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吴山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二胁侍身份献疑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越 唐卫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作为中国内地仅存的一尊有确切纪年的藏传佛教麻曷葛剌造像,杭州吴山宝成寺的麻曷葛剌造像有着重要的历史与图像学价值。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该麻曷葛剌造像两侧胁侍为文殊和普贤。然而,综合分析佛教艺术史上的麻曷葛剌胁侍造像传统、文... 作为中国内地仅存的一尊有确切纪年的藏传佛教麻曷葛剌造像,杭州吴山宝成寺的麻曷葛剌造像有着重要的历史与图像学价值。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该麻曷葛剌造像两侧胁侍为文殊和普贤。然而,综合分析佛教艺术史上的麻曷葛剌胁侍造像传统、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造像传统、宝成寺麻曷葛剌两胁侍的造像构成与所佩饰物等,并结合元代的相关艺术文献资料,可判定其实际上与文殊、普贤并无关联。根据现有图像与文献信息,这两身胁侍可能分别是骑狮大黑天和帝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曷葛剌 大黑天 胁侍 宝成寺
下载PDF
彬县大佛寺胁侍菩萨造型风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培淞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13期42-43,共2页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目前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产物。大佛寺大部分造像的造型风格上承北朝、隋代,下启盛唐、五代、北宋,在我国古代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方...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目前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产物。大佛寺大部分造像的造型风格上承北朝、隋代,下启盛唐、五代、北宋,在我国古代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大佛寺胁侍菩萨的造型风格进行梳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佛寺 胁侍菩萨 造型风格
下载PDF
驼山石窟第2窟胁侍菩萨再认识——以造像记为切入点
3
作者 孙洋 宋松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5-59,共5页
驼山石窟是山东地区北周末至隋唐时期开凿的一处大型摩崖石窟造像群。以往有学者以第2窟胁侍菩萨身旁的造像题记内容为依据,判定左右侧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大势至"。笔者近期对驼山石窟进行了全面调查,对造像记... 驼山石窟是山东地区北周末至隋唐时期开凿的一处大型摩崖石窟造像群。以往有学者以第2窟胁侍菩萨身旁的造像题记内容为依据,判定左右侧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大势至"。笔者近期对驼山石窟进行了全面调查,对造像记内容重新识读,同时运用考古学方法分析造像间的打破、避让和依附关系,认为相关题记非胁侍菩萨所属,而归属于其旁的小型像龛。新发现的观世音题材造像也为研究当时青齐地区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最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山石窟 胁侍菩萨 造像记
下载PDF
试论唐代天王胁侍眷属图像 被引量:1
4
作者 裴佳丽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唐代为中国天王信仰和图像流行的高峰时期,天王胁侍眷属图像是关于天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该类图像资料的整理,探讨图像演变规律,认为佛教艺术对天王胁侍眷属形象的添加和关注,与唐代统治阶级的干预有关,反应了天王原有的护法... 唐代为中国天王信仰和图像流行的高峰时期,天王胁侍眷属图像是关于天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该类图像资料的整理,探讨图像演变规律,认为佛教艺术对天王胁侍眷属形象的添加和关注,与唐代统治阶级的干预有关,反应了天王原有的护法职能泛化为护国、护民的职能转变,得到中国世俗文化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天王胁侍眷属 护国
原文传递
四川地区持杖胁侍造像源流考
5
作者 马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60,共13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众多南朝时期的造像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与北方地区同一时期的造像碑造像,有相似也有不同。其中最大不同,是在四川造像碑上出现了持杖胁侍造像,这在北方地区的造像中较为罕见。本文认为其渊源可追溯至克孜...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众多南朝时期的造像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与北方地区同一时期的造像碑造像,有相似也有不同。其中最大不同,是在四川造像碑上出现了持杖胁侍造像,这在北方地区的造像中较为罕见。本文认为其渊源可追溯至克孜尔壁画“蛤蟆闻法升天”图中的牧牛人持杖形象。同时,参考大同御东新区文瀛北路北魏壁画墓中的牧牛人形象,及其守护之功能,可以推测,以牧牛人信仰为代表的《善见律毗婆沙》在西域、四川等地区流传和演变历史。同时,牧牛人信仰在西域、四川地区的传播路径,与四川造像碑上凸出五柱佛塔形象的传播路径,可以相互印证。进一步推测,南北朝时期南传佛教在北方传播受阻,有一部分迂回经西域,在四川等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牛人 持杖胁侍 南朝 克孜尔石窟 北魏壁画墓
原文传递
五台山的耀眼之塔
6
作者 郎兰英 《文化产业》 2021年第18期6-8,共3页
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林立,宝塔耀眼。显通寺大铜殿前的五座铜塔组合在一起,按五方排列,暗含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因为每座台顶上均有文殊庙,塑有文殊像,故这五座铜塔又象征五方文殊。文殊菩萨在佛经中一般被认为是佛陀的左胁侍,在五台山代... 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林立,宝塔耀眼。显通寺大铜殿前的五座铜塔组合在一起,按五方排列,暗含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因为每座台顶上均有文殊庙,塑有文殊像,故这五座铜塔又象征五方文殊。文殊菩萨在佛经中一般被认为是佛陀的左胁侍,在五台山代佛行事,因此这五座铜塔又名五方佛塔。第一座佛塔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经风雨的剥蚀和战火的侵袭,它都岿然不动,是五个佛塔中唯一一座未经修葺而安然无恙一直屹立至今的宝塔,因此更显弥足珍贵,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佛教圣地 铜塔 显通寺 明万历 五台山 胁侍 佛塔
下载PDF
平凉市博物馆藏北朝铜观音五尊像赏析
7
作者 王丽蓉 牛文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18期36-39,共4页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代表,拥有“慈悲救世、普度众生”的品格,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受欢迎的神祇之一。观音信仰自魏晋时期传人,不断融合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其造型经历了世俗化和本土化的演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代表,拥有“慈悲救世、普度众生”的品格,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受欢迎的神祇之一。观音信仰自魏晋时期传人,不断融合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其造型经历了世俗化和本土化的演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精美又独特的小型复合式铜观音造像(图1),征集于平凉崇信,高22厘米,由主尊观音菩萨、二胁侍菩萨、二弟子组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观音信仰 菩萨信仰 宗教信仰 观音菩萨 甘肃省平凉市 胁侍 救世
下载PDF
中国民间龙女形象的佛教文化溯源
8
作者 刘怡凡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龙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受人喜爱的形象,她不仅作为胁侍与善财童子一同出现在观音菩萨的造像中,也同时以善良美丽的仙女形象出现在各种传奇小说、雕塑作品中。龙女在佛教文献中原本具有可变化为人、与人通婚然受龙类业报之苦等多种形... 龙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受人喜爱的形象,她不仅作为胁侍与善财童子一同出现在观音菩萨的造像中,也同时以善良美丽的仙女形象出现在各种传奇小说、雕塑作品中。龙女在佛教文献中原本具有可变化为人、与人通婚然受龙类业报之苦等多种形象,但传入中国后经过文学创作的再加工,民间龙女形象脱离了佛教众多的龙女原型,趋向完全正面的女性形象。通过梳理佛教文献可以还原出龙女形象在中国的原型及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献 善财童子 中国传统文化 传奇小说 文化溯源 雕塑作品 龙女 胁侍
原文传递
双林寺释迦殿主尊佛像名实考察
9
作者 吴昌明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2,共5页
双林寺释迦殿主尊一向被认为是释迦佛,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此像的名实进行考察:首先从佛印相角度分析,提出主尊可能为阿弥陀佛的初步判断;其次从胁侍菩萨的图像学角度分析,指出二菩萨难以被指认为释迦三尊中的文殊和普贤菩萨;再次从信仰内... 双林寺释迦殿主尊一向被认为是释迦佛,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此像的名实进行考察:首先从佛印相角度分析,提出主尊可能为阿弥陀佛的初步判断;其次从胁侍菩萨的图像学角度分析,指出二菩萨难以被指认为释迦三尊中的文殊和普贤菩萨;再次从信仰内容以及佛寺空间配置角度分析,提出释迦殿等三殿的主尊像组合是新西方三圣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林寺释迦殿 佛印相 胁侍菩萨 空间配置 图像学 阿弥陀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