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鼻咽癌口腔黏膜炎及肿瘤消退率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翁敬锦 司勇锋 +6 位作者 覃扬达 张政 何宁 孙金杰 陆锦龙 江河 王勇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及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NEU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LY和淋巴细胞比例(LY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NLR);另同期选择40名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WBC、NEUT、NEUTR、LY、LYR及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NEUTR和NLR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WBC、LY、LYR明显下降(P均<0.01)。放疗后第3、4、5、6、7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患者的NEUTR均与同期口腔黏膜炎分级有关(P均<0.05)。治疗前后LYR变化与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率有关(P=0.048)。治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疗效有关(P=0.012)。结论治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助于判断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有助于预测肿瘤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鼻咽癌 中性粒细胞比例 肿瘤消退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通过促进CD8 T细胞浸润及肿瘤血管正常化致肿瘤消退
2
作者 张相 韩岩梅 +2 位作者 CARRETERO R SEKTIOGLU IM GARBI N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4,共1页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分子免疫系的Hammerling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通过促进CD8 T细胞的浸润以及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从而导致肿瘤团块的消退,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的Nat Immunol上。嗜酸性粒细胞于1879年第一次被...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分子免疫系的Hammerling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通过促进CD8 T细胞的浸润以及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从而导致肿瘤团块的消退,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的Nat Immunol上。嗜酸性粒细胞于1879年第一次被Paul Ehrlich所发现,由于其极易被酸性染料染色而得名。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嗜酸性粒细胞作为粒细胞中的一员,在哮喘、寄生虫感染以及过敏性疾病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确切的生理、病理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浸润 嗜酸粒细胞 肿瘤消退 肿瘤血管 正常化 CD8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性疾病
下载PDF
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估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素华 叶璟威 +6 位作者 张意军 杨平 叶云林 李向东 尧凯 刘卓炜 曹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消退分级(TRG)对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6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R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5例,女5... 目的探讨肿瘤消退分级(TRG)对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6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R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5例,女5例;年龄(59.79±10.56)岁。70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病理明确诊断为MIBC,且无远处转移。新辅助化疗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RC术后病理标本进行TRG评估:TRG1级定义为无癌残留;TRG2级定义为有癌残留,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50%;TRG3级定义为有癌残留,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50%。使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TRG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RG、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肿瘤及淋巴结(ypTN)分期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病理局部降期定义为(ypT<T,期且ypN=N。期),局部晚期定义为(ypT≥T,期和/或ypN≥N,期)。采用Cox回归对OS和RF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TRG是否为新辅助化疗后R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不同TRG患者的ypT分期(P<0.001)、ypN分期(P=0.002)、伴脉管内癌栓(P<0.001)及异常分化(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示TRG 1、2、3级患者的0S分别为20.5(10.3,31.8)、17.0(11.0,30.8)、15.0(11.0,2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TRG1、2、3级患者的RFS分别为15.0(8.3,25.5)、15.0(8.0,27.0)、11.0(4.5,25.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病理局部降期与局部晚期患者的0OS分别为18.5(10.3,30.8)、15.0(11.0,27.3)个月,RFS分别为14.0(8.0,24.0)、11.5(8.0,26.8)个月,二者OS(P=0.013)和RFS(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病理局部晚期患者中,TRG≤2级和3级患者0S分别为19.5(11.0,32.5)、13.5(10.8,26.0)个月(P=0.140),RFS分别为12.0(8.0,31.0)、11.0(6.0,26.0)个月(P=0.180),TRG≤2级患者较TRG3级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RG3级患者的死亡(HR=6.043,95%CI1.170~31.213,P=0.032)和复发的风险(HR=6.354,95%CI1.231~32.802,P=0.027)较TRG≤2级患者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ypN是0S(HR=11.026,95%CI2.345~51.849,P=0.002)和RFS(HR=28.428,95%CI3.360~240.528,P=0.002)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RG与患者OS和RFS相关,分级越高,OS和RFS越短。TRG对新辅助化疗后行RC的MIBC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建议在新辅助化疗后行RC的病理报告中进行TRG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肿瘤消退分级 新辅助化疗 预后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的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涛 安琦 +4 位作者 曹祥龙 吴国举 赵刚 贾文焯 肖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TRG)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68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TRG作为放化疗后敏感性的判断指标,分析临床和分子生物学指标与新辅助...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TRG)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68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TRG作为放化疗后敏感性的判断指标,分析临床和分子生物学指标与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TRG 0级者3例(4.4%),TRG 1级者14例(20.1%),TRG 2级者30例(44.1%),TRG 3级者13例(19.1 %),TRG 4级者8例(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疗前T3(P=0.008)、放化疗前cN0(P=0.000)、K-ras基因野生型(P=0.007)与新辅助放化疗后的TRG高分级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T分期、N分期、K-ras基因型是影响TRG分级的预测因素。结论放疗前早T分期、淋巴结阴性、K-ras基因野生型可能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高敏感性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肿瘤消退分级
原文传递
直肠癌原发肿瘤消退分级与淋巴结消退分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权权 傅传刚 +5 位作者 于恩达 张卫 孟荣贵 王汉涛 郝立强 王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原发肿瘤消退分级与淋巴结消退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7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原发肿瘤消退分级与淋巴结消退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7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放化疗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晚期或肿瘤位置低而保肛意愿强烈的直肠癌患者;(2)放化疗前未见明确转移病灶;(3)接受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常规放疗加氟尿嘧啶类药物同步化疗;(4)放化疗结束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排除接受短程放疗和行急诊手术者。根据肿瘤纤维化程度和残余肿瘤百分比对术后标本(包括肿瘤灶和淋巴结)进行原发肿瘤消退分级(TRG)和淋巴结消退分级(LRG),TRG 1和LRG 1,表示没有肿瘤残留;TRG 2和LRG 2,散在肿瘤细胞残留;TRG 3和LRG 3,纤维化组织超过残留肿瘤组织;TRG 4和LRG 4,残留肿瘤组织超过纤维化组织;TRG 5和LRG 5,肿瘤无明显消退;而正常淋巴结以LRG 0表示。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TRG与LR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6例直肠癌患者中男性111例,女性65例,年龄(53.9 ± 13.0)岁;肿瘤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49例,Ⅲ期62例,另有55例术前分期不明。经腹低位前切除术(LAR)118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47例;均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术后病理示,19例(10.8%)TRG 1,25例(14.2%)TRG 2,66例(37.5%)TRG 3,47例(26.7%)TRG 4,19例(10.8%)TRG 5;35例(19.9%)LRG 0,68例(38.6%)LRG 1,10例(5.7%)LRG 2,14例(8.0%)LRG 3,15例(8.5%)LRG 4,34例(19.3%)LRG 5。TRG与LRG存在相关性(P= 0.005),但相关系数仅为0.24;除外LRG 1的亚组分析同样显示,TRG与LRG存在相关性(P= 0.005),相关系数为0.40。结论原发肿瘤消退分级并不能反映淋巴结消退分级,在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应时,需对原发肿瘤和淋巴结分别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肿瘤消退分级 淋巴结消退分级
原文传递
发热引起肿瘤消退1例
6
作者 邢月明 温耀萍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1997年第1期72-72,共1页
发热引起肿瘤消退1例邢月明1温耀萍2加温治疗肿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5000年以前古埃及的外科记录中就有用加温治疗乳腺癌病人的病例描述。1956年,Busch描写了1例面部肉瘤的病人在感染丹毒高烧后消失。C... 发热引起肿瘤消退1例邢月明1温耀萍2加温治疗肿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5000年以前古埃及的外科记录中就有用加温治疗乳腺癌病人的病例描述。1956年,Busch描写了1例面部肉瘤的病人在感染丹毒高烧后消失。Coley用细菌毒素引起发烧治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消退 发热 病列报告 肿瘤
原文传递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和根治手术后的新肿瘤消退分级
7
作者 徐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81-1181,共1页
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肿瘤消退分级(TRG)的概念由此被提出。但该定义尚无统一的标准且未考虑淋巴结浸润的情况,故Li J等人提出了新肿瘤消退分级(NTRG)以评估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直肠癌患者 新辅助治疗 肿瘤消退 根治手术后 淋巴结浸润 远处转移 局部复发
原文传递
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中的肿瘤消退现象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建交 李洋 +2 位作者 詹奇 武志超 郑永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2064-2066,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病理特性,新生血管特性,模型最佳应用时间段,肿瘤自发消退现象)并对其进行MRI动态扫描观察,了解肿瘤的自然生长规律,与人脑胶质瘤的自然生长规律相比较。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成2组...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病理特性,新生血管特性,模型最佳应用时间段,肿瘤自发消退现象)并对其进行MRI动态扫描观察,了解肿瘤的自然生长规律,与人脑胶质瘤的自然生长规律相比较。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成2组,一组30只,二组10只,分别将C6胶质瘤细胞悬液和DMEM培养基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接种后7,14,21,28,35,50天进行增强MRI扫描,了解肿瘤生长特性,脑组织水肿情况,肿瘤消退现象等。于荷瘤鼠死亡当日取脑组织,液氮速冻后行HE染色,抗CD31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大部分肿瘤模型于接种后7天可在MRI上见到肿瘤生长,14-28天为快速增长期,并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脑屏障严重破坏,大部分荷瘤鼠死于28天内,有3只大鼠20天以后出现肿瘤自发消退现象,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肿瘤内部出现软化灶。结论: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相似性,部分荷瘤鼠在5周左右有肿瘤自发消退,肿瘤新生血管于7天开始出现并增多,4周后基本趋于稳定。因此利用此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的最佳时期在14-2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胶质瘤细胞 核磁扫描 肿瘤自发消退
原文传递
接受术前放化疗后仍有剩余癌细胞患者的肿瘤消退程度
9
作者 马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159-1159,共1页
对于直肠癌来说,术前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代表了良好的存活率,为了对放疗结果进行评估,病理研究者通常会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消退程度。
关键词 肿瘤消退 放化疗后 术前 癌细胞 患者 显微镜下观察 完全缓解 直肠癌
原文传递
生物反应调节与肿瘤自然消退本质之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秋方 《医学与哲学》 1994年第6期48-49,共2页
生物反应调节与肿瘤自然消退本质之思考湖北省监利县朱河医院(43325)吴秋方肿瘤生物反应调节治疗的概念是在肿瘤免疫治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早在一个世纪以前,Ehrlich就发现肿瘤细胞带有可激起细胞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 生物反应调节与肿瘤自然消退本质之思考湖北省监利县朱河医院(43325)吴秋方肿瘤生物反应调节治疗的概念是在肿瘤免疫治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早在一个世纪以前,Ehrlich就发现肿瘤细胞带有可激起细胞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因而期望通过免疫反应达到排斥肿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调节 肿瘤自然消退 肿瘤
下载PDF
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11
作者 孟苹 李牧野 +1 位作者 魏晓莹 张丽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讨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睾丸GC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0岁,因乏力3年余,右腹股沟肿块半年,增大1个月入院。盆腔MR平扫示右侧睾丸异... 目的 探讨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睾丸GC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0岁,因乏力3年余,右腹股沟肿块半年,增大1个月入院。盆腔MR平扫示右侧睾丸异常结节伴弥散受限,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考虑恶性肿瘤伴转移。结果 镜下观察右睾丸切除标本示睾丸萎缩伴间质显著纤维化,增生纤维组织构成的瘢痕组织中可见透明化的鬼影小管轮廓。右腹股沟肿块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及坏死,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为空泡状腔隙和疏松网状结构互相交叉连成管状。免疫组化:生精小管中成串珠状排列的肿瘤细胞表达CD117(+)、Oct3/4(+)、Sal14(+)、D2-40(+)、PLAP(+)。右腹股沟肿块中多数肿瘤细胞AFP(+)、少数区域肿瘤细胞Sall4(+)。结论 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较为少见、在临床上难以识别的生殖细胞肿瘤,在腹膜后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 原位生殖细胞肿瘤 转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自发消退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天明 莫发荣 罗国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75-1577,共3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自发消退的发生规律。方法对MEDLINE进行检索,获取自1982年以来HCC自发消退的病例85例,对所得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与HCC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HCC自发消退发生概率可能比之前估计的要高,其多发生于酒精所...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自发消退的发生规律。方法对MEDLINE进行检索,获取自1982年以来HCC自发消退的病例85例,对所得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与HCC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HCC自发消退发生概率可能比之前估计的要高,其多发生于酒精所致的HCC患者,而与患者的种族、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进展程度可能无明显关联;导致HCC自发消退的最可能的原因为免疫因素。结论 HCC自发消退的发生可能是外界微环境或条件改变的结果,而与肿瘤细胞自身的生物学属性可能无关;深入探讨其发生机制有可能开辟HCC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消退 自行性 流行病学 免疫
下载PDF
增殖型腺病毒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小平 朱人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腺病毒 增殖 治疗 增殖型腺病毒 肿瘤作用 细胞遗传物质 肿瘤消退 肿瘤细胞 病毒感染后
下载PDF
一种自发抗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万青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介绍一种肿瘤自发性消退/完全抵抗(SR/CR)的小鼠以及国外学者对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细胞在该小鼠抗肿瘤发生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且发现该抗瘤特性具有广谱性和可转移性,是一种鼠龄依赖性的自发消退。并综述该小鼠模型的发现... 介绍一种肿瘤自发性消退/完全抵抗(SR/CR)的小鼠以及国外学者对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细胞在该小鼠抗肿瘤发生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且发现该抗瘤特性具有广谱性和可转移性,是一种鼠龄依赖性的自发消退。并综述该小鼠模型的发现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自发性消退/完全抵抗(SR/CR)小鼠 S180肿瘤细胞 天然免疫
下载PDF
Oncotarget:首次利用光遗传学控制肿瘤发生
15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青蛙模型首次证实利用光控制细胞之间的电信号,阻止肿瘤形成,以及在肿瘤形成后,让它们正常化。这项研究是首次报道利用光遗传学特异性地操纵生物电信号,从而阻止癌基因诱导的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青蛙模型首次证实利用光控制细胞之间的电信号,阻止肿瘤形成,以及在肿瘤形成后,让它们正常化。这项研究是首次报道利用光遗传学特异性地操纵生物电信号,从而阻止癌基因诱导的肿瘤形成,和导致癌基因诱导的肿瘤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肿瘤发生 用光 生物电信号 肿瘤形成 基因诱导 研究人员 肿瘤消退
下载PDF
维生素在防治肿瘤中的作用
16
作者 陈霞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6年第6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A 肿瘤消退 防治 溶酶体酶 细胞毒作用 节细胞 代谢过程 促溶作用 乳腺癌 上皮癌
下载PDF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1例
17
作者 朱春燕 赵晓越 +6 位作者 黄桂春 方蓉 陈巍魏 鲁璐 王碧波 孙茜 褚晓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83-384,共2页
侵袭性纤维瘤(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又称韧带样瘤、韧带样纤维瘤病、硬纤维瘤、韧带成纤维样瘤等,是一种起源于深部软组织的纤维母细胞克隆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见于肌肉内结缔组织及覆盖其上的筋膜或腱膜,常向临近肌肉组织或脂肪... 侵袭性纤维瘤(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又称韧带样瘤、韧带样纤维瘤病、硬纤维瘤、韧带成纤维样瘤等,是一种起源于深部软组织的纤维母细胞克隆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见于肌肉内结缔组织及覆盖其上的筋膜或腱膜,常向临近肌肉组织或脂肪组织内浸润性生长。该病在病理学上为良性表现,生物学上却具有侵袭性生长和局部易复发的特性,但不具有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 肿瘤消退
下载PDF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艾潇琳 汪晓东 李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73-776,共4页
大肠癌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还是直接手术,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测量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助于上述判定。本文就近年来大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作一概述。
关键词 大肠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肿瘤消退 评价标准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纲 崔伟 +2 位作者 袁强 李世拥 于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945-947,共3页
目的 探讨与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92例直肠癌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检测与直肠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癌胚抗原(CEA)、p53、血管生长因子(VEG... 目的 探讨与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92例直肠癌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检测与直肠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癌胚抗原(CEA)、p53、血管生长因子(VEGF)、Ki-67及胸苷酸合成酶(TS),分析其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的影响.结果 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因素中,CEA、p53、VEGF和TS高表达与术前放化疗反应差明显相关(P<0.05).结论 通过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影响因素的分析,可预测患者对放化疗的反应,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及相关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放化疗 肿瘤消退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间隔时间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疗效和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丽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p CR)、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全...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p CR)、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且随访≥36个月的100例ⅢA和ⅢB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7周的46例患者为研究组,> 7周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人次、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p CR以及镜下切缘无癌残留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6. 5%vs 21. 7%,82. 6%vs96. 3%,均P <0. 05)。研究组术后3年局部复发或转移率高于对照组(54. 3%vs 31. 5%),3年DFS低于对照组(28. 3%vs 55. 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3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治疗ⅢA和ⅢB期直肠癌患者时,延长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手术切除效果、p CR和DFS,有效控制术后恶性肿瘤的局部复发与转移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OS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病理学 直肠肿瘤/治疗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存活率 肿瘤消退 自行性 综合疗法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