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输注对乳腺癌患者细胞亚群的影响
1
作者 张磊 路向前 +2 位作者 蒋敬庭 谈珂岚 方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0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输注 乳腺癌 过继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输注预防乳腺癌复发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磊 蒋敬庭 +3 位作者 路向前 邓海峰 谈珂岚 方琦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输注预防乳腺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从乳腺癌组织及淋巴结中提纯 TIL细胞 ,将其扩增达到一定数量 (>1.0× 10 9个 )后输入乳腺癌患者 ,并进行外周血中的 T细胞亚群及 TIL杀伤活性测定。结果 输注 TIL...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输注预防乳腺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从乳腺癌组织及淋巴结中提纯 TIL细胞 ,将其扩增达到一定数量 (>1.0× 10 9个 )后输入乳腺癌患者 ,并进行外周血中的 T细胞亚群及 TIL杀伤活性测定。结果 输注 TIL细胞后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TIL最高杀伤率达 78.0 % ,2 6例输注者无 1例复发。结论 乳腺癌患者自身 TIL细胞输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复发
下载PDF
CRISPR/CAS9敲除PD-1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回输对小鼠结肠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瞿紫微 李晓辉 +3 位作者 郭建辉 陈华涛 吴彪 孟庆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9-1196,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9)技术敲除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皮下注射CT26构建小鼠结肠癌模型,从3只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提取TIL,并... 目的:探讨应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9)技术敲除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皮下注射CT26构建小鼠结肠癌模型,从3只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提取TIL,并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对TIL进行PD-1基因敲除;回输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输注淋巴细胞组(Lym)、输注荷瘤小鼠TIL组(TIL)、慢病毒空载对照组(pVSV-G-PX458-NC)组、PX458-PD-1-sgRNA1组(PD-1-sgRNA1),每组10只;测量各组小鼠肿瘤组织质量及肿瘤抑制率;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TNF-α和IFN-γ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4+T、CD8+T细胞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表达。结果:PD-1-sgRNA1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细胞体内生长,抑制肿瘤组织Ki-67和VEGF表达及PD-1、PD-L1表达,提高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TNF-α、IFN-γ含量、CD4+T、CD8+T细胞表达(均P<0.05)。结论:CRISPR/CAS9敲除PD-1的TIL回输能明显抑制结肠癌小鼠肿瘤组织Ki-67和VEGF表达,增加CD4+T、CD8+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PD-1 结肠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生长
下载PDF
基于对比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4
作者 李永 崔书君 +2 位作者 杨飞 张凡 殷晓霞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基于对比增强CT开发用于预测乳腺癌(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新型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10名非特殊浸润性BC患者(训练集:147名,验证集:63名),使用Pyradiomics软件包提取患者对比增强CT图像中的高维影像组学特... 目的:基于对比增强CT开发用于预测乳腺癌(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新型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10名非特殊浸润性BC患者(训练集:147名,验证集:63名),使用Pyradiomics软件包提取患者对比增强CT图像中的高维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逐步筛选。筛选后的最优特征通过非线性支持向量机(NLSVM)方法在训练集中开发了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的判别能力进行验证。之后利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算法对模型进行全局解释与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95%CI:0.762~0.886)和0.766(95%CI:0.624~0.909),影像组学模型有3个正向影响特征与4个负向影响特征,其中log-sigma-5-0-mm-3D_firstorder_Maximum对模型的影响力最大,其值越大时,模型输出SHAP值越小。结论:基于对比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治疗前准确预测BC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促进B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乳腺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张玲玲 张勐 +3 位作者 李赛男 蔡丽静 韩丹丹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4-1161,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TILs)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51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HER2阴性乳腺...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TILs)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51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HER2阴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均接受NAT后进行根治性手术。评估常规HE切片中TSR和sTILs的状态,术后标本进行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分级、Miller-Payne(MP)分级、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评估。采用Pearsonχ^(2)和趋势χ^(2)检验观察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pCR率的关系。结果516例乳腺癌中高TSR(间质占比≤50%)者278例(53.9%),低TSR(间质占比>50%)者238例(46.1%)。NAT前高TSR组和高sTILs组的肿瘤与较高的MP分级、较低的RCB分级显著相关,pCR率高(P<0.05)。术前活检高TSR患者pCR的概率比低TSR患者高2.163倍(OR:2.163,95%CI:1.201~3.898,P=0.010)。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阴性组、高TSR对NAT后患者pCR率的OR值为2.999(95%CI:1.216~7.396,P=0.017)。高TSR、高sTILs组患者NAT后pCR率是低TSR、低sTILs患者的4.052倍(OR:4.052,95%CI:1.900~8.6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活检中较高的TSR和sTILs状态与NAT后较高的MP分级和较低的RCB分级、较高的pCR率相关,术前联合评估两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肿瘤间质比 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 RCB分级 病理完全缓解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彭丽珊 宁琳婷 刘显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肝癌是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转化治疗已成为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疗的共识。肝脏自身存在的免疫耐受,肿瘤组织以及各种免疫成分构成了动态变化的肝癌微环境。肝癌微环境下的免疫逃逸是当前免... 肝癌是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转化治疗已成为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疗的共识。肝脏自身存在的免疫耐受,肿瘤组织以及各种免疫成分构成了动态变化的肝癌微环境。肝癌微环境下的免疫逃逸是当前免疫治疗的主要障碍。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细胞的状态和功能与癌症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归纳了肝细胞癌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探索针对性的抗肿瘤临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不同培养添加物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田冲 魏剑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2997-29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添加物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表型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1—12月我院粗针穿刺活检获取的4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为样本,用混合消化酶消化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TIL,分别采用人AB血清、人AB血浆、胎...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添加物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表型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1—12月我院粗针穿刺活检获取的4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为样本,用混合消化酶消化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TIL,分别采用人AB血清、人AB血浆、胎牛血清、胎牛血浆进行培养23d,统计扩增倍数和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TIL表型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TIL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人AB血清培养后TIL扩增倍数、活率及CD3+、CD4+、CD8+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培养添加物(P<0.05),人AB血浆明显高于胎牛血清及胎牛血浆(P<0.05),胎牛血清明显高于胎牛血浆(P<0.05)。当效靶比为10∶1时,4种添加物培养后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最强,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AB血清培养后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培养添加物(P<0.05),人AB血浆明显优于胎牛血清及胎牛血浆(P<0.05),胎牛血清明显优于胎牛血浆(P<0.05)。结论:与其他3种培养添加物比较,人AB血清培养能在促进TIL扩增,提高活性,活化表型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面的优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表型 培养添加物 肿瘤作用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病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娜 李明 +2 位作者 昝星有 周锋盛 董凤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超声(包括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图像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TNBC女性患者99例,根据...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超声(包括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图像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TNBC女性患者99例,根据TILs表达水平将其分为TILs低表达组41例(TILs表达水平<20%)和TILs高表达组58例(TILs表达水平≥20%),应用二维超声获取病灶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等特征,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病灶剪切波速度(SWV),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获取病灶有无汇聚征、晕环征、导管改变等特征,超声造影获取起始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方向、增强模式、局灶性充盈缺损、周围血管征、增强后病变范围等特征。比较两组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TNBC病灶TILs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预测TNBC病灶TILs高表达的诊断效能。结果TIls高表达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高增强、局灶性充盈缺损占比均高于TIls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特征及SW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后方回声增强、高增强及局灶性充盈缺损均为预测TNBC病灶TILs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OR=6.858、3.824、5.909、1.945、6.522,均P<0.05);建立的回归模型为:Logit(P)=-2.989+1.925×形态规则+1.341×边缘光整+1.776×后方回声增强+0.665×高增强+1.875×局灶性充盈缺损;其预测TNBC病灶TILs高表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结论基于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前预测TNBC病灶TILs表达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模态 乳腺癌 三阴性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B7-H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晓飞 姚君霞 +1 位作者 杜建秀 代丽丽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组织B7-H6表达情况(H-score评分)及血清B7-H6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分析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0级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高于1级、2级患者,且1级患者高于2级患者(P<0.05)。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均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26、0.714、0.712、0.842和0.840,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的AUC分别大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预测的AUC(P<0.05)。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在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方面拥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且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也是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B7同源体6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毒性研究
10
作者 侯田田 周足力 +5 位作者 王涛 王月丹 张秀军 王星星 王三龙 黄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9期2292-2299,共8页
目的评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毒性反应。方法使用NOG小鼠,给予TIL细胞3次,每周1次。考察小鼠临床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摄食量、体重、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查、人源细胞因子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同时考察... 目的评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毒性反应。方法使用NOG小鼠,给予TIL细胞3次,每周1次。考察小鼠临床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摄食量、体重、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查、人源细胞因子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同时考察受试物在血液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两个剂量TIL注射对小鼠注射部位、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清生化、脏器重量等指标未见明显影响。在高剂量下,雌性小鼠在恢复期结束时IFN-γ浓度升高。与受试物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多器官混合细胞聚集,以及胸骨和大腿骨骨髓细胞数目增多。在血液中,均可检测到CD3^(+)、CD3^(+)CD4^(+)、CD3^(+)CD8^(+)细胞,3种细胞变化趋势一致,且呈剂量依赖性,至末次给药后29 d,3种细胞数量基本消除。结论NOG小鼠3次给药后,对TIL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在恢复期结束时TIL在小鼠血液中基本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重度免疫缺陷小鼠 毒性评价
下载PDF
自动量化食管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11
作者 董豪 姚隆庆 +6 位作者 范佳慧 杨孝荣 袁子宇 张铁军 吕明 陈兴栋 索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70-877,共8页
目的:基于HE染色的食管胃肿瘤切片图像构建细胞特征训练集,自动量化切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用以辅助预后研究。方法:纳入江苏泰兴214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 目的:基于HE染色的食管胃肿瘤切片图像构建细胞特征训练集,自动量化切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用以辅助预后研究。方法:纳入江苏泰兴214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J)、256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和752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病例,由病理医师建立包含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及淋巴细胞特征的训练集,并使用二折验证,单细胞注释与自动识别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检验,自动评估的TILs与人工评估的TILs比例的趋势性检验来评估细胞识别准确性。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等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预后应用价值。结果:该工具识别食管胃肿瘤TILs的准确性至少达到90%。分类器与病理医师对AEGJ、GAC和ESCC定量评估的总体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3和0.93,TIL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和0.95。三种肿瘤的TILs比例自动识别结果与人工分级一致。预后应用显示TILs比例为食管胃肿瘤的独立预后标志物。结论:基于食管胃癌细胞特征训练集的TILs浸润度评估工具可用于TILs比例的准确评估,具有良好的预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人工智能 预后
下载PDF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代谢重编程与免疫耐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苏佳琳 李雨凝 +5 位作者 张乐蒙 陈兴龙 刘佳司 江舟 罗永忠(综述) 谭树华(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6-371,共6页
免疫治疗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出现使大多数患者获益有限,如何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存在大量T淋巴细胞,在增殖、活化和发挥效应的生物过程中,肿... 免疫治疗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出现使大多数患者获益有限,如何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存在大量T淋巴细胞,在增殖、活化和发挥效应的生物过程中,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面临严峻的局部代谢压力而发生代谢重编程,以满足急剧增加的能量需求和生物合成需求。这种适应性改变自身代谢模式的过程与TILs的表型和功能密切相关,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并介导免疫治疗耐药。近年来,随着对TILs代谢的研究,寻找特异性的代谢调控点,靶向TILs代谢通路有望恢复其肿瘤杀伤功能,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本综述探讨TILs代谢重编程与免疫耐药的关系,为逆转免疫耐药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 T淋巴细胞 代谢重编程 免疫耐药
下载PDF
南蛇藤提取物对结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机制
13
作者 郭建辉 李晓辉 +3 位作者 王辰啸 陈华涛 吴彪 瞿紫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探究南蛇藤提取物(Celastrus orbiculatus extracts,COE)对结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经手术切除的22例结肠癌样本,分离提取TIL,经鉴定后... 目的探究南蛇藤提取物(Celastrus orbiculatus extracts,COE)对结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经手术切除的22例结肠癌样本,分离提取TIL,经鉴定后进行体外培养。TIL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COE组(40 mg/L COE)、COE+Erastin组(40 mg/L COE+10μmol/L Erastin),通过MTT、流式细胞术、生化检测各组TIL体外存活、杀伤能力、凋亡情况、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裸鼠体内异种移植实验观察抑瘤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E组、COE+Erastin组体外存活、杀伤能力、GSH、GPX4提高(P<0.05),凋亡水平、ROS、MDA、DMT1、TFR1下降(P<0.05);与COE组相比,COE+Erastin组体外存活、杀伤能力、GSH、GPX4下降(P<0.05),凋亡水平、ROS、MDA、DMT1、TFR1上升(P<0.05)。体内异种移植实验结果显示,与SW480、HCT-116空白组相比,对照组、COE组、COE+Erastin组肿瘤体积、重量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COE组、COE+Erastin组肿瘤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P<0.05);与COE组相比,COE+Erastin组肿瘤体积、重量增大(P<0.05)。结论COE通过增强GSH信号通路抑制TIL铁死亡,延长TIL体外增殖能力,增强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提取物 结肠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铁死亡 谷胱甘肽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专家共识
14
作者 陈萌 王涛 +12 位作者 初明 王星星 董兆惠 王铁山 严冬 金华君 隋礼丽 张立娜 孙晓男 黎春盈 奚晓鹏 周足力 张秀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近年来,采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的新型免疫治疗方式备受关注。TIL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效应淋巴细胞,具有高效、特异、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临床应用潜在治疗价值巨大。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布... 近年来,采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的新型免疫治疗方式备受关注。TIL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效应淋巴细胞,具有高效、特异、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临床应用潜在治疗价值巨大。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布局TIL疗法:2024年,美国FDA加速批准了LN-144,用于治疗PD-1耐药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国内暂无TIL疗法的上市产品。鉴于TIL细胞的来源、类型、生产工艺等方面异质性较大,以及肿瘤组织的获取与运输要求、纯化TIL细胞获取方法、产品放行检测项目等有关TIL制剂生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无统一规范,因此,制订针对性的TIL制剂制备标准对于全面保证TIL细胞制剂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积极意义。为加强TIL制剂的质量控制,规范和指导TIL细胞制剂制备的质量管理,我院集合领域内众专家学者,参考国家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有关文件,结合TIL细胞特点,针对TIL制剂关键工艺步骤对质量控制要素和质量控制技术方法进行规定,特别编撰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制剂制备质量管理专家共识》,以期为国家制定TIL制剂制备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该共识明确了编制背景、TIL制剂生产术语、生产条件、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肿瘤组织的采集和运输、TIL细胞的分离和纯化、TIL细胞的激活与扩增、TIL细胞制剂的放行等TIL制剂生产质量管理内容,适用于TIL制剂生产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制剂制备 质量管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产品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涛 周足力 +5 位作者 初明 王星星 董兆惠 王铁山 陈萌 张秀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4期328-337,共10页
目的:采用呼吸信号法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产品的无菌检测进行评估,旨在研究高效、可靠的实验方法,以快速完成免疫细胞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或者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按照直接接种法、呼... 目的:采用呼吸信号法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产品的无菌检测进行评估,旨在研究高效、可靠的实验方法,以快速完成免疫细胞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或者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按照直接接种法、呼吸信号法以及QPCR法,对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101中规定的6种菌进行方法适用性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在<100 CFU·mL^(-1)条件下,TIL6种菌株在呼吸信号法适用性试验中,0.40~1.53 d检测出阳性信号,在QPCR方法检测适用性试验中,4 h内检出阳性信号。TIL中不存在干扰细菌和真菌检出的成分,两种方法专属性、耐用性良好。呼吸信号法检测限最优,QPCR法检测时间最短。结论:呼吸信号法的灵敏度和培养时间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QPCR法将检测时间从传统无菌检测14 d缩短至4 h,两种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因此在新鲜或者冻存等不同细胞使用条件下均可以作为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在细胞治疗产品微生物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呼吸信号法 微生物检测
下载PDF
快速制备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胸腔输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宝瑞 邹征云 +8 位作者 钱晓萍 王燕 杜娟 胡文静 殷海涛 孔炜伟 王立峰 李丽 陈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快速制备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疗法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4年11月间确诊的2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该作者实验室建立的胸腔积液TIL体外快速制备技术制备TIL,胸... 目的:研究体外快速制备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疗法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4年11月间确诊的2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该作者实验室建立的胸腔积液TIL体外快速制备技术制备TIL,胸腔输注,后续胸腔内灌注IL-2,每天100万单位,连续4 d为1治疗周期,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该疗法治疗1个周期,22例患者中8例完全缓解(36.4%),11例部分缓解(50.0%),3例无效(13.6%),总有效率达86.4%。有效的病例随访中均未见治疗侧胸腔积液复发或增加;除极少数患者治疗中出现低热和胸痛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TIL联合IL-2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胸腔积液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洁 孔德亮 +4 位作者 朱恩鹏 郭凌帆 李贤思 李奇恒 张春梅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33-238,共6页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胃癌的治疗仍面临着挑战。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胃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免疫微环境中的重要免疫细胞成分,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影响...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胃癌的治疗仍面临着挑战。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胃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免疫微环境中的重要免疫细胞成分,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治疗反应,在肿瘤的诊断、生存结局和临床治疗敏感性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TIL成为胃癌预后的热点研究,然而,TIL在胃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重点阐述T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为胃癌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侯俊 梁婷婷 +4 位作者 刘晶怡 任俊丽 王开元 潘澄澄 马秀芬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750-1755,共6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既往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结肠癌及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其对乳腺癌的预后及其相关性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乳腺癌是由不同分子亚...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既往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结肠癌及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其对乳腺癌的预后及其相关性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乳腺癌是由不同分子亚型组成的疾病,TILs在三阴性及HRE2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较多,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研究较少。本综述阐述TILs对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预后指示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孟兰兰 靳浩 姚燕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腺癌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根据基因表达分析或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可以分为三阴性乳...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腺癌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根据基因表达分析或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可以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HER2阳性乳腺癌、Luminal型乳腺癌,TILs对不同亚型的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不同。TILs对乳腺癌预后的不同不仅是因为TILs的浸润水平不同,也是因为TILs中同时存在有抗肿瘤和促肿瘤的亚群,不同患者中TILs的各种亚群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三阴性乳腺癌 HER2阳性乳腺癌 Luminal型乳腺癌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浸润特征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陈晨 李洪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38-1442,1446,共6页
目的:探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管腔型乳腺癌中的浸润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乳腺癌以及管腔型乳腺癌的原始表达数据,对管腔型乳腺癌预后相关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及预后分析,筛选管腔型乳腺癌的预后保护因子... 目的:探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管腔型乳腺癌中的浸润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乳腺癌以及管腔型乳腺癌的原始表达数据,对管腔型乳腺癌预后相关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及预后分析,筛选管腔型乳腺癌的预后保护因子。结果: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以及管腔型乳腺癌的原始表达数据在分析,共筛选出上调基因1 003个,下调基因1 679个。进一步对管腔型乳腺癌复发组病人的预后保护相关基因的GO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细胞激活、T细胞受体相关通路被抑制,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T细胞分化、抗原呈递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同样被明显抑制。在上述通路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TUNAR基因是与MHC-Ⅰ类分子呈正相关关系,且与PD-L1呈负相关关系的保护性预后因子。基因相关性分析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提示,TUNAR通过影响淋巴免疫相关通路在管腔型乳腺癌中发挥预后保护因子作用。结论:TUNAR在管腔型乳腺癌病人组织样本中低表达,且可能通过影响淋巴免疫相关通路,在管腔型乳腺癌病人预后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NAR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