目的制备可特异性地识别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应用重组人野生型P53蛋白为免疫抗原,采用经典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抗体蛋白;ELISA测定抗体滴度。纯化的抗体作用于含有不同p53基因型的MDA-MB-231〔p53(mutant)〕和〔H1299,p53(null)〕肿瘤细胞系,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抗体与内源性P53蛋白的结合特异性。结果对筛选到的3株单克隆抗体1P15,2P37和3P40,进行了亲和层析技术纯化。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后的3株抗体纯度均在90%以上;ELISA滴度测定结果显示,3株单抗的滴度均在1∶6000以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3株抗体在p53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中3P40的灵敏度最高,可以达到5 ng。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抗体与细胞内源性P53蛋白的结合特异性,说明3P40可以特异性地结合细胞总蛋白提取物以及细胞中内源性P53蛋白,而在检测不表达P53蛋白的细胞系样品时,没有非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3株对P53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其中3P40的抗体滴度和灵敏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下载PDF
微小RNA-103a-3p通过肿瘤蛋白53调控凋亡抑制剂1/P53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皆和 王茜 +1 位作者 郏舜杰 杨晟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03a-3p调控细胞肿瘤蛋白53调控凋亡抑制剂1(TRIAP1)对成骨细胞分化以及去卵巢小鼠骨量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miR-103a-3p-NC组、miR-103a-3p模拟(mimc)组、miR-103a-3p mimic+TRIAP1-NC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03a-3p调控细胞肿瘤蛋白53调控凋亡抑制剂1(TRIAP1)对成骨细胞分化以及去卵巢小鼠骨量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miR-103a-3p-NC组、miR-103a-3p模拟(mimc)组、miR-103a-3p mimic+TRIAP1-NC组、miR-103a-3p mimic+TRIAP1 mimic组。Real-time PCR检测细胞miR-103a-3p、TRIAP1、P53的mRNA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和茜红素染色检测细胞骨架F-actin表达和矿化情况,ELISA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4只雌性小鼠设为sham组、骨质疏松症(OP)组、miR-103a-3p antagonist-NC组和miR-103a-3p antagonist组,每组6只摘取双侧卵巢制备OP模型,sham组仅分离卵巢组织周围脂肪。测定骨组织miR-103a-3p、TRIAP1、P53、ALP、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microCT测定骨密度(BMD)、骨矿物质含量(BMC),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细胞转染miR-103a-3p mimic后,miR-103a-3p及P53表达升高、TRIAP1表达降低,细胞增殖降低、凋亡增加,F-actin表达减弱,钙结节数量减少,ALP活性降低(P<0.01);而在增加转染TRIAP1 mimic后,以上miR-103a-3p mimics导致的结果均得到显著逆转(P<0.01)。OP组小鼠骨组织miR-103a-3p、P53表达升高,TRIAP1、ALP、OCN、OPN基因表达降低,BMD、BMC降低,骨组织结构破坏(P<0.05);miR-103a-3p antagonist组小鼠骨组织miR-103a-3p及P53表达降低,TRIAP1、ALP、OCN、OPN基因表达升高,BMD、BMC升高,骨组织结构改善(P<0.05)。结论MiR-103a-3p可介导TRIAP1/P53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及矿化,而miR-103a-3p拮抗治疗可减少OP小鼠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微小RNA-103a-3p 肿瘤蛋白53调控细胞凋亡抑制剂1 p53 骨分化 骨密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下载PDF
肿瘤抑制因子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调控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霞 秦文秀 +3 位作者 魏丹 冯琳雯 翁建兴 李澎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89-93,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完善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铁死亡是最新研究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完善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铁死亡是最新研究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是铁死亡过程中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但目前关于此通路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中药作为公认的多靶点治疗手段,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细胞铁死亡的一种手段,也对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目前铁死亡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中药如何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中药作用于铁死亡信号通路的机制会更加清晰,中药复合提取物与中药活性物质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铁死亡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治疗前景。目前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随着研究的进展,应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以期开展新药研发,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文章对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调控过程以及中药对此信号传导通路所产生的效力进行综合性叙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因子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信号传导通路 铁死亡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肿瘤抑制蛋白P53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蒋艳 李莉 李安然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肿瘤抑制蛋白p53(P5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52例女性TNBC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收治的50例女性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肿瘤抑制蛋白p53(P5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52例女性TNBC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收治的50例女性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癌组织内的AR、P53表达情况;同时分析AR、P53的表达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以Kaplan-Meier法分析AR、P53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AR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R、P53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无关(P>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AR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40.63%(13/32)]低于AR阳性表达[75.00%(15/20)],P53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40.00%(16/40)]低于P53阴性表达[75.00%(9/1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NBC患者的癌组织内的AR呈阴性表达,P53呈阳性表达,AR、P53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联系紧密,且AR阴性表达、P53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更低,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肿瘤抑制蛋白p53 预后
下载PDF
TP53B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人胚肾Expi293F细胞中蛋白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6
作者 李全维 高明慧 +3 位作者 寇卜心 柴梦音 石英 刘晓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1-17,共7页
目的构建人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tumor suppressor p53-binding protein 2,TP53BP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Expi293F细胞,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利用UniProt网站查询TP53BP2基... 目的构建人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tumor suppressor p53-binding protein 2,TP53BP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Expi293F细胞,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利用UniProt网站查询TP53BP2基因序列,并进行Expi293F表达系统序列优化,通过同源重组连接至pcDNA3.1(+)-P2Ae GFP载体并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转染试剂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将pcDNA3.1(+)-P2A-eGFPTP53BP2质粒瞬时转染至Expi293F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利用免疫印记试验(Western blot,WB)检测TP53BP2重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His标签纯化试剂盒及Superdex 20010/300GL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纯化后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与p65蛋白结合情况。利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与p65蛋白共定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检测纯化后的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与TP53BP2抗体的相互作用。结果经测序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P2A-eGFP-TP53BP2构建成功。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染效率约为60%,WB结果表明TP53BP2蛋白在Expi293F细胞中过表达,证明转染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纯化后重组蛋白纯度在90%以上,证明纯化成功。Co-IP结果表明,TP53BP2重组蛋白可与p65蛋白相互作用。IF结果表明,His标签蛋白、TP53BP2蛋白及p65蛋白存在共定位,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SPR结果表明,纯化的重组人TP53BP蛋白与TP53BP2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均证明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TP53B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肾Expi293F细胞中成功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为进一步研究TP53BP2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 人全长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真核表达 人胚肾细胞Expi293 瞬时转染 蛋白纯化 活性鉴定
下载PDF
CTNNB1、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许彩霞 盛玉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adherin associated protein beta 1,CTNNB1)、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factor P53,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HB)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6/202...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adherin associated protein beta 1,CTNNB1)、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factor P53,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HB)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6/2020-06月作者医院收治的72例HB患儿为研究对象,手术留取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连续随访3年,记录患儿的预后生存情况,并计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TNNB1、TP53蛋白在HB患儿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CTNNB1、TP53蛋白表达与H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HB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HB患儿癌组织中CTNNB1阳性表达率(76.39%)高于对照组(43.06%),TP53阴性表达率(70.83%)高于对照组(38.89%)(P均<0.05)。初诊甲胎蛋白浓度≥100μg/L、POST-TEXT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3 cm、有肿瘤侵袭或转移HB患儿的CTNNB1阳性表达率、TP53阴性表达率高于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肿瘤侵袭或转移HB患儿(P均<0.05)。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Ⅲ~Ⅳ期、有肿瘤侵袭或转移、CTNNB1阳性表达、TP53阴性表达的HB患儿3年OS低于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Ⅰ~Ⅱ期、无肿瘤侵袭或转移、CTNNB1阴性表达、TP53阳性表达的HB患儿(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ST-TEXT分期Ⅲ~Ⅳ期(HR=2.077,95%CI:1.423~3.032)、有肿瘤侵袭或转移(HR=2.291,95%CI:1.536~3.417)、CTNNB1阳性表达(HR=2.757,95%CI:1.781~4.268)、TP53阴性表达(HR=2.477,95%CI:1.635~3.753)是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患儿癌组织中CTNNB1主要呈阳性表达,而TP53主要呈阴性表达,二者与初诊甲胎蛋白、POST-TEXT分期、肿瘤直径、有肿瘤侵袭或转移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HB患儿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相关蛋白 肿瘤抑制因子p53 儿童 肝母细胞瘤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素-1在卵巢上皮癌组织的表达及与p53肿瘤抑制蛋白和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先杰 郎景和 +3 位作者 王芊晨 沈铿 楼伟珍 许秀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和p53肿瘤抑制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抗体免疫染色...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和p53肿瘤抑制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抗体免疫染色后对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合随诊资料,回顾分析上述指标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TSP-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47.4%和72.7%,P=0.042),且多为弱阳性表达;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53的阳性率为61.4%,正常卵巢组织未检测到p53蛋白。TSP-1表达和p53蛋白阳性与卵巢上皮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大网膜转移和癌性腹水相关。卵巢上皮癌组织的MVD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30.3±8.5和20.1±8.1,P=0.014)。TSP-1表达与MVD呈负相关(P<0.001),p53蛋白阳性与MVD呈正相关(P<0.001)。TSP-1表达与患者的3年存活率呈正相关(P=0.001),p53蛋白阳性与3年存活率呈负相关(P=0.002)。TSP-1阴性而p53蛋白阳性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明显低于TSP-1阳性而p53蛋白阴性组(分别为13.6%和78.6%,P<0.001)。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对上述分子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卵巢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小板反应素-1 蛋白质p53 肿瘤抑制蛋白质 微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预后
下载PDF
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及P53在卵巢上皮肿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咏莲 卫建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60-161,共2页
p53基因是较早被认识的肿瘤抑制基因,是重要的细胞周期的调节及凋亡基因。p53基因的突变、缺失、失活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中。由于p53基因编码序列的改变,可导致野生型P53蛋白功能的丧失,突变型P53蛋白在细胞内蓄积.进而可导致细胞... p53基因是较早被认识的肿瘤抑制基因,是重要的细胞周期的调节及凋亡基因。p53基因的突变、缺失、失活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中。由于p53基因编码序列的改变,可导致野生型P53蛋白功能的丧失,突变型P53蛋白在细胞内蓄积.进而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肿瘤 野生型p53 凋亡抑制 X染色体 突变型p53蛋白 p53基因 白及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靶向p53-MDM2的抗肿瘤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丁涵静 胡美纯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474-13483,共10页
p53能够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DNA修复,被称为“抑癌蛋白”。p53的功能失调通常会引起遗传不稳定性,促进肿瘤发生。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抑制p53的抗癌作用。因此,p53-MDM2... p53能够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DNA修复,被称为“抑癌蛋白”。p53的功能失调通常会引起遗传不稳定性,促进肿瘤发生。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抑制p53的抗癌作用。因此,p53-MDM2是肿瘤治疗的关键靶标,而靶向p53-MDM2的小分子抑制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抗肿瘤药物。本文介绍了p53和MDM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53与MDM2的结合位点特征,并对靶向p53-MDM2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MDM2 肿瘤药物 小分子抑制 靶向治疗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在人类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熊樱 刘继红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 ASPP)是卢欣教授的研究组在2001年发现的一个新的蛋白家族[1]。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 iASPP)是ASPP (apoptosis stimulating p... 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 ASPP)是卢欣教授的研究组在2001年发现的一个新的蛋白家族[1]。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 iASPP)是ASPP (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蛋白家族的一员,另外两个成员为ASPP1、ASPP2。这一家族蛋白的结构特点是在羧基端上都含有大量锚蛋白重复,SH3结构域和脯氨酸富集区[2](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p RNA 蛋白 p53 恶性肿瘤 凋亡 人类 抑制因子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EGFR、Ki-67、P53及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满祎 许娅 +2 位作者 何先成 宋少锋 刘爱国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P53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EGFR、Ki-67、P53表达;所有患者接受8个周期化疗,...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P53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EGFR、Ki-67、P53表达;所有患者接受8个周期化疗,采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ET)检测化疗前后的CTC表达,并分析化疗前后CTC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CTC与EGFR、Ki-67、P53表达的关联性;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COX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EGFR、Ki-67、P5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21%(42/95)、63.16%(60/95)、56.84%(54/95);化疗后患者的CTC阳性检出率(14.74%)低于化疗前(61.05%,P<0.05);化疗疗效与化疗后CT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EGFR阳性、化疗后CTC阳性是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PFS比较,Ⅰ期>Ⅱ期>Ⅲ期,EGFR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化疗后CTC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化疗前EGFR阳性表达、化疗后CTC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有关,化疗后CTC阳性率越低患者化疗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细胞 循环 预后 基因 erbB-1 KI-67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下载PDF
PTEN基因与肿瘤抑制蛋白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丙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8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肿瘤抑制蛋白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的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5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的PTEN基因以及肿瘤...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肿瘤抑制蛋白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的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5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的PTEN基因以及肿瘤抑制蛋白p53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PTEN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肿瘤抑制蛋白p5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基因的表达与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肿瘤抑制蛋白p53的表达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TEN基因与肿瘤抑制蛋白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肿瘤抑制蛋白p53 子宫内膜癌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hDaxx与细胞肿瘤抑制子p53在体内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谭立志 万艳平 +4 位作者 吴移谋 刘传爱 余敏君 尹卫国 廖端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34,共3页
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蛋白 (promyelocyticleukemiaprotein ,PML)在体内相互作用共定位于细胞核PML致癌结构域 (PMLoncogenicdomains,PODs)的人Daxx(humanDaxx ,hDaxx) ,能结合Fas死亡结构域诱导细胞凋亡。细胞肿瘤抑制子p5 3抑制... 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蛋白 (promyelocyticleukemiaprotein ,PML)在体内相互作用共定位于细胞核PML致癌结构域 (PMLoncogenicdomains,PODs)的人Daxx(humanDaxx ,hDaxx) ,能结合Fas死亡结构域诱导细胞凋亡。细胞肿瘤抑制子p5 3抑制细胞及病毒转录 ,提高细胞内Fas的表达并调节细胞凋亡。为了探索hDaxx与 p5 3在诱导细胞凋亡中有无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效果 ,利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测定发现p5 3通过C端与hDaxx结合 ,共免疫沉淀反应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hDaxx与 p5 3能在体内外直接结合。hDaxx与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XX p53 相互作用 肿瘤抑制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与肿瘤耐药蛋白表达对治疗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承志 徐军 +3 位作者 谭获 欧阳铭 郑润辉 李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与肿瘤耐药蛋白在肺癌组织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与各种肿瘤耐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治疗及其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不同TNM分期(χ2=6.22,P=0.016)、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与肿瘤耐药蛋白在肺癌组织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与各种肿瘤耐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治疗及其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不同TNM分期(χ2=6.22,P=0.016)、淋巴结转移(χ2=3.88,P=0.045)、化疗效果(χ2=4.78,P=0.035)及3年生存组(χ2=5.10,P=0.024)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仅对近期化疗效果产生影响,P值分别为0.035、0.018、0.041和0.021。仅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的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7,P=0.023;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生存时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9.5,P=0.001。结论:突变型p53蛋白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效果和预后;而P-gp、MRP、GST-π和LRP的检测只能提示肺癌的近期化疗效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预后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蛋白质p53 抗药性 多药 预后
下载PDF
P53蛋白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玉琴 朱明华 +1 位作者 马福成 陈万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应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和ABC方法,对18种不同组织来源的91例肿瘤冰冻切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55例恶性肿瘤中28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0.9%。36例良性肿瘤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2.8%,在良、恶性肿瘤... 应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和ABC方法,对18种不同组织来源的91例肿瘤冰冻切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55例恶性肿瘤中28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0.9%。36例良性肿瘤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2.8%,在良、恶性肿瘤之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基因变化,P53基因的改变可能为人类多种肿瘤恶性转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p53 免疫组化 肿瘤
下载PDF
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癌的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志伟 王占民 +2 位作者 吴小鹏 戴勇 胡三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64-66,72,共4页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HCC)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density,MVD)。分析p53蛋白和MV...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HCC)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density,MVD)。分析p53蛋白和MVD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表达为癌细胞核棕黄色着色,CD34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HCC的p53表达及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形成、包膜是否完整有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或MVD≥148的肝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比p53蛋白表达阴性或MVD<148者低(P<0.05)。结论p53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p53蛋白及MVD可作为肝癌的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质 p53 肿瘤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Rb系统变化与食管癌变关系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立东 陈虹 郭丽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变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这些变化在食管癌变中的生物学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及其他实验室最近的研究提示:食管癌变演进是多种基因变化先后累积或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肿瘤抑制基因p53-Rb系统变... 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变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这些变化在食管癌变中的生物学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及其他实验室最近的研究提示:食管癌变演进是多种基因变化先后累积或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肿瘤抑制基因p53-Rb系统变化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变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分子生物学改变;食管癌组织同时发生p53-Rb基因功能丧失的频率约为59%;p53的变化主要为基因突变和蛋白聚集,Rb的主要变化为基因丢失和(或)杂合缺失(LOH).如果把p16和p15的变化归类为Rb系统改变,将p14归类为p53系统改变,那么,Rb和p53通路变化频率约为91%.这些研究结果提示,p53-Rb系统变化可能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变最重要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Rb系统 基因 抑制 肿瘤 食管癌变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岩 杨连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良性及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53在32%(8/25)的多形性腺瘤及83%(10/12)的恶性涎腺肿瘤(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及多形性腺瘤恶变)中有...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良性及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53在32%(8/25)的多形性腺瘤及83%(10/12)的恶性涎腺肿瘤(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及多形性腺瘤恶变)中有过表达。结果揭示了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率较高,尤其是恶性肿瘤中。表明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p53基因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涎腺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 p53 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东 史景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4,107,共4页
应用一种敏感的ARF免疫组化和PCR、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了本地区38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结果发现16例有p53蛋白过度表达(41.2%),7例有p53基因249位... 应用一种敏感的ARF免疫组化和PCR、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了本地区38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过度表达及点突变。结果发现16例有p53蛋白过度表达(41.2%),7例有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点突变(18.4%),2例249位密码子外第7外显子点突变。9例p53基因有突变的肝癌中8例p53蛋白阳性,两者符合率为88.9%。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和点突变与HCC分化和转移有关。本组HCCp53基因突变率与该地区黄曲霉素(AFB1)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分布一致,提示p53基因突变与AFB1和HBV等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其中AFB1主要与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特异型突变有关,而HBV可能在散发型突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53基因 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