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双层管液压胀合的当量屈服强度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小联 刘富君 +2 位作者 郑津洋 朱国辉 徐铭泽 《轻工机械》 CAS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在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准确地确定胀合液压力的范围至关重要。文章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双层管液压胀合的当量屈服强度法,给出了确定当量屈服强度的具体步骤。研究结果表明:... 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在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准确地确定胀合液压力的范围至关重要。文章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双层管液压胀合的当量屈服强度法,给出了确定当量屈服强度的具体步骤。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理论计算的精度,与试验值符合良好,计算数据与试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0.96%~1.02%之间,为液压胀合双层管的工业生产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当量屈服强度 液压胀合 胀合液压力
下载PDF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原理及力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富君 郑津洋 +2 位作者 郭小联 朱国辉 徐铭泽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3,共5页
详细阐述双层管的液压胀合原理。根据对双层管分析的基本假设,研究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采用弹塑性理论,对双层管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讨论,并利用内外管周向应变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液压胀合的适用条件以及胀合液... 详细阐述双层管的液压胀合原理。根据对双层管分析的基本假设,研究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采用弹塑性理论,对双层管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讨论,并利用内外管周向应变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液压胀合的适用条件以及胀合液压力pi与残余接触压力p间的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胀合液压力 应力分析 周向应变
下载PDF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判据准则及分析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富君 郑津洋 +2 位作者 郭小联 朱国辉 徐铭泽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成形质量取决于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因此准确确定胀合液压力的范围对胀合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五种情况的受力分析,讨论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内外管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 双层管液压胀合的成形质量取决于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因此准确确定胀合液压力的范围对胀合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中五种情况的受力分析,讨论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内外管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出液压胀合的适用条件以及胀合液压力pi的工作范围。通过与已有文献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同时适用于内层管为薄壁管和厚壁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胀合液压力 薄壁管 厚壁管 周向应变
下载PDF
自紧密封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胀合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学生 王如竹 李培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76,共5页
研制开发了一种径向自紧密封式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胀合成形装置.讨论了复合管液压胀合成形过程的原理,并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其在胀合成形过程中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状态.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得出了胀合压力pe与复合管内外管之间残余... 研制开发了一种径向自紧密封式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胀合成形装置.讨论了复合管液压胀合成形过程的原理,并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其在胀合成形过程中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状态.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得出了胀合压力pe与复合管内外管之间残余接触压力pr*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对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及其计算方法均可适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衬里复 液压胀合 自紧式密封 残余接触压力
下载PDF
双层管液压胀合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富君 郑津洋 +2 位作者 郭小联 朱国辉 徐铭泽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在双层管液压成形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准确地确定胀合液压力的工作范围至关重要。基于弹塑性理论,并结合试验研究,得到了胀合液压力与残余接触压力及外层管外壁环向应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胀合液压力的工... 胀合液压力的大小在双层管液压成形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准确地确定胀合液压力的工作范围至关重要。基于弹塑性理论,并结合试验研究,得到了胀合液压力与残余接触压力及外层管外壁环向应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胀合液压力的工作范围及残余接触压力的试验值和理论计算符合良好,计算数据与试验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5.5%,为液压胀合双层管的工业生产和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胀合液压力 残余接触压力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新型液压胀合有缝不锈钢管衬里复合管的制造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学生 李培宁 惠虎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针对目前液压生产复合管方法的不足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胀合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液压胀合复合管的制造技术。
关键词 有缝不锈钢管 制造技术 不锈钢 衬里 液压胀合
下载PDF
L360QS/Incoloy825镍基合金复合管的液压胀合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学利 王纯 +2 位作者 毕宗岳 张万鹏 杨耀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95-98,共4页
介绍了双金属复合管的复合工艺,特别是液压胀合工艺特点。通过对L360QS/Incoloy825镍基合金管的液压胀合原理分析、液压胀合压力计算及试验装置的设计,成功地进行了液压胀合试验。结果表明:最小试验胀合压力Pimin为49.10 MPa,最大胀合压... 介绍了双金属复合管的复合工艺,特别是液压胀合工艺特点。通过对L360QS/Incoloy825镍基合金管的液压胀合原理分析、液压胀合压力计算及试验装置的设计,成功地进行了液压胀合试验。结果表明:最小试验胀合压力Pimin为49.10 MPa,最大胀合压力Pimax为57.42 MPa;管段长度为200、50 mm时,其管间残余接触应力分别为0.7、0.65MPa,均大于API Spec 5LD的标准要求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 液压胀合 镍基
下载PDF
不锈钢衬里复合管的液压胀合装置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学生 郭茶秀 +1 位作者 魏新利 王定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0,23,共4页
为了防止流体输送管道的腐蚀 ,并针对现有复合管生产方法的不足及国外生产复合管的装置复杂 ,固定投资大、密封结构不可靠等缺陷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胀合装置。分析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并从复合管液压... 为了防止流体输送管道的腐蚀 ,并针对现有复合管生产方法的不足及国外生产复合管的装置复杂 ,固定投资大、密封结构不可靠等缺陷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胀合装置。分析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并从复合管液压胀合的条件及液压胀合成形压力的确定等方面讨论了该技术的应用要点。新型复合管液压胀合装置在液压胀合过程中 ,内层管与外层管的受力均匀 ,可显著提高复合管的生产质量。装置结构简单 ,生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衬里 液压胀合装置 流体输送管道
下载PDF
液压胀合有缝不锈钢管衬里复合管的制造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学生 李培宁 《压力容器》 2001年第4期50-52,共3页
针对目前一些生产复合管方法的不足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不锈钢衬里复合管液压胀合装置。
关键词 不锈钢衬里 液压胀合
下载PDF
液压胀合复合管的应力应变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学生 王亚辉 +1 位作者 李培宁 王定标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根据对复合管的基本假设 ,分析了复合管液压胀合过程中的受力状态 .采用弹塑性理论 ,对复合管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讨论 ,并利用复合管内外管周向应变的变形协调条件 ,得出了液压胀合力Pi 与复合管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残余接触压... 根据对复合管的基本假设 ,分析了复合管液压胀合过程中的受力状态 .采用弹塑性理论 ,对复合管内管及外管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讨论 ,并利用复合管内外管周向应变的变形协调条件 ,得出了液压胀合力Pi 与复合管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Pc 的计算关联式 ,根据复合管成形过程中残余接触压力的大小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成型 残余接触压力 液压胀合 应力应变
下载PDF
高压釜不锈钢衬里液压胀合试验研究
11
作者 陈海辉 曾莹莹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对一种新的高压釜不锈钢衬里液压胀合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该方法将衬里的胀合处理与高压釜的水压试验结合一次完成,胀压衬里使其产生塑性流动,达到全部或部分消除衬里与壳体之间初始间隙的目的.通过在液压胀合处理及加压试验中实测的层... 对一种新的高压釜不锈钢衬里液压胀合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该方法将衬里的胀合处理与高压釜的水压试验结合一次完成,胀压衬里使其产生塑性流动,达到全部或部分消除衬里与壳体之间初始间隙的目的.通过在液压胀合处理及加压试验中实测的层间间隙、应力和应变来评估其贴合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初始间隙分布不均匀,但经胀合处理后残余间隙仅为0.6~0.9 mm.壳体材料在升压循环过程中处于弹性范围内,在内压大于3.1 MPa时,衬里和基体基本变为一体化材料,应力与内压力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安装夹套并经低温退火后,对胀合效果没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反应器 不锈钢衬里 液压胀合 成形
下载PDF
汽车消声器纵缝咬边机芯模胀合技术
12
作者 黄春峰 《锻压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0,共2页
介绍了汽车消声器纵缝咬边胀合技术及其咬边芯模机构的设计计算。
关键词 汽车 消声器 纵缝咬边机 胀合 芯模机构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胀管区未胀合间隙深度的涡流测量
13
作者 黄晓锋 陈胜宇 《无损检测》 CAS 2021年第7期41-44,共4页
由于胀管区的胀接质量直接影响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所以对其有着严格的质量检测要求。着重介绍了胀接过程中未胀合间隙深度及其涡流测量原理,通过试验分析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的方式,找出了涡流测量系统的偏差,优化了系统参数,提高了涡... 由于胀管区的胀接质量直接影响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所以对其有着严格的质量检测要求。着重介绍了胀接过程中未胀合间隙深度及其涡流测量原理,通过试验分析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的方式,找出了涡流测量系统的偏差,优化了系统参数,提高了涡流测量未胀合间隙深度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涡流测量 胀合间隙深度
下载PDF
液压胀合衬里技术在高压反应釜中的应用
14
作者 何锡清 《广东化工》 CAS 1999年第4期50-51,58,共3页
在高压反应釜衬里中应用液压胀合衬里的技术代替灌铅钛合金衬里,解决高压反应釜在高温工况下工作的性能,降低高压反应釜的制造成本。并针对液压胀合衬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利用其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出的结论对工... 在高压反应釜衬里中应用液压胀合衬里的技术代替灌铅钛合金衬里,解决高压反应釜在高温工况下工作的性能,降低高压反应釜的制造成本。并针对液压胀合衬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利用其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出的结论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胀合 衬里 高压 反应釜
下载PDF
690合金传热管胀管区质量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仲贺 王佐森 鲍兴华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1期65-68,77,共5页
胀接是换热器制造中的一道关键工序,胀接区质量影响着换热器的使用。介绍了胀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核电站换热器胀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胀管率和未胀合长度,研究了胀管区质量进行评估的三种方法:涡流轮廓曲线法、内径变化测量... 胀接是换热器制造中的一道关键工序,胀接区质量影响着换热器的使用。介绍了胀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核电站换热器胀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胀管率和未胀合长度,研究了胀管区质量进行评估的三种方法:涡流轮廓曲线法、内径变化测量法和解剖测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管区 管率 胀合长度 涡流轮廓曲线法
下载PDF
L360QS/Incoloy825镍基合金液压复合管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毕宗岳 王纯 +3 位作者 晁利宁 张万鹏 杨耀彬 田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基于双金属复合管的液压胀合原理,计算出L360QS碳钢管/Incoloy825镍基合金管液压胀合的最小胀合压力Pimin=46.84MPa、最大胀合压力Pimax=51.67MPa。采用ABAQUS有限元确定了解析最小胀合压力与残余接触应力Pc*,并通过液压胀合试验进行... 基于双金属复合管的液压胀合原理,计算出L360QS碳钢管/Incoloy825镍基合金管液压胀合的最小胀合压力Pimin=46.84MPa、最大胀合压力Pimax=51.67MPa。采用ABAQUS有限元确定了解析最小胀合压力与残余接触应力Pc*,并通过液压胀合试验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确定的解析最小胀合压力为47.45MPa,与理论计算值Pimin较吻合;模拟最大胀合压力Pimax卸载后的管间残余接触应力Pc*=0.98MPa;通过液压胀合试验,采用推出法测定并计算管段长度分别为200mm和50mm时的管间残余接触应力为0.7MPa和0.65MPa,略小于有限元模拟结果,这是由实际管体的椭圆度、内外管间隙不均匀等原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 液压胀合 有限元 残余接触压力
下载PDF
不锈钢衬里与碳钢壳体复合成形的新方法
17
作者 陈海辉 胡小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釜不锈钢衬里的胀合方法.该方法试将衬里的胀合处理与水压试验结合在一起完成,使衬里产生塑性流动,达到全部或部分消除衬里与壳体之间的初始间隙的目的.通过试验测量其壳体应力、层间间隙、衬里环向应变采评价复...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釜不锈钢衬里的胀合方法.该方法试将衬里的胀合处理与水压试验结合在一起完成,使衬里产生塑性流动,达到全部或部分消除衬里与壳体之间的初始间隙的目的.通过试验测量其壳体应力、层间间隙、衬里环向应变采评价复合效果,结果表明:尽管层间的初始间隙分布不均匀,有的部位高达14~16mm,但经液压胀合后残余间隙仅在0.6~0.9mm之间;在内压大于3.1MPa时衬里与壳体变形基本一致,壳体应力与内压力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 液压胀合 水压试验 高压反应釜
下载PDF
当量屈服强度法在双层管液压成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正潮 刘富君 +3 位作者 郑津洋 郭小联 朱国辉 徐铭泽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24,共5页
当量屈服强度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双层管液压成形理论分析中,以内层管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很难得到准确的解析解且难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双层管液压成形的当量屈服强度法,给出... 当量屈服强度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双层管液压成形理论分析中,以内层管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很难得到准确的解析解且难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双层管液压成形的当量屈服强度法,给出了确定当量屈服强度的具体步骤。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理论计算的精度,与试验值符合良好,计算数据与试验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1.02%,为液压成形双层管的工业生产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 当量屈服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胀合液压力 液压成形
下载PDF
Analysis of bulging process of aluminum alloy by overlapping sheet metal and its formability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铁军 刘洋 +1 位作者 陈鹏 王忠金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50-1055,共6页
The influences of strength coefficient K, work hardening exponent n and thickness t of the overlapping sheet on bulg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based on hardening material model. Also, bulg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he influences of strength coefficient K, work hardening exponent n and thickness t of the overlapping sheet on bulg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based on hardening material model. Also, bulg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y taking the aluminum alloy LF21 as formed sheet metal, and selecting overlapping sheet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by which accuracy of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 is verified in the aspects of geometric shap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nd limit bulging he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strength coefficient K, larger work hardening exponent n and proper thickness of the overlapping sheet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formability and forming uniformity of formed sheet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lapping sheet aluminum alloy BULGING power hardening material FORMABILITY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 parameters from punch stretch test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强 何德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435-1441,共7页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alloy sheet during deformation, an inverse identification was presented to deal with material parameters from the popular punch stretch test. In the identi...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alloy sheet during deformation, an inverse identification was presented to deal with material parameters from the popular punch stretch test.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combines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LHS), Kriging model and multi-island genetic algorithm (MIGA).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used on materi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aluminium alloy sheet 2D12. The anisotropic yield criterion Hill’90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ll’90 anisotropic yield criterion with identified anisotropic material parameters has a good potential in describing the anisotropic behaviours. It provides a way to obtain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for FE simulations of sheet metal 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punch stretch test aluminium alloy sheet Hill’90 Kriging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