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鼻咽癌口腔黏膜炎及肿瘤消退率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翁敬锦 司勇锋 +6 位作者 覃扬达 张政 何宁 孙金杰 陆锦龙 江河 王勇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及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NEU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LY和淋巴细胞比例(LY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NLR);另同期选择40名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WBC、NEUT、NEUTR、LY、LYR及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NEUTR和NLR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WBC、LY、LYR明显下降(P均<0.01)。放疗后第3、4、5、6、7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患者的NEUTR均与同期口腔黏膜炎分级有关(P均<0.05)。治疗前后LYR变化与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率有关(P=0.048)。治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疗效有关(P=0.012)。结论治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助于判断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有助于预测肿瘤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鼻咽癌 中性粒细胞比例 肿瘤消退率
下载PDF
60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
作者 高远红 高黎 +6 位作者 高剑铭 张玉晶 刘秀芳 黄莹 伍建华 夏云飞 杨伟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预测临床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可能性。[方法]60例鼻咽癌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7岁;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鼻咽活检组织的放射敏感性,用尾力矩之比... [目的]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预测临床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可能性。[方法]60例鼻咽癌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7岁;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鼻咽活检组织的放射敏感性,用尾力矩之比(RTM)表示;所有病例在放疗前以及在放疗中(中位剂量50Gy)复查螺旋CT或MR,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S0和S50,临床放射敏感性用肿瘤最大横截面积的消退率(Rs)表示;根据Rs将临床放射敏感性分为低度敏感(Rs≤50%)、中度敏感(50%-75%)和高度敏感(Rs>75%)。[结果]全组患者RTM与Rs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410,P=0.001),在Ⅱ、Ⅲ和Ⅳ期每一组患者中,RTM与Rs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TM能对Rs做出较准确的估计(F=13.271,P=0.001),回归系数B=0.502(95%CI:0.380~0.624,t=8.276,P= 0.000)。在高、中、低度临床放射敏感性的三组患者中,其RTM平均值分别为4.51(4.51±0.55)、3.48(3.48±0.42)和2.14 (2.14±0.32),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7.859,P=0.001)。[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彗星"分析法检测的鼻咽癌肿瘤细胞RTM,与个体肿瘤患者的临床放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TM能对鼻咽癌的临床放射敏感性做出较准确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分析法 鼻咽癌 放射敏感性 肿瘤消退率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沈健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对Ⅲ期胃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术后同步放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Ⅲ期胃癌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术后同步放化疗方法完成胃癌治疗;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对Ⅲ期胃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术后同步放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Ⅲ期胃癌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术后同步放化疗方法完成胃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术后同步放化疗方法完成胃癌治疗;就组间根治性肿瘤切除率、肿瘤切除率、总不良反应率、肿瘤总消退率、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Ⅲ期胃癌患者根治性肿瘤切除率(77.50%)以及肿瘤切除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7.314,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Ⅲ期胃癌患者肿瘤总消退率、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术后同步放化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使得Ⅲ期胃癌患者肿瘤切除率显著提升,并且不会导致治疗后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可促进肿瘤总消退率以及生存率提升,最终实现Ⅲ期胃癌患者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术后同步放化疗 Ⅲ期胃癌 根治性肿瘤切除 肿瘤切除 总不良反应 肿瘤消退
下载PDF
p53基因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局部免疫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覃扬达 翁敬锦 +4 位作者 兰桂萍 韦海明 黄波 孙金杰 司勇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治疗对鼻咽癌原发灶局部免疫状态和肿瘤消退率的影响。方法:将63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基因治疗组[32例,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体内注射及同步放、化疗]和常规治疗组(31例,采用同步... 目的:探讨p53基因治疗对鼻咽癌原发灶局部免疫状态和肿瘤消退率的影响。方法:将63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基因治疗组[32例,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体内注射及同步放、化疗]和常规治疗组(31例,采用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T细胞受体CD3、CD4、CD8和B细胞受体CD20表达情况,了解局部免疫状态;用鼻内镜检查结合MRI或CT检查评价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基因治疗组治疗后肿瘤组织中的CD3、CD4、CD8的表达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前后CD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CD3、CD4、CD8和CD20的表达治疗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基因治疗组CR 20例,PR 10例,SD 1例,PD 1例;常规治疗组CR 11例,PR 12例,SD 5例,PD 3例,2组有效率(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的表达与肿瘤消退率(CR+PR)有关(均P<0.01),治疗后CD8的表达与CR率有关(P<0.05)。结论:p53基因治疗后鼻咽部肿瘤组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增殖以T细胞为主,局部细胞免疫状态提高与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重组人P53腺病毒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消退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