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焦亡在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燕 石三军 +2 位作者 糜丹丹 王茹静 肖洪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0-1235,共6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焦孔素家族介导的炎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细胞焦亡可以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而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领域,因此调控细胞焦亡对于肿瘤治疗具有巨大潜力。纳米技术具有精...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焦孔素家族介导的炎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细胞焦亡可以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而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领域,因此调控细胞焦亡对于肿瘤治疗具有巨大潜力。纳米技术具有精准靶向及持续释放的优点,亦是肿瘤精准治疗的核心手段。基于此,该文总结了激活细胞焦亡的药物以及应用纳米技术辅助促进细胞焦亡来参与肿瘤治疗的纳米制剂,并对其在细胞焦亡上作用机制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基于细胞焦亡的抗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焦孔素家族 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下载PDF
表面修饰型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美娟 朱艳华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1期18-19,共2页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PEG、粘膜粘附剂、活性靶向配体等为其常用的表面修饰物。利用表面修饰物的不同性质可克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自身局限性并扩大其在医药领域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 肿瘤药物递送系统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表面修饰
下载PDF
智能响应性水凝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崔宇韬 刘贺 +4 位作者 冀璇 冷一 任震晓 李祖浩 吴丹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5508-5515,共8页
背景:水凝胶在药物缓释、靶向递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体正常微环境和各患病部位之间生理条件的巨大变化,普通的水凝胶作为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能无法在复杂的病理微环境中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对于药物递送非常需要具有环境... 背景:水凝胶在药物缓释、靶向递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体正常微环境和各患病部位之间生理条件的巨大变化,普通的水凝胶作为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能无法在复杂的病理微环境中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对于药物递送非常需要具有环境响应性功能的聚合物材料。目的:介绍刺激响应水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描述其合成策略,并强调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最后讨论当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趋势。方法:作者以"responsive hydrogel,temperature-responsive hydrogel,p H-responsive hydrogel hydrogel,drug delivery,响应性水凝胶,温敏性水凝胶,pH响应性水凝胶,药物递送"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9年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万方、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初检文章352篇,筛选后纳入62篇。根据微环境变化如温度升高、p H值降低、过量表达的特异性酶、氧化还原剂的聚集等可设计环境响应性智能水凝胶。环境的改变可使智能水凝胶材料发生氢键减少,电荷排斥力增加,化学键的断裂等理化性质的改变,进而使水凝胶发生收缩,溶胀或降解。将治疗药物搭载于智能水凝胶后,这些根据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凝胶理化性质的改变可促进药物的释放,从而对局部的疾病进行治疗,改善微环境的失衡。这种局部药物释放治疗为多种疾病如肿瘤、皮肤疾病及骨缺损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性水凝胶 温敏性水凝胶 pH响应性水凝胶 酶响应性水凝胶 智能材料 肿瘤 药物递送 靶向治疗 微环境 综述
下载PDF
金纳米粒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传通 刘珍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29,共6页
金纳米粒(AuNPs)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包括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比表面积大和易于表面修饰,可作为药物、基因和蛋白质等的递送载体,AuNPs还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和放射增敏功能,使其在肿瘤的光热治疗和放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 金纳米粒(AuNPs)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包括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比表面积大和易于表面修饰,可作为药物、基因和蛋白质等的递送载体,AuNPs还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和放射增敏功能,使其在肿瘤的光热治疗和放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AuNPs递药系统的构建、细胞摄取、药物释放及其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 肿瘤靶向递送 基因治疗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丝素蛋白纳米载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军 李明娟 +3 位作者 张洁 高欢 杨根生 丁宝月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7-384,共8页
丝素蛋白(silk fibroin)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结构可修饰性、低细胞毒性以及无免疫原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抗肿瘤药物大都具有溶解度低、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差和靶外毒性高的缺点... 丝素蛋白(silk fibroin)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结构可修饰性、低细胞毒性以及无免疫原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抗肿瘤药物大都具有溶解度低、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差和靶外毒性高的缺点,因此,寻找和使用合适的药物递送系统解决抗肿瘤药物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简要综述了丝素蛋白的结构、特点,丝素蛋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的类型及研究进展,并综述了丝素蛋白纳米载体应用于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基因治疗中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丝素蛋白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递送载体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纳米载体 肿瘤药物递送系统 光动力治疗 光热治疗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多配基组合修饰提升抗肿瘤纳米药物功效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小雨 吴送姑 +3 位作者 徐晖 龚俊波 邢金峰 魏振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2-1951,共10页
抗肿瘤纳米药物从给药位置进入体内后,还需跨越一系列生理病理障碍,到达目标作用位置才能有效发挥抗肿瘤疗效。配基修饰策略是提升纳米药物体内递送效率的经典方法,但具有单一性和阶段性特点的单配基修饰策略与具有多变性和全过程性特... 抗肿瘤纳米药物从给药位置进入体内后,还需跨越一系列生理病理障碍,到达目标作用位置才能有效发挥抗肿瘤疗效。配基修饰策略是提升纳米药物体内递送效率的经典方法,但具有单一性和阶段性特点的单配基修饰策略与具有多变性和全过程性特点的体内递送进程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仅使用单一配基修饰的纳米药物不能满足目标药效需求。所以凭借纳米药物表面积优势使用多配基组合修饰策略是推进新一代智能纳米药物的关键,本文在对应体内递送进程总结分类了常用功能配基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多配基组合修饰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优势及研究进展,并依据配基组合方式将多配基组合修饰分为协同型及互补型,这对于保障抗肿瘤纳米药物顺利克服多重生理病理障碍实现精准递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协同型组合修饰 互补型组合修饰 肿瘤递送
原文传递
刺激响应型聚合物-药物偶联物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凤喜 冯立霞 +4 位作者 王丽丽 杨蕊 时银萍 闫海英 黄欣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17-1821,共5页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polymer-drug conjugates,PDCs)具有循环稳定性好和载药量高的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刺激-响应型PDCs(stimuli responsive PDCs,SRPDCs)可在一些内源性刺激因素(如酸性pH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环境和上调表达的...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polymer-drug conjugates,PDCs)具有循环稳定性好和载药量高的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刺激-响应型PDCs(stimuli responsive PDCs,SRPDCs)可在一些内源性刺激因素(如酸性pH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环境和上调表达的酶)以及外在刺激因素(如磁场、光照、温度和超声)作用下,响应性释放所载药物,因此被称为"智能"药物纳米递送载体。笔者近年来SRPDCs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包括其设计思路、所用的智能连接键以及释药性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此外,为促进SRPDCs技术的成功转化,笔者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 刺激-响应释药 肿瘤药物递送 肿瘤靶向 纳米载体
原文传递
miRNA的抗肿瘤靶向递送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冰 曹春雨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78-683,共6页
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短的非编码RNA,可通过与mRNA 3’-UTR互补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阻断mRNA翻译来下调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以micro RNA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成为具有重要应用... 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短的非编码RNA,可通过与mRNA 3’-UTR互补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阻断mRNA翻译来下调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以micro RNA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成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方法。然而,由于缺乏肿瘤特异性的递送方法,microRNA的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开发可将microRNA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的方法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的重点是描述micro RNA的抗肿瘤靶向递送策略,包括细胞穿透肽、适体、纳米颗粒,以期为基于micro RNA的抗肿瘤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microRNA缀合物 生物纳米材料 肿瘤靶向递送
原文传递
Recent advances in lymphatic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tumor metastasis 被引量:6
9
作者 Xiao-Yu Zhang Wei-Yue Lu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47-254,共8页
The lymphatic system has an important defensive role in the human body. The metastasis of most tumors initially spreads through the surrounding lymphatic tissue and eventually forms lymphatic metastatic tumors; the tu... The lymphatic system has an important defensive role in the human body. The metastasis of most tumors initially spreads through the surrounding lymphatic tissue and eventually forms lymphatic metastatic tumors; the tumor cells may even transfer to other organs to form other types of tumors. Clinically, lymphatic metastatic tumors develop rapidly. Given the limitations of surgical resection and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he treatment of lymphatic metastatic tumors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may lead to the further spread of tumors and may be predictive of the endpoint event.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novel and effective lymphatic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been explored to improve the specificity of anticancer drugs to tumor cells in lymph node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principles of lymphatic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discus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ymphatic targeted c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atic metastatic tumor lymphatic system METASTASIS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LIPOSOME NANOPARTICLE polymermicelle (PM)
下载PDF
基于透明质酸的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奋 杨月 +1 位作者 张玲 潘卫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704-1710,共7页
近年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一种高效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HA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特殊的CD44受体结合能力。本文针对HA的结构修饰、作为肿瘤特异性药物载体的... 近年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一种高效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HA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特殊的CD44受体结合能力。本文针对HA的结构修饰、作为肿瘤特异性药物载体的基础理论以及基于HA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肿瘤靶向递送载体 结构修饰 纳米递药系统
原文传递
七甲川花菁染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佳明 邹毅 徐云根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七甲川花菁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其光学性质卓越,已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成像。将七甲川花菁分子与肿瘤特异性配体偶联可使其靶向肿瘤,实现肿瘤靶向荧光成像,动态监测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七甲川花菁染料,不与其他分子偶联就... 七甲川花菁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其光学性质卓越,已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成像。将七甲川花菁分子与肿瘤特异性配体偶联可使其靶向肿瘤,实现肿瘤靶向荧光成像,动态监测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七甲川花菁染料,不与其他分子偶联就可以靶向聚集于肿瘤中,此类七甲川花菁染料与药物偶联,可以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从而提高药物活性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就七甲川花菁染料在肿瘤靶向荧光探针以及抗肿瘤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七甲川花菁染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甲川花菁染料 肿瘤靶向荧光探针 肿瘤药物递送
原文传递
聚多巴胺修饰的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盛晓丹 刘臻 +4 位作者 罗砚曦 王鑫 许梦姣 阎辉 谢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45-2754,共10页
目的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榄香烯(ELE)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ELE),并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质量评价、体外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溶液吸附法制备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ELE),聚合法... 目的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榄香烯(ELE)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ELE),并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质量评价、体外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溶液吸附法制备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ELE),聚合法制备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和D/MSN-ELE,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不同纳米粒的形态,热重分析计算PDA接枝率,HPLC法评价D/MSN-ELE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D/MSN-ELE的体外释放特性。采用MTT染色法,分析不同纳米粒对人胚胎成纤维HELF细胞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MSN-ELE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药物与载体比例6∶1,温度为50℃,时间为8 h,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D/MSN-ELE分布均一,粒径为(288.70±3.88)nm。其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1.58±0.73)%和(59.82±0.57)%。体外释药具有pH值响应性,累积释药量随pH值减小而增大。ELE、MSN-ELE和D/MSN-ELE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1.29、27.56、6.02μg/m L。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D/MSN-ELE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优选工艺下的D/MSN-ELE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pH值响应性药物释放和大幅增强的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为基于MSN的ELE药物靶向递送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榄香烯 纳米粒 pH响应敏感 肿瘤靶向递送 肿瘤活性 质量评价 体外释放 细胞凋亡 溶液吸附法 聚合法 热重分析 接枝率 HPLC 人胚胎成纤维HELF细胞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基于纳米金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笠 王鹏宇 张新跃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39-1646,共8页
化疗是目前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静脉给药细胞毒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导致健康器官和组织的全身细胞毒性。最新研究表明,纳米金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载体,能够携带药物穿透血管和组织屏障进入肿瘤病灶,并... 化疗是目前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静脉给药细胞毒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导致健康器官和组织的全身细胞毒性。最新研究表明,纳米金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载体,能够携带药物穿透血管和组织屏障进入肿瘤病灶,并特异性积蓄于肿瘤组织,有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机体不良反应。此外,金纳米粒子具有易修饰性,相比于其他纳米粒子,较易与多种化合物、蛋白、多肽、核酸等偶联,在肿瘤治疗、成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综述了金纳米粒子在肿瘤靶向递送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表面修饰、靶向策略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表面修饰 肿瘤靶向递送 生物安全性
原文传递
Enhanced tumor-targeted 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 by folic acid-conjugated pH-sensitive polymeric micelles 被引量:2
14
作者 Chuhang Zhou Xinping Hu +4 位作者 Qi Liu Leqi Wang Yuanhang Zhou Yao Jin Yan Li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0年第9期626-636,共11页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argeted 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 by polymeric micelles, folic acid(FA), the ligand of folate receptor(FR) over-expressed in the most cancer cells, modified p H-sensitive polymeric micell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argeted 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 by polymeric micelles, folic acid(FA), the ligand of folate receptor(FR) over-expressed in the most cancer cells, modified p H-sensitive polymeric micelles wer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to encapsulate doxorubicin(DOX) by combination of p H-sensitive amphiphilic polymer poly(2-ethyl-2-oxazoline)-poly(D,L-lactide) with FA-conjugated poly(2-ethyl-2-oxazoline)-poly(D,L-lactide). The prepared micelles were characterized to have about 36 nm in diameter with narrow distribution, well-defined spherical shape observed under TEM and p H-responsive drug release behavior. Moreover, the tumor targeting ability of the FA-modified p H-sensitive polymeric micelles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cellular uptake, in vitro cytotoxicity to FR-positive KB cells and in vivo real tim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KB tumor-bearing nude mice. The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by the micelles was ascrib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FR-mediated targeting and p H-triggered drug release. In conclusion, the designed FR-targeted p H-sensitive polymeric micelles might be of great potential in tumor targeted delivery of water-insoluble anticancer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sensitive polymeric micelles Folate receptor-targeted Tumor-targeted delivery Cell uptake DOXORUBICIN
原文传递
Nanomedicine for tumor therapy-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15
作者 Jinglei Wang Ke Song +3 位作者 Hao Pan Yang Liu Dazhuang Wang Lijiang Chen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59-380,共22页
The field of nanomedicine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especially for tumor targeting, has tremendously progress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because of its plentiful benefits, such as biocompatibility, stability i... The field of nanomedicine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especially for tumor targeting, has tremendously progress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because of its plentiful benefits, such as biocompatibility, stability in blood circulation, and ability to reduce side effects.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papers are published every year, few nanodrugs are availabl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The present review aimed to explore the barriers in nanomedicine delivery and tumor targeting. Rational design of nanomedicine should consider not only tumor heterogeneity, in vivo metabolism,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more efficient innovations in particulate formulation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EDICINE Tumor heterogeneity Nano-delivery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