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灶27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卜照香 高国兰 +1 位作者 敖帆 王小平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440-441,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有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灶的方法。方法利用中科院大恒公司生产的STAR-100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共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灶27例。结果全部病例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1个月时肿瘤缩小总有效率为92.5%。结论X刀治疗妇科...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有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灶的方法。方法利用中科院大恒公司生产的STAR-100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共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灶27例。结果全部病例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1个月时肿瘤缩小总有效率为92.5%。结论X刀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灶疗效肯定:(1)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疗效;(2)能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命;(3)减轻放疗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 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灶
下载PDF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发现恶性肿瘤转移灶方面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朝军 赵卫东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11期1088-1090,共3页
探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发现恶性肿瘤转移灶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行CT/磁共振成像(MRI)和WB-DWI检查,以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对比单独应用CT/MRI与联合应用CT/MRI+WB-DWI在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 探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发现恶性肿瘤转移灶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行CT/磁共振成像(MRI)和WB-DWI检查,以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对比单独应用CT/MRI与联合应用CT/MRI+WB-DWI在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能力。应用WB-DWI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肿瘤全身转移 扩散加权成像 肿瘤转移灶 临床应用价值 CT/MRI 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下载PDF
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价值
3
作者 胡斌 成莉霞 李玮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在我院使用SPECT/CT诊断的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患者90例资料(共100个病灶部位),所有患者在使用单纯SPECT扫描无法确诊后使用SPECT/CT扫描,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 目的探讨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在我院使用SPECT/CT诊断的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患者90例资料(共100个病灶部位),所有患者在使用单纯SPECT扫描无法确诊后使用SPECT/CT扫描,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或手术过程)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病理学(或手术过程)确诊,SPECT/CT诊断显示恶性病灶40个,良性病灶56个,无法确诊病灶3个(3.0%),误诊病灶1个(1.0%),诊断灵敏度95.6%,特异性93.1%,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6.5%。结论 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CT 疑似肿瘤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致瘤机制及其与肿瘤转移灶生态龛的相关性
4
作者 吴玉亮 程忠平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46-848,共3页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在构建、维持和促进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TAN在不同因素调控下表现出抑制或促进肿瘤的双重作用,既能通过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激活免疫应答发挥抑瘤效应,也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等机制...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在构建、维持和促进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TAN在不同因素调控下表现出抑制或促进肿瘤的双重作用,既能通过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激活免疫应答发挥抑瘤效应,也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等机制发挥促瘤效应。新近研究发现,TAN还与肿瘤转移灶生态龛(PMN)密切相关,其可通过改变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含量促进PMN的构建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白细胞 肿瘤 肿瘤转移灶微环境生态龛
原文传递
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
5
作者 王忠津 马纪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胃肠道 检测 疾病分期 肿瘤患者
下载PDF
HFP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不同转移灶疗效对比分析
6
作者 杨牡丹 白威 申仰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晚期大肠癌 肿瘤转移灶 药物治疗 HFP方案 疗效 比较
下载PDF
马蔺子素配合放疗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庭安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8期673-674,共2页
目的观察马蔺子素合并放射治疗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采用马蔺子素合并放疗(研究组)与单纯放疗(对照组)疗效对照。结果研究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全消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9%。毒性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 目的观察马蔺子素合并放射治疗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采用马蔺子素合并放疗(研究组)与单纯放疗(对照组)疗效对照。结果研究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全消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9%。毒性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而皮肤反应及口咽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马蔺子素的增敏作用主要针对肿瘤本身,而对口咽黏膜及皮肤没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不会增加其放射损伤,是一种比较有效且低毒的新型放射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子素 放射治疗 鼻咽癌 颈部淋巴结 肿瘤转移灶 口咽黏膜
下载PDF
肿瘤微转移早期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房居高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微转移灶是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事件,对微转移灶的早期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合理治疗。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 早期检查
下载PDF
血清中期因子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131)Ⅰ治疗过程中新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宁 周平平 +5 位作者 张春梅 孟召伟 贾强 王深 申一鸣 谭建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估血清中期因子(MK)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患者^(131)Ⅰ治疗过程中新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甲状腺全切/次全切术和(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241例,术后实施个体化^(131)Ⅰ治疗。在首次^(131)Ⅰ治疗前(T1)、首次... 目的评估血清中期因子(MK)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患者^(131)Ⅰ治疗过程中新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甲状腺全切/次全切术和(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241例,术后实施个体化^(131)Ⅰ治疗。在首次^(131)Ⅰ治疗前(T1)、首次^(131)Ⅰ治疗后10~12个月时(T2),采用MK检测试剂盒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MK,分别记为MK1、MK2。根据血清MK2水平将患者分成A、B、C组,血清MK2水平≤正常值上限(508. 57 pg/m L)者为A组,血清MK2水平>正常值上限且≤MK1者为B组,血清MK2水平> MK1>正常值上限者为C组。根据分组结果,比较各组患者T2时新发转移情况。以A组为对照组,采用Cox回归分析法计算B、C组患者新发转移的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241例PTC患者中,55例患者在T2时出现新发转移灶,其中A组11例、B组28例、C组16例,C组患者T2时出现新发转移灶者与A、B组相比,P均<0. 01。Cox回归分析显示,B组患者新发转移的HR为3. 374(P <0. 05,95%CI为1. 328~5. 047),C组患者新发转移的HR为6. 731(P <0. 05,95%CI为3. 121~14. 800)。结论血清MK水平对PTC术后患者^(131)Ⅰ治疗过程中新发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因子 肿瘤转移灶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切除术 131碘治疗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灶
10
作者 鞠佃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2-32,共1页
本文报道应用逆转录PCR检测角蛋白K19基因表达,以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方法。作者们从18个癌症病人体内获取了57个淋巴结标本,每个淋巴结一分为二,一半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另一半用液氮速冻,-70℃保存于PCR检测。... 本文报道应用逆转录PCR检测角蛋白K19基因表达,以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方法。作者们从18个癌症病人体内获取了57个淋巴结标本,每个淋巴结一分为二,一半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另一半用液氮速冻,-70℃保存于PCR检测。常规组织学检查和采用抗K19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都发现57个淋巴结标本中有18个肿瘤微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检测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 角蛋白K19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全文增补中
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术中超声特征的差异性
11
作者 马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664-664,共1页
关键词 大肠癌肝转移 超声特征 异性 肿瘤转移灶 超声图像 肝切除术 术中B超
下载PDF
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表现
12
作者 张心怡 《医师在线》 2019年第11期17-17,共1页
由于肝脏具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因而成为肿瘤转移灶生长的理想环境,25%~50%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时即可伴随肝转移灶的发生。转移的途径包括血行转移及淋巴道转移,也可以由临近肝脏的肿瘤直接浸润播散至肝脏。早期转移性肝癌的肝区... 由于肝脏具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因而成为肿瘤转移灶生长的理想环境,25%~50%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时即可伴随肝转移灶的发生。转移的途径包括血行转移及淋巴道转移,也可以由临近肝脏的肿瘤直接浸润播散至肝脏。早期转移性肝癌的肝区症状较轻,但当肝内转移癌的病灶较大或发生广泛肝转移时,临床表现可与原发性肝癌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超声表现 肿瘤转移灶 恶性肿瘤患者 转移 淋巴道转移 肝内转移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恶性肿瘤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莹莹 易莉莎 +1 位作者 侯敏敏 郄明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5期292-295,共4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灶 常规检查方法 国际抗癌联盟 生物学特征 微小转移 致死因素
原文传递
提高进展期胃癌疗效的研究
14
作者 徐光炜 林言箴 陈道达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本文介绍了提高进展期胃癌疗效的三项关键性技术———个体化的根治术、亚临床转移灶的处理及合理的综合性治疗的研究结果。应用125I_MAb3H11于放射免疫导向手术及Marayama软件预测胃16组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概率 ,以实施个体化的根治手术... 本文介绍了提高进展期胃癌疗效的三项关键性技术———个体化的根治术、亚临床转移灶的处理及合理的综合性治疗的研究结果。应用125I_MAb3H11于放射免疫导向手术及Marayama软件预测胃16组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概率 ,以实施个体化的根治手术。应用188Re_MAb3H11作放射免疫导向治疗及腹腔内温热化疗以处理腹腔内的亚临床转移灶。针对较晚期的进展期胃癌则应用术前化疗、免疫化疗以及磁导向的介入性化疗 ,使胃癌降期以作根治性切除术。上述这些技术均有利于改善胃癌的预后 ,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导向手术 肿瘤转移灶 磁导向介入性化疗 腹腔内温热化疗 胃癌 治疗
下载PDF
纳米活性炭对多烯紫杉醇的吸附与缓释功能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蔡要欣 张英鸽 《中国药理通讯》 2011年第2期87-88,共2页
用ACNP吸附抗肿瘤药物可作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将药物特异地递送到肿瘤组织、无法切除的微小肿瘤转移灶以及与其转移和复发的相关部位,降低药物在与疗效无关的部位的浓度,尤其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药物浓度,
关键词 多烯紫杉醇 纳米活性炭 实验研究 缓释功能 吸附 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转移灶 血液循环系统
下载PDF
健康人免疫细胞治疗晚期癌症效果显著
16
作者 祁岩超 《医疗保健器具》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一、一个出乎预料的病例出现 医生束手无策 病情山穷水尽 患者王某,女,36岁。2006年10月在河南省某肿瘤医院诊断为左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2006年12月TA方案化疗4个周期。2007年4月份发现左锁骨上肿块,穿刺诊断为乳腺淋... 一、一个出乎预料的病例出现 医生束手无策 病情山穷水尽 患者王某,女,36岁。2006年10月在河南省某肿瘤医院诊断为左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2006年12月TA方案化疗4个周期。2007年4月份发现左锁骨上肿块,穿刺诊断为乳腺淋巴结转移,同时发现双肺和纵膈肿瘤转移灶。再用化疗效果不佳,且病情进展,胸水出现。当地医生建议到外地治疗,患者于2007年6月来到广州治疗。当时复习病历:病理诊断:左乳低分化腺癌,部分为透明细胞癌,部分为髓样癌,浸润脉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晚期癌 健康人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 肿瘤转移灶 症效 免疫 左乳腺癌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utcome of Re-resection for Recurrent Live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a Follow-up of 267\Cass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3 位作者 罗祥基 杨业发 尉公田 胡雷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3年第1期2-9,58,共9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spective outcome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 in re-resection for recurrent liver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7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rimary liver c...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spective outcome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 in re-resection for recurrent liver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7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after re-resection from January 1960 to July 200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hepatectomy was performed on 205 cases, resection of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on 51 cases and combined resection of recurrent liver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on 11 cases.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peration type and survival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ypes of liver re-resection included left lateral lobectomy in 11.2% of patients, hemihepatetomy and extended hemi-hepatectomy in 4.4%, local radical resection in 68.3%, other subsegmentectomy in 17.1%. The peak recurrence rate (64.4%) occurred at 1–2 years. The overall 1-, 3, 5- and 10-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second resection were 81.0%, 40.3%, 19.4% and 9.0% respectively, while they were 77.5%, 29.8%, 13.2% and 6.61%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hird resection.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44 months. The re-resection with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also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of longer surviva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bsegmentectomy and local excision is appropriate for the hepatic repeat resection. The peak recurrence may be correlated with portal thrombus and operative factor. The re-resection can be indicated not only in intrahepatic recurrent metastases but also in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in selected patients. Re-resection has beco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recurrence of PLC, as neither chemotherapy nor other nonsurgical therapies can achieve such favorable results. Key words prospective outcome - re-resection - primary liver cancer - recurrence -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pective outcome re-resection primary liver cancer recurrence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时的内皮素-1水平的升高
18
《国际外科学杂志》 1999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内皮素-1 转移 ET-1 免疫电镜 肿瘤细胞系 内皮素-1 肝脏灌注指数 肌成纤维细胞 肿瘤转移灶
原文传递
“速锋刀”,隔着肚皮灭肿瘤的“利器”
19
作者 周霄 姚原(采访专家) 《康复》 2018年第12期52-53,共2页
可能对于不少肿瘤患者来说,在影像学诊断报告上出现“转移”这两个字,就意昧着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因为此时病情已进入了中晚期。手术已无法将散落在全身各处的肿瘤悉数摘除。而强毒性的化疗药物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来说,更可能... 可能对于不少肿瘤患者来说,在影像学诊断报告上出现“转移”这两个字,就意昧着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因为此时病情已进入了中晚期。手术已无法将散落在全身各处的肿瘤悉数摘除。而强毒性的化疗药物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来说,更可能是催命符。很多患者因此放弃了治疗。其实,在此阶段,治疗仍然是有希望的。一种名叫“速锋刀”的放疗技术,近年来逐步进入了国内医疗机构,对于那些手术无法企及的肿瘤转移灶,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逐一精准打击,让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影像学诊断报告 肿瘤转移灶 肚皮 身体虚弱 化疗药物 放疗技术 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上皮细胞癌微小转移的应对策略:检测和清除
20
作者 秦莉 肖翌 陈应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2-817,共6页
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在过去几年里,新的诊断技术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临床研究表明:检测出癌症病人骨髓中微小转移灶对判定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为肿瘤转移的诊断提... 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在过去几年里,新的诊断技术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临床研究表明:检测出癌症病人骨髓中微小转移灶对判定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为肿瘤转移的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两种以单克隆抗体(mAb)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被批准用于上皮细胞癌临床治疗.MAb17-1A在人结肠、直肠癌以及mAbherceptin在乳腺癌治疗中均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利用其他抗肿瘤抗体的免疫治疗也已经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对付上皮细胞癌微小转移灶的新治疗策略,即检测循环系统中的微小转移灶以及通过免疫治疗清除这些转移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癌 检测 清除 肿瘤微小转移 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