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sCr/CysC比值、C反应蛋白(CRP)、L3骨骼肌指数(L3-SMI)、Alb和CA199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sCr/CysC比值中位数将胰腺癌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胰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的sCr/CysC比值和Alb水平显著降低,而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低sCr/CysC比值组相比,高比值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和L3 SM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95%CI:0.524~0.756,P<0.05),在cut-off值为0.69时敏感性为46.7%,特异性为83.3%。相关分析显示,sCr/CysC比值与L3-SMI呈正相关(r=0.425,P<0.01)。生存分析表明,高sCr/CysC比值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比值组(379 d vs 210 d,P<0.01)。Cox回归分析确认sCr/CysC比值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51,95%CI:0.028~0.826,P<0.05)。结论sCr/CysC比值可能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有望为胰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I)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收录的PI相关TMA的案例报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I)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收录的PI相关TMA的案例报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TM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7篇,涉及患者92例,其中男性46例(占50.00%),女性29例(占31.52%),性别不详17例(占18.48%);平均年龄为(61±13)岁。TMA的中位发病时间为64 d,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少尿/无尿为主。因1例患者出现2次TMA,则合计93例次TMA,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中位值为19.5×10^(9)/L,其中0~50×10^(9)/L的患者最多(52例次,占55.91%);64例次患者(占68.82%)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其中>177~445μmol/L的患者最多(32例次,占34.41%)。停药和支持治疗后(共93例次),76例次患者(占81.72%)痊愈/好转,6例次(占6.45%)有后遗症,5例次(占5.38%)死亡。PI相关TMA中,主要涉及的药物为卡非佐米(67例次,占72.04%)。结论:应重视PI所致TMA,应用PI时应考虑患者性别、药物种类等因素;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尽早识别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sCr/CysC比值、C反应蛋白(CRP)、L3骨骼肌指数(L3-SMI)、Alb和CA199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sCr/CysC比值中位数将胰腺癌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胰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的sCr/CysC比值和Alb水平显著降低,而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低sCr/CysC比值组相比,高比值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和L3 SM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95%CI:0.524~0.756,P<0.05),在cut-off值为0.69时敏感性为46.7%,特异性为83.3%。相关分析显示,sCr/CysC比值与L3-SMI呈正相关(r=0.425,P<0.01)。生存分析表明,高sCr/CysC比值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比值组(379 d vs 210 d,P<0.01)。Cox回归分析确认sCr/CysC比值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51,95%CI:0.028~0.826,P<0.05)。结论sCr/CysC比值可能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有望为胰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I)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收录的PI相关TMA的案例报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TM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7篇,涉及患者92例,其中男性46例(占50.00%),女性29例(占31.52%),性别不详17例(占18.48%);平均年龄为(61±13)岁。TMA的中位发病时间为64 d,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少尿/无尿为主。因1例患者出现2次TMA,则合计93例次TMA,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中位值为19.5×10^(9)/L,其中0~50×10^(9)/L的患者最多(52例次,占55.91%);64例次患者(占68.82%)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其中>177~445μmol/L的患者最多(32例次,占34.41%)。停药和支持治疗后(共93例次),76例次患者(占81.72%)痊愈/好转,6例次(占6.45%)有后遗症,5例次(占5.38%)死亡。PI相关TMA中,主要涉及的药物为卡非佐米(67例次,占72.04%)。结论:应重视PI所致TMA,应用PI时应考虑患者性别、药物种类等因素;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尽早识别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