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目的:研究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和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共计4018例患者。在随访的1年和2年内,发现高水平肿瘤突变负担(TMB)的肿瘤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总生存率(OS)(P=0.003,P=0.01)和无进展生存率(PFS)(P=0.0002,P=0.04)更高。在不同的随访时间内,以1%为临界值,PD-L1表达高低作为预测PD-1/PD-L1抑制剂OS和PFS的生物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B可以作为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后2年内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但其效用能否持续更长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PD-L1单项检测目前不能成为预测应用PD-1/PD-L1抑制剂受益与否的生物学标志物。展开更多
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了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重点阐述了世界185个国家或地区36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地理区域和以人类发展指数划...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了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重点阐述了世界185个国家或地区36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地理区域和以人类发展指数划分的不同经济区域的差异。据估计,2022年全球新增1996.5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973.7万死亡病例。全球发病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248.0万,12.4%)、女性乳腺癌(229.6万,11.5%)、结直肠癌(192.6万,9.6%)、前列腺癌(146.7万,7.3%)和胃癌(96.8万,4.9%)。死亡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181.7万,18.7%)、结直肠癌(90.4万,9.3%)、肝癌(75.8万,7.8%)、女性乳腺癌(66.6万,6.9%)和胃癌(66.0万,6.8%)。基于当前人口特征估计,至205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超过3500万。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并结合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现况进行简要解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和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共计4018例患者。在随访的1年和2年内,发现高水平肿瘤突变负担(TMB)的肿瘤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总生存率(OS)(P=0.003,P=0.01)和无进展生存率(PFS)(P=0.0002,P=0.04)更高。在不同的随访时间内,以1%为临界值,PD-L1表达高低作为预测PD-1/PD-L1抑制剂OS和PFS的生物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B可以作为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后2年内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但其效用能否持续更长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PD-L1单项检测目前不能成为预测应用PD-1/PD-L1抑制剂受益与否的生物学标志物。
文摘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了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重点阐述了世界185个国家或地区36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地理区域和以人类发展指数划分的不同经济区域的差异。据估计,2022年全球新增1996.5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973.7万死亡病例。全球发病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248.0万,12.4%)、女性乳腺癌(229.6万,11.5%)、结直肠癌(192.6万,9.6%)、前列腺癌(146.7万,7.3%)和胃癌(96.8万,4.9%)。死亡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181.7万,18.7%)、结直肠癌(90.4万,9.3%)、肝癌(75.8万,7.8%)、女性乳腺癌(66.6万,6.9%)和胃癌(66.0万,6.8%)。基于当前人口特征估计,至205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超过3500万。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并结合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现况进行简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